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7章 好處

強明見笑言3次運輸就是3個轉折點:從不配合到高漲再到現在的順利。

“預計6月10日前就會完成任務,此次移民物資運輸,我們得到了了500萬元的費用,有力地補充了我們的流動資金。”

他接著補充道,未來六個月裡,金三角地區登記的7.38萬人將分散安置在機場特區的194個安置點裡,並要在這些地方建立合併的鎮級行政單位,在特區範圍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以機場爲核心的現代化大都市將拔地而起。

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現在我們幾年前見到的名字已經不存在了,文化的作用真是太驚人了。

鄭家慶望著不時駛過的卡車,陽光下稻田金黃一片,卡車駛來的西北方向是他生活了52年的家鄉──廟灣村,和他一樣,村裡有41戶171人搬遷到新家,遷入新居惹人羨慕清一色的白牆紅瓦、硬化過的路面、一排排新芽初萌的意楊……與原來土氣破舊的只能稱爲窩棚的家相比,鄭家慶的新房子漂亮得讓所有的山地原住民有些嫉妒。

爲了搬得來,機場特區政府在選址建房上煞費苦心。

首先通過安置區、特區政府組織移民代表考察,移民對安置點規劃佈局進行確認,要對房型、建房面積和樓層進行確認。

同時建房實行雙委託,即移民戶主與輝煌建設公司簽訂委託建房合同,輝煌建設公司與特區政府簽訂委託建房合同,最後由特區政府統一負責移民住房建設。

在安置點設鎮之一的石花鎮涼水井村,兩排整齊劃一的嶄新樓房格外引人注目,一色的白牆灰瓦兩層樓,一樣的飛檐高聳的馬頭牆,水泥路到門口,自來水引進門,每戶門前還有當地鎮政府出資修建的草坪和小柵欄,這裡將接收來自原來涼水村外遷移民21戶84人。

據特區行政長官助理之一的任安強介紹,建移民房招標時,規定每平方米價格520元,政府集中採購門、瓦等材料以降低成本,鄭家慶在選房時只要了一層的樓房,4萬多元,政府的補償金略有剩餘,而黃朝海選的是一幢兩層小樓,堪稱豪華。

他介紹說,200平方米的房子,建房、裝修及傢具等花了18萬元,政府補貼近5萬元,當然原來的土地地契換成政府的名字。

黃朝海按照每人1.5畝的安置政策,家裡4口人分了6畝耕地,一起搬來的171人裡有很多回到機場打工,他就把地租下,共160畝準備機械化種甘蔗和玉米,預計年純收入5萬多元。

48歲的張永隆一家五口移民到涼水井村,兩個女兒正讀高中,兒子在機場打工,他原來在平整好的土地上種植甘蔗,每年有5萬多元的收入,特區政府按每畝6000元的價格一次性補償了12萬元。

問及未來的生活,他搖搖頭,還沒有想好。

對於將來,鄭家慶也沒有回答,兒子到機場打工,女兒出嫁沒有跟來,他和老伴在6畝地上種植了玉米,但種慣了甘蔗不太習慣這裡的土地和玉米,他說,很多老鄉過幾天就要回老家收割最後一次甘蔗,而他因爲3月就遷出,恐怕9月甘蔗成熟時是沒有收成了。

任安強表示,前幾年經過平山造地,種植業滿足基本溫飽已經沒問題,但確實富不了,本地人平均只有8分地,外出打工比較多,留守農村的以養殖雞、羊爲主,而移民多以種植甘蔗爲主,搬遷到此地後主要種植水稻和玉米,種植技術發生改變,特區政府將派出技術人員對移民進行培訓。

任安強說,年輕人培訓、轉產、轉崗,這裡的企業可優先安排,同時將進一步弄清楚移民結構,有針對性的進行分類培訓。

移民搬遷時,特區政府出面,設午宴歡迎移民到來,原來的三個鎮政府組織當地羣衆安排晚餐,迎接移民入戶,鎮、村行政人員組建對口幫扶工作隊,一名工作隊員聯繫包保一戶移民,主要負責包移民戶搬遷行李的搬運、包當天的飲食起居、包解決移民遷入後的生產生活困難、包移民的安全及穩定。

