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還對趙弘、韓忠和孫仲三人美其名曰,是留在身邊,好帶兵出征,立些汗勞。而原本的黃巾大軍則供應糧草之后,全部由朱桓和嚴政統(tǒng)領。
經過這一次的考驗,諸葛亮倒也覺得嚴政是個可用之才,不止機敏,且有些膽識,是個能夠值得信任之人。諸葛亮大概理了理思路之后,便將張飛、朱桓、嚴政、趙弘、韓忠和孫仲等人,聚在一起,準備開個短暫的軍務會議。
諸葛亮并不避開張寧,此時讓張寧參與,正是穩(wěn)定軍心的時候,畢竟有張寧做為中間人,緩沖一下彼此地尷尬,那是最好不過的了。待眾人皆席地而坐,按位而定,諸葛亮也就不說太多客套話,而是直奔主題。
事實上,諸葛亮不敢拖太久,還等著率領大軍凱旋,回去向朱儁匯報一下戰(zhàn)事的情況,說不定還能要到一些好處。于是,諸葛亮向各人投去一個溫和的笑容之后,就輕描淡寫地說道:
“各位將軍,我等同為一軍,便是一家人了。亮年小,且資歷尚淺,不得已挑起大擔,還請各位將軍多多相助。眼前事繁人雜,局亂嘴多,不宜廣開言路,而應該快刀切亂麻?!?
“依我來看,此時并非我等可大意松懈之時,在未回到泰山郡之前,我等寄人離籬,還是需要早做些準備。因此,我既身為爾等的主公,舍我其誰,就大膽地進行一下布置,各位將軍要多多勉力,若是有所不妥當之處,還請各位盡力而為。”
“待度過眼前難關之后,再向我言明,我必會重新調整,力使各位將軍皆滿意而歸,爾等效力于我,自然是不會讓你們心里委屈,活得不暢快的,還請各位信任在下。”
“至于現(xiàn)在,此地不宜久留,時不我待,恐怕主公我得獨斷一下子,還請各位莫怪。”
諸葛亮作了一下總結發(fā)言,將現(xiàn)在的情況向手下這些將領陳述一下,諸葛亮是千百個不開心,不情愿,還是手下高明的謀士太少了,要是郭嘉沒病,或者陳宮在此,何以至諸葛亮落到如何地步。
不過,也只是內心感慨一下,諸葛亮依然忍耐著,替全部人做做思想工作,雖說是苦點累點,但諸葛亮也不怕,畢竟吃苦勞累,從前早就習慣了。
在坐的各個將領,大多為莽夫,如張飛、韓忠等,向來是諸葛亮說什么,那就是什么。一些讀過書的,如朱桓、孫仲,又身為人下,自是知禮,哪里會真的怪罪自家主公。
況且趙弘更是得避嫌,他與韓忠、孫仲三人本是同輩,職位相當,但趙弘比韓忠和孫仲二人果斷,于是很多時候都是趙弘負責做決定。
現(xiàn)在有了主公諸葛亮,趙弘也是有眼力,不犯傻,自然不會搶諸葛亮的風頭,還自作主張?zhí)姹娙俗鰶Q定,恰恰相反,趙弘對于諸葛亮的話語,那是全程投贊成票,十分同意諸葛亮的所言所說,怕給韓忠、孫仲傳遞了錯誤的信息,免得剛剛投靠過來的小團體,就在諸葛亮這個大家族里面鬧了小矛盾、小意見。
“請主公示下?!?
各位將領皆齊齊地拱手,讓諸葛亮直接安排就是了。畢竟,諸葛亮都還沒說到底各人所做何事,在沒有領到軍令之前,就出言頂撞,那就不是所派的任務過重了,而是態(tài)度問題、忠誠問題了。
在坐的能從千萬普通軍兵里面,混到一定職位,自然都不會是傻子,反正不管如何,在集體會議上,給諸葛亮支持和站隊,那就肯定是對的,作為主公,千不好萬不好,至少面子不能少。
萬一,真的領到苦差事,那就散會之后,再另行反映,訴訴苦就是了,實在不行,那就托張寧去講講好話嘛。
“感謝各位將軍的支持和信任,閑話不多說了。眾將聽令,今趙將軍、韓將軍和孫將軍三人率領大軍前來相助,實乃義舉,然而卻是略有困難,故令朱將軍為主,嚴將軍為副,率領二千猛虎軍,留足糧草,在此躲避些許時日。
“待山頂上的糧食收割之后,將前來的大軍安全帶回泰山郡縣,與我等匯合,此間一切大小事務,皆由爾等二人決斷,不得有誤?!?
“令張將軍率領其他猛虎軍,以趙將軍、韓將軍為副,糧草輜重,無須攜帶太多,僅帶二三天的口糧即可,與我一同先行去向朱中郎將匯報,再辭行回歸泰山。另,孫將軍重新調整職位,暫為軍中主薄,主管軍務,緊抓軍中后勤供應等等一切文書任務?!?
諸葛亮因材任用,尤其是孫仲,此人的武藝平平,但謀略還行,對于行軍打仗一些糧草輜重、文書往來,處理起來還算是得心應手。于是,諸葛亮順勢就將孫仲的職位調了調,從武將重新定位為文官。
其實,諸葛亮是比較關注手下人的心理動態(tài)的,能夠將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提前扼殺在萌芽之中,那是最好,最有效的做法。在得知嚴政來投之后所說的,諸葛亮就曾專門去找朱桓談過,對朱桓進行開導,讓朱桓明白黃巾反賊也不過大多都是受害者。
做人要豁達一些,要將人生目標定為揚名立萬,傳世千秋,而不是僅僅為了報仇,報仇并不難,報仇不應該成為活著的主旋律。不過,諸葛亮也沒讓朱桓放棄,咽了家破人亡那口氣,依然答應有朝一日,若是兵發(fā)徐州,必然讓朱桓統(tǒng)領三軍,充當主帥。
朱桓聽了諸葛亮所說,又結合一路以來所看所聞,倒也是覺得有理,解了心結,朱桓也就不再仇視來自黃巾大軍,投靠過來的這些人了。朱桓讀過書,大概也懂得了諸葛亮的布局。
諸葛亮是想用這些歸順的黃巾反賊來壯大自身,朱桓沒理由成為主公諸葛亮發(fā)展的阻礙,于是,朱桓算是接受了諸葛亮的勸說,改變了心態(tài),開始接受那些背井離鄉(xiāng),孤苦伶仃的黃巾大軍。
對于趙弘、韓忠和孫仲來說,自從決定要投降歸順諸葛亮,早就做好心理準備,先從底層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