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松對此表示感謝,作為深受帝國主義欺凌國家的代表,完全理解德國人民渴望平等、洗刷歷史恥辱的強烈心愿,并且非常羨慕德國國社黨率領民眾在統一意志下取得的巨大進步和建設成就,他會向蔣委員長報告德國的驚人變化,促進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的快速發展。
中德兩國的友好合作是基于兩國的現實需要,兩國相距遙遠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和政治敵對,純粹是物資交換、技術交流的商貿往來,互惠互利、積極合作對兩國的經濟、國防的發展只有好處,不應成為國際關系中的籌碼,更不應因為外部力量的干擾而受到影響。
希特勒對此表示贊同,再次重申德國無意偏袒日本,但他依然希望中日之間能達成停戰協定,他不希望遠東的兩個盟友因為彼此的仇恨削弱了各自的力量,要知道我們的敵人是蘇俄、是卑劣的英國法國波蘭,我們的力量應該對準他們釋放共同的吶喊和威力。
陳海松認為這是德國的一廂情愿,對日本島國根深蒂固的大陸情結缺乏理解。我國對德國奉行的內外政策充分尊重不予干涉,不與其他國家建立針對德國的政治軍事同盟,德國也不應因為利益的需要而發生對華政策地搖擺,以其他協議規定為借口損害中國的利益。
中日之間的矛盾正如德國與法國的關系一樣不可調和,日本五十年來一直蠶食我國領土。通過霸占中國的土地、掠奪中國的礦產資源、搜刮中國的巨額資金建立起現代工業和強大的現代軍隊,如今又要置中國于死地。妄想滅亡中國,無論如何中國都不可能繼續退縮。
希特勒無奈地聳聳肩,這和日本駐德大使的態度一樣,讓他很難理解,放著共同的敵人不打偏偏要自己打自己,只能說東方人太喜歡窩里斗、太注重眼前利益。他不甘心地抱怨你們這樣打來打去得益的是蘇聯、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卻嚴重損害著德國的戰略布局。
陳海松毫不相讓,嚴正指出或許中國的抗戰影響到了德國的戰略布局。但德國的戰略不該建立在損害中國利益的基礎上,中國即使戰敗投降,德國的戰略也不一定能夠實現,因為你們把實現遠東戰略的希望寄托在志大才疏、國力有限的日本人身上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我聽了貝克上將的介紹,淞滬會戰時德國曾做過幫助中國消滅日軍主力的計劃,計劃中只是出動八個德國陸軍師兩個空軍師以及鄧尼茨將軍的潛艇部隊總計14萬人的部隊在中國軍隊配合下就可以將日軍十個師團兩個艦隊30萬人全殲于滬寧預設陣地和上海外海。
雖然這個計劃因為政治原因沒有實行,卻可以看出來德國總參謀部并不認可日本軍隊的實力。總結一年多的交戰我覺得德軍對日軍的判斷是準確的,日軍只是一支停留在上次大戰時期的落后部隊,僅僅比缺乏現代化整訓的中國先進,對付蘇聯都很吃力更別說德國了。
據此我認為日軍根本沒有能力按照德國的戰略去牽制蘇聯遠東軍事力量,日本人的本性就是欺軟怕硬,隨著試探性進攻的連續失敗。他必將偃旗息鼓將進攻矛頭指向東南亞。
已經把作戰順序調整為先西后東的希特勒巴不得日本率先向英法東南亞殖民地發起進攻,在東方策應德國對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英國的攻擊。表示這種先南后北的戰略選擇是可以接受的,一切與德國的敵人的作戰都應該受到鼓勵,日本的南下符合德國利益。
陳海松當然知道日本為了得到德國的信任和物資支持向希特勒做出了許多承諾,而希特勒并不了解日本的真正實力。他冷笑著說:進攻東南亞是符合德國的戰略需要,可德國不能寄希望于他去打頭陣。他缺乏這樣的勇氣,除非德國在歐洲取得勝勢他才敢趁火打劫。
即使這樣德國也不能指望他長久地占據東南亞戰場的優勢,他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樣的國力,在充分動員的英美中聯合力量的絞殺下,日本可憐的那點海陸軍根本無力抵擋,期待他占領東南亞、攻占印度、波斯、伊拉克與德軍在中東會師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我一直很懷疑德國人選擇盟友的的眼光,上次世界大戰選擇了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現在選擇的是日本、意大利,在我看來他們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卻又自以為是的窩囊廢,很大程度上拖累到德國軍隊的整體戰略。也許是條件的限制,可我覺得這樣的盟友不如不要。
