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平凡之路 序
謹以此序篇獻給曾被《平凡的世界》激勵過的靈魂;獻給正在探尋生命的意義的年輕人,獻給同名電視劇組,希望能為下一部作品的拍攝提供一點微不足道的建議。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天都要發生許多變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運了;有人在創造歷史,歷史也在成全或拋棄某些人。每一分鐘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這個世界,同時也把另一些人送進墳墓。這邊萬里無云,陽光燦爛;那邊就可能風云驟起,地裂山崩。世界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一生僅僅有那么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
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沽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斗。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相信每一位熟讀《平凡的世界》的讀者都會對書中的這段話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的, 一個時代總會有一部部浸透著生命力的經典去記錄那些歷史年輪的碎片,從我國的《紅樓夢》到蘇聯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再到近代我國尚未完成的作品《創業史》,再到這部序的主角《平凡的世界》,它們無疑是其中絢麗的幾顆明珠。
一次次讀完原著后,心情總是久久無法平靜,對于這部鴻篇巨著,心里總感覺少了點什么?但究竟是什么呢?我盡我所能查遍了小說主人公孫少平人物原型王天樂的有限資料,終于找到了這點缺憾,在下不才,冒險續寫了這部續篇,希望能幫助和我一樣的讀者給以心靈的安慰。
對于這部續集,借用路遙老師當年最愛引用的托馬斯.曼的話來說:“終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本續篇的完成歷時接近一年,大約十一萬字。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現在筆者時間實在是緊迫,不得不刪掉了三分之一的內容,刪掉的內容中大多屬于較為沉重的部分,也就是記錄磨難的部分。這樣一來,雖然勉強可以劃上句號,但是卻使它與原著的距離更大了,導致很多讀者看完后難以找回當年讀原著的感覺(因為續篇中對磨難的描寫實在太少了),對此筆者深感抱歉。
不得不說,在本部小說之前,筆者沒有任何寫作中長篇小說的經驗。為了盡可能將它與原著的差距從十萬九千里縮小為十萬八千里,筆者在寫作一些部分時,重新應用了原著中的部分語段,迫于書中環境的改變,部分語段應用時也做了部分調整,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些熟悉的語段找回當年的記憶。但是,
能夠再度借用原著的部分又是那么有限,筆者不得不在一些地方利用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對書中環境的想象,希望路遙老師能夠原諒我的罪過。
除此之外,筆者還應用了汪國真、錢鐘書先生等少量的詩句,名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追風箏的人》等著作中的名句。還有,既然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所以筆者還借用了許多生活中佚名作家以
及佚名小作家的片段,筆者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感激。這部續篇的完成,嚴格的說,筆者僅僅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務,書中大多催人奮進的話語,比如三十三和三十四章中孫少平對自己生活的總結都出自王天樂和路遙老師之口。因此,在每章的前面,我都留下了“原著路遙”的字跡,而不是筆者的名字。(當然,筆者也不配。)
正如路遙老師在他的創造手跡中說的:“《平凡的世界》的人物運動河流分別以孫少安、孫少平為中心的兩條近景上的主流.以田福軍為中心的一條遠景上的主流,這三條河流都有各自的河床,但不時分別混合在一起流動,而孫少平這條河流在三條河流中處于最中心的位置。”鋪開的這些主軸就是以農村
勞動的孫少安為主線的雙水村的生活,以外出上學和打工的孫少平為主線的城鎮生活,以田福軍為主線的領導階層的紛爭與決斷.三條線索牽引出城鄉各個階層人物的物質生活和精神層面的變遷.而孫少平這條主線,最為光彩,最為凸顯。在平凡的人生苦難之后,將在苦難中升華人生的特別境地。
