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剛才說人心?那是什么意思?”我問。
“世人都說是因為嬴政的暴行,才使得何方有識之士慘遭不幸,殊不知,單單是憑借嬴政一人之力又怎么會有如此作為,諸子百家,如果從一開始便是同仇敵愾,也不至于到了最后落得了一個分崩離析,被逐一擊破的結果。”
“諸子百家?”我放下手里的地圖,忽然來了興趣,薊子洋如果不說我都忘記了,他是個存在了千年的老鬼,自然非常清楚諸子百家的事情。可是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諸子百家不過是一個名詞而已,頂多也就是歷史書上的幾頁考點,如今眼前擺著個活生生的歷史教材,我可得好好聽聽,原諒我,這聽故事換心情的毛病又犯了。“你這么清楚諸子百家的事情,能不能跟我多說說?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問。
“諸子百家的事情錯綜復雜,就是再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也只能撿一些重點和你說說了。”薊子洋說。
“行啊,什么重點不重點的都行啊,我那點歷史知識早就就著飯吃了,你倒是說說,諸子百家,都有哪些家啊?”我問。
“諸子百家首當其沖的就是儒家,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送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吁恢復周禮,并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國時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你看看。即使是儒家那樣的大家。在自己的派系內部也存在這樣的尖銳的矛盾。就更不用說各大家族之間的矛盾了,各大家族得以各成一派,也都是因為有著各家的獨門秘技的。泱泱千年中華大地上,失傳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薊子洋說。
“你說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技,可是我只是知道儒家留下了不少的典籍,但是沒有聽說有什么秘籍。”我說。
“顯然并不是這樣,你可知道古時候練功講究的是心法,其實這樣的心法并不是什么練功的法門,而是一種參天悟道的法門,你知道吧,得道的高僧體內都會出現舍利,那就是悟道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所產生的結晶,一種把修行道行具像化的修為。而儒家的絕學,就是一種這樣的心法,但是具體這個心法如何修行,怎么修行,修行到了至高的境界之后又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都已經不得而知了。”薊子洋說。
“雖然不知道具體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法,但是光是聽聽就知道一定很厲害,不明覺厲啊。”我說。
“不僅僅是儒家,諸子百家各有長處,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絕學,排在第二位的道家,也是十分有名望的。道家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于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道家內部的矛盾不比儒家的少,老子之后,道家內部的派別也開始產生分歧,他們的學說也開始趨向于極端,同儒家一樣,道家也是專攻心法,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大乘。”薊子洋說。
“聽起來也是挺厲害的啊,不過對現代的影響還是儒家更大一些。”我說。
“沒錯,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事實上,儒家并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儒家學說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極大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每一個領域。所以儒家和別的學說自然不可以同日而語。”薊子洋說。
“除了儒家,道家還什么?不是還有個墨家么?”我問。
“沒錯,差不多也該說說墨家了。墨家的創始人為墨翟。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墨翟死后,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后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后學,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這個墨家聽起來還挺有組織紀律的,感覺倒像是在國家之中另外組建了一個國家,施行自己的法度一樣。”我說。
“你說的沒錯,墨家的組織性最好,也最為團結,因而在抵抗嬴政的過程中,也最是頑強,再加上墨家的弟子涉及各行各業,所以也最為復雜,不容易連根拔起。不過墨家非攻的思想也是過于根深蒂固,很多門徒在當時信奉非攻的信條,以至于白白喪命。”薊子洋說。
“感覺這個學派的人倒是有點傻。”我說,“就沒有英勇好戰一點的么,怎么感覺這幾個學派都像是魚肉一樣任人宰割。”
“英勇好戰的自然有,比如,法家。法家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簡直就是君主執政的教科書。”
“別的人我倒是沒有什么太大的印象,不過商鞅我倒是很有印象,這家伙的變法在歷史上很有名氣的,不過后來的下場也很慘。”我說。
“沒錯,商鞅自己主張變法,還設計了不少的嚴刑峻法,最后竟然連他自己也死在了自己設計的刑法之下,車裂之刑,據說這樣的刑法之下,就連靈魂也會四分五裂,倒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薊子洋說。
“法家聽起來倒是挺帶勁的。”我說。
“是啊,就是這個挺帶勁的法家,給后來的嬴政職權提供了治國的基本思路。”薊子洋說。
“原來法家是嬴政一伙的啊?”我說。
“不能那么說,法家原本就是起源于秦國,所以也不能說有什么不妥。不過好戰倒不止是一個法家,還有一個縱橫家。”
“縱橫?縱橫捭闔的縱橫?”
“縱橫捭闔一詞就是來自于縱橫家。縱橫家最初是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于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縱橫即合縱連橫,主要人物是:鬼谷子。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復無常,設第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最后蘇秦失敗了,張儀勝利了。在張儀、蘇秦之后,齊國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縱橫家魯仲連,人稱布衣丞相,布衣之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縱和六國抗秦,不過還是以失敗告終!”薊子洋說。
“這個縱橫家聽著很厲害,卻沒想到這么沒有原則。”我說。
“有原則不一定是好事,沒有原則也不一定是壞事,為人不同,所謀不同,立場自然不同,不過是歷史的進程中,不同的選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