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

(感謝讀者“百醉莫贖”的飄紅打賞。)

徐礎也曾孤身犯險,或是為了說服對方,若是為了迷惑對方,卻從來沒有因此直接取得某人的信任。

甘招做到了。

諸王互相忌憚,混戰一觸即發,徐礎與晉王、梁王又是故交,在外人看來,他們三個是同一類人,高門出身,家世顯赫,與降世軍沒有半點相似。

在這樣的狀況下,甘招居然獨自來訪,至少在表面上給予吳王極大的信任。

徐礎必須還以同樣的信任,并在心中自愧不如,這種時候他不敢冒險,而且他已有善謀的名聲,去哪都會被認為是別有用心。

徐礎接過神棒,輕輕撫摸兩下,捧還給甘招,“此棒雖非神物,降世軍將士對它卻頗為敬畏,應當留在有德者手中。蜀王乃是長者,沒人比蜀王更適合擁有此棒。”

用神棒能夠招徠不少降世軍將士,眼下頗有大用。

甘招卻搖頭,“非我不愿,實是不敢,梁王多次派人索取此棒,我若是再拒絕下去,怕是會首當其沖。歸還此棒,一是守諾,二是解禍脫身,吳王不必推辭。”

徐礎大笑,知道甘招這是在客氣,誰得神棒,誰就能得到降世軍的大量支持,用不著害怕梁王的威脅。

徐礎收下神棒,嘆息道:“我讓諸王失望了,出任軍主不到一天,外敵一步未退,城中先已大亂。”

“諸王各懷異心,錯不在吳王。”

這是一個微妙的時刻,兩王相見,互道實情,誰若多退一步,誰就是臣,多進一步,則為主,需擔負更大的責任與風險。

徐礎有一點猶豫,很快消失,他早已厭倦無聊的勸說,一心希望自己做主。

“對錯不論,我已是焦頭爛額,蜀王可有高見?”

甘招笑道:“我之稱王乃是機緣巧合,非有雄韜偉略,我來拜見吳王,正為討教。”

徐礎想了一會,“晉王、梁王顯然已有叛意,意欲出賣蜀王、寧王與我,帶兵返回并州。之所以遲遲未發,一是想要爭取更多的降世軍,二是與官兵還沒有談妥條件。”

“吳王所言極是。官兵勢大,諸王聯合尚且沒有太大勝算,若再分裂,必敗無疑。我無異心,愿隨吳王進退,只是不知其他三王是否還有挽回可能?”

“寧王沉穩而識大體,想必愿意聯手,可他很難相信我。”

“寧王對我還有幾分信任,我倒是可以去勸說幾句,他或許會聽。諸王分裂的原因在梁王,不在寧王,勸說梁王才是最難的。”

徐礎等的就是這句話,兩人雖然都說實話,但也都有隱瞞,甘招必定已經與寧王商量過,才會再見吳王,他說“勸說幾句”,那就是一定能成。

徐礎思忖片刻,“梁王雖是肇始者,卻非主導者,只需勸說晉王回心轉意,梁王孤掌難鳴,自然也會暫時按下野心。”

“晉王可勸否?”

徐礎想得更久一些,回道:“可勸。”

甘招大喜,“若能勸回晉王,大事成矣。”

“但我不能這樣就去,晉王心事縝密,單憑言辭難以勸動,非得先讓他見到實事方可。”

“吳王的意思是……”

“蜀王與寧王明早若能來我營中共議軍情,對晉王來說可算是‘實事’一樁。”

甘招拱手,“請吳王待我回信,寧王若不肯來,我自己來,誓與吳王共進退,他若肯來,也請吳王辛苦,再做軍主。”

徐礎還禮,“若得蜀王、寧王相助,義不容辭。”

甘招告辭離去,徐礎稍稍松了口氣,立刻帶著降世棒出門,又一次巡視全營。

降世軍將士對薛六甲早已心懷不滿,對降世棒的敬畏卻是與日俱增,他們仍堅信彌勒降世的說法,以為棒中必有神力。

徐礎獲得成片的跪拜,消息傳出去之后,許多降世軍將士前投奔,大都無主,還有一些是從蜀王營中跑來的——他們只認降世棒。

對這些后來者,徐礎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什么時候給降世王報仇。

降世軍從來就不是一個聯系緊密的軍隊,從薛六甲一直到最普通的兵卒,無不各有想法,降世王遇害,有人不以為意,甚至感到欣喜,有人卻鐵心要報此仇。

甘招倒是說了句實話,他歸還降世棒的一個原因就是應付不了這些復仇者。

徐礎召集頭目,將降世棒擺于主位的椅子上,帶領眾人一同跪拜,起身之后他說:“降世王早有預感,將會升天面見彌勒師尊,所以提前留下神棒,以為傳承。彌勒假借梁王之手,收弟子回到身邊,正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這個說法比降世王莫名其妙死于凡人之手動聽多了,立刻得到眾頭目的支持,許多人甚至認為這就是自己原有的想法,正好被吳王說中。

