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一報還一報
阿薄幹駐馬高處,眼睜睜看著他的第一個千人隊化爲烏有。
心突突狂跳。
踩在馬鐙上的腳有點發軟。
聽別人說打仗和自己打仗,果真是兩回事。聽別人說北府兵和自己領教,果真是兩回事。
一個千人隊,一千個彪悍的百戰老兵,說沒就沒了,最窩囊的是連一個敵人都沒有放倒。
參將跑過來,眼睛裡冒著火:
“將軍,第二隊上吧!”
阿薄幹不說話,一夾馬肚子,疾馳到裝著戰鼓的車下,下馬上車,推開掌鼓小校,自己奮力擂起鼓來。
第二個千人隊射了出去。
他們必須比第一隊更快,纔有可能衝到敵人無法用箭的地方。
阿薄幹的鼓聲始終沒停。
騎士們直接用刀背驅趕坐騎。
每一匹馬的步幅和頻率都無以復加。
當擂鼓的胳膊酸得擡不起時,最後也是最幸運的一個騎士,肩膀上帶著一支箭,從滿地屍骸中脫穎而出,衝到了距離車陣30步的地方。
晉軍士兵好像約好了要看看一個孤單絕望的騎兵能做什麼,一時都停止射擊。
這名騎兵加速衝到車前,不做任何約束動作,直接策馬撞向戰車。馬匹巨大的體重和衝擊力,將戰車撞得劇烈搖晃。相撞一瞬間,騎士縱身跳起,他應該是想要落在車裡,用彎刀砍殺敵人,但他在半空中就遇到幾枝長槊,整個人被架在那裡,猶如一隻被神靈突然捏住的蒼鷹。
兩千人死傷殆盡,鮮卑士兵都只有憤怒,沒有眼淚。
此刻看到這一個壯士飛身撲向敵刃,將鮮卑人的血灑到敵人臉上,數千將士放聲痛哭。
參將來到鼓車下,仰面望著阿薄幹,嘴脣已經咬出血來。
第三個千人隊還要衝嗎?
阿薄幹的手在發抖。
他從來沒想過自己第一次帶兵打仗,就會遇到這種境況。就此收兵,部下會覺得他被嚇破了膽,在強敵面前退縮了。繼續衝鋒,只能死更多的人。
想起崔浩說過,如果你沒法學會更多的兵之道,那就死死記住一條:永遠不要在士兵面前發慌。
沉了沉氣,向參將下令:
暫停衝鋒,派人向長孫將軍通報,等他的援兵到達後,集合全部兵力,一榔頭砸向敵陣,不再分隊衝擊。與其逐次添油,不如泰山壓頂。
戰場上沉寂下來,隱約能聽到爲數不多的傷兵在**。
阿薄幹側著耳朵聽了一會兒,叫來一名會漢話的軍官,給他交代了一陣。
很快,這名軍官打著一面白旗,縱馬跑向晉軍車陣。他沒有帶兵器,也不穿盔甲,一看就知道是去談判的。
車陣是一條木頭和鐵的弧線。
車陣前50步,是一條屍骸和血的弧線。
這名戰場使者來到兩個弧線之間,勒住戰馬,擎著白旗等了一會兒,好像在無聲地問:我手無寸鐵,身無片甲,你們殺還是不殺?
對方報以無聲。
使者大聲喊話:
“晉軍弟兄們,多謝你們不殺來使。這些天我們殺了你們一些弟兄,你們剛纔射殺了我們兩千人,也算報仇了。阿薄幹將軍派我來致意,想雙方就此休戰。我們向後退兵,你們也回到船上。如果你們不願意,還想接著打,那我們奉陪。但能不能先休息片刻,讓我們把傷亡的弟兄擡下去?”
對方依然無聲。
阿薄幹已經下定決心,今天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必須攻破晉軍車陣,吃掉上岸的這支部隊。打破了敵陣,消滅了敵人,傷亡再大,也能以對方有堅壘爲轉圜,贏得過來人的體恤。如果自己人死了一地,對方卻全身而退,那別說沒臉見舅舅,按照鮮卑軍法,長孫嵩就有權當下處決他。
真後悔當初接這個差事。
現在已經沒有退路。
背水列陣的是劉裕,但背水一戰的是他阿薄幹。
他已經注意到那死傷狼藉的兩千人馬已經成爲接下來衝鋒路上的最大障礙。後續騎士只能減速通過,否則不但必然把陣亡弟兄踏成肉泥,而且極容易被馬匹和屍體絆倒。但只要一減速,就更不容易衝過箭雨。
但願晉軍不會看穿這層用意。
使者說完後,晉軍方面毫無動靜。
也許他們在商量。
使者靜靜地站在那裡,手中的白旗啪啪地響,說不清是好兆頭還是壞兆頭。
他最後的念頭是再等一會不回話,我就回去了。
但他再也回不去了。
晉軍也許是爲了保證萬無一失,向他同時射出了至少十支箭,其中一支貫穿了他的額頭。
他最後釋放的本能,是用力夾住馬肚子,上身傾伏在馬背上,手中的白旗掉在地上。
戰馬毫髮無損。主人沒有發出指令,那它就自己做主。徐徐轉過身去,沿著來路穿過戰場,老馬識途,回到軍中。差不多快到鼓車下的時候,使者的屍體再也維持不住,一頭栽了下來。
阿薄幹知道,這是晉軍報復他此前下令射殺來使。
將佐校尉直至士卒,人人怒不可遏。
滿耳朵都是詛咒和怒罵聲。
彎刀拍打馬鐙的聲音鏗鏘刺耳。
已經有人開始用小刀劃破自己的臉,用血塗紅整個面盤。
戰馬受到感染,馬蹄刨著地面,鼻響連成一片。
阿薄幹知道,他已經很難約束這支急於復仇、急於雪恥的軍隊了。
就在這時候,低沉悠長的長角號在背後響起。
衆人一回頭,看到一支大軍從西北天邊壓過來,猶如一片烏雲。
烏雲中有一片紅霞,那是一頂顯示方面主帥身份的傘蓋。
長孫嵩親臨前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