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說是青州現在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且論以各位將軍上等之資,豈能屈就。我既然收下各位將軍,必然會為各位將軍提供一個展現自身才華的平臺,實現爾等各人的人生價值。”
“況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得各位將軍實乃天之眷顧,青州能有各位將軍的相助,那是騰飛在望,我求之不得呢,今后各位將軍便是青州的一份子了,還請鼎力相助,一展胸懷。”
諸葛亮不再和各人打啞謎,直接大大咧咧的表示接受各人的投名狀,承認張遼、曹性等各降將為青州大軍的新成員,并向各人撫慰一番,要求重新振作,繼續勉勵自身,努力立下汗馬功勞,以換取更高的地位和尊重。
“多謝主公,必將為主公赴湯蹈火,忠心如一。”
張遼和曹性等人也算是松了一口氣,能夠不被諸葛亮殺掉,那已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現在居然還能夠投入諸葛亮的麾下,繼續征戰沙場,獲取戰功,換取功勞,以封蔭后代,那簡直是天上掉陷餅了。
雖說張遼和曹性等人一開始也在荊州大軍里面混,說起來荊州不比青州差,但荊州派系復雜,人際關系十分混亂,些許差錯就能夠斷送一生前途,且想要混上好的官職非常難,不但要講戰功,還得講資歷。
而青州不同,諸葛亮年輕,又是青州州牧之了,且是大儒蔡邕的門生,同時也是荊州聞名的水鏡先生稱贊不已之人。最為重要的是青州的確如諸葛亮所說,現在無論是什么樣的人,都能夠在青州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作為武將,張遼等人非常直觀,呂布強是強,但始終不一定能夠比得過出身世家豪族的諸葛亮,況且諸葛亮的手下也有不少能人,略一彌補,根本就不是丁原和呂布所能比較的。
收下了張遼、曹性等人,諸葛亮又當起了甩手掌柜,至少這些戰將如何安排,諸葛亮相信陳宮肯定能夠搞定,要是陳宮一時之間完成不了,那沒事,先暫明緩緩就是了。回到青州,憑陳宮和郭嘉聯手,難道還不能將這些戰將給各個郡縣分配下去么?那簡直是輕如易舉。
時間過得極快,又過了三五日,沒了來自荊州,同樣是刺史官職的丁原牽制董卓,董卓又新得了呂布這個強力的打手,董卓的狐貍尾巴又揚起來了,開始重新囂張跋戶了。
董卓有了呂布的投靠,憑著吸引了整個剩余的荊州大軍,彌補了西涼大軍皆是清一色的鐵騎,兵種不全,沒法配合的劣勢,現在京師洛陽城外有董卓的西涼鐵騎虎視眈眈,洛陽城門有呂布率領的本部兵馬,原荊州大軍前身負責看守,一時穩固金湯。
董卓也是欣賞呂布的武藝,像丁原一樣,同樣讓呂布緊隨身后,負責保護董卓的安全,當初董卓知道呂布是無利不起早之輩,要呂布效力一定要給足足夠的利益和好處,況且如今西涼和荊州二軍合并,董卓和呂布作為彼此的靈魂人物,自得友好如漆,甚至是親密無間,給兩軍做出示范。
于是,董卓再也覺得這大漢天下之間,已是沒有敵手了。董卓也不假惺惺地去請示漢帝劉辯了,而是直接憑著越來越大的威勢,自領為前將軍,總管各事,然后大肆封賞親友。
董卓先是封了弟弟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又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因董白與諸葛亮的關系還不錯,董卓也給諸葛亮送了些許人情,將大漢的一些閑散官職給予了諸葛亮,自行封賞。
當然,這僅僅只是名份,至于俸祿,那是沒有的。諸葛亮倒也無所謂,既然董卓能夠自領,還替諸葛亮自領了一些官職,幫諸葛亮承擔了污名,諸葛亮自是毫不客氣地收下了。畢竟,為人辦事,拿人錢財,這些都是應有之義。
諸葛亮有了這些閑散官職,也就順勢賜給了張飛、典韋、徐盛和朱桓等這些有功之士,就連新投的黃忠和魏延也人人有份,無一落空,至于那些敗軍之將剛剛投靠,像張遼、曹性等人不好直接給予官職,只讓這些人充當張飛、黃忠、徐盛等人的副手,暫時磨練一番。
董卓自領前將軍,其實本意不在官職,只是想試探一下大漢各官員的反應,看反對之聲有多大,結果居然沒有人將此事鬧大,也許在京師洛陽里面,區區一個前將軍根本不足掛齒,況且還是自領,隨時能夠不承認的。
哪里還會有人不長眼的跳出來與新招了呂布就招搖過市的董卓過不去。所有人也就默認了董卓的胡鬧,但董卓卻是得寸進尺,既然各官員又重新畏懼董卓的威勢,于是董卓的心思開始活絡了起來。
今時不同往日了,之前董卓只掌握了西涼鐵騎大軍,雖是號稱二十萬鐵騎,但騎兵不利于攻城、守城,只在大草原或平原之上有優勢,還真沒多少人買董卓的帳?,F在董卓招收了呂布,要說斗將,董卓相信沒有多少戰將能夠撐得過呂布的幾個回合。
況且,呂布還帶來了荊州大軍,之前呂布的部將高順所訓練的陷陣軍,董卓也是親眼目睹,深知厲害。雖說之前那一戰,高順的陷陣軍是被董卓的西涼鐵騎不計代價,以傷換傷給打殘了。
但高順還在,只要給高順足夠的兵馬,很快就能重新練出一支陷陣軍,到時騎步配合,有西涼鐵騎加陷陣軍,還有呂布掠陣,董卓還真覺得完全有資格不將天下英雄放在眼里。
不過,有心繼續折騰鬧事的董卓還是很細心的,不會腦袋一熱,桌子一拍就直接帶頭起哄,胡搞瞎搞一番。董卓依然深深地信奉自家的女婿李儒,朝李儒問計,舊調重提。
結果大出董卓所料,李儒不止同意董卓所說的要趁熱打鐵,穩穩地把持京師洛陽各種事宜的大權,還勸說董卓,說是想要廢掉少帝劉辯一事,還需早早做出決定,并行之有效,不然的話,遲則生變,久則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