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筆樓]
“余杭?”
陳翰吃驚的喊道:“我們要去良渚遺址?”
孔建文含笑點點頭:“良渚那邊今年發掘季也發現了不少新遺址,最重要的是發現了意思都城或者說王宮的遺址,我們要去支援幫忙發掘!”
良渚文明,是距今約5300-4300年、環太湖地區的區域性古代文明。
在考古學上一般歸入新石器時代晚期。
因為首次發現和典型遺址都在余杭良渚,所以稱作良渚文化。
最早是1936年施昕更對良渚遺址的調查和發掘工作,發現了大量黑陶和石器,在當時黃河流域已經確立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背景下,這些遺存被認為是龍山文化向東南傳播的一支。
1959年夏鼐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從而把它和其他地方的龍山時代遺存區分開。
1973年吳縣草鞋山第一次發現了隨葬玉琮、玉璧等大型玉禮器的墓葬,良渚文化的玉器開始逐漸被認識。
此前類似傳世品一直被當作周漢時期遺物,良渚文化的玉禮器發現,一下子將華夏玉禮器文化,從商周時期一下子拉到了三代之前!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反山、瑤山、匯觀山發現了良渚文化的高等級墓地并首次確認了良渚的祭壇,同時莫角山發現了規模巨大的人工堆筑土臺。
至此,良渚遺址群在良渚文化乃至整個華夏史前文化中的地位得以確立,成為華夏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探討對象。
后續,2006-2007年發現了重要的良渚城址。
2009-2014年又確認良渚古城外圍北、東、南分布的長條形臺地構成了外郭城,總面積達6.3平方公里。
從而將以往發現的100多個遺址點有機組合為一個整體。
將這些廣泛分布于現代余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都串聯起來之后。
學界對良渚文化的內涵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
很多學者都認為可以用文明或國家來概括其社會發展水平。
良渚遺址所處的杭州余杭地區,從地理環境看,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脈包圍,是一個南北20與公里、東西40與公里、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C”形盆地,以東是開闊的杭嘉湖平原。
位置可以說是得天獨厚。
大約距今7000年左右這一地區開始有人類活動。
已知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序列是: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
不過,馬家浜時期和崧澤時期這里只有寥寥幾處遺址,到距今5300年左右也就是崧澤文化發展為良渚文化之際,才突然增加到100多處遺址。
細細想來,應該是在五千年前那個莽荒時代,被三面群山包圍在中央的大平原,特別適合文明繁衍。
特別是適合良渚這種已經發展出農耕文化的文明。
良渚文化時期稻作農業已相當進步。
稻谷有秈、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鐮。
良渚文化手工業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編織、絲麻紡織都達到較高水平。
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美,均達到史前玉器的高峰。
玉器上的紋飾主題神人獸面紋,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觀念的體現和信仰,并逐步成為華夏傳統文化的核心。
玉器和陶器上還出現了不少刻劃符號,這些符號在形體上已接近商周時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窯一帶相繼發現了反山顯貴者墓地,瑤山、匯觀山祭壇與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遺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時期的村落遺址和墓地。
目前已發現各類遺址135處,它們共同構成了分布密、類型多、規格高的遺址群落。
學者們稱之為“良渚遺址”,它是整個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
從文明演變上可以確定,良渚代表了華夏南方地區尤其是長江下游濕地稻作農業文明的發端。
這與中原及世界大部分地區以旱作農業為主的經濟模式下產生的文明就有差別,具有獨特性。
眾所周知,北方華夏文明早期是種栗粟等旱作農業,后來改種小麥,這是北方一直以來的飲食文化。
而南方,則是種水稻,而且同樣是很早就開始發展了。
以前,考古學界一直都不清楚,華夏南方人最早是什么時候發展出水稻文化的。
現在知道了,就是距今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
當然,這里指的是發展出成熟的水稻文化。
什么叫成熟的水稻文化?
當然是包括耕田、稻種、農用具都發展出來的,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農耕文化。
如果只以發現“水稻”為標準的話,確實可以找到七千年前,甚至更早的碳化水稻。
但是這只能證明華夏先民很早就已經食用水稻了,卻不能證明當時已經發展出成熟的水稻農耕體系。
因為以五千年前,乃至一萬年前那個莽荒時代來說,遠古先民就算不掌握水稻種植,也完全可以靠著野外收集各種野稻食用生活。
也就是靠著采集和打獵來生活。
這也是一般舊石器時期和新石器早中期常見的人類生活方式。
要到新石器晚期,真正的農耕文化才開始發展起來,人類才開始自己種田,固定收獲,固定采集。
而良渚文明,便是華夏濕地稻作農耕文明的開端!
是最早發現成熟稻田、農用具的華夏文明!
從河姆渡、馬家浜文化時期開始,這個地區就逐步形成利用淡水資源的復合式經濟,其內容包括了以稻米作為單一作物,以魚類作為蛋白質來源,同時利用菱角、芡實、葫蘆、甜瓜等發展園藝經濟。
而到了良渚階段, 這一地區“飯稻羹魚”的農業形態進一步通過農具系統的建立、水田系統的發展達到精耕細作的水平。
良渚文化特有的石犁、破土器、鐮、刀(穗收工具)等成熟的石器農具組合。
遺址群東側茅山遺址發掘所揭露的水田系統的規模和水管理體系。
這些都可以直接同歷史時期甚至近現代的傳統水田經濟進行比較。
從這個層次講,良渚文化在稻作農業上的成就,在華夏新石器時代乃至世界范圍同時期文化中都是具有唯一性和先進性的!
可以說,良渚文明,在五千年前就已經是世界領先級別的文明了!
華夏文明領先世界4700年的事實,確實不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