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想要與四爺說的,便是關于自家女兒的事情。
四爺雖然也聽見了關于這件事的一點風聲,但卻沒想到戶部尚書這家伙竟然親自找上自己來說這事兒。
“微臣那不孝女一心喜歡寶親王。微臣教女無方,沒能夠好好約束她,反而讓她越發任性起來。所以微臣斗膽,敢情皇上為小女去寶親王賜婚。”
戶部尚書輝發那拉氏說完這一句話的時候,腦子里其實是十分清醒的。
寶親王那里直白地拒絕了雅樂,怕是就算他上門厚著臉皮去求,怕也是一樣的結果。
而四爺在聽完戶部尚書的請求以后,則是皺起了眉頭。
“朕不能答應你。”四爺道:“孩子們都大了,若是強行插手,怕是會適得其反。”
“而且你可曾想過,就算你女兒如愿以償嫁給老四,又當如何?那將不是一個人的痛苦,而是三個人的。”
戶部尚書一愣,旋即發現是自己太過天真了。
愛新覺羅家的男人,似乎一個個都是這么地癡情。就連當今皇上,這么多年也一直只愛著熹貴妃一個人。
這樣的皇上,如何能將自己的女兒賜給他兒子做側福晉呢。
戶部尚書苦笑一聲,說道:“臣知道了。臣回去以后,會另想辦法的。”
“嗯。”四爺輕輕地答應著,就瞧見了戶部尚書已然退了出去。
屋外,弘歷也恰好要到九州清晏這里來找四爺。兩人好巧不巧地,就在九州清晏的大門口碰了個頭。
弘歷面露尷尬,總覺得這件事他確實是做得絕了一些。但他沒有辦法,只能這樣做。
“寶親王。”戶部尚書朝著弘歷稍稍拱手,臉上少了往日的那種關懷與熱情,擦肩而過便就離開了。
一旁蘇順順見狀,忙湊上來道:“王爺您來得不是時候,偏偏碰上他。您猜猜,他方才和皇上說什么了?”
“說什么了?”弘歷問道:“是關于那拉姑娘的嗎?”
蘇順順露出八卦的樣子,說道:“可不是么。戶部尚書求皇上將他女兒賜婚給您做側福晉呢。這事兒鬧得這么大,尚書大人竟然也能拉下臉來。”
在蘇順順的心目中,是敬重蘭心的。所以對于蘭心的子女,也總是多了幾分的照拂。
蘇順順覺得,弘歷和富察清宛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旁人,怎么就偏偏要去打擾他們呢?
弘歷猛然一驚,追問道:“那皇阿瑪呢,答應了?”
“沒呢。”蘇順順搖頭:“皇上什么人呀,哪能答應這種事呀。不過嘛,方才瞧著尚書大人那失望而歸的樣子,也不知道到底死沒死心呢。”
若是沒死心,怕是鬧得更加沒了臉面了吧?
弘歷頷首,略嘆了一口氣,還是進了四爺的屋子里。
弘歷過來,都是為了政務上的事情。父子二人一如往常,心照不宣地都沒提戶部尚書那事兒。
另一頭,戶部尚書回去以后,就到了雅樂的屋子里。
雅樂病了好幾日,整個人臉色有些蒼白蠟黃。戶部尚書進屋的時候,雅樂正好窩在床上看書。
“真是的,明明都病了,怎么還坐在床上看書呢?”戶部尚書道:“床上光線不好,會傷了眼睛的。”
雅樂放下手上的書,臉上閃過一絲頹然。但眼里,卻充滿了堅毅的神色。
“阿瑪,我想通了。”雅樂道:“寶親王不喜歡我,那么我自然也不能去強求。”
戶部尚書忽然見女兒“懂事”了,心里竟是涌起一陣心酸來。
她的女兒那樣乖巧懂事,又活潑可愛。寶親王不喜歡,簡直就是眼珠子不對勁!
“阿瑪今日去見了皇上。”戶部尚書沒將雅樂的話放在心上,仍是說道:“別怕,阿瑪會幫你的。”
雅樂聽了這話,眼眶就是一紅。
“阿瑪,女兒是真的想通了。”雅樂道:“都是女兒不好,做了這么多糊涂的事情。”
“寶親王不喜歡我,這一輩子也都不會喜歡我。但是我知道,只要我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那么以后一定會有別的人喜歡我的。”
“女兒要做那天之驕女,去尋找那個愿意一心一意對我的人。”
此話,頓時讓戶部尚書明白過來,雅樂所說的她想通了,是真的想通了。
“我的好女兒!”戶部尚書抱著雅樂,感嘆道:“你真的長大了。”
“阿瑪放心,女兒以后不會再這樣了。”雅樂道:“我身上流著輝發那拉氏的血,那么便要將這一份榮耀發揚光大,成為咱們輝發那拉氏家的驕傲。”
“好!好!好!”戶部尚書連說了三個好字,才道:“哼,那寶親王不能慧眼識珠,那是他的損失!”
雅樂噗嗤一聲笑了,卻道:“您從前那般看好寶親王,如今怎么忽然說他不能慧眼識珠了?怕是給皇上知道您這樣說了,那就…”
豈料,戶部尚書反而露出一絲滿不在乎的神色道:“這有何妨。他能嫌棄我女兒,我還不能嫌棄他不成?”
“胡說!女兒才沒有被嫌棄好不好!”雅樂不服氣,瞬間嘟著小嘴,可愛極了。
屋子里,頓時便傳出了一陣歡聲笑語。
這一件事,似乎到了這里便告了一個段落。愛新覺羅弘歷與輝發那拉雅樂的人生,從此成了兩條再無任何交集的平行線。
縱使雅樂后來還會偶爾想起當年的那一份癡傻,與當年那一份不知何處來的涌起,嘴邊還是會浮起一抹甜甜的笑意。
但是那個時候,她的身邊已經多了一個懂得去珍惜她的人了。
那個人,愿意和她分享一切喜怒哀樂。愿意一生一世,永不分離。
五月以后,圣駕班師回朝,眾人再次回到了紅色的宮墻之內。
雖說盛夏將至回宮難免會多幾分暑熱,但最近諸事繁多,四爺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其中擺在最前頭的一件事,便是李朝派了使節前來。
李朝使節年年都來,但這一回卻多了幾分不一樣。因為,當初那個帶著九連環過來,又帶著九連環回去的姑娘,也跟著來到了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