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奮韜明白,顯然在六十年代這個時期,南華聯邦不存在與美國和蘇聯全球各地爭奪的戰略。
雖然,截止到六十年代末期,南華聯邦的戰略力量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開始具備了直接威脅世界各國本土的能力。
甚至還可以以核武器來進行訛詐,力圖以已有的力量作為資本,爭取擴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響,既便如此,南華聯邦耍與美國和蘇聯爭奪世界霸權仍然有不少差距。
雖然當時蘇聯的核武裝還處于初級階段,無論從威力、精確程度,還是突防力、生存力來講都比美國遜色。
但畢竟蘇聯是一支沒法忽略的力量,現在的形勢就像中國漢代后期三國時代的形勢。
直到現在,南華聯邦才擁有約500枚陸基洲際導彈,為美國的四分之一。
有230枚潛射導彈,為美國的一半。
而且這些陸基導彈仍是液體推進燃料,也缺乏防護力強的發射井。
不僅如此,南華聯邦還缺乏將其力量與影響有把握地擴展到世界各地的能力。
一個要爭奪世界霸權的國家,對水域的控制是絕對重要的.恰恰是在這方面,南華聯邦的海軍不能滿足這個要求。
在整個六十年代,美國經濟盡管出現了數次危機,卻仍是二戰后較好的時期。
在核力量方面,美國仍處在優勢,它還有世界各國無法比擬的海軍和遠程空軍力量。
美國有從歐洲到東北亞幾乎是環環相扣的條約網來保證其海外軍事基地。因此,從國家力量結構的各個方面來看,南華聯邦仍不具備支持其爭奪霸權的手段。
之前葉奮韜反復強調,在核戰爭中不會有勝利者,這就為發展軍事力量提出了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如果該戰爭可能會有勝利者,追求軍事優勢是完全必要和有意義的。
既然不存在從戰爭中獲勝的可能,追求優勢就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不管力量如何強大,最終總是同歸于盡。
當然,不管戰爭結局如何,對一個國家來說取得優勢總是能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和安慰的。
但是,作為穿越人士的葉奮韜很清楚:他不具備奪取絕對優勢,尋求這種心理滿足的經濟和技術力量。
尤其是他打算發展經濟建設,就更沒有力量來追求那種沒有什么實用價值的優勢。
葉奮韜信奉同等毀傷的理論,要求擁有一支純威懾性的力量,而建立這種力量并不需要取得軍事優勢。
這支力量只要使自己有足夠的力量,讓對方不敢冒然行事就可以了。
因此,葉奮韜關于戰爭結局的觀點成為影響當時南華軍隊發展目標的關鍵因素。
另外,由于當時南華聯邦整體仍處在弱勢,它發展軍事力量并不能同追求優勢聯系起來。
按照所有競賽的一條普遍規律,落后者首先的是對當前的追趕目標還是它的領先者,還談不上與領先者一爭高下。
在這個時期,南華軍結構不平衡的狀態不僅未結束,反而由于對幾個大型島嶼的防范對陸軍常規武器的迷信而更加嚴重了。
在南華聯邦龐大的擴軍計劃中最大的仍然是原本就較弱的海、空軍。常規力量作為武裝力量的一部分,它的弱點也表明了南華聯邦不可能與美國爭奪全面的軍事優勢。
南華聯邦對地緣政治擴張抱一種較謹慎、較克制的態度,這與它爭取和美國和平共處、避免引起沖突的政策有直接聯系,更不要說加上一個時時要防范的蘇聯和法國。
加上葉奮韜認為大國沖突最后的戰爭模式只有一種——火箭核戰爭,用洲際導彈就可以解決問題。
正是在他控制局面時期,為配合解凍、緩和,主動歸還了日本的北方四島以解決琉球問題。
這表明,葉奮韜是情愿以到手的某些東西來換取三個大國之間關系的解凍。
蘇聯的視線很大程度上仍限于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在這里直接對峙著,大戰遺留的許多問題仍未解決,且不時引起各種復雜關系的危機。
一個大國,無論其在世界上的影響有多大,總是從自己的周邊地區走向世界的。
美國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來處理自己門前的事務,南華聯邦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之前,它不會有更多的精力顧及其他地區。
的確,也是在這一時期,南華聯邦有了遠離本土的活動,開始卷入周邊國家的事務,但這種活動是別的國家可以容忍的。
這個時期南華聯邦在周邊某些國家的得手,與其說是南華聯邦主動爭奪的結果,不如說是兩個大國國家決策錯誤的結果。
