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76章 大后方起火

載灃在那邊,見各地紛紛起事,自己這邊卻毫無進展;局勢一天比一天糟,越發無所措手足。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寶都押在袁世凱身上。他的想法是,與其讓革命黨人得勢,宗廟覆亡,不如滿足袁世凱的要求,或可有一線生機。像輸光了的賭徒一樣,想把全部押上再賭一把。

現在對袁世凱的奏請是有請必準、有求必應,可謂言聽計從。

按袁世凱所說,任命馮國璋統領前線第一軍,段祺瑞統領第二軍;均隸屬于袁世凱。

撥直隸,奉天兩省武器裝備,招募新兵。

財政雖然拮據,但也盡力滿足袁世凱地要求。

十月二十七日召回蔭昌,授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

命所有赴援之海陸軍,長江水師和此次派出各軍,均歸袁世凱節制調遣。同時要求各鄰省督撫者,隨時協同籌辦。

特別強調:“軍情瞬息萬變,此次湖北軍務,軍咨府、陸軍部不為遙制,以一事權,而期迅速成功。”

并著袁世凱:“激勵將士,相機因應,有不得力將弁,準其隨時撤換,統制以下如有煽惑、觀望及不遵命令,退縮不前者,即按軍法從事。不得優容遷就。”

這正是袁世凱想要的,不勝欣喜中,除回電謝恩,高調表白:“竭盡血誠,勉圖報稱”,說一些“效命疆場”、“蕩平逆匪”的空話外,人仍“垂釣洹上”。

目的達到了,更不能輕舉妄動了,他要進一步看清形勢。

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一等不要緊,有更大的好事在等著他。

因為,正在此時,清廷的大后方,接連出了兩件大事。

其一是十月二十七日,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屯兵灤州,聯合第二混成協統領藍天蔚、統領蘆永祥、伍祥禎、潘矩楹。電奏清廷:強烈要求速開國會,改定憲法,重組責任內閣。提出皇族永遠不得充任內閣總.理大臣、國務大臣;政治犯之黨人一體特赦等十二條要求。

緊接著,張紹曾扣留下清廷運往湖北前線的一列軍火。并致電黎元洪、黃興,表示斷不會督師南下,與民軍作戰,犧牲同胞生命,助成政.府淫威。

張紹曾,字敬輿,直隸大城人。生于清光緒五年九月初五日(一八七九年十月十九日)。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考入北洋武備學堂。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畢業后,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以官費資送留日,入陸軍士官學校第一期炮兵科。

他對于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和以梁啟超為首的立憲派的主張都產生一定興趣,對清朝專制政權的腐敗無能、喪權辱國感到不滿,認為非痛加改革不可。

光緒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張紹曾畢業,翌年春歸國。正值袁世凱在保定練兵,成立練兵營訓練初級軍官,張被派任炮兵隊官。

光緒二十九年(一九零三年),袁世凱以“盡先千總”銜委他為北洋常備軍第二鎮第五標幫統。

光緒三十年(一九零四年),調任北洋督練公所參謀總辦,翌年轉陸軍第五鎮任正參領官,不久升炮兵第五標標統。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零六年),新軍彰德秋操大演習,他被奉派為北軍第五混成旅正參謀官。

次年初與士官學校同學吳祿貞、藍天蔚,被新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調到奉天軍界任職。

由于三人都富有變革思想,志趣相投,過從甚密,又都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被稱為“士官三杰”。

宋教仁以創辦實業為名,來東北發展同盟會,并在奉天成立同盟會遼東支部。張紹曾與吳、藍均秘密加入同盟會,成為支部的主要負責人。

宣統元年(一九零九年),張紹曾陪同清軍禁衛軍第一協統領良弼檢閱北洋軍,得良弼器重,調任陸軍貴胄學堂監督。

宣統二年(一九一零年),陸軍部奏請清廷授予他副將加“總兵銜”。陸軍部右侍郎兼陸軍貴胄學堂總辦那晉赴東三省檢閱陸軍,以張紹曾為總參贊。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二月十六日,由東三省總督錫良保舉,張受命繼陳宧任陸軍第二十鎮統制,駐守奉天、新民。四月,清廷賞以副都統銜。

清政.府擬于九月在直隸永平(今河北盧龍)舉行秋操演習,張紹曾和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均受命率部參加秋操。張和吳、藍“秘密決定,利用參加秋操之便,暗中私帶子彈,相機起義”。

當張部剛抵昌黎時,武昌起義爆發,清廷下令停止秋操,令其率部開到灤州,然后南下鎮壓起義。張于十月十三日急返奉天,約集第三鎮第五協統領盧永祥、第二混成協統領藍天蔚等共商對策。

十月二十七日,張紹曾等由奉天返灤,立即向全體官兵宣布:“武昌革命,名正而言順,專尚征討,不合人情……所有軍隊,均不前進。”

二十九日,又將所擬立憲政綱十二條,聯名致電清廷,要求速開國會,定憲法,重組責任內閣,主張在保存清政.府的前提下實行君主立憲。

清廷后院燒起的第二把火,山西太原新軍起義,殺死巡撫陸鍾琦,推舉閻錫山為軍政.府都督。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后,同盟會山西支部立即響應,并積極籌劃在太原發動武裝起義,準備待機發難。

