很快,朱棣派出的使節便到達了京師。
使節既到,無論如何,朱允炆必當見上一見才是,在面見武勝之時,方孝孺也未露面,只是躲在屏風后面聽著武勝的一言一語。
“臣燕山中衛指揮使武勝拜見陛下!”武勝率先見禮。
不管怎么說,朱允炆那都是朱元璋親自選定的皇位繼承人,只要朱允炆還在那皇位上一日,即便是朱棣前來都必須得與朱棣規規矩矩的見了臣子之禮的。
“免禮吧!”朱允炆淡淡開口道。
武勝也未有任何寒暄之言,見禮之后便直接從懷中拿出出發之前朱棣所交于的奏折,道:“陛下,此乃王爺親筆奏章,請陛下過目!”
朱允炆給旁邊的宦官使了眼色之后,那宦官才走至武勝身邊接過了其手中的奏章。
朱允炆接到手里之后,便即可看了里面的內容,看過之后,臉色微寒,沉聲道:“皇四叔意思朕已了然,武指揮一路辛苦先去歇息,朕考量一下便給你答復!”
打發走武勝之后,方孝孺才從屏風后走了出來。
方孝孺出來后,朱允炆便把朱棣的奏章遞給了方孝孺,“盛庸等幾人阻擊了燕軍的餉道,皇四叔在奏章中說,這與朕的詔旨大相徑庭,是有奸佞主謀,此著實也是與朕詔旨相悖的,皇四叔此時上書或許真有罷兵之意,既如此不如就此休兵,也好修養生息,兩載之多戰事,終究傷亡的也是我大明將士,受苦的也是我大明百姓!”
朱允炆說到底還是太過仁慈了些!
看過朱棣的奏章之后,方孝孺思考良久之后才道:“陛下寬仁之心,臣明白,可朱棣向來奸詐,若朝廷就此罷兵,士氣很難再復聚,即便是朱棣真的退回北平,可若是修整之后再次興兵,那我朝廷大軍恐很難再做阻擋。”
朱允炆沉思片刻之后,才終于道:“方卿所言有理,已到此時便沒有輕易罷兵之理,若皇四叔就此休兵便也就罷了,若再次興兵,百姓和將士們受苦將會更大,既如此的話,那便就索性一并解決罷了,武勝此時應當還未出宮吧?方卿,你帶朕旨意,率幾個大漢將軍即刻把武勝下了詔獄,既不準備撤兵,那武勝便也不能就此回去了!”
方孝孺也沒做任何質疑,直接道:“臣遵旨!”
武勝只不過帶了兩個隨從趕赴京師的,不說那兩隨從并未跟隨武勝一道進宮,即便是那兩隨從隨著武勝進了宮,朱允炆下旨緝拿他們,他們也未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武勝也算作是聰明之人了,他自是知曉利害的,在方孝孺帶著大漢將軍奉旨緝拿他之時,他并未有任何反抗。
如今雖說是兩軍交戰之際,但朱棣打出的是靖難的名頭,對付的只是奸臣,并非是朱允炆,如此一來,朱棣都是朱允炆的臣子,更別說武勝了。
既然方孝孺是帶著朱允炆的旨意,那武勝自是沒有任何理由反抗的。
武勝才剛被下詔獄,朱棣那里邊已經收了消息,在京師之中朱棣的探子可是多如牛毛的,為他傳書送信之人自然也是多如牛毛的。
朱棣雖說明知曉他所派使節前往京師有可能是會有危險的,但當真正收到武勝被下詔獄的消息之后卻還是怒氣沖沖。
“允炆有大哥寬仁之心,若非奸臣挑撥,絕非放棄此得以和談的機會把武勝下獄的。”朱棣道:“此等奸臣亂我叔侄情義,是在當誅!”
秦光遠在朱棣還怒氣未平之時,便獻計道:“王爺,既然我大軍糧草被南軍所阻無法運到,那我軍完全也可借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啊,德州等地糧草皆是經過沛縣運來的,可派出輕兵,即刻趕至沛縣,就在此處焚燒南軍糧船,此行一出,我燕軍便可輕松不少了!”
