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 08:00 云南 李家山
李家山,是云南星云湖畔多雨山的支脈,呈東西走向,基巖為礦巖。
這是一個在中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一個國內外考古和文物界趨之若鶩、既神奇而又神秘的地方。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江川縣龍街鎮(zhèn)溫泉村李家山,為戰(zhàn)國至東漢初期的墓葬。
佘巳火指了指遠處的小山坡,緩緩地說道:“李家山地貌為隆起的丘陵,面積2.5平方公里,古墓葬主要分布在山頂和西坡。墓葬為豎‘穴’土坑墓,長度在4~6米的大墓14座。墓地出土了3000多件各種隨葬物品,包括兵器、樂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
特別是其中出土的牛虎銅案、以及銅編鐘尤其珍貴,此外還有銅扣飾、銅貯貝器和數量相當多的金銀器、‘玉’器和珠貝器等等。大量出土的青銅器,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經常到這里考察的楊未土,接著說道:“李家山古墓群、是古滇國貴族的重要墓地,為研究古滇國的歷史、經濟文化、社會結構及與漢王朝的關系,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
李家山古墓群,為戰(zhàn)國至東漢初期的墓葬,墓葬分布在山頂部及西南坡,墓‘穴’為豎‘穴’土墓,除個別墓有木質棺槨外,一般均無葬具,葬式全部為仰身直肢,頭向西。”
說到這里,強巴奇怪的問道:“中國講究坐北朝南,怎么這里尸體的頭向西呢?”
起靈笑著說道:“這是不是向往著、西方極樂世界的意思啊?”
佘巳火接著說道:“按規(guī)模分為兩類墓葬,第一類規(guī)模化,分布于山頂墓室,隨葬品數量、種類較多,其中出土“牛虎銅案”的24號坑就屬此類;第二類規(guī)模較小,分布于西南坡,隨葬品一般10多件至50多件。
這里出土的文物以青銅器為主,另有金、銀、鐵、‘玉’、石器物;按功能分為禮器、樂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等,以“牛虎銅案”最珍貴,高、長,是云南古代青銅文物的杰出代表。
此外還有各類貯貝器、各類銅鼓、銅編鐘、立牛葫蘆笙、曲銅鋤、孔雀銜蛇紋錐、手執(zhí)形銎戈、銅柄鐵劍及金鞘飾、鹿形金飾、金腰帶、各類銅扣飾等‘精’品。”
李家山古墓群、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第二次發(fā)掘,被評為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大部分文物收藏于、江川縣李家山青銅博物館中。
“牛虎銅案”于1995年、被國家文物局鑒定專家組,正式認定為國家級文物。
在確認大家明白了、這兩件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佘巳火繼續(xù)說道:“李家山古墓群挖掘分三次,1972年由云南博物館與江川縣文化館,共同對李家山進行發(fā)掘,清理27座墓葬,出土1300件文物。
1992年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江川縣文物管理所聯(lián)合進行發(fā)掘,清理58座墓葬,出土2200件文物。1994年中日合作發(fā)掘了一座墓葬。
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位于昆明以南的江川縣境內,1994年秋建成開館,里面陳列著七十年代出土的、并轟動世界的“牛虎銅案”等珍貴文物,這里還承擔著修復、整理和復制文物的任務,是中國第一個功能較齊全的、青銅器專業(yè)博物館。”
