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四章 渡河!

薛濤承父祖之余緒,年未三旬便為族長,護守家業,本身自然不是一個膽怯、無謀之輩,而且他自詡能騎善射,頗欲于此亂世中闖蕩出一番事業來。此前之所以不肯出仕胡漢,原因有三:

一,天下紛亂,屠各驟起,究竟誰才可能笑到最后,此時無可預料,在瞧準了風向之前,他雅不愿輕易押寶。因為拖家帶口的,這全族千余人,加附庸、奴婢、佃戶接近萬數,全都依靠他生存,則自身若有蹉跌,就怕連累族人。倘若是孤家寡人一個,說不定他早就降了胡了,即便戰敗,生死也只及于己身——大丈夫難道還怕死嗎?

二,屠各顯貴占據平陽朝堂,雖然對于晉人也多籠絡,終究他薛氏家名不顯,瞧著是沒機會攀上高位的。你不瞧朝堂上一水姓劉的,偶有別姓,也多屠各、匈奴,即便六夷都得靠著姻親關系,才可能封侯拜將,況乎晉人?晉人而在平陽得列高品的,也就一個范隆吧?可人家是一代大儒啊,姓薛的誰能相比?

對了,還有一個王彰,曾為太尉——那是王彌之弟,割據一方的軍閥,除非自己拿下半個河東,有軍上萬,否則怎可能以王彰為榜樣呢?

三,河東郡內各家晉人世豪,多數都處在觀望狀態,膽敢扯旗抵御胡師的幾乎沒有,但雖多數俯首稱臣,也少有使家主或族內重要人物出仕胡漢的。那么他薛濤若敢輕易邁出這第一步,其他家族又會如何看待?若為眾矢之的,就算有平陽撐腰,他也沒信心繼續在河東立足啊。

當時象薛濤這般心理的大族之長,乃是常態,說不上基于什么夷夏之辯,僅僅是目胡漢為篡逆,怕晉軍還會卷土重來,所以不肯急上賊船,想再多觀望幾年再說。所以在原本歷史上,從胡漢、前趙直至后趙,真正為虎作倀的故晉士人并不多,有的也大抵為寒門出身——只有在原本體制下難以出頭的寒門,才會期冀換一個環境,起而一搏。要到后趙覆滅,慕容鮮卑等進入中原以后,因見北方久為戎夷之地,南方的東晉又不思振作,這些大族方才扭扭捏捏地打開大門,正式和外族合作。

可是這回劉粲直接以滅族為要挾,薛濤驚懼之下,就不得不低下他高貴的頭顱了。雖然事后細想,正當晉軍收復河南、關中,逼河而陣的時候,劉粲不大可能在河東郡內大肆揮舞屠刀——這不是自亂陣腳,引敵來攻么?即便想要殄滅他薛氏一族,也非易事。但正當刀架在脖子上的時候,薛濤又怎可能平心靜氣地仔細分析時局啊。

尤其劉粲“可憐先生嬌妻、幼子,都將死無葬身之地”那幾句話,真是把薛濤給嚇著了。其繼室本是裴氏庶女,年輕貌美,更加知書達理,夫婦之間甚是恩愛;愛屋及烏,對于那個才剛降生不久的“薛強”,薛濤也是拱若珍寶。屠刀揮向自己或許不怕,但一想到可能妻兒會先自己遇難,可憐小小稚童連“阿爹”都還不會叫,便要橫死夭折,薛淘的骨頭當場就軟了……

由此被迫接受了討晉將軍、汾陰縣侯之封,還答應為劉粲寫書,召裴碩等人前來。不過在此之前,他先央告劉粲,說我跟殿下來至汾陰,還沒來得及通告家人,族內必然惶急,倘若因此而與官軍起了沖突,那我便百死莫贖了。劉粲倒是也很通情達理,讓他先寫信回家去報個平安——當然啦,書信內容,他是要先驗看過的。

