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衆大臣商量的結果就是建議李世民放棄納武則天爲妃的打算。
說起來,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都不是好銫之輩。他們眼裡,女人遠不如江山社稷重要。李世民什麼秉性他們又不是不知道。後宮佳麗那麼多,但真正讓陛下愛戀的就只有長孫皇后。
其他女人,無論是大楊妃、小楊妃,還是陰妃都不過是他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也許和現代的有錢人一個脾氣,李世民也喜歡女人。但凡漂亮一點的他都想要,卻沒有一個能讓他全心全意的去疼愛。除了長孫皇后,其他女人真沒有被他放在心裡。
也難怪武則天會找其他男人,這是十多年活寡帶來的怨念啊。
大家都不在乎女人,那麼自然也不會因爲女人而反目相向。古代有烽火戲諸侯的君王,但是若他們知道這麼做會對江山造成影響,他們是不會這麼幹滴。
周幽王只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爲能控制主局勢,卻不想被別人秀了一把。
李世民見過隋朝的覆滅,對於江山的看重,比其他君王更甚。就連李承乾、李泰這樣他疼愛的孩子,在威脅到他統治時都被收拾了。你說他會爲了女人,而放棄江山嗎?
魏徵是主動提出讓李世民納妃的人,這次找李世民自然不好意思出面了。
於是長孫無忌就成爲了最好的人選。
當然,侯君集倒是想去,可是其他幾個大臣不給他面子。都是玄武門之變跟隨李世民的老人,房玄齡、杜如晦都不願意出面,那會給他機會。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的彙報,問道:“無忌,你認爲該怎麼處理這個武氏。”
他相信關志義的判斷,這小子雖然做事沒有個準調,可是他的預見還從來沒有出過錯。他說武氏不能進宮,絕不是看上了這個女人。
還有一點,那就是即使武則天進宮不會有什麼惡果,李世民也不願意他進宮。
爲什麼呢?
關志義這麼阻攔武則天進宮,李世民不信他們之間沒瓜葛。他可能不在乎這個女人嫁過人沒有,但是絕不希望他娶的女人,男人還活著。
只要武則天和關志義有染,那麼他覺得不會娶武則天。
一個是名聲不好,人家一說起武則天。必然想到這個是某某的女人,後來被皇帝看上了,於是……
這種事情,李世民是絕不希望發生滴。
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讓人寒心。皇帝看上的女人就娶了,根本不在乎她丈夫的想法。你說哪個大臣不心驚膽戰滴,這個時候的人,哪個沒有年輕貌美的小妾呀!
長孫無忌說道:“陛下,直接殺死算了。”
李世民說:“不好吧!她畢竟是應國公之後,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要不,讓她出家吧!”
這倒是一個辦法,既不會對大唐產生壞影響,又……
可是老李不這麼想啊!
他說道:“這個也有些不妥。人家小姑娘才十來歲,又是被朕召進宮的,這麼做其他百姓瞎想怎麼辦?”
長孫無忌說道:“哪臣也沒辦法了。總不能把她賞賜給別人吧!?”
“咦!這個主意不錯。”李世民說道:“都說他和這個女人不清不楚,朕要看他怎麼答覆。還有,他不是說這個女人眼帶桃花嘛!要是武氏將來沒有鬧出什麼事,朕就找他麻煩。”
其實,一衆大臣也很矛盾。
傳言都說關志義和武則天有染。關志義極力反對李世民納她入宮,侯君集等人都認爲這是保護自己女人用的新方法。
可是杜如晦、房玄齡他們相信老關的品姓。雖然老關可能和武則天有關係,但是這個女人真的有可能對大唐造成惡果。阻止她進宮的主要因素是後者,而不是前者。
但不管怎麼,沒有人相信關志義是無辜滴。雖然他只是真心真意爲了大唐,只有那麼一點兒小心思是爲了自己安全的活下去。
聽到李世民說把武則天賜給關志義,長孫無忌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貞觀元年的時候,李世民也這麼幹過,把自己的宮女賞賜給房玄齡。這些女子還沒有成爲李世民的人,送給大臣也說得過去。只是結果造就了流傳千古的醋罈子傳說,老房卻依舊守著那個黃臉婆。
被召進宮的武則天也屬於這一類,只要他李世民還沒有那個,就應該不算什麼。當然,就算是有了什麼,這在古代也是正常滴。
蘇東坡在論理綱常嚴格的北宋,也做出過送小妾的事,何況是風氣比較開放的大唐呢。
長孫無忌不好說滴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和其他大臣都吃不準,關志義爲何要阻止武氏進宮。要是真如他自己所說,那麼把武氏賜給他,不僅僅不是獎勵他,反倒有給他戴綠帽的嫌疑。
這些到沒有什麼,大不了就是老關一個人受罪,與其他大臣無關。
要是所有一切都是關志義自己弄出來滴,那不就是讓他的陰謀得逞了嗎?這讓長孫無忌怎麼辦?再說了,李世民不是還有一句話,要看著這個女人惹麻煩嗎?
“陛下,你不會真的想看關三郎的笑話吧!”長孫無忌想了半天,來了這麼一問。
李世民笑道:“無忌,武氏就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據朕所知,關三郎也就和她見過一面而已。你說要是關三郎真的一眼就看出不對,他哪個相人的本事不是登峰造極了嗎?可是你什麼時候聽說他給人看過相?”
他說是這麼說,實際上把武則天賞賜給關志義,何嘗不是他試探關志義的方法呢?
不久,長樂公主就要嫁過去了。關志義究竟和武則天有沒有什麼秘密,難道還能瞞住一個屋子裡的她嗎?
就這樣,一個美貌的女強人,功過難分的女皇帝就被安排到關家。
要是關志義知道,他絕逼不會開心。
有哪個知道自己要娶一個人儘可夫的女人會很高興?不管別人如何,一向講究大男子主義的老關是絕對不會答應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