希特勒對日本也沒抱太大希望,撤回國的顧問團認為日本軍隊落后德國軍隊20年,兵力物資有限,征服中國都很困難,無法從根本上取得對蘇俄、英美法軍隊作戰的勝利。事實證明這個分析很準確,很快地中國戰場形勢逆轉,日本人接連損兵折將被迫收縮防守。
但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喜歡惹是生非的家伙在遠東鬧鬧是德國需要的,中國肯定沒有這樣的勇氣和愿望。他很勉強地表示他很欣賞日本人仇視共產主義、敵視英美地區霸權的決心和勇氣,雖然德國并不看好他的未來,卻很需要他在東方給德國的敵人們添亂。
陳海松可沒指望自己的努力能斷絕德日的戰略同盟關系,那是德國整體戰略中的重要一環。順著希特勒的意思說:“既然給日本的定位是給英美法俄添亂,德國沒必要對遠東的盟友寄予太大的希望,沒必要因為這個盟友傷害更多的朋友,應該集中全力把歐洲的事情做好。
首先政治上以反對國際社會的不公正秩序為目的,反共、反猶只能作為一個蒙蔽西方的口號而不應成為實際的政策,那樣會失去很大的國內外支持力量、換來其他民族的恐懼。
如果德國確實沒有他們的生存空間,納粹黨也沒有必要從肉體上消滅他們,剝奪他們的非法所得驅逐出境已經是嚴厲的懲罰了,何苦要背負上種族屠殺、滅絕人性的罵名呢?中國可以幫助德國化解這個矛盾,收留50萬到100萬猶太人去西北工業區從事技術性工作。”
“不,不,對于這些基督教的仇人、德國社會的寄生蟲、人類社會的吸血鬼,骯臟的奸商、盜竊犯、小偷騙子、叛賣者,采取任何懲罰的手段都不為過,這些劣等的民族生活在德意志土地上就是罪過,還想得到體面地職業、穩定的生活、享受日耳曼人的待遇根本不可能。
我對東方民族缺乏原則的處世態度相當不解,或許你們的土地上沒有這樣的低劣民族盤剝你們的人民、吸食你們的血汗、出賣你們的國家,你們無法理解日耳曼人對猶太人的仇恨。只有將所有猶太人消滅干凈,才能解決猶太人問題。只要還有一個猶太人活著,這個猶太人就始終會與國家社會主義德國為敵。因此,不能對猶太人講任何寬容和人道。
鏟除猶太人跟反對共產主義擴張一樣是納粹黨的基本政策,為了日耳曼民族的純潔、德意志帝國的健康、歐洲大陸的和平安寧,我們理想中的世界里不應該有鬼魅般邪惡的猶太人的身影,要么他們留下搜刮的德意志人民的血汗主動離去,要么就要像豬狗一樣接受懲罰。”
陳海松知道整個歐洲反猶運動的再次興起是經濟危機的產物之一,經濟的窘困被無能的政客們歸罪于猶太人的剝削,借助宗教的力量和民眾間傳統的敵視心里,向沒有祖國散居于歐洲各地、生活習慣另類、卻擁有巨大財富、把持著體面工作崗位的可憐的猶太人揮起屠刀。
希特勒上臺以后指派戈培爾負責對猶太人的掠奪清洗,頒布法令不許猶太人在政府行政部門、警察司法部門、軍隊系統工作、不許從事銀行、金融、商業、企業管理、教師、醫生等職業,不許與其他民族通婚,焚毀猶太教書籍、停辦猶太報紙、將猶太人經常集會的教堂、會場、住宅和店鋪價值500萬馬克的玻璃全部砸碎,強行沒收了數百億馬克的猶太人存款、不動產、藝術品、收藏品,用猶太人的財富、血淚與生命滋養了德國工業、軍隊快速崛起。
不少地方建立起集中營關押當地猶太人,強迫他們穿著明顯標志的服裝,從事低賤的、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配給少的可憐的食物,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任何交往均屬犯罪行動。
現在針對猶太人的清洗才進入準備階段,等到西歐被成功占領,歐洲六百萬猶太人的噩夢喪鐘才會正式敲響,那時中國即使再想得到他們、幫助他們都將愛莫能助,趁著現在中德關系處于和好初期或許能打動病態心理的希特勒網開一面,遷徙高智商的猶太人前往中國。
他誠懇地說:納粹黨對猶太人的看法并不令人信服,殺戮化解不了矛盾,血腥增添新的仇恨,適當的仁慈不能抵消征服者的偉大,反而能夠獲得世人的贊譽、逃脫者的感激,也能有效地幫助中國實現工業化的愿望,我希望元首能認真考慮一下調整國內猶太人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