這種由于利益沖突,互為敵手而引起的本能反應,即對敵不利的,就是應利用的與在爭霸戰略指導下,有計劃,有目標,作過通盤考慮的地緣政治擴張亦是不一樣的。
所以,在周邊國家南華聯邦也要做出某些讓步。
在葉奮韜看來,既然兩個平行市場的理論不可能在東西方關系上取得什么進展,互相對峙導致關系更加僵硬,倒不如改弦更張,通過加強雙方的聯系來解決問題。
葉奮韜認為,核戰爭是一場毀滅人類、同歸于盡的戰爭,而要避免這種戰爭,就只有在對話中求得緩和緊張局勢,消除戰爭爆發的危險。
正是由于葉奮韜對該戰爭的擔心和發展和美蘇關系的打算,在對外活動中,力爭避免刺激美國和蘇聯,避免與美國,蘇聯的利益相沖突。
可見,對話與解凍是這一時期對外政策的核心內容,而小心謹慎是這個政策的特點。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在六十年代這一時期,南華聯邦仍不具備形成全球爭奪戰略的條件。
從戰后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經濟、軍事力量稱霸于整個世界,其全球戰略具有鮮明的擴展性、進攻性、侵略性。
杜魯門政府制定了遏制戰略。
之前的艾森豪威爾政府力圖用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對付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提出了--解放戰略,和平取勝戰略,在軍事上提出了--大規模報復戰略和戰爭邊緣政策。
針對東南亞和中東局勢,先后提出了多米諾骨牌理論和艾森豪威爾主義。
之后的美國政府確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欖枝的和平戰略,把對抗和緩和兩手結合起來,
在軍事上,以靈活反應戰略取代大規模報復戰略,并針對蘇聯和華夏聯邦提出了--兩個半戰爭戰略。
對亞非拉國家,一方面通過帶有附加條件的援助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又對古巴大搞武裝顛覆,在巴拿馬、多米尼加進行軍事干涉。
美國政府隨后對全球戰略作出重大調整,突出表現為提出以伙伴關系為核心、以實力為后盾、以談判為手段,作為美國全球外交三原則,從而形成了后來的尼克松主義。
當然,葉奮韜知道,以后的美國政府基本延續之前的對外政策--美國試圖通過宣揚人權、自由等觀念,恢復美國對第三世界的政治號召力,以便改善美國的處境。
但南華聯邦在周邊國家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美國認為南華聯邦嚴重地損害了其戰略利益,以致美國政府的對應政策趨于強硬。
幾個核心人物越來越喜歡葉奮韜家里的老七,姚水明一度以為他也是穿越人士。
17歲的年齡,對政治表現了足夠的天賦。
天賦這種東西是一個說不清的東西,它是后天學習不可能達到的高度,那是與生俱來誰也無法把握的。
幾個核心人物經過反復磋商,一個特別的會議召開了。
“諸位,這次把大家找來是研究關于我們未來的事情。我說過,我最發對專權,專制??涩F在的情形又不由得我不專權。”
“葉叔,沒明白?!?
“志武,沒關系。我希望,只是希望,這是我最后一次專制,請在座的各位原諒。”
“都急死了,二叔,直說不就完了。您不專制能有現在的局面?再說了,這樣大的國家控制不住就亂?!?
“所以嘛,為了保證政策的延續性,也是為了這個國家穩步發展,我只好獨斷專行最后一次。”
葉奮韜點燃一支雪茄,“大哥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這才讓我捉出這個決定,趁著我現在身體沒問題,腦子不糊涂,盡早安排。省的我那天糊涂了,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
“老葉,你現在就要托孤?”
“哪是?就是怕我哪天腦子糊涂了選擇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大家有意見現在說,我提前講好了,我這次一定是要專制的?!?
“奮韜兄,哪的話?說實在的,你要不專制,在座的恐怕還都不習慣?!?
“那好,我決定--南華聯邦未來的每屆領導人要從葉,尚,蘭,王,盛,上官,姚,賈,孫這9個家族挑選,為期50年。我相信,50年以后我們國家會真正的走向民主,自由民主的制度會延續下去,我們這個民族才會在世界上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