亂世之中,人心狡詭,薛濤其實在書信中玩了花樣了,只是劉粲瞧不出來。他特意在書信邊角上點了兩點墨汁,一則表示確實是自己的親筆,而且不是被逼著作書的,二來通告家中,不可輕舉妄動。

他在書信中說,我很好,乃是皇太子親自前來相請,我受寵若驚,一時激動,沒跟家里告訴一聲就先跟著去啦,想必族人都很擔憂吧。如今我已受了朝廷討晉將軍、汾陰縣侯之封,要留在汾陰輔佐皇太子,家中之事,暫交舍弟薛寧打理。

眾人見信,又驚又恐,但反復查看,確實是薛濤的親筆,信上還點有暗記,這是偽造不了的。終究族長性命無虞,則我等只要嚴守莊院、塢堡,相信不至于會遭了胡人的屠刀吧?

唯有薛寧多了個心眼兒,堅決不許裴氏母子返回莊院,而要他們仍然留滯在薛強壁內。

他跑去悄悄地對裴氏說:

“阿兄書上記認,只是說明他性命暫時無憂,并不是他人強逼著寫下此書的。然而阿兄數月前才剛親往長安,謁見裴大司馬,本有附晉之意,為何突然間會受胡人名爵呢?必然是因情勢所迫,不得不為啊……

“據阿兄書中所言,前來莊前,劫其而去的,竟然是胡漢皇太子!則劉粲因何到河東來?愚弟忖度之,此必欲自汾陰涉渡,以擾關中,是恐我等為關中通傳消息,故此劫持阿兄,迫其受爵。今阿兄在彼等掌握之中,不得已而受其名爵,則若真降胡漢,必惡裴大司馬,若止偽降,胡人狡詐,焉知不會泄露行跡啊?為策萬全,阿嫂與侄兒還是仍留此壁為好。但愚弟在,必要護得阿嫂母子周全!”

其實薛寧暗中還有另外的盤算,他心說老哥這就算沾上胡塵啦,裴大司馬原本許了他高官厚祿,但染此污點,將來還可能有飛黃騰達的機會嗎?薛氏一族,亦或受其牽累。不如我暗中派人去河西送信,為家族謀算,這是“狡兔三窟”之計,為自己謀算,將來或許有機會取代老哥的族長之位也未可知啊……

然而劉粲就在汾陰,按常理來推算,必然嚴密關防,想從這兒涉渡黃河,難度是相當大的。于是薛寧便即召來一名心腹猛士,命他快馬南下,在蒲坂附近渡河,直奔大荔而去。

打馬疾行,一天一夜就跑了一百多里地,終于抵達蒲坂渡口??墒嵌膳员居泻娛貍?,又不象汾陰渡似的,內應無數,已經被薛氏捅成篩子了。這名薛氏家丁在渡口附近徘徊了一整個白天,都找不到船只可以私下橫渡。無奈之下,只好趁著夜色,潛近河岸,打算鳧水過河。

可是他才欲解衣、脫鞋,忽聽一聲哨響,四周火光騰起,并有箭矢破風之聲隱約傳來。此人大驚,急忙一個猛子就扎到水里去了,隨即肩上就是一陣劇痛,已被羽箭射中。

兩隊胡兵分從南北方向兜抄過來,舉著火把朝河水中亂照,都說:“那廝已然被箭,游不動的,速取撓鉤搭上來,看看是誰家之人,竟然如此大膽。上官有令,拿獲奸細有賞,稟報上去,必要夷其三族!”