“可梁王仍是殺死降世王的兇手,咱們要報仇,對吧?”有人問道,對此感到困惑。

“是。”徐礎不可能完全扭轉頭目們的想法,該迎合的時候也得迎合,“但報仇之事,需由彌勒佛祖決定,佛祖既然曾假借梁王之手,自然也能再假借他人之手。此仇非是不報,時候未到,神意若至,我持此棒必有感應。”

眾頭目深以為然,一些人看向降世棒,希望瞧出一絲端倪來,最后一無所得,于是也相信吳王的說法。

徐礎盡力說服降世軍將士暫時放棄復仇,先集中力量對付城外的官兵。

凌晨時分,官兵恰好發起第一次大規模圍攻,火箭、石彈飛越城頭,引發多處火情,砸毀不少房屋,義軍傷亡寥寥,心中卻受到極大震撼,對吳王的勸說又多信幾分。

諸王全力守城,就連晉王、梁王也不例外,他們明白,官兵這是在試探,如果義軍不堪一擊,一切的出賣、投靠或歸順都將變得一文不值。

戰斗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官兵退卻,布置更多攻城器械,開始更認真地對待叛軍。

徐礎擔心昨晚出城的孟僧倫,很快又有別的事情需要他操心。

寧抱關來了,與甘招同行,各帶十余名衛兵,留在營門以外。

徐礎親至門口相迎,當著眾將士的面談笑風生。

到了營房里,寧抱關道:“我真心奉吳王為軍主,不明白梁王、晉王為何生疑?是因為我沒將所有將士都送到吳王這邊嗎?可官兵四面圍攻,北城也需要士兵啊。”

徐礎道:“寧王不必在意,我能說服晉王、梁王回心轉意,唯有一點,既為軍主,當有軍主的樣子,若是有名無實,還不如大家各自為戰。”

“吳王有什么‘樣子’,說就是,我沒二話。”