在不斷的協調中,外遷移民安置點由原初設的510個優化調整爲24個,移民官員稱,宏觀雜居、微觀聚居的移民安置,既有利於移民融入安置地,又爲故土難離的他們形成鄰居還是那些鄰居的風俗人情緩衝帶。

按照移民登記名單,即將移民此地的25萬人人均僅有耕地僅0.7畝。

同時,生態移民補助資金偏低,按目前的物價水平測算,建100平方米左右的磚溷結構房,至少要3.5萬元,扣除特區政府補助,還缺少2.3萬元,需要移民的農戶大多家庭條件差,經濟拮據,籌措2萬多元十分困難。

這裡的自然生態體系、生產生活體系均需重構,現有耕地12.46萬畝,人地矛盾將更加突出,規劃公路總長1826公里,橋樑25座,內河碼頭12座,交通運輸體系也是一個很重的任務。

在一定時期內,移民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的問題將十分突出。

南洋大學教授伍新木在國內指出,作爲海外華人特區應該和國內公民享有同樣的權力,優先發展和限制發展區域的居民都有平等的發展權,剝奪了這些地方的平等發展權,就必須安排適當的均衡利益補償機制,這種機制不是誰的關懷、政府的恩賜,應是制度化的具有持續性,而非一次性,譬如此次移民補償就是一次性的,遠未達到致富目的。

他表示,從宏觀利益出發需要功能分區,規定各地的不同發展方面,譬如這個特區就必須限制一些產業的發展,但功能分區制度構架一定要有對等的補償機制。例如定期、可持續的財政轉移支付,成立專項救助基金,適應生態條件的產業發展制度等等。

背上鍋碗瓢盆,懷揣新房鑰匙,23日,大蘭村的1646名村民告別世居的山區,搬進了新建鎮裡的小區,有的還在城裡有了工作、有了社保,這也意味著作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特區周邊,首次實現了大規模的生態移民。

大蘭村所在地是一個平壩與山區兼有的地區,全地區40%左右的幅員面積爲山區或深丘,由於自然條件限制,山區6000多山民仍然面臨出行難、飲水難、就醫難、上學難等諸多難題,而部分農村更是距新建的萬興鎮30公里左右,山區羣衆不僅出行艱難,而且由於缺水,附加值較高的果類種植業也難以得到較好發展,羣衆增收乏力。

1983年,按照現行試點、分批實施、逐步到位的原則,大蘭村的首批50戶233人移民下山,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思路,充分發揮山民的主體作用,整合市場優質資源,轉變山民生產生活方式,實施了大蘭河銀河生態移民實踐。

據介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萬興鎮政府制定了--萬千山區農民生態移民規劃,並對移民步驟和安居點位進行統一規劃,運用市場機制引入企業,與市場公司共同組成運作主體,實施土地綜合整理,實現山區、壩區土地資源整合。

同時,在壩區引入汽配工業園、物流商貿園、現代房地產等二三產業高端產業形式,促進移民就業,並對大蘭山區進行生態恢復,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園和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產業基地。

下山進鎮的山區移民,不僅實現了從傳統山民到城市居民的轉變,還將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的徹底轉變。

據介紹,當地政府健全了責任機制和幫扶機制,出臺優惠政策,以促進移民就業。

目前,僅大蘭村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生態移民勞動力842人中,就有678人實現就業,全部移民在城區的社區按15平方米/人免費分配了住房,僅住房一項人均固定資產累計已超過5萬元。

當地政府還爲符合條件的移民辦理了城市社保,讓每位移民能享有10平方米的興業商鋪分紅權,並與鎮民同樣享受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全面提高移民綜合素質。

