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基石與孔子的關系,那是不用說的。
方基石把孔子當成未來的圣人,所以!一直保持分寸的。要是以他軍人的脾氣,孔子那樣對待老子,以及跟老子的道學唱反調,他是要翻臉的。
不!他是想動手打人的。
可看在他是未來的圣人份,才一直克制著自己。
孔子對方基石的態度,也一樣。他感激方基石大哥給予了他人生的鼓勵,感謝方基石大哥給予他的幫助。所以!一直懷著一顆感激的心,與方基石相處著的。
要不然!面對方基石的那個德性,對他大呼小叫地,他是很不爽的。
看在是大哥的份,他才沒有發作。
作為人,他孔丘一樣是有脾氣的。他雖然是未來的圣人,可圣人不是天生的,圣人是成長起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
圣人的成長經歷是豐富的,沒有經歷又如何能體悟人生的真諦呢?
在開始的時候,孔子稱方基石不是“大哥”,而是大叔,是把他當成長輩來對待的。后來!在方基石的一再要求下,才兄弟相稱的。
為此!孔子別扭了好長時間,覺得與方基石稱兄道弟,是對方基石的不尊重。
晚!讓客棧的廚房又準備了新的酒菜,繼續吃喝。不過!晚不再是兩人吃喝了。把南宮敬叔與方忠兩人也叫了進來,四人在一起吃喝。
四人圍在一個案幾前,是個長形案幾,一邊坐兩人。方基石與兒子方忠坐一邊,孔子與南宮敬叔坐一邊,面對面坐著吃喝。不像電影、電視劇那樣,一人一個案幾的。
出門在外,哪里有那么多講究?何況!他們是貧1下11農,身都沒有多少錢財。
孔子雖然是士級身份,可他一樣沒有錢。方基石有錢,可他沒有帶錢在身的習慣。他是軍人出身,更喜歡野外生存。
再說!電影、電視劇的場景,都是做作出來的。在現實生活,并不完全是那個樣子。
在天子、諸侯君王、世襲貴族等有錢人家里,也許是那個樣子。在普通人家,根本沒有那么多講究。
還有!坐姿也不是那么講究的。只有在天子、諸侯君王的朝堂,才有一定地講究。在私下的場合,是很隨便的。后世為了捧圣人孔子的禮,才夸張了一些。
也可以說:后世的人都是“五毛一族”,為了迎合統治者需要,才故意那樣地。
在春秋之前,天子和君王不那樣“坐”。他們的坐姿是有規定地,但絕對不是電視劇所拍攝的那樣,“跪”在那里自己坐自己的腳后跟。
還有!對于施禮等什么地禮節,也不是那么嚴格的。
要說嚴格,還是在漢武帝以后,一些人為了迎合漢武帝,才設置出眾多禮節。甚至!他們設置出來的禮節,孔子教給學生的禮節還多。
經過與方基石的“論道”,孔子豁然開朗了起來。道理不辯不明,通過辯論,他又悟出了許多道理。先前的疑惑,一下子沒有了。他的病,也在吃喝和辯論之間,跡般地好了。
孔子的病,不僅僅是因為趕車累的,也不僅僅是因為得知死人的消息后嚇的。而是!心病!沒有開悟的心病。
自從強迫自己離開老子后,孔子的心情特別地復雜!他覺得自己悟了,可他又說不出所以然。在幾種原因下,他才突然倒下的。
還好!當地有一個好郎,給他開了鎮神的藥,讓他靜養,才緩解了他的病情。
“吃!喝!”孔子主動地把食物夾到南宮敬叔與方忠面前的盤子里,命令兩人吃下去。
南宮敬叔與方忠兩人,都不敢相信,孔老師大病之后換了一個人似的,不再那么不怒自威。老虎不吃人,形象要不得。
第二天一早,孔子第一個起了床。也是第一個出了房間來到外面,用他的斷劍,舞了起來。
南宮敬叔見先生都起來了,也只得跟了起來。見先生拿著斷劍出去了,他也跟了出去。先生在場地揮舞著斷劍,他在一邊抱著膀子看熱鬧,一臉莫名其妙地樣子。
方忠也早早地起來了,跟在先生的后面出了客棧,在客棧的一側練起了拳腳。
方基石也起床了,但他并沒有去練功,卻是站在二樓朝著下面的三人看著。
三人三種表現,孔子與方忠的認真,南宮敬叔的玩世不恭,都展現在眼前。
吃過早餐,結算了房錢,四人路了。
孔子大病初愈,方基石沒有讓他趕馬車,讓他坐在車廂內。方忠是個老實人,沒有去騎馬,陪著先生。
南宮敬叔自然是騎了方基石騎來的馬。這匹馬是周敬王送給方基石的,是最好的良馬。
一路之,孔子沒有閑著,裝著隨便問的樣子,考著方忠的學問。
方忠不是孔子的學生,他是在季平子的府長大的,是季府的先生教的學問。
孔子考了他許多問題,結果!方忠都對答如流,沒有出錯。
嗯!很好!
孔子很滿意。
得知孔子從東周洛邑向老子“問禮”回來了,魯昭公與季平子等人都派人出城來迎接。整個魯國皇家,都把這次事件當成一種榮譽、榮耀。
因為!孔子在與齊國的關系,起到了一定地作用,給魯國長臉了。
回到曲阜城,孔子等人沒有敢先回家,直接去了魯宮,拜見魯昭公與季平子等人。
先去魯宮,意思了一下,出來了。接著去了季平子的府,拜見季大夫。
平時的季平子等人,是很少去魯昭公那邊“班”的。只有重要大事,才聚集到魯宮那邊。也只有祭祀祖宗等大事,才到魯昭公那邊去的。平時一般的事情,都是“在家辦公”。
悟道后的孔子,跟換了一個人似的,虛假了許多。表面!他還是原來的樣子,彬彬有禮。可實際,他已經在老子的調教下,懂得什么是禮了。
老子說:不懂得什么是人?你又如何懂得什么是禮呢?
禮!只是規范世人行為標準的一種方法,不是救世的辦法。所以!不要拘泥于禮,不要一個大活人被各種禮節給束縛了。
克1己1復1禮不是救世的方法,只是約束自己的方法,只是做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