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06:30藏南達瓦奴措密室
&"; target=";_blank";.原三生指了指地面說道:“拉巴,把羊放下吧,就放在‘門’口的這塊大圓石上吧,開‘門’。”
本來還有點掙扎的小公羊,此刻在大圓石上,竟然頭向著密室的‘門’、趴了下去,然後就一動不動、睡著了。
拉巴打開了密室。既然是所謂的密室,當然不能太大。
密室的‘門’藏青‘色’、兩米寬兩米高南向對開,南北大概長六米,東西大概寬三米,高大概四米,也就是中原地區、一間正屋的大小。
密室地面上、鋪著一整張的臧毯,藏青‘色’,沒有任何裝飾‘花’紋和圖像;密室四面是一刷到頂的白牆,也沒有任何裝飾‘花’紋和圖像。
密室的東牆和西牆的中間、各擺著一張藏式座椅,上面無坐毯。
密室的中央,有一個一米見方的小火塘,裡面燃燒著上等的木炭,發出柔柔的光和熱,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在密室的北牆頂著牆頂、掛著一張寬大概二米,高大概二米五,好像是唐卡的壁毯。
壁毯上是一位少年男子的畫像,男子身高近兩米,渾身上下披盔貫甲,足蹬薄底快靴,雙手叉腰,雙‘腿’微微分開,雙目直視遠方,英姿颯爽,威風凜凜。
壁毯下是一張藏式的條案,上面左右各擺著三根蠟燭,條案中間是一個小香爐,香爐左邊是寧瑪古經的盒子,香爐右邊是一把藏式的檀香。
一切裝飾和祭品,都是那麼的簡單,這是德仁智者的意思,既然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就一切從簡吧。
原三生直接坐在了東牆的藏式座椅上,對德仁智者說道:“上香吧。”
德仁智者愣了一下,心裡想,是啊,原三生是來觀祭的,香肯定是自己上了,可是怎麼上香呢?
原來簡單的事情,現在突然變得複雜了。應該怎麼上香呢?這又應該問誰呢?
原三生笑了笑說道:“原來怎麼上香的,現在還是怎麼上香就行了,一切簡單就好。”
上完香以後,藏式檀香、發出一陣陣怡人的香氣,德仁智者仍然是不知所措的樣子,是坐是站還是跪?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原三生又指指西牆的藏式座椅,笑了笑說道:“德仁先生坐吧,咱們隨便聊聊,你就稱呼我原三生就行了。
德仁先生可知道、這是什麼年代的唐卡?德仁先生可還知道、此畫中之人是誰?”
強巴從小就知道,唐卡是在松贊干布時期、興起的一種新穎的繪畫藝術,就是用綵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爲珍寶。
唐卡,多畫於布或紙上,然後用綢緞縫製裝裱,上端橫軸有細繩便於懸掛,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畫面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綵帶。
涉及佛教的唐卡畫成裝裱後,一般還要請喇嘛唸經加持,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硃砂手印。也有極少量的緙絲、刺繡和珍珠唐卡。
唐卡的繪製極爲複雜,用料極其考究,顏料全爲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豔’麗,經久不退,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
唐卡在內容上多爲**宗教、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凝聚著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記載著**的文明、歷史和發展,寄託著藏族人民對佛祖的無可比擬的情感。
德仁智者緩緩地坐了下來,眼睛望著原三生緩緩地說道:“此壁毯絕非唐卡,從年代來說,至少是三千年以前的東西,或者更早。
從製作工藝,材料,技法來說,這幅壁毯、卻像是現代作品,就好像用現代的照相機拍攝的照片,再用現代的3d打印技術、製作出來的一樣,只不過這種技術、比現代的3d打印技術更先進。
至於這位大神是誰,還要請原先生賜教。”
原三生哈哈大笑說道:“德仁先生真是大智者,真是與時俱進啊,3d打印技術都知道。說的不錯,這幅畫像,就是你們的這位大神親手所作,距今已經五千年了。
至於賜教、沒有什麼可以賜教的,五千年前、你們的這位大神來到了這裡,而今天是勝利紀念日,你們的先祖就定爲祭日了。
這種技術在今天,就是你所瞭解的、現代的3d打印技術,只不過這種技術更先進,二百年以後,你的後人自然會明白這種技術。”
德仁智者看了看強巴,搖了搖頭,苦笑著想:“哪裡還有什麼後人?”
原三生想了想、嚴肅的說道:“至於你們的這位大神,自己起的名字叫原四生。
五千年前,爲了拯救藏地的先民,爲了拯救華夏民族,我們與盤古約定,原四生化作華夏民族掌管西方的神靈——英招,代表華夏民族進入了藏地。
當時進入藏地的、還有我們的老大原一生和老五原五生,帶著盤古讓他們轉‘交’的天狗和犛牛,就是現在青藏高原上、所特有的藏獒和犛牛。”
德仁先生和強巴面面相覷,嘴張的像是大蛇在吞食鱷魚一樣,那種驚喜、驚奇、驚訝所帶給他們的、彷彿是無法忍受的痛苦。
藏獒和犛牛、原來是這麼來的啊?原一生、原三生、原四生、原五生,英招和盤古,這都是哪兒跟哪兒的事啊!
