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六章 利器

黃河的這一段,西屬馮翊郡大荔縣,東屬河東郡蒲阪縣,渡口在蒲阪縣城以南,俗稱爲“蒲津”。

津上本有橋樑,始建於戰國時代,秦國爲了進取河東,而以竹爲礎,以索貫連,建造了一座浮橋,遂被稱爲“河橋”。

河橋年久失修,如今已然很難容納大軍往渡了,胡軍十餘萬衆,再加輜重物資,倘欲全師而退,非得舟橋並用不可。只可惜所奪舟船不過十數條,還都不大,這來回擺渡得走幾天啊?故而當晉師逼近下陣之時,誰都不敢屁股向敵,轉身而退。

必須戰敗當面晉軍,纔有可能安然渡歸河東去。劉粲還妄想著一戰而摧破裴該主力,甚至於生擒或者殺死裴該,就此徹底扭轉戰局;其麾下衆將可多不敢作此奢望,唯願擊退裴該,好方便咱們撤軍。

午後未時,胡軍出兩萬戰兵於營前整備,然後排列成錐形之陣,在鼓聲催促中,緩緩地向晉壘挺進。

晉軍雖有三四萬衆,但不可能全都列陣待敵,必須留有預備隊,還必須有人守護營壘——甚至於在兩軍激戰之時,揮鏟掄鎬,搶修營盤——而且在胡軍方面看來,你真正可戰之兵,估計也就兩萬人頂天了。因而正面戰場上,胡勢略強於晉勢,劉雅就建議排布雁行之陣,左右兜抄,主攻晉人之兩翼。

然而劉粲破晉心切,認定裴該必然坐鎮中軍,因而不納劉雅之言,佈陣厚其中路,形成錐形。

因爲估摸著最多一兩天,郭默所部也會趕到戰場,到時候晉軍數量可能會增加將近一倍,便不易攻取了。如今軍中糧秣不足,仍利在速戰,他是希望能夠一舉摧破晉人中路,即便不能擒、殺裴該,也要將裴該逐退,則裴該若退,晉師必然全面崩散,哪怕郭默前來,也只能退守大荔了。到那時候,自軍或者撤回河東,或者轉謀它處,戰略選擇的餘地就比較大啦。

胡軍緩緩逼近,晉人卻不向前,只是在營前列陣相待。劉驥騎在高頭大馬上,手搭凉蓬,遠遠眺望,但見晉陣頗爲嚴整,其中央略略前突,似爲圓陣——這是一種純守禦性的陣勢。

由此可知,裴該並沒有足夠的底氣與皇漢決戰,他是希望能夠儘量拖延戰事,等到自軍營壘徹底築城,或者郭默的援軍趕到再說。

劉驥鼓舞士氣道:“晉寇初來,立足未定,急往攻之,破敵必矣!若待黃昏時分,夕陽耀眼,則於我不利了……”那意思,千萬別拖,爭取一兩輪猛衝,便將晉陣撕裂。隨即高舉長刀,大呼道:“有能或擒或殺裴該者,即氐、羌雜胡亦封萬戶侯!”

胡軍前行五十步,鼓聲便息,重新整隊,然後鼓聲再響,繼續向前,逐漸地接近了晉陣。當雙方距離達到百步之時,晉陣中一通鼓響,鋪天蓋地的箭雨便即兜頭而下。劉驥命身旁小校將自家大纛略略一磨,通知陣後,鼓聲立歇,胡軍就此停步,隨即數隊弓箭手前出,同樣張弓搭箭,朝晉陣射去。

這第一輪箭,其實主要作測距之用,也叫“設定陣腳”,等於通知對方,我陣已完,勿得輕犯。就理論上而言,雙方隔著這一箭之地,都要因應敵軍的部署而重新整列,同時派出小股部隊“跳蕩”犯敵,一方面阻撓敵軍變陣,一方面尋找合適的突破口。不過劉驥眼見晉人的陣勢無所變動,而且防禦嚴密,似乎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破綻,他乾脆就省了這一步了,大旗一磨,陣後鼓響,前鋒略略一頓,便即繼續向前。

劉粲欲急戰、速勝,這一戰役企圖自然早就通知了劉驥,而且劉驥本人的想法,也與乃兄一般無二。

胡軍前陣穩步向前,晉陣中再度放箭,胡軍以盾牌遮擋,但仍免不了多人中箭而倒,幾乎每走一步,都會有慘呼聲發出,其列略略騷動。終究劉粲舉傾國之兵而出,各部駁雜,相互間的配合不可能太過默契,具體運作中產生少許的偏差,也在預想之中。倘若晉人也同時向前,大有可能尋見胡陣的破綻,施以雷霆一擊,但既然晉人不動,劉驥也就不在乎這少許的混亂了。

