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發表“帝制始末”,其實是垂死掙扎。
歷史總是人民創造的。歷史事變在唯物史觀看來,必然是所有人的合力作用的結果。如同無數個物理學力的平行四邊形,最終形成爲合力。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有作用的,不管是推動歷史前進,還是拉歷史的倒車。但是,由於個人的能力不同,作用肯定是不一樣的。個別人由於他的地位和手裡的資源,其作用可能會比普通人大很多。也就是說,特殊人物的行爲可能對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比如袁世凱,他如果不稱帝,民國的歷史就可能會是另外的樣子了。
但是,無論一個人地位多高,手中掌控的資源多強大,不管這個人能對歷史進程產生多大的影響,然而,誰都抗拒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
袁世凱病了,而且病入膏肓。
說起袁世凱的病,起始不過是男人最常見的病——前列腺增生。這種病的早期,人一般是覺察不到,也對身體沒有什麼影響。但增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排尿,便會出現尿頻、尿急等癥狀。
原因是膀胱裡的尿排不出去,尿殘留越來越多,但太滿了總要排出,便是尿急。每次只能尿出少許,不一會兒又滿了,謂之爲尿頻。嚴重了,一個晚上要不停的起夜,根本睡不好覺。睡著了,尿也可能自己溢出,就是所謂的充溢性尿失禁。
到了這個時候,連傻子都能知道自己病了,袁世凱當然也不能例外。
前列腺增生到了這個地步,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手術。如果是現在就簡單了,微創手術,從尿道進入用激光把增生的部位切除。袁世凱那個時候,恐怕是要把前列腺切除。
前列腺切除其實在西醫也是小手術,切了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可是,袁世凱不信西醫,只信中醫。中醫不能手術,只能是吃藥,羅瞎子、王神仙之類的草藥醫生都來奉藥,都來湊熱鬧。袁世凱是來者不拒,有病亂投醫,藥越吃越多。
在前列腺增生病的早期,對癥吃中藥肯定能對進一步的增生起到抑制作用,但不可能把增大的地方化掉。也就是說前列腺增生病到了袁世凱這樣的程度,吃中藥已經無效。
如果吃中藥只是沒用,也就罷了,但是袁世凱這時候大量的吃中藥就是吃毒藥。
爲什麼這麼說?都知道是藥三分毒。袁世凱尿長期排不出去,殘留在膀胱裡。排尿也是排毒,尿排不出去,身體中的毒本就排不出去,再吃藥,不是毒上加毒嗎?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引發尿毒癥。
本就是病入膏肓,需要靜養,但袁世凱是個死也不能放權的人。
自雲南倡義後,他更不放心,遇事躬親。不幸的是,他已沒有當年的好運,如今全是不如意事。今日接一個獨立電,明天接一個勸退電,國賊之名不絕於耳。他的老友、部下、學生,甚至親戚,都指名呼姓地痛罵他。雖然他表面鎮靜,可是內心的苦悶已臻極點,尤其是陳宦五月二十二日“與袁個人斷絕關係”的致命電。
一個病人,哪經得起如此的精神折磨。
袁世凱病時,每天仍在病榻開榻前會議,處理一切公務。直到病危時,亦不中斷,只是改由袁克定在榻前襄助。
他病危於五月二十七日,在此以前已心疲力竭。二十七日發病時,來勢甚猛,其家人急請中醫劉竺笙、蕭龍友會診,二人除搖頭外別無良策。
二十九日湖南獨立,袁世凱的左右本不打算讓他知道,可是他在病中仍逐日召集榻前會議,躬親處理文電,所以無法瞞他,電報還沒聽完,人就昏了過去。
六月二日袁世凱知道自己不行了,命張一麐打電報給老朋友徐世昌,這時徐已歸隱河南輝縣,袁請他立即到北京來見最後一面。
徐世昌於六月五日抵京,馬上趕到總統府,袁仰臥病榻,有氣無力,喘得很厲害,顫氣地說:“菊人,來得……好,來……得好,我……已是不中用……了。”
徐世昌和袁締交最久,四十年的好朋友,不論公誼和私交都相處甚歡,這時見到袁垂危的病容,也不禁老淚縱橫。
他悄悄背過身去試了眼淚,然後輕輕地說:“總統不必焦心,好好養幾天就會好的。”
袁卻搖搖頭閉了眼睛,眼角旁流下了一大顆眼淚。
原來六月四日天袁病勢加劇,總統府不顧一切急請法國公使館醫官卜西爾診視病狀。卜西爾診視結果,確定爲尿毒癥,加以神經衰弱,肝火涌塞,斷定已無可救治。
到五日,袁的精神越爲不濟,卜西爾替袁打了一針“強心針”,袁的神志才略爲清醒。正巧徐世昌來了,可是不久袁又陷於昏迷狀態。
在袁最後彌留時,口中斷斷續續地說出了“他害了我”四個字,這好像是他最後的遺言。是誰害了他?他的兒子嗎?是那些帝制派呢?還是其他什麼人。
袁死後這一句話以訛傳訛,竟說成是革命黨以四十萬金賄賂法籍醫生卜西爾給袁打了一支毒針。所以袁打針後喃喃說: “他害死了我”這句話。
這當然是無稽之謠,然而袁這句話的真意也只能和他的去世一起入土。
民國五年六月六日清晨三時,袁世凱終於斷了氣,這位亂世奸雄,清末民初兩個時代的風雲人物,終於和人世訣別了。
袁世凱死後,張一麐在他辦公桌的抽屜中發現了他親筆自撰的輓聯:
“爲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他真的是日本大敵嗎?駐節朝鮮時或許是,坐上大總統寶座後,好像一直在看日本的臉色行事。
洪憲六君子之首,帝制罪魁的楊度挽袁聯雲:
“民國誤共和,共和未誤民國,千載而還再平是獄;明公負君憲,君憲未負明公,九泉之下三復斯言。”
袁臨終前託孤寄命的共有四位要人,是段祺瑞、王士珍、張鎮芳、徐世昌,還有 “太子”袁克定也在病榻旁。
徐世昌看袁是不行了,乃輕聲地問:“總統有什麼交代?”