……

薛濤被迫為劉粲作書,召裴碩等人前來,“共襄大業”。與此同時,原本就已陳兵在澮水一帶的胡漢大軍也陸陸續續進抵汾陰,做好了隨時渡河的準備。

數日后,河東各晉人世豪按照薛濤書信中的要求,各自準備好糧秣、物資,乃至于數百上千的莊丁,紛紛向汾陰輸運。但是除了裴碩以外,其他族長都沒有親自來謁劉粲,而是找了種種借口,命家人子侄作為代表。

其實聞喜裴氏初亦不肯放裴碩前來,眾人都說:“劉粲召公往,必無好意,薛濤恐亦為他階下囚了……”裴碩擺手道:“他人還則罷了,既是劉粲親至,使薛濤做書相邀,我又豈能不親身前往啊?若惡了劉粲,滅門之禍就在眼前;若不從薛濤之言,恐怕裴、薛兩家也要起齟齬。此去若有危難,我一身當之;此去若被迫附胡,也止及我身可也,卿等都有大好前程,不可蒙此污名。”

等到裴碩抵達汾陰以南地區的時候,所見就不僅僅是數十座帳篷啦,而以劉粲的金頂大帳為中心,密密麻麻,連營數里,旌幟招展,殺氣彌空。裴碩報門而入,劉粲大喜,親自下座來拉著他的手,說:“此行有裴公相助,破晉必矣!”

裴碩的身份又與薛濤不同,一則裴氏天下高門,非薛氏可比,二來裴碩本人也是在晉朝做過一任郡守的,不象薛濤此前還是白身。因此劉粲認為,倘能說動裴碩出仕,千金馬骨,則河東各姓必將陸續投誠納款。

當即把準備好的制書硬塞給裴碩,任命他為侍中,封聞喜縣侯。裴碩辭以老邁,堅決不肯接受,劉粲好說歹說,雖然口氣比對待薛濤的時候要溫和得多,但最終還是光火了,瞠目喝道:“汝不肯受我名爵,難道有叛國逃晉之心么?須知我殺汝一老匹夫,有若宰雞屠狗一般!”

裴碩面色不變,只是拱手道:“老朽賤軀,豈敢有勞殿下,老朽自死可也。”說著話一躬身,朝著旁邊侍衛手執的長戟尖刃便直撞過去。

劉粲趕緊喝令將其扯住,隨即問道:“汝便不惜死,難道不怕我踏平汝莊,伐去裴柏,舉族上下,不論老弱婦孺,斬盡殺絕么?!”

裴碩被胡兵牢牢按住,不能動作,只好搖著腦袋,面無表情地回復道:“老朽本非裴氏之長,暫代其位,以護族人而已,向無威望。若族人中有愿出仕者,老朽絕不攔阻;若不肯仕,老朽也不強求。兒孫自有兒孫之命,生死禍福,唯其自招,老朽能護其一時,難道還能護其一世不成么?且我裴氏支脈甚多,散布各方,當年即司馬倫亦不能殺盡,殿下欲族我姓,恐怕不易啊。”

劉粲無奈,只得下令將裴碩暫且拘押起來。

隨即轉過頭去,對滿面羞慚的薛濤說:“聞喜頗遠,大軍西征在即,不便往攻。董亭卻近……”

薛濤大驚,急忙俯首道:“我薛氏無罪——那老匹夫忤逆殿下,須不是草民之過……”

劉粲笑道:“卿今已受朝廷名爵,如何還自稱‘草民’???我無他意,大軍既集,明日便要渡河,薛將軍既然族居于此,想必對于大河水文,頗為熟稔,乃欲以將軍為向導,相助我軍得渡?!?

薛濤推卻道:“殿下錯看草……末將了,末將雖然居此,唯知守護鄉梓,實在不通水文啊?!?

劉粲道:“然則貴族中何人常渡河而往關中?可召其來,與將軍同行。”

薛濤辯解道:“關中乃是敵國,末將族中,哪有人敢冒犯禁令,渡河前往呢?殿下……”

劉粲猛然暴喝一聲,瞠目言道:“休得狡辯,孤不信汝與關中晉人,從無茍且!汝薛氏不過故蜀孑遺,遷來河東,又非世宦顯姓,若與晉人不通款曲,裴該《姓氏志》中何得有汝家之名?!”