該博物館共有8個展廳,其中青銅展廳集中陳列展出了、館藏2000余件文物中的279件,其中包括青銅器、金器、‘玉’器等。它們按功能和用途分為生產類、生活類、軍事類、舞蹈類、裝飾類。
生產類、包括尖葉形銅鋤、梯形銅鋤、曲刃銅鋤、平刃銅鋤、條形銅鋤、鏤形銅鋤、寬刃銅鋤、彎形銅斧、蛇頭形鏤孔銅器等農具。
其中鏤孔銅鋤和蛇頭形鏤孔銅器,形狀非常的特別,它們可能是在水中使用的農具,蛇頭形鏤孔銅器、在云南是首次發(fā)現。
馴馬貯貝器、二牛扣飾、二牛‘交’合扣飾、喂牛扣飾、銅 牛頭、騎士獵鹿扣飾、八人獵虎扣飾、三人獵虎扣飾、銅孔雀、熊形扣飾、七人獵虎扣飾、五人縛牛扣飾、銅魚等體現了古滇國社會除農業(yè)生產外,畜牧業(yè)、漁業(yè)和狩獵也占著較大的比重。
紡織貯貝器、雕鑄了在貴‘婦’人監(jiān)督下、進行紡織活動的場面,可以從中了解當時的紡織技術水平。
當時的人們,利用鎏金、鍛打、范鑄、鑲嵌、線刻、錯金、壓膜等手法制作青銅器,說明除失蠟法鑄造工藝外,還采用了不同的工藝技術方法,青銅鑄造業(yè)已經比較發(fā)達。
銅駑機、饕餮紋劍、獸形金飾、旋形金飾、回紋鏡、日光鏡、百‘乳’鏡、海貝等、是古滇國與外部‘交’往的重要見證。
生活類、包括男‘女’銅俑、銅房子模型、銅爐、銅罐、銅匜、銅釜、立牛貯貝器、祭祀扣飾、祭祀貯貝器、銅奩等,反映了古滇國社會人們的住房、衣著、發(fā)型、生活習俗等方面的情況。
軍事類、包括銅叉、銅戈、鎏金甲片、銅斧、銅鋮、銅錘、金鞘鐵劍、銅啄、銅矛、銅劍、劍鞘、吊人銅矛、銅‘棒’、立犬狼牙‘棒’等,從中可以了解古滇國的軍事裝備、兵器制作和戰(zhàn)斗方式特點。
其中,一些鐵兵器的出現,說明古滇國的生產力水平,已經有很大提高,生產技術相當發(fā)達。
舞蹈類、包括編鐘、鎏金銅鼓、銅鼓、蹲蛙銅鼓、鼓形貯貝器等。編鐘一套,大小共6個,可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專用于盛大慶典,并往往用銅鼓伴奏。
大量的銅鼓繪有舞蹈場面,有獨舞、四人舞和集體舞。銅鼓是當時普遍的打擊樂器。從銅鼓變形而來的鎏金銅鼓、蹲蛙銅鼓、鼓形貯貝器等物品,失去銅鼓原來的功能和意義,賦于了銅鼓以新的內涵。
裝飾類,包括金腰帶及銅扣飾、獸邊長方形扣飾、動物紋扣飾、銅鐲、金劍鞘、金釧、金項鏈、金發(fā)飾、杯形金飾、金‘花’、金扳指、‘玉’耳環(huán)、瑪瑙扣、孔雀石珠管、馬飾、杖頭銅飾等。
這些裝飾品大部分是當時貴族身上佩戴的,頭飾、項飾、耳飾、腰飾、臂飾、‘腿’飾俱全,還有一部分是衣飾或器物上的裝飾附件。
這些裝飾品、制作使用的材料非常廣泛,有青銅、金‘玉’、瑪瑙、孔雀石、綠松石等。
考古發(fā)現,當時的古滇國、已經有了相當數量的騎兵,因此對馬的裝飾、同樣受到了人們重視,出土了包括馬銜、轡飾、帶扣、馬鈴和當盧等馬飾品。
“郎才‘女’貌科考隊”一行五十余人,在大神原三生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開赴了云南李家山。
一面在鄭州大學考古系教授佘巳火、不厭其詳的介紹下,一面松松垮垮的走在李家山、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山間小路上。
大家喝著沒有被污染的山泉水,聽著遠處傳來的動聽的歌聲,看著姑娘們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心中真正的感受到了——美麗中國的美麗。
古麗卓瑪是被起靈從飛機上拉回來的,理由是這么美麗的地方,非常值得夫妻雙飛三人游,再說了現在是全免費,過了這村兒可就沒有這店了。
真是到時候孩子出生了,哪里還有時間來旅游,到時候如果想來,還不知道有沒有這筆錢呢?說著說著,起靈是說唱就唱:
沒有孩子的時候曾經夢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陽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們心里流