袁世凱眨著慘白的眼光,上氣不接下氣,費了很大的勁口中只說出了“約法”兩個字。
但是《約法》有新有舊的,袁所指的是新是舊呢?接受遺命的都有點茫然。
舊《約法》規定總統不能行使職權時,由副總統繼任總統,這是護國軍方面堅持的。可是,這個舊《約法》已被袁廢止了。
新《約法》是袁自己制定的,關於繼任總統問題,規定由現任總統提名三人,寫在一張名單上,藏之金匱石屋。俟總統死後取出來,在三位候選人中決選一人繼任總統。
金匱石屋的鑰匙有三把,由總統、總理、參議院長各執其一,三把鑰匙中需要有兩把配合起來才能把“石屋”打開。
當袁說出“約法”兩字而大家都感到茫茫困惑的時候,袁克定搶著補充一句: “金匱石屋。”
大家把臉轉了過來看袁,袁則似點頭非點頭,口裡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袁死後大家打開石屋一看,總統繼承人的名單上寫著三個名字,順序排列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段祺瑞這個名字原來寫的是袁克定,袁克定是知道這件事的,所以才提議“金匱石屋”。怎知袁世凱病重時卻瞞著兒子改爲段祺瑞,而袁克定還矇在鼓裡。
袁爲什麼要在死生俄頃之際修改名單呢?其實這是袁高明之處。他知道他已衆叛親離,還要人擁立他的兒子,豈不是癡人說夢,而他的皇帝位子都保不住,怎能還有家天下。
在他最後一段政治生睚中,他一手建立的北洋軍系對他都不忠順,他怎敢希望北洋諸將會擁護他的兒子!所以他死前及時把袁克定改爲段祺瑞。
袁世凱雖是六月六日清晨去世,但不省人事則是六月五日,這一天正是陰曆端午節,由於袁被人稱爲癩蛤蟆,於是又得一證明,因爲俗語有“癩蛤蟆難過端午節”。
袁死後發表遺令如下:
“民國成立,五載於茲。本大總統忝膺國民付託之重,徒以德薄能鮮,心餘力絀,於救國救民之素願,愧未能發攄萬一。溯自就任以來,晝作夜息,殫勤擘畫,雖國基未固,民困未蘇,應革應興,萬端待理;而賴我官吏將士之力,得使各省秩序粗就安寧,列強邦交克臻輯治,撫衷稍慰,懷疚仍多。方期及時引退,得以休養林泉,遂我初服;不意感疾,寖至彌留。顧念國事至重,寄託必須得人,依《約法》第二十九條,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
“本大總統遵照《約法》,宣告以副總統黎元洪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副總統忠厚仁明,必能宏濟時艱,奠安大局,以補本大總統闕失,而慰全國人民之望。所有京外文武官吏,以及軍警士民,尤當共念國步艱難,維持秩序,力保治安,專以國家爲重。昔人有言:‘惟生者能自強,則死者爲不死’,本大總統猶此志也,中華民國五年五月六日。國務卿、陸軍總長段祺瑞。外交總長、交通總長曹汝霖,內務總長王揖唐。財政總長周自齊。海軍總長劉冠雄。司法總長、農商總長章宗祥。教育總長張國淦。”
遺令引用了舊《約法》,很明顯這遺令不會出自袁世凱。
六月七日,袁遺體大殮,這位有史以來身兼皇帝和總統的袁世凱,頭帶平天冠,身穿祭天禮服,完全一副“大行皇帝”模樣。
這一天,國.務.院通令全國上下下半旗誌哀,學校停課一天,全國人民停止娛樂一天,文武官停止宴會二十七天。
政.府致送袁家屬賻儀一百萬元。
正是這一天,西南各省懸旗誌慶,雲南、貴州都放鞭炮,奔走相告,國家去一大害,扶老攜幼皆大歡喜。
南北兩地,對袁的去世形成了尖銳的比對。
袁的靈柩運返彰德,運柩車沿站都停車接受官員祭奠,所以車行甚慢,直到六月二十九日纔到彰德。
袁死之前,武昌傳來一則神話,五月一日大風,東鄉招賢鎮有龍墜入湖中,粗如巨臂,長達數丈,烏鱗紫甲,怒目強爪。第二天則杳無所見,惟湖水呈深黑色。
毫無疑問,袁世凱是個爭論很大的歷史人物。