這也正是本續篇的核心思想所在,按照王天樂的描述,《平凡的世界》原本框架為《黃土》《黑金》《大城市》,但最后由于路遙老師對大城市的陌生,《大城市》暫時被舍棄,主人公孫少平的命運被限制在了大牙灣煤礦,隨之,也就發生了那場改變他和田曉霞命運的洪水。
筆者思前想后,要想最大限度的縮小與原著的差距,最好的辦法還是以原型人物為核心。而在現實中,孫少平的原型人物王天樂最終從大牙灣煤礦被調到《延安日報》社當記者。所以,筆者使用了《大城市》作為本續篇的后半部分,當然,要想喚醒孫少平對大城市的向往,必須復活田曉霞,這是我選擇曉霞獲救的最重要原因。另外,地委書記“田福軍”的形象是由原青海省書記***、原陜西省紀檢委
書記李煥政、馮文德三個人合成的,孫少安、田潤葉、孫玉厚、田曉霞的原型人物老師生前并未明確交待,但據筆者估計:孫少安的原型人物可追溯到《創業史》中的梁生寶,另外,還有路遙老師自身的一些影子,一些他對于自己如果沒有出走而選擇留在農村的假設(從他對孫少安放棄上中學時的描寫上就可看出這點);田潤葉的形象可追溯到《創業史》中的徐改霞和路遙老師遠房叔叔家的三姐——竹子,
下面是老師和王天樂的一次談話“你一定要記住,三姐對咱們兄妹來說那是圣母。那時候咱家窮,村里人看不起咱,唯有三姐對咱們最好——三姐的漂亮在前后溝里都是出名的,就像陜北初開的桃花一樣。等咱一切好起來后,咱倆一定要在蘭州找到三姐。你知道吧,我的小說里的人物,凡是寫漂亮女孩子,
大都是用三姐的外形。”孫玉厚的形象可源于《創業史》中的梁三老漢以及路遙老師的父親;田曉霞的人物形象較為復雜,估測可能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冬妮亞、《在困難的日子里》中的吳亞玲、《人生》中的黃亞萍以及上面提到的三姐竹子等等人物合成的。
下面,筆者介紹一下續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省去的三分之一內容。
就先從武惠良和杜麗麗說起,筆者采用了老師的一篇中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中的創作思想,從武惠良落筆,最終留下了較為理想的結局。
為了進一步體現八十年代后期農村生活的變化,筆者欲對一些小人物進行部分描寫,如田海民、田福堂、金俊山、孫玉亭等等,但迫于時間關系,筆者最終只對田海民進行了描寫。當然,這還遠遠不夠,如果日后能出第三稿,一定對此作大力補充。
同樣,為了體現一些當代青年外出求學的煩擾,筆者對孫蘭香、金秀作了進一步延伸,其中對金秀面對生活的抉擇,尤其下了一番筆墨。
對于老一代農民孫玉厚,筆者從自己的爺爺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子。應該說,對于這個人物,筆者心中有較多的素材事例,但最后迫于時間,不得不暫時放棄,這是本續篇的惋惜之處之一。
作為與孫少平的知心好友,金波,原著中對其結局沒有進行明確的指示,按常理說,續篇中對他的補寫是必不可少的,但鑒于筆者手中素材人物的缺乏以及同名電視劇的沖突,筆者對其的描寫主要是從他人身上體現——從原著中被動的接受父親讓出的職位到續篇中被動的接受愛情。如果有機會,在第三稿中可能會對其進行正面補寫。
賀秀蓮,從手上的資料看,路遙老師創作第三部時正面臨家庭的破裂,賀秀蓮的遭遇很可能是老師真實情感的體現,而且,從原著看,她的癌病是在接近結尾時突然襲來的,也是蓄意襲來的,所以,筆者再次向讀者們抱歉,筆者不能寫其恢復健康,只能盡力而為對她留下開放性結局,希望讀者們體諒。
孫少安,按筆者原計劃,續篇中磚廠改革、雙水村電力改革、女兒燕子的戶口風波、產品誠信與質量間的抉擇、因污蔑造成的被捕風波等等的描寫中都要他的參與,但是筆者時間實在緊迫,上面的任何一個事件都需要大量篇幅,所以只得忍痛割愛,選了其中一些小事進行描寫。再次,筆者強調,若有第三稿,上面內容必不可少。
田福軍,實話實說,這是筆者的盲點,因為筆者對八十年代后期官員內部的情況并不熟悉,但田福軍是不可缺少的人物,所以如果有對此熟悉的讀者,盼望您能提供建議,十分感謝。
田曉霞。曾有一位讀者在評論欄里問我,為什么讓曉霞獲救。在此,筆者將原因告訴大家。首先,站在原著方面,田曉霞的離去是路遙老師的無奈之舉,因為要想斬斷孫少平對城市的向往,將他限制在煤礦,必須如此,但是,這樣做的代價是巨大的。作為一部“平凡的世界”,為了讓失去生活信心的孫少
平恢復自信,老師不得不用了UFO,這不可避免的給整部書帶來了不協調。另外,田曉霞是連接田福軍和孫少平之間的重要紐帶,她一旦離去,田福軍的“河流”隨之斷流,原著中對田福軍的最后描寫是這樣的:“田福軍側過臉,瞥見了旁邊妻子那張憂傷的臉和一頭花白的頭發;眼前倏忽間浮現出女兒的身影……他不由鼻根一酸,伸出胳膊溫柔地摟住了妻子的肩頭。”在此之后,對田福軍的描寫戛然而止。
就連路遙老師本人,也因為田曉霞的死落淚三天,甚至把遠方的弟弟叫來告訴他“田曉霞死了”,所以,在原著中,老師寫道沒找見她的尸首,給讀者心中留下了一絲希望(也感謝這個希望,塑造了這部續篇)。
站在續篇上,第一,田曉霞是孫少平脫離煤礦,走向大城市的根本力量;第二,筆者需要通過田曉霞塑造留守老人魯老漢,展現當時社會留守老人現狀;第三,筆者需要借助田曉霞的記者身份,描繪幾起報道,一則是關于留守老人和兒童的,一則是關于邊疆守衛戰士的,一則是關于老一輩工人面對現代化作出的改變,一則是關于報社本身存在狀況的。(這幾則報道將在第三稿中出現)所以,田曉霞的復活,在續篇中必不可少。
