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收下了朱儁所送的厚禮,就這樣混進了朱儁軍,再一次和劉備軍共肩作戰,成為朱儁的左右前軍。
“諸葛賢侄遠來初到,現趙弘、韓忠、孫仲三個逆賊不識皇恩,再次聚眾造反,依老夫看來,我軍可分成三路,依次強攻宛城,急攻猛打之下,黃巾賊軍必手腳無法相顧,慌張守城,如此宛城可下,賊首可誅。不知賢侄意下如何?”
朱儁其實已是打定主意,讓諸葛亮和劉備不計損失,一定要攻下宛城,哪怕折損過半也在所不惜。諸葛亮和劉備聽到朱儁的安排,皆明白這是朱儁急勝好功,想要短時間之內,攻下趙弘、韓忠、孫仲等人,不由內心一苦,卻位輕人微,不好多說。
諸葛亮和劉備都在暗暗祈禱,希望依次強攻宛城的第一支軍隊不要是自己軍。作為第一支攻打宛城的軍隊,肯定會受到黃巾大軍的強力反擊,充分的防守肯定會帶來大量的折損和代價。
況且依次攻打,不代表就有友軍,每一路軍隊所攻打的都是不同的城門,這也表明了第一次攻打的軍隊,明顯是用來當炮灰,送死的。
“諸葛賢侄剛剛來到宛城,兵馬疲憊,依老夫看來,還是由玄德作為第一次先鋒前軍,進攻宛城東門。諸葛賢侄待玄德發起攻勢之后,率軍進攻宛城西門,老夫再分二軍,分別依次進攻宛城南北門。明日一早,齊齊進攻宛城,不得有誤。”
朱儁不容分說,直接將軍令下達給諸葛亮和劉備,畢竟總要有人去打響第一炮。諸葛亮剛來,又是背景深厚,況且剛從皇甫嵩那邊過來,一看諸葛亮軍隊的情況,就知皇甫嵩對待諸葛亮應是不錯,不然諸葛亮為何會有如此之多的糧草輜重。
朱儁也考慮到不能太過要求諸葛亮,免得被人笑罵說欺負諸葛亮年紀小,不懂事,讓諸葛亮當炮灰,這實在是有損朱儁的英明和名望。而劉備就不同了,劉備一直待在朱儁身邊,雖然頗有建功,卻是一直吃朱儁的,喝朱儁的,可以說劉備之所以能一直有兵可帶,有仗可打,皆有賴于朱儁。
對于這一點,朱儁就覺得可以犧牲一下劉備,而且劉備和關羽也的確是不可多得的猛將,最多就是事后繼續彌補一下劉備就是了。將第一支先鋒部隊讓劉備充當,朱儁是一點兒心理壓力都沒有。
“末將領令?!?
見朱儁已是鐵定地下了軍令,諸葛亮和劉備可不敢當面反抗朱儁的軍令,畢竟來到這里,怎么說朱儁也是中郎將,除非不打黃巾反賊了,不然還是得看朱儁的臉色的。于是,諸葛亮和劉備只好咬著牙,鐵著心,皆雙雙接了軍令。
豎日,朱儁帶著諸葛亮和劉備,引領著大軍,前來攻打宛城,趙弘、韓忠、孫仲等人一路望風搶劫,已是得了不少物資,如今地公將軍張梁已是不在,無地可藏,這才不得已占據宛城,用來儲糧。
宛城外的官軍,乃是朱儁和劉備,趙弘、韓忠、孫仲三人早已見識其厲害,因此一直堅守宛城,也不主動出擊,有城可守,可比在外野戰來得穩妥些。
趙弘、韓忠、孫仲都知朱儁已是打敗了人公將軍張寶,大漢朝廷表其功勞,下詔令朱儁帶著得勝之師來討伐他們,朱儁就著勝勢而攻,趙弘、韓忠、孫仲三人自知比不過張寶,更加害怕朱儁,哪怕朱儁只是派一小股官軍前來攻城,皆如臨大敵。
每次,朱儁軍一旦進攻宛城,趙弘都派韓忠出戰,盡率黃巾大軍之中的精銳之眾,畢竟三人之中就算韓忠的武藝最強,可惜趙弘、韓忠、孫仲這一次卻是算錯了算盤。雖然朱儁依然是前來攻打宛城,卻是用了計,正等著三人舊景重演,一頭栽進來。
果然,當朱儁軍派出劉備帶著一千本部兵馬前來攻打宛城東門的時候,趙弘又一次地派出了韓忠迎戰,依然是帶領著一萬黃巾精銳大軍,劉備一開始攻城,就受到了黃巾大軍的大力打擊??v是劉備和關羽武力驚人,也難免損傷,一千兵馬,不到一個時辰,已是折損過半。
好在劉備和關羽皆是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輩,緊緊地守住了進攻的陣線,雖然無法推進,卻是保住了潰敗之勢。朱儁遠遠地看到劉備軍又一次地出色表演,發揮了超常的水平和能力,便下令讓諸葛亮軍前去攻城。
無奈,諸葛亮已只好讓朱桓和嚴政前去攻城,之所以不讓張飛去攻城,乃是因為張飛武藝過強,怕張飛一言不合,就將趙弘、韓忠、孫仲三人給斬殺了,那諸葛亮也就白跑一趟了。
朱桓沉穩,交待了一番,讓朱桓負責生擒趙弘、韓忠、孫仲等賊將,諸葛亮才算放心,至少派嚴政前去攻城,乃是向趙弘、韓忠、孫仲三人釋放一個信號。告之趙弘、韓忠、孫仲三人,嚴政已是回來了,帶著圣女張寧前來招降。
本來趙弘看著韓忠大展神威,數次地殺退官軍,雖然官軍依然未退,卻看樣子長久下去,宛城無憂矣。不曾想,剛沒一會兒,宛城東門的官軍尚未殺退,而西門竟然又來一隊官軍。
趙弘、韓忠、孫仲生怕宛城有失,急忙召回了韓忠,令韓忠放棄了宛城東門,回來防守宛城西門,就這樣,劉備軍堅持取得了一絲生機,終于喘了口氣,開始反擊,從韓忠率領的黃巾大軍背后,一路掩殺,殺得韓忠的黃巾大軍精銳十不存一。
好在孫仲又帶兵趕到,幫助韓忠脫身,代替了韓忠的位置。而韓忠則前來迎敵朱桓和嚴政??吹絿勒n忠簡直氣急敗壞,認為嚴政果真是個小人,不但賣主求榮,還反過來廝殺曾經的同伴。
“無恥小賊,嚴政,今日取爾的狗頭,殺汝者韓忠是也?!?
韓忠揮刀殺來,嚴政大驚,論武藝,嚴政自恃不是韓忠的對手,更何況嚴政前來攻城,不是為了廝殺而來,乃是為了傳話,勸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