而以陸鐘琦為首的山西清政.府官員也急忙籌劃對策,決定把新軍兩個標調出太原,分別調往蒲州和代州,以分散集中在太原的革命力量,同時將分駐南北各地的巡防隊調回太原接防,以穩定省城。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山西巡撫命令黃國梁的八十五標先行出發。因恐于他們整隊出發,途中有變,反戈回攻太原。遂令標統黃國梁率領標部全體人員,只帶先行步隊一隊出發,其他本標各營,原地待命。未出發之前,不發給子彈。

為了應對此突發情況,當日下午,同盟會員及起義主要領導者閻錫山、溫壽泉、黃國梁、張瑜、喬煦、南桂馨等在五福庵三十二號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

會議作出三項決定:(一)在省城舉行起義,因為在首府革命,影響大。

(二)為防不測,于二十九日晨提前起義。

(三)因黃國梁的八十五標下層官兵同盟會員多,革命要求強烈,首先在八十五標發動。待一、二營領到子彈后,即可起義。閻錫山的八十六標隨后響應。

該日,同盟會員一致推舉膽識過人、頗具指揮才能、精于軍事學科的姚以價為起義軍司令,姚慨然應允:“吾雖薄德鮮能,但值此革命緊要時期,只有當仁不讓”。

當晚,姚以起義軍司令名義起草了軍事計劃,然后領各營回駐地集結待命。

待新軍領取彈藥后,同盟會革命黨人閻錫山、溫壽泉、趙戴文便于十月二十九日按計劃發動起義。

新軍士兵沖入太原城后,很快占領了子彈庫,獲取大量的軍用物質。

進軍滿城時,遭到滿城旗兵的頑強抵抗。

起義軍見久攻不下,便拖來大炮,向滿城轟擊。幾聲炮響之后,滿城守尉增禧豎起白旗,繳械投降。

山西巡撫衙門也很快被攻占,巡撫陸鐘琦被亂槍打死。

起義勝利的當天,革命黨領袖、參加太原辛亥起義的重要人物和諮議局的議員,在山西諮議局商討成立山西軍政.府。諮議局議長梁善濟欲竊取勝利果實,被革命黨人制止。最后新軍協統閻錫山當選為都督,改巡撫衙門為都督府。

太原起義不久,山西很快就發生了大同起義和晉南光復,革命烽火遍及全省。

山西是黃河以北第一個起義的省份,其光復嚴重威脅著清政.府的首都北京。山西起義消息傳至北京后,朝野震動,王公貴族紛紛逃離北京。山西地義舉,為辛亥革命,做出了特殊貢獻。

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九日上午,孫中山先生在山西大學堂各界千人歡迎大會上演講時總結說:“……廣東為革命之最初省份,然屢次失敗。清政.府防衛甚嚴,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孫中山先生盛贊山西響應南方起義,牽制清軍南下的歷史功績,肯定了太原起義在辛亥革命史上的歷史地位。

此為后話。

大后方起火太可怕了,裕隆太后和載灃聽此訊后嚇得惶惶不可終日,準備攜溥儀逃到熱河避難。

袁世凱聽說后,則驚喜交加。驚得是清廷統治的腹地出現如此地危機,喜得是可以迫使清廷交出更多的權力。

聽說隆裕太后和小皇帝要跑到熱河避難,袁世凱在洹上待不下去了。

清廷對于他來說,同樣有利用價值。至少,他現在所有的權力和資源,還都是來自清廷。不能讓清廷這么快就完蛋,他需要給清廷一點信心,需要給清廷打強心針了。

三十日他起程去湖北。

三十一日,袁世凱抵達信陽,和蔭昌辦理了交接。

蔭昌如釋重負,回北京復命去了。

十一月一日,袁世凱到達了湖北孝感的蕭家港,在那里,他設置了前敵指揮部。

后勤補給已經到位,此前欠了些軍餉,他到了后就張羅補發了,大大提高了士氣。

他正和他的部下們籌劃如何應對目前的局面,三十日,又收到了云南昆明的新軍和江西南昌新軍起義的消息。

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48章 開灤礦權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210章 斷絕關系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87章 吳祿貞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2章 平叛第614章 轉折點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437章 大師云集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249章 就職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150章 復古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158章 歐戰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555章 無為而治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48章 開灤礦權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65章 模范團第380章 張作霖宣布獨立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462章 蔡元培與“清黨”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204章 勸退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11章 完婚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70章 風云突變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9章 君主立憲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188章 熔巖涌動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15章 挫折第96章 風云突變第233章 承認民軍為交戰團體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67章 迫不及待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5章 多事之秋
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48章 開灤礦權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210章 斷絕關系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87章 吳祿貞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2章 平叛第614章 轉折點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437章 大師云集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249章 就職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150章 復古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158章 歐戰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555章 無為而治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48章 開灤礦權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65章 模范團第380章 張作霖宣布獨立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462章 蔡元培與“清黨”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204章 勸退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511章 完婚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70章 風云突變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9章 君主立憲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188章 熔巖涌動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15章 挫折第96章 風云突變第233章 承認民軍為交戰團體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67章 迫不及待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5章 多事之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鸡东县| 六枝特区| 鲁甸县| 连城县| 双江| 汉寿县| 札达县| 资讯 | 醴陵市| 宁安市| 盐城市| 黄石市| 定安县| 武威市| 开鲁县| 土默特右旗| 合山市| 呼和浩特市| 交口县| 阿城市| 射阳县| 南和县| 九龙城区| 富源县| 麻城市| 抚松县| 二手房| 镇安县| 屏南县| 庆阳市| 资兴市| 河北区| 镇赉县| 惠州市| 山阴县| 永兴县| 墨江| 高州市| 兴隆县| 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