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0章 四民并列古已有

“當是這‘桌腿’之論!”文祥略一沉吟,隨即沉聲道。

“果然,知我者,博川也。”恭親王笑道,“知林鯤宇者,亦博川也!”

“他這個折子,最厲害的地方,便是以‘士農工商’四民喻為國之桌腿,缺一不可,真是絕妙文字!”文祥道,“那班書生,只怕又是辯駁不得了!”

“上一次他那篇《西國圣道考》,便著實為難了這班人一回,彼等本不認同洋人為人,而洋人既遵圣道,則便不能譏以非類了。是故洋務辦理,從此少了一大阻礙。”恭親王嘆道,“那時我還以為,文章立論能寫到如此,已是極致了,不意今日他又更上了一層樓,把這‘士農工商’的桎梏也給破了!真真是天下奇才!”

“是啊!士農工商,排列有序,視商為賤業,古以有之,而欲興商利民,非破除此等陳腐之見不可!”文祥道,“而要破除成見,何其難也!誰知他林鯤宇竟能如此!吾等不如也!”

也難怪恭親王和文祥感嘆,這“士農工商,商為最末”的成見,實在是為難了他們太久。

事實上,東西方的早期文明都是重農輕商,對商業的厭惡是一個共同的早期傳統。早期的西方也是一樣:“對商業現象的鄙視——對市場秩序的厭惡,并非全都來自認識論、方法論、理性和科學的問題。還有一種更晦暗不明的反感。……對生意人的仇恨,尤其是史官的仇恨,就像有記錄的歷史一樣古老。”象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把國民分為三等:第一等是哲學家,第二等是戰士,第三等是商人、手工業者和農民。在中國,儒家孟子輕蔑地把商人稱為“賤丈夫”。《孟子?公孫丑下》里便說:“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賤丈夫焉……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然而,指出“士農工商”為國之柱石的管仲。卻是極其少數的重商主義者。管仲興齊,用的正是商人的辦法,司馬遷評論他的當國之道時曰:“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

但也正是管仲變法中有“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話,頗為后世熟知,也引起了最大程度的誤讀的。

管仲把國民分成軍士、農民、工匠、商賈四個階層,按各自專業聚居在固定的地區。《國語?齊語》記載,管仲規劃士鄉十五個,工商之鄉六個。每鄉有兩千戶。管仲認為,四民分業有四個好處:一是“相語以事,相示以巧”,同一行業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經驗,提高技藝;二是“相語以利,相示以時”、“相陳以知價”。對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有很大作用;三是營造專業氛圍,使民眾安于本業,不至于“見異物而遷焉”,從而造成職業的不穩定性;四是無形中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使子弟從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掌握專業技能。《管子?小匡》中說:“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把社會各階層按職業來劃分管理,管仲是歷史上的第一人,這種專業化的商品經濟模式,自兩漢以來被尊奉為基本形態及指導原則。細致的職業化分工及世代相傳的制度安排,是中國早期文明領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自秦以后,嚴格意義上的“四民分業”就被揚棄了。不過它成了戶籍制度的雛形,而匠籍制度則一直沿用到清朝。

而引起重大誤讀的是“士農工商”的排序。

后人論及于此,先是用知識分子或有學問的官吏替代了軍士,然后。又認為這是尊卑排序,以士為首,農次之,以工商為末,這就形成了所謂的“末商主義”。而實際上,管仲提出的“士農工商”,乃并舉之義,并沒有先后尊卑之分。

遠古的中國人似乎并不輕商。早在殷商時期,人們非常樂于、善于經商及從事手工制造業。商亡周興之后,周朝的建國者們在反思商朝滅亡的教訓時認為,殷商之亡就是因為民眾熱衷工商而荒廢了農業,造成民心浮躁,國基不穩。因此,轉而推行鄙視工商的重農政策。在周制中,工商業者的地位非常低賤,金文中“百工”常與處于奴隸地位的臣、妾并列。《易?遁卦》中說:“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逸周書?程典》說:“士大夫不雜于工商。”《禮記?王制》說:工商“出鄉不與士齒”。也就是說,士大夫必須遠離商人,絕對不能與工商業者混居在一起,工商業者離開居住地則不得與士大夫交談。《周禮?地官?司市》中還規定,貴族們不能進入市場進行交易,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管仲的立場則完全不同,他將“工商”與“士農”并列,認為這些人是“國之柱石”,如果當年管仲提出“士農工商”,是以“士農”為優,“工商”末之,那就很難理解他之后的變法政策了。