萬興鎮鎮長陳茂祿說,按照城市化率達到90%以上的規劃,他們有能力轉移20萬山民進鎮安居興業。

摘自《紀事報》海外同胞專題,特派記者司徒雲登。

第324章 反思第575章 話題很長八第219章 海盜分析二第586章 英勇和悲壯第145章 談判破裂第358章 起因第351章 全球追殺四第69章 北非的思考二第365章 沒有夕陽產業第89章 危機第206章 國策貫徹三第618章 戰鬥的記憶五第228章 商業模式二第126章 閃電戰一第334章 告別低效增長第25章 原因一第312章 沒有理由第104章 戰略底氣五第115章 復興公司故事七第616章 戰鬥的記憶三第150章 剛果報告三第107章 實力使然第350章 全球追殺三第179章 南極領地第490章 陸戰爭論二第121章 不同的理解第320章 兩件大事第361章 軍情分析第455章 評價第326章 山洞的秘密二第359章 背後的故事第210章 礦山衝突第505章 插入伊朗第150章 剛果報告三第154章 起因第114章 復興公司故事六第51章 開戰原因第150章 剛果報告三第386章 嚴曉霞第355章 全球追殺八第577章 帶每個人回家第286章 討債三第306章 要學的東西很多第449章 開始實施第467章 海軍生活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553章 相信自己第278章 沒想到是這樣第393章 競選演講二第584章 華裔記者一第136章 海盜問題三第281章 我改主意了第159章 南華聯邦感受一第14章 亞齊二第536章 降落航母三第373章 大隊長日記五第362章 全球追殺十一第582章 肅清納米比亞三第245章 太陽能三第469章 早已埋下一第74章 使人思考的書三第514章 不用憋著了第12章 前進第552章 學習指揮第185章 武器出口一第91章 佈局的依據第385章 以戈止武第171章 秘密戰爭第85章 不可想象第284章 討債一第545章 海戰一第214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四第572章 話題很長五第460章 什麼都要第187章 組織結構一第593章 預警機日機二第180章 只是開始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45章 餐廳第169章 該來的總要來六第556章 沒想到第617章 戰鬥的記憶四第32章 馬達加斯加一第472章 轉變態度第455章 評價第616章 戰鬥的記憶三第9章 加裡曼丹一第122章 遠洋捕撈一第331章 家族政治第3章 最後一戰二第176章 必須保證二第393章 競選演講二第98章 東南亞記憶四第341章 就職演講三第65章 選擇的原因第136章 海盜問題三第494章 措施第148章 剛果報告一第86章 馬六甲獨立一第336章 歷史二
第324章 反思第575章 話題很長八第219章 海盜分析二第586章 英勇和悲壯第145章 談判破裂第358章 起因第351章 全球追殺四第69章 北非的思考二第365章 沒有夕陽產業第89章 危機第206章 國策貫徹三第618章 戰鬥的記憶五第228章 商業模式二第126章 閃電戰一第334章 告別低效增長第25章 原因一第312章 沒有理由第104章 戰略底氣五第115章 復興公司故事七第616章 戰鬥的記憶三第150章 剛果報告三第107章 實力使然第350章 全球追殺三第179章 南極領地第490章 陸戰爭論二第121章 不同的理解第320章 兩件大事第361章 軍情分析第455章 評價第326章 山洞的秘密二第359章 背後的故事第210章 礦山衝突第505章 插入伊朗第150章 剛果報告三第154章 起因第114章 復興公司故事六第51章 開戰原因第150章 剛果報告三第386章 嚴曉霞第355章 全球追殺八第577章 帶每個人回家第286章 討債三第306章 要學的東西很多第449章 開始實施第467章 海軍生活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553章 相信自己第278章 沒想到是這樣第393章 競選演講二第584章 華裔記者一第136章 海盜問題三第281章 我改主意了第159章 南華聯邦感受一第14章 亞齊二第536章 降落航母三第373章 大隊長日記五第362章 全球追殺十一第582章 肅清納米比亞三第245章 太陽能三第469章 早已埋下一第74章 使人思考的書三第514章 不用憋著了第12章 前進第552章 學習指揮第185章 武器出口一第91章 佈局的依據第385章 以戈止武第171章 秘密戰爭第85章 不可想象第284章 討債一第545章 海戰一第214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四第572章 話題很長五第460章 什麼都要第187章 組織結構一第593章 預警機日機二第180章 只是開始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45章 餐廳第169章 該來的總要來六第556章 沒想到第617章 戰鬥的記憶四第32章 馬達加斯加一第472章 轉變態度第455章 評價第616章 戰鬥的記憶三第9章 加裡曼丹一第122章 遠洋捕撈一第331章 家族政治第3章 最後一戰二第176章 必須保證二第393章 競選演講二第98章 東南亞記憶四第341章 就職演講三第65章 選擇的原因第136章 海盜問題三第494章 措施第148章 剛果報告一第86章 馬六甲獨立一第336章 歷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