細心的讀者將會發現,她的復活經歷了“曉蝶”到“‘曉霞’”最后到“曉霞”的轉變,在一次次的轉變中,她的記憶漸漸清晰。但是,嚴格的說,筆者對其的復活還不夠常理化,存在著大量的漏洞,希望讀者們能夠及時提出,使其最佳。總的來說,續篇中田曉霞人物塑造的核心正是原著中的那封信:
“…酷暑已至,常去旁邊的冶金學院游泳,曬得快成了黑炭頭。時時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這相念象甘甜的美酒一樣令人沉醉。愛情對我雖是“初見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塵泥,飄飄欲仙了。我放縱
我的天性,相信愛情能給予人創造的力量。我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驕傲。是的,真正的愛情不應該是利己的,而應該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與愛人一起奮斗并不斷地自我更新的過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爭!你有沒有決心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犧牲,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愛情的標準,否則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騙……”
孫少平,是本續篇的中心所在,通過對他生活場景的轉換,他對生活的認識更加明確。不過,對他的描寫,還差很重要的幾個描寫沒來得及施展,比如煤礦坍塌后的重建,以及一個農村青年邁入一個陌生的大城市后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由孤獨到適應的過程。
另外,對原著中孫少平的部分筆者在此做一點解釋:孫少平和惠英的關系。由于很多人只是走馬觀花的讀了幾遍《平凡的世界》,沒有真正的去深入領會,很可能對他倆的關系產生誤解。事實上,他和惠
英之間的關系僅僅只是家人般的相互依靠,但這并不是愛情,就如同你常年住在遠房姐姐家里而很少與親生姐姐相處,久而久之,你會對前者產生很深甚至超越后者的家庭感情,但這不一定是愛情,這一點相信一些外出謀生的人會深有體會。原著中對此的證據如下:
“有時候,孫少平一旦進了惠英嫂的院落,不知為什么,就會情不自禁對生活產生另外一種感覺。總之,青春的激情和羅曼諦克的東西會減掉許多。 ”
“他感到,作為一個煤礦工人,未來的家庭也許正應該是這個樣子——一切都安安穩穩,周而復始……但是,當他回到自己的宿舍,躺進蚊帳中一人獨處時,便又完全沉浸在他和曉霞所共同幻想的他們未來生活的憧憬之中。”
此時的孫少平并未喪失曉霞,但那種感情已經產生,可見,這屬于家庭感而并非愛情。其次,從精神方面,孫少平一次在惠英家醉倒,醒來后的反應如下:
“他現在重新又難受起來。不是因為醉酒——這已經過去了。他難受的是,這一夜他睡在惠英家,周圍那些愛管閑事的鄰居肯定會知道;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墻。說不定明明都會出去說孫叔叔在他們家睡了。又不能給孩子安咐說不能這樣說!那他會在給別人說后再補充一句:叔叔不準你們說!
如果旁人知道了這事,惠英嫂肯定要受到諷言俗語的攻擊。他真不該耍二桿子喝那么多酒!”
可見,在心靈上孫少平也很難接受。最重要的還是孫少平雖然能從惠英處得到一些心靈上的安慰,但是無法取得情感上的共鳴,也就是雙方根本上的理解,這點和少平拒絕金秀的理由是一樣的。
還有一些其他人,比如說安鎖子,筆者用了筆者一位同樣身為煤礦工人的親人的結局--在礦難中去世。還有紅梅、潤生、潤葉、向前等原著中已作出明確結局,在此,筆者就不做額外補充。本續篇中,為了縮小與原著的差異,筆者盡可能不額外塑造人物,但是迫于需要,筆者還是重新塑造了苗晴這一人物形象,其原型正是《人生》中的黃亞萍。
《平凡的世界之平凡之路》的創作總原則共有三條:第一,以原著和原型人物為基礎。第二,盡可能協調同名電視劇。第三,盡可能滿足讀者的心聲。出現矛盾時,以第一條為首要準則。希望大家能給出意見,使它與原著的差距從十萬九千里縮小為十萬八千里。
最后,筆者獻上路遙老師的一段話:
“我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是屬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當然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但也永遠是一個偉大的世界。我呢,作為這個世界里一名勞動者,將永遠把普通人的世界當作我創作的一個神圣的上帝。聽眾朋友們,無論我們在生活上有多少困難、痛苦,甚至不幸,但我們仍然有理由為我們所生活的土地和歲月而感到自豪!……”
謹以此序篇獻給曾被《平凡的世界》激勵過的靈魂!續篇中的所有內容允許轉載,轉載時,可不必保留筆者的筆名,但請您保留“原著路遙”四個字,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