對千夫所指慣爲橫眉冷對的大思想家、文壇巨匠魯.訊先生,對袁世凱似乎有些寬容。
一九一二年五月,魯.迅離開故鄉,來到京城進入政.府部門任職。
那個時候的北洋政.府並不是十分龐大,一個教育部也就是幾十個人。教育部的下層官員的管理和任命,都由當時的總統直接簽發委任狀。
魯.迅被任命爲負責文化藝術等方面工作的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官職較高,同樣也獲得了得到了袁世凱總統的正式委任狀。這份經過簽字的委任狀,原件叫任命狀。
這樣,在教育部當僉事的魯迅,和總統袁世凱開始有了一些微妙的直接聯繫和間接聯繫。
袁世凱在總統任上時,在其政.府任職的魯迅和他有過一次會面。
從一九一二年冬季開始,袁世凱就定下規矩,親自在總統府舉行接見北洋政.府各部推薦的任命官員的儀式。
也就是說,袁要跟自己簽字任命的官員們聊聊天,看看他們本身是什麼的爲人做風。
當時政.府部門人員衆多,每日接見三到四批都要持續多日方纔接見妥當。
在教育部任職的魯迅自然也要進府述職,他由當時的教育部部長帶領,一大早晨就到了鐵獅子衚衕的總統府,拜見權力頂峰的袁。
接見儀式並不繁瑣,袁也沒有糊弄了事,他要求每一位官員都要講出自己對於教育的發展意見,他還會點評,遇到有見解的還會派人記錄。
這番舉動使魯迅大受震動。
在袁去世之後,沒有禮服的魯.迅,爲了祭奠曾經上司,向友人借來了禮服。受教育部指派到總統府弔祭。這是二人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有接觸聯繫。
魯.迅一次見到了活著的袁,一次見到了死去的總統。或許,魯迅與袁的聯繫都是間接的或是服務性質的。因此他並沒有對袁大加評價,只在作品中略微提過幾句。
魯.迅這樣評價袁:“現如今只有袁世凱略知怎樣對待知識分子,對穩定自身統治最爲有利。相形之下,後來的統治者識見淺薄不足道。”
這是一句有褒有貶的評價之語。
後來魯.訊在《殺錯了人》一文中寫道:“袁大殺黨人,從他那方面看來,是一點沒有殺錯的,因爲他正是一個假革命的反革命者。”
梁啓超在他的《袁世凱之解剖》一文中,痛心疾首地稱袁爲“中世史暗黑時代東方式之怪魔的人物”,不是一個政治家,而是“最糟糕之統治者”。
袁死後,當時的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有《吊袁世凱警告中華民國》一文,內中有段話寫道: “袁氏爲中華民國之大總統,蔑視《約法》,自制憲法,僞造民意,帝制自爲,冀得遂其非分之望。及雲南一呼,全國響應,卒於驚怖憂憤以死。跡其致敗之由,蓋不外耽於逸樂及修飾文字之二事。然此固中國數千年之習慣使然,袁氏不悟其非,轉欲藉此以求僥倖,遂致一敗而不可收拾。今者袁氏死矣。雖然,袁氏之死,非僅袁氏一人死生之問題,實中國全國國運興亡之大問題也,中華民國可不知所自省哉?”
肯定的說,袁世凱是個努力做事的人。
縱觀他的一生,做過很多有益於國家和民族的事。尤其是在中國完成從封建專制到民主共和的和平過渡上,他的貢獻無人可比。
而另一方面,他也幹了很多壞事,比如出賣維新志士、迫害革命黨人、搞垮國會等。他做的最大壞事,莫過於復辟稱帝。
筆者在本書開頭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有的錯是可以犯的,有的錯是不能犯的,犯了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一個封建統治源遠流長,缺少民主傳統和薰陶的國度裡,好不容易在民主制度建設中有那麼一點進步,卻權慾薰心而拉歷史的倒車,無論如何是不可原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