管仲將四民并列,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意識與覺悟,更是他的治國理念的體現。這位具有多年從商經驗的政治家,早已發現工商業的贏利能力大于農業,而振興商品經濟更是增強國力的最佳途徑。

這種把工商業者抬升到與“士農”并列地位的觀念,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并非共識,《戰國策》中記載的姚賈與秦王的對話中就有一句:“管仲,其鄙之賈人也。”對管仲的商人經歷頗為鄙視。

而管仲的思想在后世被刻意淹沒,則是由于兩大原因。

第一,齊國一世而衰,以商治國的思想徹底破產。

齊國坐擁最強國力,卻采取了不擴軍和不兼并的“和平稱霸”戰略,管仲那些維持國際秩序的行動,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就在齊桓公晚期,中原的晉國和南面的楚國紛紛并吞小國,疆域不斷擴大,它們的軍事冒險無疑得到了更大的好處。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兩年后,齊桓公死于宮廷政變,齊國迅速讓出了霸主權柄。自此以降,相繼稱霸的諸侯均以開疆拓土而威懾天下,“尊王攘夷”異化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管仲之道被暴力取代。

第二,管仲思想與儒家格格不入。

儒家以“賤商”著稱,在他們看來,管仲從出身背景到行事作風、施政綱要,都是毛病多多。在《論語?憲問》中,子貢就認定“管仲算不上是一個仁者”。[《論語?憲問》:“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他的諸多經濟政策,無論是刺激商貿、鼓勵消費還是“以商止戰”,在儒家看來,統統都是異端邪說,鹽鐵專營政策也遭到儒家的抵制,在后面的章節中我們將看到,西漢的武帝改革及宋代的王安石變法中,大儒董仲舒、司馬光都是專營政策的最大反對者。儒家在經濟治理上只有“三斧頭”:一是“以農為本”,二是“輕徭薄賦”,三是“克己仁義”。遺憾的是,這三條在管仲那里都找不到。

在這個意義上,管仲是一個被意識形態“謀殺”的改革家。

在這個意義上,管仲是一個被意識形態“謀殺”的改革家。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兩年后,齊桓公死于宮廷政變,齊國迅速讓出了霸主權柄。自此以降,相繼稱霸的諸侯均以開疆拓土而威懾天下,“尊王攘夷”異化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管仲之道被暴力取代。

第二,管仲思想與儒家格格不入。

儒家以“賤商”著稱,在他們看來,管仲從出身背景到行事作風、施政綱要,都是毛病多多。在《論語?憲問》中,子貢就認定“管仲算不上是一個仁者”。[《論語?憲問》:“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他的諸多經濟政策,無論是刺激商貿、鼓勵消費還是“以商止戰”,在儒家看來,統統都是異端邪說,鹽鐵專營政策也遭到儒家的抵制,在后面的章節中我們將看到,西漢的武帝改革及宋代的王安石變法中,大儒董仲舒、司馬光都是專營政策的最大反對者。儒家在經濟治理上只有“三斧頭”:一是“以農為本”,二是“輕徭薄賦”,三是“克己仁義”。遺憾的是,這三條在管仲那里都找不到。

在這個意義上,管仲是一個被意識形態“謀殺”的改革家。。)