秦光遠為朱棣出謀劃策之時就在他所制定的那個沙盤之上。
有了這沙盤,在一些排兵布陣之上感官之上也立體了不少。
秦光遠此計一出,朱棣即刻便下令道:“傳令李遠點兵六千,即刻前往沛縣!”
朱棣命令才剛下達,秦光遠便有笑著道:“王爺,大名往南不少地方還未屬朝廷,小子倒是有一計,可讓我軍兵丁穿上南軍甲胄,這樣一來,自是可輕而易舉便趕往沛縣了。”
朱棣眼神不善的瞅了一眼秦光遠,冷聲道:“下次有計一并說來,莫要如這般說一半留一半!”
也并非秦光遠非要說一半留一半,這要賴也只能是來朱棣性子太急了,他的意見還未說完,朱棣便已下達了命令。
這些話秦光遠自是不能說,只能是嘿嘿一笑道:“是是是,小子下次定當注意!”
秦光遠認錯之后,朱棣才吩咐張武道:“就按他意見去傳令!”
戰況轉瞬即逝,朱棣覺著秦光遠此計是個好辦法,那完全便按照秦光遠辦法去執行就成了,若覺著秦光遠辦法不好,那不必聽從就是了。
至于說再召集燕軍部將商量,那可就是在浪費時間了。
李遠接張武傳來朱棣的命令之后,即刻便點了六千輕兵出發,出發之前也未再去見朱棣。
李遠從大名燕軍營地出發之后便率先趕往了濟寧,后又到達谷亭,沙河,沛縣一帶。
他們在出發之前便已經穿上了南軍的甲胄,為了區分,還在背上插上了柳枝,此計并非秦光遠所出,完全就是李遠自己想出來的辦法。
“此地已是沛縣了,此舉還真是不錯,一路走來碰到不少南軍,竟無一人為難于我們!”李遠頗為欣喜的道:“秦提督此法倒還真是不錯。”
李遠帶著手下兵丁趴在河堤之上,遠遠看著船只上的南軍兵丁人來人往。
“看著船吃水,這船上之物應當已經不少了,爾等準備一下,選百人隨本將上船,上船點燃之后,即刻下船撤走,不準戀戰!”
李遠命令下達之后便率領百十來兵丁瞧瞧潛上了船只,上了船之后,幾人便立即拿出用油紙包裹著的火信點燃了船上的糧食。
碩大的船只皆是木頭所做,只要碰到明火,立即便會化成火海。
“著火了,著火了…”
李遠所帶的兵丁還未下船,便有南軍兵丁發現了著火點,開始大聲呼喊起來。
經他這么一喊,南軍的不少兵丁便立即加入到了救火的隊伍之中。
才剛剛點燃很容易便能夠撲滅,混亂之中,李遠只能選擇船尾再次點火。
此次他可是直接選擇了好幾個火點,確定在短時間之內不會被人發現,李遠才從船上跳河離開。
等他回到他麾下兵丁潛藏之處時,跟隨他上船防火的兵丁皆都已經回來了。
李遠不用詢問,便能知曉結果,五艘船皆已泛起了黑煙,這火只是簡單一瞧,便能知曉不小。
有兵丁看著這大火還有些心疼的道:“船上除有谷物等糧草之外,還有不少的盔甲兵械,太可惜了!”
說這話也是人之常情,李遠雖說是已經聽在耳中了,但如沒聽到一般,也沒有多做言語。
直到確定那大火短時間之內不會被撲滅了,才終于下令道:“回去!”
如此順利是李遠都沒有想到的,穿越敵人陣營如地一般,到達敵軍船只一樣如過無人之境,竟沒有一人發覺。
也許是老天都覺著此舉太過順利了,在他們撤出大概幾里之后,便有后路兵丁報道:“指揮使,后面有敵軍追來了!”
李遠拿出輿圖看了一番之后,才道:“此處適合伏擊,所有人皆到此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