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

這次的北伐,李秀成似乎下定了決心,他派出了自己的精銳,由堂弟李世賢親自率領,避開安慶的曾國藩湘軍重兵集團,從南通和瓜洲兩地同時登陸,重點打擊跟左宗棠楚軍換防的李鴻章淮軍。

朱敬倫頓時感到頭大,淨顧著對付英國那個大攪屎棍子了,一時忽視,太平天國這個中國地區的小攪屎棍子就跳了出來。 щщщ ⊙ttκΛ n ⊙¢ Ο

在軍事學上來說,太平軍這種農民武裝起家的勢力,大災之年,確實是他們擴展實力的最好時機。但站在民族的高度來考慮,此時則是整個民族最脆弱,最缺乏組織力的時候,這個時候爆發戰亂,秩序會頃刻間崩潰,倒時候造成的傷害,將比災難本身要大的多。

極有可能轉變成明末農民起義那種綿延幾十年的大動盪,毫無疑問,明末在饑荒中餓死的百姓,比因爲李自成等起義軍和明軍殺的人要少的多。而且起義本身會加劇災荒,起義一旦爆發,生產就會停頓和破壞,老百姓變成流民,只能通過劫掠爲生,如此滾動下去,最後死亡的人口會成幾何倍增長,秩序恢復的時間也會大大的拖延。

朱敬倫不願意看到這個民族經歷這種程度的失血,所以這次,大明將堅定的反對太平天國的北伐。

洋務司大員,跟太平軍高層關係密切的徐榮村親自北上,面見李秀成表達大明的態度,希望太平天國能夠暫緩北伐。

但李秀成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有餘力北伐呢。對太平天國來說,這簡直就是天助,災荒在整個北方爆發,甚至波及到了蘇北一帶,可恰恰太平天國所在的江南地區沒有受到印象,天國內部都在議論這是天父降下的災禍,都說滿清完蛋了。

北伐的呼聲之高,讓李秀成不能忽視。

而且上次他推動的,楊輔清和汪海洋的北伐失敗後,這二人開始擰成一股繩,在地方上割地自雄,朝堂上,還有洪姓王爺照應,一內一外跟李秀成處處做對。洪秀全似乎對李秀成也頗爲不滿,將北伐失敗看成是李秀成的責任。

政治上的被動,讓李秀成急需要一場勝利來穩固自己的地位,重新樹立自己的威望,也震懾一下各路諸侯。

所以派他派出了自己最精銳的部隊,經歷過天京血戰的十萬老部下,讓自己的堂弟李世賢親自率領,渡江與李鴻章決戰。暫時不需要動曾國藩,只要擊敗李鴻章,就折斷了清廷一隻翅膀,也穩住了李秀成的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李秀成有可能終止北伐嗎?

當然不會。

大明何嘗不知道太平天國會有這種反應,但大明必須先表明自己的態度,然後就有理由不再配合太平天國,比如不再向太平天國提供軍火,不在向他們出售糧食,關鍵時刻,甚至可以強行介入。

現在招呼已經給李秀成打過了,以後就不要怪大明心裡後兵,同樣大明的態度,就讓太平天國不能沒有後顧之憂,李秀成就必須防備大明從背後捅刀子,不敢全力以赴的北伐,就更容易讓曾國藩、李鴻章將太平軍擋在長江一線,阻止他們進入混亂的山東,從而開始裹挾流民滾動發展,壓垮滿清統治下的北方社會秩序的最後一根稻草。

由於北方的受災,太平軍氣勢如虹,這些經歷過天京圍城,又親歷了洪秀全死而復生,在飢餓、疾病交加的死亡邊緣走過的老兵,很多都成了拜上帝教的狂信徒,作戰極其勇敢,又都認爲滿清的災荒是天要亡清,夾帶著這樣一種順天命的信念,而且還裝備了大明製造的精良毛瑟步槍和仿克虜伯大炮,他一戰攻陷通州,二戰就進逼揚州。

李鴻章苦心經營多年的淮軍竟然連戰連敗,就好像歷史上同樣裝備精良,面對日本的突然襲擊,將領毫無戰心,率先逃跑,士兵緊隨其後,一路逃命,卻一路被殺,被俘,被辱。

在關鍵時刻,一隻軍隊挽救了李鴻章佈置在長江防線上重兵被全殲的命運,這隻人數只有萬人的部隊,在揚州以東的仙女鎮,牢牢擋住了從南通一路追擊至此的太平軍黃文金部,給潰逃的士兵爭取到了逃入揚州的時間,並且破壞了太平軍從鎮江主攻,從南通迂迴揚州的大戰略,給李鴻章在揚州佈防和重新整頓大軍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

仙女鎮大戰持續了二十天,雙方都損兵折將,最後還被這隻部隊成功突圍,逃回揚州。

這隻部隊正是戈登率領的洋槍隊,論作戰裝備,並不比李鴻章本部的劉銘傳、潘鼎新的更好,同樣是西方正在淘汰的前裝線膛步槍,大炮也只有爲數不多的阿姆斯特步兵炮。只是開戰的時候,他們準備的更好,每一隻步槍,每一門大炮,都保養的很好,隨時能夠使用。