所謂“臨敵之際,不過三射”,是指的直面步陣時,普通弓手最多可以施放三輪,然後敵兵便將衝至面前,你要麼退至二線,換肉搏兵種頂上,要麼自身棄弓執矛。但在實戰中,未必會驅策全部弓箭手同時發射,導致三射之間產生明顯的停頓,此戰中晉軍也是如此,弓手分爲三組,輪番射擊,箭雨因此延綿不絕,使得胡軍幾無喘息的功夫。

可是很快的,雙方距離就拉近到了五十步,也就是後世的六七十米,弓手無須拋射,便可正面傷敵。在此距離上,即便胡騎的騎弓也能發威,當即與晉人對射,雙方死傷數乃逐漸拉平。

鼓聲漸密,一線胡兵齊發一聲喊,就此挺著刀矛小跑起來,欲奔十數步後,便即發力衝刺,一口氣直殺到晉陣之前。劉驥在後面望見,晉陣第一列開始騷動,步卒左右分開,原本立於陣前的弓箭手開始後撤,不由得暗笑,心說晉人果然怯懦,這明明還有再射一輪的機會嘛,那麼著急變陣幹啥?

弓箭手才退,就見後列晉兵有數十個小隊自步卒縫隙中進至了陣前。一般情況下,接替弓箭手位置的,應該是長矛兵或者刀盾兵,以備稍後的肉搏,可是劉驥瞧著,其中有數個小隊卻非肉搏兵種,而提出了一種奇怪的器械。

這器械大致是個圓柱體,遍體漆黑,其上有耳,左右兩卒手提,至陣前即置於地上,前高後低,不知有何用處。裴該在護守郃陽之時,迭施奇謀,常能拿出令胡軍大開眼界的詭奇器械來,只可惜劉驥當時率兵在大荔附近騷擾,並未參加攻城戰,故而對此並不怎麼以爲意。

他絲毫也沒有察覺到危險性,只是非常的好奇——這究竟是何物啊?搬至陣前,有何用處?聽說自前漢以來,軍中便有連發之弩,後來蜀漢丞相諸葛亮加以改良,於木門道重創魏將張郃……難道是類似玩意兒麼?可卻不見弩臂……

眼看著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四十五步、四十步、三十五步……劉驥心說你就算能一弩連發十矢,那才能傷得幾人啊?這時候再端出來,恐怕遲了吧。

擡出圓柱體來的雖然各只有兩名晉卒,但其側尚有多人護衛,待將圓柱安置於地,便開始了一系列令劉驥眼花繚亂,並且徹底莫名所以的操作——首先一人掄起大錘來,猛砸圓柱後面的土地;同時另兩人遮身在圓柱之前,瞧不清在做些什麼;也就胡軍前奔十數步的功夫,這兩人便即左右避開,然後圓柱後面火光一閃……

這時候衝在最前面的胡兵,距離那些圓柱也不過三十步——將近五十米——距離了,衆皆詫異,卻因陣後鼓聲催促,並不敢因此而稍緩腳步。突然之間,火光一閃,隨即是幾聲驚天動地的巨響,竟然壓倒了雙方陣後的擂鼓之聲。

前列的胡兵先是覺得地面一顫,腳步不由虛浮,其後不過半息的功夫,盾上、身上,便如爲百矢所中一般!

劉驥在陣後瞧得清楚,只見那些斜放的圓柱後面火光一閃,隨即是驚天巨響,濃煙騰起,正當其前的數十名士卒奔跑之勢便是一滯,隨即成片倒下。他不由得大吃一驚:這是什麼妖法?!

完全沒道理啊。要知道奔跑在第一線的胡兵,不但要以身迎箭,還必須直面晉人堅陣,有銳矛、快刀擋在前面,故此裝備普遍比他人爲好。這些士卒身上都披皮甲,甚至還有少數的鐵甲,後心不去管他,前胸可是遮擋得嚴嚴實實的,再加上手執大盾,等閒弓弩很難射入,常常是盾上、甲上插著十數支羽箭,仍然能夠奔跑如飛——除非運氣太差,被射中了防護較弱的胳膊、腿腳,乃至面門。

即便是強弓勁弩,也很難射穿盾牌和鎧甲,即便僥倖射穿,未必能中要害。再者說了,那圓柱狀物體並不甚大,即便真是什麼超級連弩,威力無雙,發矢能洞穿前後數人,那也沒有一打一大片的道理啊!這究竟是何物了?!

……

對於裴該新近“研發”出來的這種對敵利器,凡後世對於古代戰爭感興趣,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可以一眼便瞧得出來——這分明是“虎蹲炮”啊!

