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諸葛亮對廣宗郡城之內的敵軍情況分析,盧植纔開始重視黃巾反賊的糧草儲備問題,盧植一直以爲黃巾反賊不事生產,只重掠奪,將黃巾反賊全數圍在廣宗郡城之內,久了必定糧草短缺,從而導致黃巾大軍戰力低落,人數銳減。
現在聽諸葛亮提起,盧植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兵家大錯,黃巾反賊是不事生產,但黃巾大軍所過一個地方,都將平民百姓的全部家財、糧草都統一沒收,統一調配。以黃巾大軍攻略了這麼多冀州的郡縣城池,利用之前各郡縣的存糧,匯於廣宗郡城一處,由此可想廣宗郡城裡面的糧草儲備恐怕難以計數,達到天文數字之巨也有可能。
盧植暗暗慶幸有了諸葛亮的廣宗之行,纔算是提前發現自己的疏漏之處,來得及彌補。不然,若是再繼續下去,哪怕盧植圍城再久,說不定未能消耗死黃巾大軍,盧植軍隊的糧草可能自己先垮下去了。
“諸葛賢侄言之有理,分兵先行支援其他地方的大漢友軍,待攻克黃巾反賊之後,再合大軍於廣宗郡城,一舉攻城,斬下黃巾賊首張角的賊首,不失爲一個行之有效的計策。玄德怎麼看,有沒有更好的妙計?不妨也說說,戰事如水,常無定形,衆人有想法都可說說,這樣仔細參謀之後,才能做出萬無一失的作戰安排?!?
盧植作爲全軍的最高統帥,要論軍職當數盧植最高,因此盧植不得不保持全軍統帥的風度,無論諸葛亮說的是對是錯,是好是壞,至少先表揚肯定一下,給積極的出謀劃策者一些言語上的鼓勵,盧植還得帶動會議的氛圍,不讓整個議事過程冷場,因此,盧植誇完諸葛亮之後,仍然主動地向自己的學生髮問,給劉備一些表現的機會。
可惜,劉備卻並能理解盧植的苦心,每次劉備內心沒有好的計謀時,最怕盧植突然的“關心”,對劉備起了關注,比如現在,劉備剛剛又一次苦戰而敗退,內心苦悶,無精打采,完全沒多大的心思去想如何更好的作戰,劉備只感“寶寶內心苦,但寶寶不說”的內心辛酸。
好不容易從盧植手上又要到了兵馬,結果這一次仍然是未能攻陷廣宗郡城,劉備覺得建功立業,揚名天下的理想好像離他越來越遠了,不像一開始一樣,感覺就像是在向他招手,揮手引領著他前進。
劉備此時的心態完全讓盧植給弄崩了,聽到盧植點名,要求劉備出來說兩句,劉備是緊張的,這種感覺就像沒有做作業的學生,直到老師檢查之際,一時拿不出來,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凝視,一萬點的傷害般的痛苦。
“恩師,學生以爲諸葛賢侄的提議甚妙。雖然黃巾反賊盤居於廣宗郡城,我等大漢天師自是不會怕了黃巾反賊,可是強攻之下,傷亡在所難免,這不利於恩師一向愛兵如子,視如家人的作風?!?
“依學生看來,廣宗郡城之內的黃巾反賊有賊首張角在,必定不會隨意撤退,遁走他地,而是會一直堅守下去,我等只需用少量的兵馬將廣宗郡城圍死,圍而不攻,若黃巾反賊膽敢出城來,那就在野外將黃巾大軍消滅殆盡。要論最野外作戰,哪怕是黃巾大軍十倍於我等,也不濟於事?!?
“這樣一來,軍中將士也能少些傷亡,會感謝恩師的善待,黃巾反賊也能緩緩圖謀,學生認爲分兵支援他地,然後再引各郡縣的官兵一起前來廣宗郡城,乃上上之策。諸葛賢侄之智謀無雙,備不如也?!?
劉備絮絮叨叨,就一直在圍著諸葛亮所說的進行分析解釋,一點都沒有自己的主見或者新意,盧植聽了也只能在內心感嘆惋惜,自己這個連記名弟子都算不上的學生劉備,底蘊還是少了些,雖然心有大志,奈何大漢的人才多如牛毛,恐怕劉備難能有大的成就,除非劉備勤能補拙,靠毅力彌補自身的不足,方能進一步有所增益。
劉備其實也是有一些私心的,雖然攻破廣宗郡城的妙計,劉備沒有,可是盧植交到劉備手上的軍兵,那是實打實的兵馬,劉備也知道那些軍兵是他劉備發家致富的根本,不宜過多折損,此時順從諸葛亮的提議。
既是給諸葛亮一個面子,賣諸葛亮一個人情,也是劉備能名正言順的不將手上的軍兵還給盧植的原因。支援其他郡縣,總要有人去吧,莫不成盧植還能親自前往,那廣宗郡城城外的幾萬軍兵,難道盧植會放得下心?
若是諸葛亮的計策得到盧植的採用,對於劉備來說,也是一大好事,雖然劉備自從接過盧植給的軍兵之後,就沒來沒打算再將這些軍兵還給盧植,但劉備還是不願和盧植撕破臉面,畢竟盧植是大儒,是名揚大漢的將帥,更是劉備自詡的恩師。
當然了,劉備也是深飽受手下無兵的折磨和痛苦,不見爲了籌集幾百兵馬,弄一二個統兵將領,劉備身爲漢室宗親,不得不和賣棗的關羽、賣酒賣肉的張飛打交道。就算如此折節,耗盡張飛的全部家財也才募集到五百左右的兵馬。
更別提爲了置辦兵器、戰馬,劉備作爲帶頭大哥,得扯下老臉,腆著面子前去向才幾歲的諸葛亮借來軍資和器物,從而欠下人生之中第一筆鉅債,至今尚沒還清呢。因此劉備不像盧植一樣,統領著幾萬軍兵,絲毫不將一千、二千的軍兵看在眼裡。
劉備套著個漢室宗親,卻也比不了諸葛亮,出身世家,豪門望族,有大量的錢財可以養士蓄兵,可以任意揮霍,諸葛亮哪怕是再像劉備一樣,失敗再多十次,諸葛亮也能東山再起,畢竟有錢就能募集到大量的軍兵,無非就是重新訓練一番罷了。
有錢能使鬼推磨,劉備已經不再是像以前的劉備了,不會再用遊俠的眼光和行事去對待這一切的事情,而是注意自身實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