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我等來洛陽,不可冒進,必須穩紮穩打,進可攻退可守,澠池適合紮營,此處不久之後,天下各地英雄,有志之士皆會陳兵於此,我等也理應在此安營紮寨,靜觀其變。”
郭嘉一說完,倒是引起了諸葛亮的記憶,令諸葛亮想到上一世當時董卓領兵進發京師洛陽之時,董卓的西涼軍正是駐紮在澠池,而後上表天子,廣告朝廷,說是奉詔前來誅殺宦官了,以證忠心,沒有不請自入。
諸葛亮對於郭嘉和陳宮的應對能力實是欣賞,郭嘉所說的,諸葛亮內心已是同意了,不過諸葛亮還想順便考究一下郭嘉和陳宮,看看兩人是否有董卓軍的先見,因而諸葛亮故作輕鬆,說道:
“奉孝所言有理,領兵不宜急進,事緩則圓,一鬆一弛,符合用兵之道。不過,敢問奉孝和公臺,若是我軍陳兵於此,人吃馬嚼,一時算是坐吃山空,不可久待,眼下我等該如何行事,方能以最快速度打開局面?”
諸葛亮對於郭嘉和陳宮的才能也是十分讚賞,感覺憑二人的所思所想,應該是可以看得出這一場何進假借天子名義傳檄的貓膩。
果然陳宮和郭嘉一聽諸葛亮所問,更是相視一笑,不過陳宮與郭嘉是英雄重英雄,豪傑惜豪傑,陳宮也有意讓郭嘉在諸葛亮面前多表現一番,畢竟之前郭嘉因身子有病,不宜出謀劃策,難免令人以爲郭嘉沒有真才實學。
陳宮和郭嘉同爲軍師,自然走得近一些,陳宮雖不知郭嘉的能耐到達什麼地步,但陳宮知道郭嘉一定是有一些長處的,決非是庸才,一無是處之人。況且郭嘉既然能得到諸葛亮的認可,並且高居軍師之位,陳宮更是不會懷疑諸葛亮的眼光。
郭嘉比陳宮年輕,看到陳宮願意將表現的機會讓給自身,只能朝陳宮點點頭,以示謝意,隨後郭嘉也就不再藏拙,意味深長地說道:
“主公,公臺兄,依嘉看來,此次雖然青州得以奉詔進京,勒兵洛陽,然而這其中應該是暗藏玄機。至少有幾個疑點,令人難以清晰判斷。故而我等帶兵至此,爲了不留下把柄,表面上功夫還是得做足一些的。”
“靈帝已崩,新君初立,新君乃是何太后之子,大將軍何進的侄子,然而這檄文卻是傳各地英雄豪傑前來京師洛陽,誅殺中涓之人,十常侍張讓等人無非只是區區一介宦官,爲何何進還需要傳檄到各州郡,號令天下兵馬揮師洛陽以相助誅賊。”
“其中深意,我等暫未查明,不過以嘉所想,宦官張讓等人深居皇宮,若是沒錯的話,此時應與何進等外戚不和,甚至是反目成仇,大打出手了。因此這一份檄文,也許是何進想誅殺了宦官之後,還需要各地兵馬幫忙鎮壓一些事情。”
“京師洛陽風雲暗涌,多方兵馬彙集而至,不管如何,我青州之軍到了京師洛陽怎麼行事都好,至少要名正言順,出師有名,因此嘉建議我軍雖駐紮在繩池,但人未進京,卻可先令人上表朝廷,書明天子,讓天下各地英雄知道我青州赤子之心,一腔熱血,忠心可鑑日月。”
“到那時,主公可放心帶領部分親信進入京師洛陽再說,再觀察形勢,緩緩地圖謀大事,從中漁利。”
郭嘉的意思就是青州的兵馬不多不少,京師洛陽的人又不知道青州是支持哪一方的,青州有必要先上表,表個態,告訴全部京師洛陽的人,上至天子,下至文武各官,青州是忠於大漢的,既然天子下詔,令各地英雄豪傑勒兵前來京師洛陽,那麼青州自然揮師前來,駐紮於洛陽附近,可沒有什麼造反之心。
郭嘉的用計很簡單,現在洛陽裡面,皇宮內外,估計正鬥得如火如荼,郭嘉認爲青州剛剛來到,情況不明,不好即時出手,適宜觀望一番再說。
因此讓青州上表,無論現在的洛陽是十常侍張讓等宦官爭勝了,還是大將軍何進等外戚奪贏了朝政,都好。青州上表的態度就是忠於天子,哪一方搞倒對方都行,青州不是來幫忙站臺的,也不是來鬧事的,只是天子相詔,才領兵到此的。
只要表明是忠於大漢天子,那麼無論是大將軍何進還是十常侍張讓,都沒有理由對青州下手。到時瞭解了洛陽的詳細情況之後,再做決定,謹慎行事。
諸葛亮聽到想法,略一對比,上一世董卓也是這樣操作的,就是不知道董卓的西涼軍是否也到了繩池,是否也上表朝廷,稟明天子。
不過,不管如何,郭嘉的建議十分中肯,千里迢迢地跑來京師洛陽,要是不打招呼的話,就冒然揮軍進入京師洛陽,所有人都會以爲青州是不是來造反了,到時羣起而攻之,反而令青州陷入左右爲難的困境。
先大聲言明,青州是忠於天子的,至少不會被人亂棒打死。況且依諸葛亮的瞭解,這一次估計何進和張讓都要吃個大虧,只不過現在的形勢還是何進站盡了風頭,所以諸葛亮現在的一舉一動十分重要,絕對不能讓何進以爲諸葛亮是爲了幫忙十常侍張讓等人而來。
雖然諸葛亮是曾跟張讓買過官職,可那是迫於求官無門,不得已才走了宦官的門路,現在的諸葛亮當然是希望能夠洗白自身了,畢竟諸葛亮師承蔡邕,無非就是想得個清流之名。
諸葛亮同意了郭嘉的建議,雖說勞師動衆,卻不能急躁,以免好處沒撈到,要是弄得裡外不是人,那這一次洛陽之行可就虧大了,於是說道:
“就依奉孝所言,由奉孝起草,上表朝廷,稟明天子,以示天下英雄豪傑,明其青州之志。”
“不過,奉孝除了上表天子,最好還要再給大將軍何進寫一封書信,明眼人都知道那份傳至各州郡縣的檄文,以自大將軍何進之手,我青州之軍盡皆在此,乃是領詔而來,也算是奉了何進之命,遂了何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