裴該特意找來彭曉彭子勤“發明”火藥,自然是爲了造槍造炮,提升自家武器的威能,用以破胡,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按部就班的,只把火藥用作引火之物。可是火藥搞出來了,火槍、火炮之路卻迢遞漫長,而且有一段時間,似乎完全看不到曙光所在。

主要是這年月的鑄造技術太過原始,在金屬工藝達到一定水平之前,造火槍就是天方夜譚。不要以爲磨出根空心鐵管來有多容易,以當時的工藝,哪怕千錘百煉,也難以保證管壁均勻,則一旦納入火藥、鐵丸,嘗試施放,九成九可能卡殼乃至炸膛。再者說了,以裴該如今的財力,也不可能搞大規模、長時間的試驗,利用研發火槍來同時改良鑄造工藝啊。

更別說對於金屬工藝,他完全是門外漢,就連巧匠徐渝徐子垠知道的也並不比他多——徐渝擅長的是工程器械,終非鑄鐵鍛鋼。

難道按照歷史的發展,先用竹子搞突火槍?那玩意兒有啥威力了,就算搞出來,又有多大意義?

造槍煩難,造炮其實要簡單多了,只要炮管壁足夠厚實,就可以把炸膛的危險性壓縮得很低。然而,若以銅鑄炮,裴該實在拿不出那麼多銅來——關中可採之銅,前漢就已經開採殆盡了,徐州之銅產量也有限,而且千里迢迢的,運輸同樣是大問題;若以鐵鑄炮,耗費更巨,即便裴該也玩兒不大起,再者鐵炮過於沉重,恐怕只能用來守城,而很難隨軍調動。

守城戰,裴該有各種相對簡單的器械可用,有必要再安置幾門鐵炮嗎?

裴該反覆思忖,不禁慨然而嘆:我還是地盤兒太小,兜裡沒錢啊。若得半個天下,傾盡府庫,假以時日,我不信最原始的火槍、火炮造不出來!

但是很快他就靈光一閃,心說大炮造不起,不如我造小炮吧——虎蹲那玩意兒耗費應該就不怎麼大。

虎蹲炮產生於明代中葉,是中國所獨有的小型前膛炮種。當時論火器製造,其實明朝已經落後於西歐了,需用大型炮,半數是前代遺留下來的舊貨,半數是向“佛朗機”(西班牙、葡萄牙)外購的,故此即以“佛朗機”爲名。當時的大炮同樣只能用以駐守城塞,調動不便,故此便有部分將領自主改良便於攜帶的小型炮——虎蹲因運而生,據說是戚繼光搞出來的,用以破倭、退韃。

虎蹲炮很輕便,最小的長不過二尺餘,炮膛直徑兩寸,重三十六斤,也就是說,一名壯漢即可抱持而行,都不必要用馬車運。當然啦,後世某些影視作品中,有用人抱著虎蹲炮發射,且發且前的,完全是扯淡,那玩意兒即便威力再小,後座力也不是獨自一人可當的。理論上虎蹲炮前有支架,使炮口擡高,後有鐵環,必須用鐵釘固定在地上,纔可發射——劉驥所見有一晉卒在炮後揮舞大錘,就是在固定炮尾。

裴該新造的這種虎蹲炮,長近四尺,炮膛徑三寸——晉代尺度,比明代略小——重四十六斤(大概等於後世二十公斤),其上有兩個小小的把手,行進時可命兩名士卒左右擡持。

說虎蹲炮是戰場利器,關鍵不在於輕便易攜,而在於跟普通大炮用彈不同。虎蹲不用單一炮彈,而用散彈,不僅僅鐵丸、鉛丸,哪怕塞進一堆碎石子兒,照樣可以發射傷敵。當然啦,這樣的小炮,用這樣的炮彈,射程和威力就很有限了,就裴該目前的測試,最高卻敵距離是五十步,五十步後,彈丸就全都啃泥去了。

然而散彈可以一打一大片,近距離覆蓋面積很廣,所以虎蹲是不能用來守城的,卻是臨陣對敵的利器。據說戚家軍最盛時,每五十人便置一門虎蹲,裴該暫時還沒那麼奢侈,也來不及訓練更多的炮手,因而目前僅僅造出來七門,全都置於了中陣之前……

