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陽雖然不清楚牟其中罐頭換飛機的具體細節,但大致過程還是了解的。
在談妥買家和賣家之后,牟其中先是以川航名義層層申報進口飛機批文,最后與北京一家有外貿權的公司聯系,以那家公司的名義簽訂輕工產品出口合同。
這樣,牟其中用川航和北京那家公司的營業執照自己做生意。按照約定,俄方的飛機與中方的輕工產品同時發貨。
但真是同時嗎?飛機飛行的速度和輕工業產品鐵路運輸的速度怎可同日而語?
俄方飛機最起碼能提前一天到達可成都,中方的第一批輕工產品卻起碼得滯后一周才能到達蘇聯。
牟其中很好的利用了這個時間差,第一架飛機到達成都之后,牟其中第一時間就以之抵押在銀行貸款,然后將貸款付給輕工產品廠家,廠家發貨給北京的那家貿易公司,貿易公司發貨給俄方,俄方又發來第二架飛機,如此連續交易。
至1992年8月,俄羅斯的4架飛機到了川航,中國的800多車皮的輕工產品(其中包括罐頭食品)到了俄羅斯。
但現在,俄方的第一架飛機其實還沒抵達中國。那么,牟其中這時候應該還在川省籌備貨物才對,怎么會出現在這里?
牟其中很快從楚陽身邊走過,楚陽若無其事,楊四郎卻敏銳地感覺到了異常。
“怎么?這個人有問題嗎?”楊四郎問。
“這個人氣場很足啊,剛剛他從咱們身邊走過的時候,我都感覺有點難受?!毖Υ鬆斀恿艘痪洹?
“那不正常?”楚陽心說,這可是牟其中啊,一代梟雄人物,能說善道,長久發號施令,往來都是一些大佬,氣場能不足嗎?
“這么說吧,這個人現在還不出名,但未來的幾年里,他會是整個國內最璀璨的人物之一。”楚陽說。
“那么牛?臥槽,那要不要去過去認識一下?”薛大爺問。
“沒必要。”楚陽搖頭。
若是馬云和小馬哥,楚陽或許還有興趣認識一下,牟其中就算了吧。這人表面風光,卻是個定時炸彈,絕對不能牽扯太深的。
而且也沒必要牽扯,牟其中還能風光很多年,但楚陽堅信自己也不會差。
現在的他已經有了根基,有錢,有人脈,還有十多年的先知先覺,幾年后,誰才是真正的大腿,還說不定呢。
不過牟其中的出現倒是提醒了楚陽一事,蘇聯的解體成就了牟其中罐頭換飛機的神話,他是否也能從中收獲些什么呢?
楚陽感興趣的當然不是飛機,而是汽車工業。
后世,俄羅斯確實沒有一款能夠拿得出手的汽車品牌,但七八十年代,鄰國的伏爾加品牌汽車可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現在雖然有些沒落,但底蘊猶在。
楚陽在想能不能趁蘇聯的解體來個渾水摸魚。
這個世界,或許沒人能比楚陽更清楚蘇聯的解體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尤其是對俄羅斯,那簡直是個寒冬,冰冷徹骨。
在蘇聯解體后的幾年中,美國金融巨頭與前蘇聯內部的腐敗勢力里應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蘇聯的國家財富。
這不夸張,甚至有些荒唐,荒唐到什么地步呢?荒唐到美國以金融援助的名義,美國經濟學家竟直接幫葉利欽修改總統令,美國律師竟直接參與制定了無數俄羅斯法律條文和政府規定,美國財政部在給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的信中甚至詳細指導如何制定和執行經濟政策。
俄羅斯經濟的病情在眾多“美國專家”的“悉心關照”之下,情況可想而知。
毫無疑問,1991年的冬天,對俄羅斯人民來說絕對是個寒冬。
前蘇聯解體后,國際金融家美其名援助但其實是在吸血,是在制造通貨膨脹,就如一臺絞肉機,所過之處,留下的只是滿地的殘軀碎肉。
俄羅斯經濟體系一夜之間奔潰,大批前蘇聯社會主流人士的畢生積蓄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大學教授、醫生、軍官、工程師紛紛走上嚴寒的街頭,去兜售各種價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討。
更有甚者,就連戈爾巴喬夫參加1991年11月馬德里的西亞和平討論會時也不得不偷偷提前離開會場。
為何?
沒錢啊!
說出去或許沒人敢相信,他的俄羅斯代表團居然付不起賓館的住宿費。可想而知當時的俄羅斯到底慘到什么地步。
挖空經濟之后,美國為首的一干國家則開始瞄準了前蘇聯的工業,確切地說是高科技人才。
要知道,前蘇聯可是個工業大國,尤其是軍工企業,堪稱世界第一。而人才,當然是前蘇聯的軍工能稱霸世界的根本。
這些高科技人才無論在哪個國家眼中都是無價的瑰寶,能帶來不可估量的財富。
于是,當時各國紛紛的開始了挖墻腳之路。
二戰之后,蘇聯的解體美國和日本是最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完全搶占先機,當然不會放過這么一個強大本國軍工的機會。
怎么能使這些蘇聯高科技人才動心呢,美日兩國的手段堪稱簡單粗暴。
用錢砸!
有效果嗎?當然有,甚至可以說效果顯著。
之前說過,隨著蘇聯的解體,隨著通貨膨脹的發酵,這些高科技人才一夜之間變成了窮光蛋,賣廉價小商品的賣廉價小商品,乞討的乞討,非常慘。
這時候的他們就好像一些喪家之犬,連溫飽都不能解決,惶惶不可終日,哪顧得了那么多?或者說,對國家哪還有什么歸屬感?
美日金錢一砸下,他們就心動了,牢牢將金錢捏在手里,就好像捉住了一條救命草,哪怕明知道這條救命草其實也是一個解鎖,牢牢套在他們脖子上,也在所不惜。
一些小國以韓國、新加坡為首也開始效仿,收獲也不小,引進了不少的科技人才。
中國當然也心動,這些專家對于提升軍工建設和其他高科技技術用處都很大,可惜的是,當時的中國,經濟十分落后,效仿起來很困難。
好在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在開出了一系列的人性化條款之后,倒也吸引了不少專家人才。
楚陽想的渾水摸魚,就是想著能不能網羅一批高科技人才,比如汽車行業專家。能將伏爾加的汽車技術全部打包,自然是更好不過了。
所以,蘇聯解體之后要去一趟俄羅斯咯?
不對!去也是在解體之前。這玩意,一定要提前布局,免得讓人捷足先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