薛濤聞言大驚,真是有苦說不出口啊,只能連連磕頭,哀告求饒。

劉粲抬起左手來,按在薛濤肩膀上,語氣略微和緩了一些,說:“薛將軍,貴家本從昭烈皇帝,為漢之純臣,今我紹繼漢統,重光炎劉,早該獎掖舊臣,一時疏忽,未能及早授官于將軍,將軍其怨我乎?”

薛濤連聲道:“末將不敢……”

劉粲道:“或將軍有怨于我,此前乃與晉人所有款曲,不管是與不是,往事已矣,我皆不罪。將軍自當賡續先祖之德,仍輔皇漢,成就功業,待孤掃平晉虜,自有高位以酬將軍。今請將軍為我先行,導我大軍涉渡大河,破晉壘,逐晉寇。若能順利抵達河西,將軍為此征之首功!若不能時……”

當即冷笑一聲:“想必將軍自也無顏還見于孤了吧?放心,將軍的寡妻遺孤,我自會接至平陽,善加看撫的?!彼€特意加重了“看撫”二字。

薛濤萬般無奈——最關鍵骨頭既然已經軟過了,那就再不容易硬起來啦——只得接受劉粲之命,為他去誆開河西晉人的渡口守堡。

于是劉粲召集眾將,高聲道:“明日四更造飯,五更聚齊,平旦時便要渡河。薛將軍乘舟先發,待取晉壘,萬舸爭渡,直薄夏陽!夏陽若下,進取郃陽,分道踐踏晉土,摧其壁壘,擄其農人,即不能一舉而定關中,也要讓裴該窮于應付。我若能在河西穩固軍勢,無須三載,必能滅晉……關中軍勢!”

(第七卷“萬殊同野馬”終)