去那美麗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爺爺他退休有錢有時間
他給我描繪了那幅美妙畫卷
劉三姐的歌聲和動人的傳說
親臨其境是老爺爺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在起靈十分難聽的歌聲中,在教授們的哄笑聲中,古麗卓瑪答應了,這是為了給起靈一點面子,大部分男人需要的、就是這樣不值錢的面子。
原四生‘精’挑細選的驢友團成員,仍然對這些教授們不感興趣,說實話,這些富二代、其實是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除了那些在可以控制范圍之內的小刺‘激’。
這種刺‘激’,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以及‘肉’體都可以,前提就是要能夠控制。
而這些循規(guī)蹈矩的教授們所痛恨的,正是這種‘花’錢買罪受的事情,更何況,教授們實在是沒有錢呢。
原三生已經下了最后通牒,教授們如果在云南李家山,還搞不定這件事的話,“郎才‘女’貌科考隊”就要原地解散了。
原三生覺著自己不是一個好保姆,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面對著、這樣一群心智有問題,覺著自己美若天仙,‘花’錢如流水的姑娘們。
說實話,教授們也已經明白了,有錢和沒有錢的差距,有文化沒有文化的差距,當然沒有文化更可怕。
或許,沒有文化才是他們的悲哀,才是他們至今未婚的主要原因。
站在江川縣入城五岔口的地方,佘巳火指著身后的青銅像介紹說道:“這個龐然大物就是牛虎銅案,是根據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青銅器文物牛虎銅案仿制而成,全部采用青銅打造,重達30噸,矗立于云南江川縣縣城的入城五岔口,成為該縣的標志物之一,同時牛虎銅案也代表和伴隨了、云南的歷史文化和青銅文化的發(fā)展和成長。”
“二十年代時,李家山村民偶爾在山上、撿到因為下雨沖刷山坡‘裸’‘露’出來的、零星的青銅器和‘玉’飾品,都當作晦氣的東西隨便扔在一邊。
五六十年代初,當地村民修造梯田時,挖到一小部分中小型的墓葬,得到了一大批青銅器。可惜的是都不知道這些是寶貝啊,有的給當作廢銅爛鐵‘交’到供銷社,有的‘亂’丟在家里,有的成為孩子們的玩物。”
“后來,在李家山生活的人們走出了家‘門’,有一天,一個李家山的學生、在路過云南省博物館時,走進了博物館。看到里面的晉寧石寨山、呈貢天子廟的部份文物,便好奇的問里面的工作人員,這些東西值多少錢,也是文物嗎?館里的人回答說:“當然是,而且有的是價值連城。”
工作人員的話把這個學生驚呆了,便說自己家中、有不少這類的東西,當時的工作人員、既沒有理睬也沒有當真。
學生離開之后,工作人員在聊天時當作笑料說:“這土包子的家中還能有文物!?”這話讓路過的館長聽到了,了解情況之后,連忙出來追這個學生。
可是學生已經離開了,館長報著試試看的心理,到各個學校找這個學生,最后,你們猜怎么著?還真讓他找到了。館長詳細地向這學生了解所見到的東西:什么樣子、什么形狀、什么味道等等。”
“當館長確認這些可能是文物之后,第二天就和這個學生趕往了江川。這一下,還真是天上掉餡餅了,在這學生的家中、真的見到了青銅器文物。
最后匯報給省和國家博物館,經過認真考證后,1972年進行了正式清理,發(fā)掘古墓27座,出土文物1300多件,這些文物,大都是‘精’致的青銅器以及瑪瑙、‘玉’石裝飾品。
從年代上看,墓葬最早是‘春’秋戰(zhàn)國,最晚是東漢初期,青銅器文物有1000余件,價值也最高,其中,出土的牛虎銅案是云南青銅文化的‘精’品。”
現在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銅案”,已經成為、云南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陳列在展覽廳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