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諸葛亮面前最大的難題,是能否成功地穿過人群,然后下了石梯,混進廣宗城內。
諸葛亮拉著張寧的手,猛然一頭扎進黃巾守軍的人海之中,快速游行,就像是大海之中的一條小魚一樣,左沖右竄,忽急忽慢,一點一點地靠近下城墻的石梯。
張寧的內心十分緊張,本來看到滿地死去的黃巾守軍與官兵已是被嚇得花容失色,眼下更是要穿越過人海,張寧雖說并不怕生,不過這種到處都是人頭潮涌的場面,張寧還是很少有機會看到的。
張寧此時除了諸葛亮一個認識的人之外,其他都不熟悉,自然而然地想要依靠諸葛亮,也只好不管男女之防,緊緊地拉著諸葛亮的手,害怕一旦不見了諸葛亮,自己就得孤身面對這些仿佛一口唾沫就能淹沒了張寧的人潮大軍。
無論是黃巾守軍還是大漢官兵,張寧都不想面對,張寧還是喜歡那種清靜的日子,最好是不用親眼見到戰爭的日子。在青州臨淄,張寧已是受了驚嚇,內心產生了陰影。
如今在廣宗,張寧更是主動地不去看戰爭的血腥,以及在戰爭之下,人命的無奈與漠視。
張寧就連自己都沒有發現,已經開始慢慢地依靠諸葛亮,順從諸葛亮,也許是年齡相仿,也許是諸葛亮給張寧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行為舉止與說法想法。
張寧越來越發現諸葛亮這個官家子弟與其他人不同了。首先是諸葛亮從來不把太平道中的人視為黃巾亂賊,雖然黃巾眾人的確是造反了,意圖不軌,不過諸葛亮更多的是將眼光放在黃巾反賊里面的老弱婦孺,充滿了憐憫之心。
諸葛亮認為黃巾反賊有很多都是被迫從賊,并非有意造反朝廷,這些被卷入戰爭的人理應得到寬恕。張寧覺得諸葛亮也和自己一樣,有一顆菩薩心腸。
張寧滿腦的胡思亂想,倒也漸漸地消除了張寧內心無限的緊張和恐懼。張寧隨著諸葛亮的腳步,不緊不慢,一直跟在諸葛亮的后面。
諸葛亮帶著張寧,大概地判斷黃巾守軍的動向之后,就朝著黃巾守軍相同移動的方向,慢慢地往最邊邊抗去。諸葛亮不敢帶著張寧逆流而上,怕黃巾守軍萬一也像官兵一樣,存在著監軍之類的人物,將他們定為逃兵,就地打殺,那就危險了。
諸葛亮發現城墻那么長,那么大,能下城墻的石梯已十分之多,沒必要專門挑選哪一個,因此諸葛亮順著人潮,拉著張寧,有意的慢慢地往石梯那邊靠,費了好大的勁,總算是擠到石梯邊了。
諸葛亮和張寧完全不顧城墻上事態的進展,義無反顧地沖下了城墻。那些黃巾守軍也不在意諸葛亮和張寧這二個小小的孩子,以為又是哪些老弱婦孺運氣不好,被毫無人性的黃巾守軍捉來當壯丁了。
有一些比較好心的黃巾守軍遇到了諸葛亮和張寧,還主動地給他們讓路,以為諸葛亮和張寧被人潮擠壓而跌倒,在人山人海里面,若是跌倒,那基本是鐵板釘釘地送命送定了。
諸葛亮拉著張寧的小手,卻無心細細品味張寧手上的細膩與光滑,而是一路著急地拉著張寧往石梯那邊趕去,好在有驚無險,二人安全無恙地下了石梯,遠離了黃巾守軍與大漢官兵交戰的第一線。
諸葛亮牽著張寧感覺下了城墻,還不是完全脫離了危險,要確保十分安全才行,于是又緊緊地不放,帶著張小跑著,一直跑到了一條無人的街巷,才停了下來,氣喘于于,面色潮紅的諸葛亮終于不舍地松開了張寧的玉手。
張寧也是滿臉通紅,不知是停了下來,害羞的,還是因為剛才一路快跑,導致氣血上涌的。
“寧兒,剛才是我失禮了,事急從權,我也是沒辦法才這樣,雖說我們暫沒名份之實,可也算是有了肌膚之親,還望寧兒不要怪罪我,我絕不是什么孟浪之徒,故意占寧兒的便宜。另外,還請寧兒不要提心,既然今日拉了寧兒的手,我諸葛亮就會一直負責下去,絕不辜負了寧兒。至于寧兒嘛,我舍命陪寧兒進廣宗郡城,有沒有覺得很感動呀?”
諸葛亮見四下沒人,又有意用自己的幽默調動一下氛圍,免得張寧覺得玉手被牽了之后,有了心結。當然,諸葛亮之所以牽張寧的手,事實上在那時,也沒有別的選擇了,總不可能分頭行事,或者各自行動吧。
其實,諸葛亮主動陪張寧進廣宗郡城,除了不放心張寧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諸葛亮想見見張角,尤其是諸葛亮親眼見到張角所施放的妖術之后,諸葛亮就覺得更有必要見見張角。
諸葛亮相信張角會幫他解開很多的疑惑,而他也能幫張角解開很多的疑惑。諸葛亮知道張角所謂的妖術,其實就是《太平經》中《太平要術》里面的五大奇術。
這些奇術,諸葛亮之前也認真的學過,可諸葛亮并沒有真正地認識到這些奇術的威力,今天見張角施放出來,才知道這些奇術竟然有天地之威。
不過,諸葛亮學了《太平要術》里面的五大奇術之后,雖然還沒有試驗各大奇術,是否能像張角一樣施放出來,可諸葛亮已是有了其他變化,
比如只要諸葛亮用心專注,聚集精神,定睛一看,就能利用望氣術,查看某人頭頂上的云團。諸葛亮還小,每天大概只能查看四五個普通軍兵左右,至于像陳宮那樣的人物,一天看一個之后,還得多休息幾天才算恢復。
諸葛亮還沒弄清楚那些云團代表的全部意義,這也是諸葛亮想見見張角的原因之一。那些異象,諸葛亮想找同樣能制造異象的張角聊一聊。
當然了,諸葛亮陪張寧進廣宗郡城,要是能感動張寧,讓張寧主動愛上他,那更是意外收獲。自從撿到張寧的嫁妝《太平要術》之后,諸葛亮能明顯地捕捉到張寧對他的感覺有所改觀。
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