第八卷 戰聲煙塵里

第四十章 驚變第四十九章 追擊第二十五章 離間第三十五章 文若遺風第一章 江東之亂第二十九章 鹽與鐵第三十一章 歸師勿遏第三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五十三章 退避三舍第三十六章 賢弟之志何其小哉第五十九章 獻俘第四十一章 僭號第四十九章 得稻得麥,不怪田土第二十五章 寧便民而不便官第四十四章 龍喉下有逆鱗第五十二章 熊孩子第十八章 外兵進京第七章 還都之議第十章 相鄰放牧第五十二章 箭在弦上第五十三章 百口莫辯第二十八章 羊馬垣前第二章 剛硬的寡婦第四十八章 祥瑞第二十一章 蘇峻問題第四十三章 支屈六的猶疑第十一章 無實質區別的三策第三十章 不幫他人擦屁股第三十章 城守策第五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九章 老爺有刀第二十二章 龍套的漂流奇遇(三)第二十四章 塢堡第五十三章 介休幼虎第十五章 香車美人第十九章 向現實低頭第三十二章 游散第十九章 獵狐走羆第二十五章 恩威并施第三十八章 官品與秩祿第三十六章 欲夫君做天子第十九章 驅虎吞狼第四十一章 圖窮而匕見第九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十八章 彈琴退敵第四十三章 禪位之詔第四章 讖由誰造?第六十一章 人心猶豫,則智勇并竭第四十六章 布局第四十三章 農與工第十四章 因一小兒妄動刀兵第二十六章 李氏舅甥第二十四章 酒宴第五十六章 汝我與卿我第十五章 避諱問題第五十九章 有病第三十章 百歲人瑞之死第四十五章 恐婚癥第二十一章 無根浮萍第七章 青州健勇之士第四十七章 姓雖有異,其實一國第二十七章 螽斯則百堂災第五十六章 破虜(中)第二十六章 人一貴重,必致塞聽第四十四章 龍喉下有逆鱗第五十八章 將軍因何發笑?第三章 竊書第二十七章 送汝去死!第三十章 城守策第二十七章 胡馬窺亭障第五十五章 創意無限第八章 雄健如此第二十章 裴氏之熊第四十八章 不戰、不降、不走第八章 記憶碎片第三十五章 中箭第五十六章 孝惠皇后之事第三章 蘇子高的借口第五十九章 請斬石虎第四十五章 我等是中國人第四章 伊于胡底第三十七章 生意人第十一章 乾坤一擲第三章 北傖南貉第六十三章 武陵蠻第二十九章 萬櫓千帆第五章 對峙第十章 代北風云第四十七章 本族何功?第十三章 推恩令第五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見獵心喜第六十一章 定胡第五十一章 云臺二十八將第四十二章 石梁之戰第二十七章 送汝去死!第十四章 伯父在上第十六章 大荔奴第九章 我寧先死!第五十四章 御筆
第四十章 驚變第四十九章 追擊第二十五章 離間第三十五章 文若遺風第一章 江東之亂第二十九章 鹽與鐵第三十一章 歸師勿遏第三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五十三章 退避三舍第三十六章 賢弟之志何其小哉第五十九章 獻俘第四十一章 僭號第四十九章 得稻得麥,不怪田土第二十五章 寧便民而不便官第四十四章 龍喉下有逆鱗第五十二章 熊孩子第十八章 外兵進京第七章 還都之議第十章 相鄰放牧第五十二章 箭在弦上第五十三章 百口莫辯第二十八章 羊馬垣前第二章 剛硬的寡婦第四十八章 祥瑞第二十一章 蘇峻問題第四十三章 支屈六的猶疑第十一章 無實質區別的三策第三十章 不幫他人擦屁股第三十章 城守策第五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九章 老爺有刀第二十二章 龍套的漂流奇遇(三)第二十四章 塢堡第五十三章 介休幼虎第十五章 香車美人第十九章 向現實低頭第三十二章 游散第十九章 獵狐走羆第二十五章 恩威并施第三十八章 官品與秩祿第三十六章 欲夫君做天子第十九章 驅虎吞狼第四十一章 圖窮而匕見第九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十八章 彈琴退敵第四十三章 禪位之詔第四章 讖由誰造?第六十一章 人心猶豫,則智勇并竭第四十六章 布局第四十三章 農與工第十四章 因一小兒妄動刀兵第二十六章 李氏舅甥第二十四章 酒宴第五十六章 汝我與卿我第十五章 避諱問題第五十九章 有病第三十章 百歲人瑞之死第四十五章 恐婚癥第二十一章 無根浮萍第七章 青州健勇之士第四十七章 姓雖有異,其實一國第二十七章 螽斯則百堂災第五十六章 破虜(中)第二十六章 人一貴重,必致塞聽第四十四章 龍喉下有逆鱗第五十八章 將軍因何發笑?第三章 竊書第二十七章 送汝去死!第三十章 城守策第二十七章 胡馬窺亭障第五十五章 創意無限第八章 雄健如此第二十章 裴氏之熊第四十八章 不戰、不降、不走第八章 記憶碎片第三十五章 中箭第五十六章 孝惠皇后之事第三章 蘇子高的借口第五十九章 請斬石虎第四十五章 我等是中國人第四章 伊于胡底第三十七章 生意人第十一章 乾坤一擲第三章 北傖南貉第六十三章 武陵蠻第二十九章 萬櫓千帆第五章 對峙第十章 代北風云第四十七章 本族何功?第十三章 推恩令第五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見獵心喜第六十一章 定胡第五十一章 云臺二十八將第四十二章 石梁之戰第二十七章 送汝去死!第十四章 伯父在上第十六章 大荔奴第九章 我寧先死!第五十四章 御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磐石市| 民和| 利辛县| 都匀市| 铜鼓县| 黔西| 海安县| 普安县| 天台县| 晴隆县| 奈曼旗| 仁化县| 陇南市| 宿松县| 车致| 上杭县| 利川市| 宜川县| 广灵县| 孙吴县| 明溪县| 永德县| 那曲县| 徐水县| 延寿县| 南陵县| 怀远县| 徐汇区| 古交市| 蒙山县| 台北县| 九龙城区| 梅河口市| 满洲里市| 突泉县| 康马县| 淮阳县| 盐城市| 阜新|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