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停下了飲酒作樂,朝酒家門口一望,只見一個大漢,推著一輛車子,車子上棗子大小相間,密密麻麻,少說也有上百斤。
這大漢將車子橫停在大門口,便走進店裡,想歇一歇。這人生得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一股傲氣隨著大漢的龍行虎步,憑風而起。大漢彷彿目中無一物,眼裡不容人,一進店便獨自坐下,出聲叫喚酒家裡的小二。
“夥計,快去倒些酒來,待我吃飽喝足,還要趁著進城裡報名投軍,爲國殺賊。”大漢雖聲音不高,卻有一種不容拒絕,威懾他人的感覺。
小二不敢得罪,連連應諾,自去安排。
諸葛亮一看,來人不是別人,也是諸葛亮同事多年的關羽關雲長。
最主要的是關羽實在是太好認了。自小,便紅臉長鬚,外貌十分好辨別。
劉備相人的本領,可說是一流。這關羽剛進一門,劉備一看關羽長得身材魁梧,加之氣勢不弱,便知此人也是莽草英雄,至少也是通習武藝。
有心壯大自身勢力,好在利用黃巾反賊的機遇,搏一把功名的劉備,怎麼可能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很快,劉備就站起身,朝著關羽走去。
“壯士有禮,相逢即是有緣,何不一起同坐,共飲一杯酒水?”
劉備知道即使慕名結交,也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所以劉備凡事力求自然,不功不燥。除了臉皮厚之外,最注重的就是通過借勢,使一切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既然兄長有邀,自是求之不得?!?
關羽見劉備一身文人士子打扮,笑容晏晏,加之舉止有度,言語頗爲尊敬。自家人知自家事,關羽也不敢在劉備面前失禮,以免被認爲狂妄之士。
雖爲武人,卻一舉一動中透露儒家氣息的關羽,離了座位,往劉備和諸葛亮、張飛的那一桌走去。
待關羽坐定,劉備舉杯,敬了關羽一杯酒後,問道:
“在下原是漢室宗親,姓劉,名備,剛纔聽聞壯士出言,說是要入城投軍,報效漢室,料是要去討伐那黃巾反賊。不知壯士如何稱呼?”
出身不好的劉備,卻最看重出身??v觀劉備曾經的一生,除了起於微末的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之外,用人任人,大多優先考慮身世,看重關係和身份帶來的錯綜複雜的利用。
“在下姓關,單名羽,原字長生,乃河東郡解良縣的人士,因爲本縣有個勢力頗大的豪強仗勢欺人,恃強凌弱,我看不順眼,氣不過,便將那人給殺了。導致被官府追殺,不得已,只好改字爲雲長,從此只能逃難江湖,流浪四方,算起來已經有五六年了?!?
關羽談到殺人被通緝,像蔡邕一樣,被官府搜捕,一路逃難之處,雖有些無奈,但神色看起來卻並不後悔,反而爲自己的行爲感到解氣,情義所在。
末了,關羽又解釋了一下爲何出現於此,以免衆人覺得他推了一車棗子而尷尬。。
“在下四海爲家,流浪至此,爲了維生裹腹,只好每日上山打野棗,拿到郡縣來賣些許錢財,以便生活度日,今天打完棗子進城,尚未推去賣,便聽路人皆傳涿縣在招人當兵,從軍殺賊,所以特意趕來響應招募。路經此處,肚飢口渴,便想歇一歇,故而有緣結識各位?!?
關羽原本早早就發現劉備乃是文人士子,讀書斯文人,不想坐下一看,發現這小小的桌子上,諸葛亮靜靜地坐著,不動自如,淡然自若,看來也是讀過書,進過學的人。再看,那個黑大個張飛,就一個肌肉男,恐怕武力不弱,甚至天生神力都有可能。
爲了不被人看扁,融合這一小桌子,得到他人的認可,認爲與自己結交也是值得,有價值的。關羽不得不把他每日打棗子的事說起來。
這是爲何?原來,這年頭,棗樹又高,棗子又小。雖然城裡頭大多數人都愛吃棗子。但棗子的產量卻一直有限,主要是採摘太難了。就算能爬樹,但一個一個摘,也摘不了多少。所以這等吃力不出活的事,也就沒多少人做了。
他人一想,關羽能搞到這麼一車的棗子,又是孤身一人,證明關羽有過人之處,不然沒辦法把棗樹上的果子採摘下來。
原來,關羽和常人不同,雖然從小便粗練武藝,打熬氣力,但關羽尤重基本功。一雙手臂,臂力如牛似虎。關羽在山裡尋一二根百年老木,拔地而起。將樹木橫掄起來,聚力蓄勢,氣沉丹田,然後用樹木大力劈向棗樹。
只見,棗樹不堪一擊,大量的棗子便如雨滴,嘩啦嘩啦地落掉在地上。關羽扔了樹木,只需在地上撿起棗子即可,再簡單不過了。
“在下也有心前去討伐黃巾反賊,誅殺叛逆,爲漢室出一分薄力。壯士既有心投軍殺賊,何不如到時結伴同去?”
劉備可不管關羽是否智謀過人,武力出衆,就憑關羽能躲過官府的搜捕,一路潛逃,加上推得動上百斤棗子的車子,便知此人縱是不能爲將爲謀,至少也是一個好軍兵。所以先邀請了再說。
關羽聽了之後,感到非常歡喜。
這劉備不但不嫌棄關羽的有罪之身,也不看重關羽出於草莽,仍然禮貌地邀請關羽一起報名投軍,這讓關羽不由覺得重視。
關羽只好爽快答應,並舉杯敬了敬桌上的三人。
“這裡人多嘴雜,我等相聚於此,雖有酒菜,卻不能放懷豪飲,真是忒沒意思。要不,一起到我家裡的莊園上如何?也好再設酒宴,共同商議征剿黃巾反賊的大事?!?
在涿縣這一畝三分地上,張飛覺得不讓他顯擺顯擺一下地主之誼,實在是心中氣不過。況且張飛說的也是事實,在這店家裡,有酒有肉,卻是喧譁無比,環境極差。
漢代,極其流行輪流邀請三五好友,於家裡設宴,一來,環境安靜,有利於論古談今,無他人打擾;二來,也好顯示主辦的人氣度,讓好友感到重視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