論訓練有素,跟其他淮軍士兵相比,洋槍隊也沒有多少特殊,因爲他們都是一起訓練,使用的是同一套訓練操典,只是在平時其他部隊開始閒散的時候,他們依然刻板的按照操典訓練。

論軍事紀律,他們使用的同樣是李鴻章和各級軍官,參考中西軍規一起制定出來的。只不過在其他部隊開始鬆懈,軍官開始護短的時候,戈登始終堅持公事公辦而已。

最大的不同是這隻軍隊的將領戈登沒有逃跑,不但沒有逃跑,反而從始至終始終堅持堅守在第一線,讓所有作戰的軍官和士兵都能看到他。

這讓李鴻章十分羞愧,沒想到最後力挽狂瀾,擋住太平軍雷霆一擊的,不是他的親信,而是洋人戈登這個不怎麼聽他話的外人。

但不管怎麼說,危險是度過去了,先後收攏從瓜洲和南通等地逃回來的殘兵敗將,加緊整頓紀律,加固防線,靜待太平軍接下來的進攻,同時派人積極向他的老師曾國藩求援,但是鮑超求援的時候,曾國藩拖延了兩年之久,李鴻章現在就急吼吼的求援,不知道曾國藩會不會一如既往的繼續穩紮安慶呢。

仙女鎮大戰之後,李秀成認爲他的士兵重火力還是不夠,如果當時他能將克虜伯巨炮送到仙女鎮的話,這場仗決不至於拖延二十天之久,幾天之內就能攻破這裡,然後繼續緊閉揚州,到時候一片慌亂的清軍根本無法有效防禦,揚州失守只是遲早的事情。

可是大明仿製的要塞型克虜伯巨炮非常昂貴,李秀成只賣了一百門,大部分安裝在一個個江防要塞裡,步兵中只裝備了十幾門,全都在李世賢麾下,黃金文這種非嫡系人馬,是不能使用這種軍國重器的。

沒想到因爲沒有重火力,導致黃金文在仙女鎮苦戰二十日,直接打亂了合擊揚州的作戰計劃,真是殊爲可惜。

爲了這次北伐成功,李秀成是不惜任何代價的,反正這幾年又攢下了一些本錢,只要能打贏這次北伐,即便全都花了也不可惜。

所以李秀成決定不惜重金再向大明訂購三十門克虜伯要塞炮,打算用作攻城炮,但大明卻拒絕了李秀成的要求。

別說大炮了,連糧食都不會再向太平天國出售。

李秀成對此極爲不滿,他馬上向大明領事發出了嚴重警告,警告大明,如果不出售武器給太平天國,他們就別想在天國做生意。

大明公使也不示弱,告訴李秀成說,大明跟太平天國是有通商條約的,太平天國如果不遵守條約,侵害了大明的合法權益,大明政府有權力採取任何行動維護自己的權力。

李秀成沒有回覆,而是直接行動,派出自己的親信,廣西藤縣老鄉,太平天國來王陸順德,以及李秀成的兩個兒子李容椿、李容發率軍逼近原法租界,現在的大明租界,告訴明軍天兵要進入租界駐紮,結果被駐守明軍嚴詞拒絕。

之後明軍提高了戒備,同時封鎖渤海的艦隊開始南下,進駐上海陸家嘴一帶,並且從福州調一萬大軍北上,駐紮上海,將上海駐軍擴大到兩萬。

太平軍顯然是在用軍事威脅表達不滿,但他們此時還真的不敢翻臉,跟他們表現出來的咄咄逼人的態勢相反,可能他們心中更加緊張,他們的精銳都調去了江北,江南的部隊要麼是一些二線部隊,要麼就是汪海洋、楊輔清這樣的政敵的部隊,在這種情況下,大明如果從江西或者福健犯境,太平軍根本就無力阻擋,明軍可以長驅直入深入太平天國腹地。

太平軍之所以擺出這麼一副架勢,而且將留守江南的少部分精銳派到上海來,還是在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太平軍水師統領陸順德的統領下水陸兩面齊進,其實反而是一種防守策略,是在告訴明軍,他們捏住了上海的要害,如果明軍在其他方面動手,太平軍隨時都能進攻上海。

這是一直張弓未放的威懾之箭,或者說是一把頂在大明胸口的手槍,起碼李秀成這麼覺得,他認爲以利益爲重的大明絕對敢拿上海冒險。

拉開的弓纔有威懾力,放出去的箭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所以李秀成始終沒有動手,雙方就一直這麼僵持著,看似危險,卻很平靜,除了再次引發了上海的一場恐慌之外,沒有任何實質性損失。

可就算沒有交戰,各方勢力也都看出了一個問題,太平天國和大明兩國的蜜月期終於結束了。

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39節 嫌疑人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38節 救人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46節 營救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
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39節 嫌疑人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38節 救人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46節 營救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