第157章 刎頸之交第412章 步步驚心第21章 高級洋員第186章 再入洞房第487章 無米之炊第178章 惡少威利第418章 “坑挖好了,跳吧!”第412章 步步驚心第344章 福島敬典的決心第386章 中山世土,重歸華夏二百七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第247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4章 當“愛國”遇到“豐田”第397章 借著園工修鐵路第124章 重歸不易二百六十九章 求援船政第11章 刑場送別第200章 炒了老師的魷魚第440章 四民并列古已有第15章 酒醉真相第408章 恭王之憂第75章 運籌帷幄第174章 提爾皮茨第475章 利息第131章 朝議第89章 皇帝的撤退第431章 新艦設計,新式戰法第188章 “重農抑商”溯源第149章 狀元亦懂愛第70章 慶生宴第341章 樺山小賊第458章 背后一擊第31章 拿破侖三世的允諾第241章 最后的武士們第373章 漫漫求和路二百八十二章 林柳二回合第100章 皇帝和男孩第240章 擺在眼前的新機會第58章 天津受閱第134章 太后召對第435章 所慮者,左季高也第131章 朝議第187章 內森子爵第367章 天底下最壞的人第462章 焦頭爛額第160章 御賞功牌第385章 流星彈雨第120章 太后賞玉第127章 如此協餉第44章 日意格第245章 瘴癘之憂第385章 流星彈雨第113章 中國“心”第330章 船政海兵第247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445章 自取其辱二百六十章 總算到了天津第455章 無人島上第66章 廢柴皇帝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373章 漫漫求和路第156章 孤拔第190章 圓你我一個夢想第115章 獻寶第337章 南洋水師第371章 秦庭之哭第53章 囑托之言二百七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第374章 三杰重會第432章 意外來信第35章 人命關天第116章 憶苦第330章 船政海兵二百八十章 安南生事第246章 長兄來信第250章 大隈重信第215章 棘手生番第8章 “金牌律師”第381章 郭筠仙第103章 夢魘第429章 抵死纏綿第224章 林義哲VS柳原前光第423章 海軍建設方略第36章 血仇緣起第415章 女人心、女人念第87章 戰爭和新生命的誕生第402章 千古艱難第421章 兒女繞膝第398章 甲戌閱艦第206章 西洋亦是圣人教二百七十四章 都是以退為進第165章 樸次茅斯的中國水兵二百八十九章 戰云密布第324章 叛艦喋血第451章 一勞永逸第338章 折戟沉沙二百八十章 安南生事第120章 太后賞玉第184章 “超武”“澄慶”同出世
第157章 刎頸之交第412章 步步驚心第21章 高級洋員第186章 再入洞房第487章 無米之炊第178章 惡少威利第418章 “坑挖好了,跳吧!”第412章 步步驚心第344章 福島敬典的決心第386章 中山世土,重歸華夏二百七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第247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4章 當“愛國”遇到“豐田”第397章 借著園工修鐵路第124章 重歸不易二百六十九章 求援船政第11章 刑場送別第200章 炒了老師的魷魚第440章 四民并列古已有第15章 酒醉真相第408章 恭王之憂第75章 運籌帷幄第174章 提爾皮茨第475章 利息第131章 朝議第89章 皇帝的撤退第431章 新艦設計,新式戰法第188章 “重農抑商”溯源第149章 狀元亦懂愛第70章 慶生宴第341章 樺山小賊第458章 背后一擊第31章 拿破侖三世的允諾第241章 最后的武士們第373章 漫漫求和路二百八十二章 林柳二回合第100章 皇帝和男孩第240章 擺在眼前的新機會第58章 天津受閱第134章 太后召對第435章 所慮者,左季高也第131章 朝議第187章 內森子爵第367章 天底下最壞的人第462章 焦頭爛額第160章 御賞功牌第385章 流星彈雨第120章 太后賞玉第127章 如此協餉第44章 日意格第245章 瘴癘之憂第385章 流星彈雨第113章 中國“心”第330章 船政海兵第247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445章 自取其辱二百六十章 總算到了天津第455章 無人島上第66章 廢柴皇帝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373章 漫漫求和路第156章 孤拔第190章 圓你我一個夢想第115章 獻寶第337章 南洋水師第371章 秦庭之哭第53章 囑托之言二百七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第374章 三杰重會第432章 意外來信第35章 人命關天第116章 憶苦第330章 船政海兵二百八十章 安南生事第246章 長兄來信第250章 大隈重信第215章 棘手生番第8章 “金牌律師”第381章 郭筠仙第103章 夢魘第429章 抵死纏綿第224章 林義哲VS柳原前光第423章 海軍建設方略第36章 血仇緣起第415章 女人心、女人念第87章 戰爭和新生命的誕生第402章 千古艱難第421章 兒女繞膝第398章 甲戌閱艦第206章 西洋亦是圣人教二百七十四章 都是以退為進第165章 樸次茅斯的中國水兵二百八十九章 戰云密布第324章 叛艦喋血第451章 一勞永逸第338章 折戟沉沙二百八十章 安南生事第120章 太后賞玉第184章 “超武”“澄慶”同出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沙河市| 祥云县| 永顺县| 邵武市| 五家渠市| 建昌县| 金昌市| 梅河口市| 辛集市| 红原县| 武功县| 日土县| 景谷| 海盐县| 扶风县| 永春县| 渭南市| 潼南县| 永宁县| 肃北| 德化县| 衡东县| 富顺县| 商洛市| 伊宁县| 新竹县| 九寨沟县| 东莞市| 福安市| 奉节县| 黄梅县| 奉化市| 长岭县| 铅山县| 凌云县| 崇明县| 黎平县| 晋城| 黄冈市|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