對寧抱關,徐礎也得刮目相看,從前那個說話直白而嚴厲的莽王,竟然也懂得曲意奉承,而且沒有半點為難之色。

能屈能伸者,尤其不好對付。

徐礎暫時不想這些,與兩王聊了一會,一同出去巡城,這回延伸到寧、蜀守衛的地段,每到一處,寧抱關與甘招必然先招將領,重申吳王為軍主之誓。

徐礎也不客氣,命人趕造名冊,調來一批令箭,他之前造了一方印章,上面只有一個“礎”字,讓眾將辨認并牢牢記在心里,此后憑印章與令箭傳遞軍令。

寧抱關與甘招分別被委任為北城、西城大將,雖然這一直就是事實,但由吳王當眾委任,又多一層服從之意。

北城承受的進攻最重,徐礎在離北城不遠的地方,劃定幾座王府,改為巨大的軍營,用來收納降世軍,可以隨時支援北城或西城。

東都武庫尚在,留下不少器械,徐礎全都搬出來,留一部分在大營,剩下的分與寧王、蜀王,令將士們現學現用,盡量讓所有人有事可做,不至于無故生亂。

城外的器械更多,拋石器林立,樓車才建成雛形,就能與城墻一比高低。

寧抱關與甘招頻繁派人過來通報戰情,徐礎知道,兩王其實是在探聽他的動向,看他什么時候去勸說晉王、梁王。

徐礎不著急,多派斥候監視東、南兩方,若有意外,他立刻就能派兵前去接管城門。

馬維色厲內荏,當初刺駕的時候,一聽說消息泄露,他跑得最快,徐礎因此猜測,只要自己這邊顯出實力,馬維必然服軟。

沈耽才是真正的對手,他與寧抱關一樣,能屈能伸,若是認為有必要,服軟會比馬維更快、更自然。

殺薛六甲的時候,沈耽不肯出面,就已顯出模棱兩可的意思,徐礎因此認為他是可勸之人。

這一次,他猜對了。

黃昏時分,寧抱關與甘招的信使來得更勤,每次見到吳王還在,都會不自覺地露出一絲失望之色,直到聽說吳王進宮去見晉王,信使才興高采烈地回去報信。

沈耽沒有直接邀請徐礎,而是通過曹神洗傳信,希望在宮里見一面,化解誤會。

官兵的到來,令曹神洗十分尷尬,本不愿再參與諸王之間的事情,只想力保太后,戰后能給自己找個免罪的理由,可是架不住沈耽誘說,還是親自來請吳王。

“晉王說他只帶劉有終、譚無謂兩人,與吳王道兄弟之情。”曹神洗唉聲嘆氣地說。

徐礎留曹神洗喝了幾杯,才起身一同進宮。

郭時風與宋星裁趕來相見,他們已聽說外面的形勢,對吳王越發恭謹,尤其是郭時風,身子躬到了朋友線以下,比臣子線稍高一些而已。

徐礎命兩人繼續守衛太后寢宮,又往南去,尋一間寬敞的偏殿,只帶四名衛兵,等候三位義兄的到來。

再度揣摩沈耽的為人之后,徐礎又調來八名衛兵,自己也穿上甲衣。

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難易第九十八章 兵敗第三十二章 薦將第二百六十五章 贈言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十八章 備招第三十八章 狐假虎威第三百九十二章 不在第二十五章 強諫第三百零七章 掃墓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七十四章 圣女第一百一十二章 軍師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三百八十七章 王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二百四十九章 恐嚇第五百二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四十三章 饑餓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四百零八章 余糧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悔第四百一十章 存糧第四百六十章 野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賣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罪第四百九十一章 殺俘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四十五章 第一滅第四百零五章 誤傷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五十六章 鑰匙第三百章 不說第十一章 登門問罪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住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話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一百三十七章 將帥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四百二十章 夜訪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四章 文稿第六章 醉不休第四百二十二章 甩天第三十章 空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刀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勸第二百三十二章 優劣第二章 聽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勸降第四百七十六章 馬妻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二十八章 一升一黜第九十八章 兵敗第二百零一章 好人第一百五十章 城里城外第三百七十章 夜長第三百四十三章 力行第十二章 天子之急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四百四十二章 抱怨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十五章 俠士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搶先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二十章 點醒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二百五十章 大略第五百四十六章 龍體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守第四十四章 換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一百六十六章 借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護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戰練兵
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難易第九十八章 兵敗第三十二章 薦將第二百六十五章 贈言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十八章 備招第三十八章 狐假虎威第三百九十二章 不在第二十五章 強諫第三百零七章 掃墓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七十四章 圣女第一百一十二章 軍師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三百八十七章 王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五百三十一章 前夜第二百四十九章 恐嚇第五百二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四十三章 饑餓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四百零八章 余糧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悔第四百一十章 存糧第四百六十章 野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賣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罪第四百九十一章 殺俘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四十五章 第一滅第四百零五章 誤傷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五十六章 鑰匙第三百章 不說第十一章 登門問罪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住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話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二百八十四章 次問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五百二十三章 心坎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一百三十七章 將帥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四百二十章 夜訪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四章 文稿第六章 醉不休第四百二十二章 甩天第三十章 空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刀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勸第二百三十二章 優劣第二章 聽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勸降第四百七十六章 馬妻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殺第三百二十四章 行刺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二十八章 一升一黜第九十八章 兵敗第二百零一章 好人第一百五十章 城里城外第三百七十章 夜長第三百四十三章 力行第十二章 天子之急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四百四十二章 抱怨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十五章 俠士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搶先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二十章 點醒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二百五十章 大略第五百四十六章 龍體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守第四十四章 換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一百六十六章 借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護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戰練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铜梁县| 岐山县| 读书| 金沙县| 山西省| 祁门县| 仁布县| 湖北省| 牙克石市| 奎屯市| 商都县| 辽源市| 车致| 安福县| 岗巴县| 湟中县| 永泰县| 剑川县| 明水县| 清远市| 尉犁县| 鄂伦春自治旗| 瑞金市| 锦州市| 永嘉县| 柘城县| 康定县| 克什克腾旗| 利津县| 福安市| 卫辉市| 高青县| 交城县| 阿尔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 九江县| 曲周县| 石景山区| 霍林郭勒市| 洛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