第十九章 說書人第三十八章 官品與秩祿第十九章 向現實低頭第三十七章 見獵心喜第十一章 乾坤一擲第六十一章 定胡第六章 搖撼天下第二十七章 三得三失第二十章 須警惕“以夷變夏”第二十五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八章 千金馬骨第二十九章 前倨而後恭第五十七章 破虜(下)第三十七章 陽夏城下第三章 傾軋第二十七章 扶危定傾第二十四章 龍套的漂流奇遇(五)第十一章 無實質區別的三策第二十章 民不可輕也第三十四章 從座上客到階下囚第十九章 說書人第二十四章 龍套的漂流奇遇(五)第十五章 香車美人第二十章 民不可輕也第一章 吳興王第五十三章 全新的開端第四十三章 支屈六的猶疑第八章 祖家兄弟第四章 伊于胡底第二十九章 萬櫓千帆第四十三章 支屈六的猶疑第五十五章 分裂第五十六章 孝惠皇后之事第二十八章 內應第三十章 捉襟見肘第四十二章 兩娶第十二章 戰龍亭第三十一章 某乃石季龍第九章 我寧先死!第十四章 形勝之國第二十三章 建康密信第五十一章 十八層地獄第三十章 甲騎之短第十九章 中書宦者第二十七章 張賓之謀第二十二章 觀星第十三章 胡無人第一章 迎駕第二十一章 專取上將首級第三十八章 激戰汜水第二十五章 寧便民而不便官第三十四章 登壘第六十三章 武陵蠻第五十九章 請斬石虎第三十三章 向東第二十三章 幾封信第六十三章 武陵蠻第二十一章 賢人君子第十章 必救同袍第四十一章 罪狀第十三章 試探第二十一章 死相第五十二章 山道上的烏龜第二十四章 他怎麼能贏呢?第二十一章 賢人君子第十三章 河北之戰第三十二章 試探第七章 典牧州郡第三十章 狗竇第二十三章 筮佔第三十三章 裝慫不易第四十四章 懸首轅門第四十九章 得稻得麥,不怪田土第六十章 夜襲晉壘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堤第三十九章 紅日西墮第五十九章 小利和大局第二十九章 卸甲解鞍第十五章 勳將錄第十章 試探第七章 非我族類第六十六章 天下之大禮第二十二章 觀星第四十五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十一章 不做替罪羊第二十二章 問計第二十二章 龍套的漂流奇遇(三)第四十三章 禪位之詔第二十二章 遊山賞花之戰第二十二章 問計第三十一章 追亡逐北第三十三章 裝慫不易第五十四章 御筆第十四章 大都督有疑心病第五十四章 攀山第五十三章 薛強壁第十六章 毒士第四十二章 入其彀中而不自知第五十六章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第十九章 說書人第三十八章 官品與秩祿第十九章 向現實低頭第三十七章 見獵心喜第十一章 乾坤一擲第六十一章 定胡第六章 搖撼天下第二十七章 三得三失第二十章 須警惕“以夷變夏”第二十五章 絕處逢生第三十八章 千金馬骨第二十九章 前倨而後恭第五十七章 破虜(下)第三十七章 陽夏城下第三章 傾軋第二十七章 扶危定傾第二十四章 龍套的漂流奇遇(五)第十一章 無實質區別的三策第二十章 民不可輕也第三十四章 從座上客到階下囚第十九章 說書人第二十四章 龍套的漂流奇遇(五)第十五章 香車美人第二十章 民不可輕也第一章 吳興王第五十三章 全新的開端第四十三章 支屈六的猶疑第八章 祖家兄弟第四章 伊于胡底第二十九章 萬櫓千帆第四十三章 支屈六的猶疑第五十五章 分裂第五十六章 孝惠皇后之事第二十八章 內應第三十章 捉襟見肘第四十二章 兩娶第十二章 戰龍亭第三十一章 某乃石季龍第九章 我寧先死!第十四章 形勝之國第二十三章 建康密信第五十一章 十八層地獄第三十章 甲騎之短第十九章 中書宦者第二十七章 張賓之謀第二十二章 觀星第十三章 胡無人第一章 迎駕第二十一章 專取上將首級第三十八章 激戰汜水第二十五章 寧便民而不便官第三十四章 登壘第六十三章 武陵蠻第五十九章 請斬石虎第三十三章 向東第二十三章 幾封信第六十三章 武陵蠻第二十一章 賢人君子第十章 必救同袍第四十一章 罪狀第十三章 試探第二十一章 死相第五十二章 山道上的烏龜第二十四章 他怎麼能贏呢?第二十一章 賢人君子第十三章 河北之戰第三十二章 試探第七章 典牧州郡第三十章 狗竇第二十三章 筮佔第三十三章 裝慫不易第四十四章 懸首轅門第四十九章 得稻得麥,不怪田土第六十章 夜襲晉壘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堤第三十九章 紅日西墮第五十九章 小利和大局第二十九章 卸甲解鞍第十五章 勳將錄第十章 試探第七章 非我族類第六十六章 天下之大禮第二十二章 觀星第四十五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十一章 不做替罪羊第二十二章 問計第二十二章 龍套的漂流奇遇(三)第四十三章 禪位之詔第二十二章 遊山賞花之戰第二十二章 問計第三十一章 追亡逐北第三十三章 裝慫不易第五十四章 御筆第十四章 大都督有疑心病第五十四章 攀山第五十三章 薛強壁第十六章 毒士第四十二章 入其彀中而不自知第五十六章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