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多山,黃巾反賊很快就循山而遁,逃跑得無蹤無影。
沒有辦法,只好放任自行。
接下來就是清點戰損,尋找刺史趙琰的下落,並逐步地收回青州各郡縣失地。
得到龔景的提醒,高堂隆帶領著泰平軍,清一色的騎兵,機動性極強,很快就從混亂的黃巾反賊之中,發現了被俘虜的刺史趙琰,一小股黃巾反賊正帶著趙琰準備潛逃。
高堂隆眼尖,死死地盯著那一小股黃巾反賊,並快速帶著泰平軍追去。泰平軍勇猛的戰場表現,令擋在眼前的黃巾反賊皆如退潮般快速散開。於是,高堂隆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就追上了這羣哪怕是逃跑仍然不捨得扔下手中俘虜的黃巾反賊。
黃巾反賊本就心寒膽顫,見高堂隆率兵前來,猶如死神在快步靠近,不由冷汗直流,心背如冰。在鐵騎的呼喝截殺下,在戰馬的大聲喘息下,這一小股黃巾反賊終於抗不住內心強大的壓力。
如扔麻袋般,“噗”一聲將被綁住雙手的幾個俘虜皆扔在地上,黃巾反賊也機警,知道高堂隆這位冷麪將軍所爲何來,肯定是爲了解救這幾位俘虜,紛紛繞開了俘虜倒地之處。另尋他方,極力潛逃。
這些被黃巾所俘虜的人才倖免遭到踐踏,不過卻無法掙開繩索,在地上翻了一翻,皆費力地嘗試著站起來,可惜除了一二個腿腳麻利靈活的能做到,大多仍然只能躺在地上掙扎。
高堂隆追上俘虜之後,讓手下的騎兵將地上躺著的俘虜橫腰抱起,正思索著解開那些俘虜手上綁著的繩索,並詢問一番,不管是不是刺史趙琰等人,都將其帶回臨淄城內。
突然,高堂隆見四處散逃的黃巾反賊竟然有好些人往主公諸葛亮那邊的位置而去。高堂隆內心暗暗道:
“不好。主公那兒僅有百來軍兵,若是黃巾反賊狠下心,想虜走諸葛亮的話,恐怕還真有可能實現,哪怕些許的概率,也絕不能讓其發生。”
於是,高堂隆再也顧不得救起的俘虜,也不去想是否要率兵回去和龔景兵合一處,優先進佔臨淄城內,以便得守城之首功。
而是,吩咐所有的泰平軍,帶上那些從黃巾反賊手中救出的俘虜,火速奔向諸葛亮所在之處,一心護主。
二千多的泰平軍一路如流星飛過般地馳騁,向原本就顯得比較偏僻的方位而衝去。泰平軍自從出現,就實在是太耀眼了,整個戰場上的黃巾反賊眼睛都時刻關注著,生怕這股殺神突然盯上自己,直奔而來。
看到高堂隆率軍往那個方向而去,不同方向的黃巾反賊鬆了口氣,放慢了逃命的腳步,開始蓄力,好作持續的潛逃。同個方向的黃巾反賊如喪家之犬,不由自覺的將吃飯的力氣都使了出來,只爲了減緩泰平軍靠近的時間。
諸葛亮一直都在一處隱蔽的半山坡上,靜心等待,自從黃巾大軍被劉備詐敗成功,掉頭反衝臨淄黃巾大本營,諸葛亮就已算出此戰必定手到擒來。於是,諸葛亮的心情輕鬆得很,百無聊賴只好開始靜心養神。
不過,很快,諸葛亮就被打擾了。
滿山遍野,零散的黃巾反賊,三五成羣的黃巾反賊,一小股的黃巾反賊,開始像螞蟻出巢般,到處都是,密佈在各個山嶺、官道、小徑。
諸葛亮也無心讓鄧茂率兵追擊,對於這些潰逃的黃巾反賊,已構不成威脅,殺之無益,索性就放任其各自潛逃,自求多福。無他,諸葛亮身邊的軍兵也少,僅三百人而已,且黃巾反賊過於分散,不利圍剿。
邊逃跑邊大聲呼喊的黃巾反賊打擾了諸葛亮的興致,乾脆就不再孤芳自賞,自娛自樂,而是觀察起這些黃巾潰兵,這些人就像螞蟻般四處尋食,又如平靜的水湖蕩起的波紋散開,諸葛亮一時爲之悲傷。
無論,哪個朝代,天災人禍,戰亂兵爭,最終受苦的都是這些普通百姓,老弱婦孺。披上了黃巾作亂造反,但這些人的本質並沒有改變,都是戰爭的受傷者,犧牲品。
感慨中的諸葛亮突然發現眼前的黃巾反賊之中,有些異常。
本來各自逃命的黃巾反賊,應該是沒有規律的。但諸葛亮卻隱隱地感覺到離得四五百米處的那些黃巾反賊逃跑之中,有些令人感覺詫異。這得益於諸葛亮歷經戰陣,一般細微的變化,都能很快察覺得到,並進行判斷。
那些黃巾反賊並不是各自逃跑,而是集中在同一個方向,並不分散,而且逃跑得極有秩序,隊列沒有變得混亂。最爲關鍵的是好像在追前面的人,領頭奔跑的人並沒有頭戴黃巾。
難道是黃巾反賊在追殺良民百姓,準備將前面那些人一併捲走?還是這些黃巾反賊都在擁護著前面的人,掩護其逃跑?
諸葛亮一時捉摸不定。但無論是哪一種,諸葛亮都覺得應該攔下這些人,若領頭的人不是黃巾反賊,那救下就是,也好使其免受黃巾作亂波及,若領頭的人是黃巾賊一夥,那必是什麼重要人物,更加活捉捕獲。
事不宜遲,諸葛亮向身邊的鄧茂吩咐,道:
“鄧將軍且看,那兒有一小股黃巾反賊一直聚而不散,我觀前面之人要麼爲良善,要麼爲惡首,令你率一百軍兵前去,將黃巾反賊殺散,並帶回前頭之人。”
諸葛亮邊說邊用手指了指那羣黃巾反賊所在之處,向鄧茂傳達了意思,諸葛亮也是神來之筆,無意爲之,至於是否對方是何人,諸葛亮並不是很在乎,只不過眼前力所能及,就想讓鄧茂去將人帶回。
鄧茂順著諸葛亮的手指一望,頓時一呆,面色頗爲吃驚,不過鄧茂也曾爲將,帶領幾萬大軍,自然善於管理情緒,只見鄧茂回道:
“主公,縱是良善與惡首,無非是一個百姓或娥賊,哪裡比得上您的安危,況且我若帶兵前去,讓高將軍得知,還不得手撕了我。”
鄧茂卻是推託不肯前去。
諸葛亮又指了指身邊的三百軍兵,強硬說道:
“尚留軍兵二百,必定無憂,將軍且去,無論是何身份,先帶回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