天狗,山海經中所記載,狂吠食蛇、抵禦兇災的奇獸。
藏獒產自於青藏高原,六千年前被人類馴化、和人類相伴至今。
藏獒獨有的神威外形,一流的品質,出‘色’的表現,高貴的王者氣質,是舉世公認的最古老、最稀有、最兇猛的大型犬種,被譽爲“東方神犬”。
藏獒忠義勇猛,像獅非獅,似虎非虎,是犬而非其它犬、所能達到的神威睿智。在**農奴主社會裡,只有那些國王和寺廟主持、纔有權利有資格飼養,被藏民視爲神犬、天狗,是活佛的坐騎。
犛牛,山海經中所記載,“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
犛牛‘性’情溫和、馴順、善良,具有極強的耐力和吃苦‘精’神,對於世代沿襲著遊牧生活的藏民族來說,犛牛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高寒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無論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冰雪襲人的寒冬,犛牛均以耐寒負重的秉‘性’、堅韌不拔地奔‘波’在雪域高原,擔負著“雪域之舟”的重任。
可以說在藏民族的衣、食、住、行當中處處都離不開犛牛,牛‘乳’、牛‘肉’、牛皮、牛‘毛’,爲在世界屋脊上、勇敢而頑強地生存下來、歷經艱難困苦的藏民族,提供著生活、生產必需的資料來源,成爲一代代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發展成長起來的藏民族、生命與力量的源泉。
藏族創世紀神話《萬物起源》中說:“犛牛的頭、眼、腸、‘毛’、蹄、心臟等變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
這是藏族先民、對其所崇拜的圖騰犛牛、加以神化或物化之後,馳騁其豐富的自然想象能力、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如今還在安多藏族地區廣爲流傳的、藏族神話故事《斯巴宰牛歌》當中講到:“斯巴最初形成時,天地‘混’合在一起,分開天地的是大鵬”。
“斯巴宰小牛時,砍下牛頭扔地上,便有了高高的山峰;割下牛尾扔道旁,便有了彎曲的大路;剝下牛皮鋪地上,便有了平坦的原野。”
《斯巴宰牛歌》又說“斯巴宰小牛時,丟下一塊鮮牛‘肉’,公‘雞’偷去頂頭上,‘雞’冠紅了;丟下一塊白牛油,喜鵲偷去貼肚上,肚皮白了;丟下一些紅牛血,紅嘴鴨偷去粘嘴上,嘴紅了”。
這裡“斯巴”的含義是“宇宙”或者“世界”。
在藏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對犛牛的圖騰崇拜、不斷髮展和演化形成了、一種既古老而又現代的文化形式——犛牛文化。
無論是藏區保留完整的、有關犛牛題材的原始巖畫,還是殷商時期、雕刻在青銅器皿上的牛頭紋飾,包括周朝時期、繪製於彩陶上的牛形圖案,以及迄今猶存的、懸掛於藏族‘門’宅屋頂上的犛牛頭骨。
甚至包括甘肅天祝縣哈溪鎮出土的、舉世無雙的、極爲珍貴的犛牛青銅器,它們都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人類的牛圖騰崇拜的文化當中。
英招,山海經中記載,長得馬身人首,渾身虎斑,背有雙翅,能騰空飛行,周遊四海,傳佈天帝的使命和旨意。
英招參加過幾百次征伐邪神惡神的戰爭,在大禹誅殺九頭惡怪相柳時立下了奇功、是保護世代和平的保護神之一。
英招負責看管那羣名叫“土縷”的神獸,它雖然長得像羊卻長著四隻角,是吃人的神獸。可負責看管的英招,卻不準許它們吃人。
英招也負責看管羣名叫欽原的神鳥,不準許它們吃人傷人或其他動物。
英招還負責看管有著六個頭的樹鳥,以及蛟龍、大蛇、豹子,還有連名字都說不清楚的各種植物、動物們。
即使藏獒和犛牛原來是這麼來的,是盤古託付他們轉‘交’藏地的,這還可以理解、這還可以接受。
但是,這英招長得馬身人首,渾身虎斑,背有雙翅,能騰空飛行。
而壁毯上是一位少年男子的畫像,這少年男子身高近兩米,渾身上下披盔貫甲,足蹬薄底快靴,雙‘腿’微微分開,雙手叉腰,雙目直視遠方,英姿颯爽,威風凜凜。
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英招、原一生、原三生、原四生、原五生和盤古,這都是哪兒跟哪兒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