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01章 參照物一

隨著世界自由貿易政策大幕的拉開,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主角由工業巨頭換成了銀行家。

金融貨幣、國際貿易、原材料優勢,構成了南華聯邦權力的三大支柱。

過去100年的歷史,是為攫取和控制世界石油儲備而戰斗的歷史,任何其他因素都不能與此相提并論。

首先是英國,后來是美國,主要受這兩個國家的利益影響,圍繞著原材料、石油,形成了世界政治與經濟的權力版圖,但人們對此卻了解甚少。

19世紀90年代末期,英國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無與倫比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

自1815年開始,英鎊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信貸貨幣,英鎊的這一地位和作用,建立在英國黃金儲備的基礎之上,并得到了英格蘭銀行的嚴格監護,全世界對此充滿了嫉妒。

在滑鐵盧,普魯士的軍事優勢是戰勝拿破侖軍隊的關鍵,但是,贏得勝利者美譽的卻是惠靈頓和英國人,于是,世界的黃金大量流入倫敦,使得其儲備占據了世界最大的份額。

像英國先令一樣可靠--這是當時不言自明的道理。

1816年6月22日,英帝國頒布法律宣布,黃金是唯一的價值計量標準,在此后的7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英國的外交政策日益側重于保護英國的國庫——英格蘭銀行的地下金庫,包括全世界新開采的黃金,無論這些黃金是產自澳洲、美國還是南非。

這一政策的必然結果是,隨時對擁有黃金儲備的競爭對手實施戰略打壓政策。

1815年后,在世界海域內,英國海軍的霸權無可匹敵。

英國船隊滿載著英國的鋼鐵、煤炭以及出口國外的曼徹斯特紡織品駛向世界各地,英國制造業領導世界幾十年。

然而,就在英國對外顯示出強權的同時,英國國內卻隱藏著危機。在世界貿易中,英國商號的信用延伸得越遠,在阿根廷、美國以及俄國的鐵路建設中,倫敦金融城里的銀行貸出的資金越多,英國國內的經濟就越是惡化。

很少有人明白,兩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么會有如此密切的聯系。

1814-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對拿破侖時代之后的歐洲政治版圖進行了重新劃分。

在這之后,英帝國在外交大臣卡蘇里勛爵的外交斡旋下,通過與奧地利哈伯斯堡皇室和其他歐洲大陸強國進行交易,獲得了海洋控制權。

當時的歐洲大陸,各國彼此分裂,勢力較弱,根本無法挑戰英國在全球的擴張。

通過控制海洋,英國控制了世界的海運貿易,這構成了滑鐵盧之后新的英帝國三大支柱之一。

當時的貿易條款由倫敦勞埃德海運保險和銀行財團制定,歐洲大陸的制造業者,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眾多制造業者一樣,不得不接受這些條款。

英國皇家海軍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在世界各地的主要航道上充當警察,為英國商船提供免費保險,而競爭者的船隊則不得不向倫敦勞埃德保險財團購買保險,以防海盜、災難以及戰爭的威脅。

對于世界上大部分海運貿易來說,倫敦銀行的信用證以及現鈔兌換是十分必要的。

私營的英格蘭銀行,由倫敦金融城里的巴林家族、漢布羅家族以及羅斯柴爾德家族等著名金融財團共同創辦,操縱著世界絕大多數貨幣黃金的供給。

它們精心策劃,導致大量的英國出口品肆意傾銷到競爭者的市場,對國際銀行業的主導,無疑是1815年后英帝國權力的第二大支柱。

第三大支柱便是英國對棉花、金屬、咖啡、煤炭以及19世紀末新興的石油等世界主要原材料的地緣政治優勢。

隨著時間的緩緩流逝,這一支柱顯得越來越重要。

1873年后,英國的國家工業與金融政策阻礙了技術進步,而德國的情況正好相反,到1900年,兩國的發展路徑差異日趨明顯。

1914年前,德國與英國之間日益增加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德國經濟迅速全面發展的兩個特殊方面。

第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德國作為一個現代航運強國的迅速崛起,這對長期以來統治海洋的英國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德國如果沒有控制好本國的現代商業船隊,沒有精良的海軍護航,她就永遠無法主導自己的經濟事務。

英國依舊統治著世界海域,并且想盡一切辦法維持其統治地位,這就是英國地緣政治戰略的核心。

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德國人認為,國家的經濟生活將永遠受外國航運強權的操控,由他們制定國際貿易的基本條款。

1870年,德意志帝國的商業船隊僅有噸位64萬噸,在當時名列世界第五,落后于英國、美國、法國以及挪威。

但到了1914年,德國的船隊已經迅速躍升至世界第二,僅僅落后于英國。

1870年德國的出口貨物受其他國家——首先是英國的運輸價格和運力的限制。

到1914年,這一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早在1901年,德國自己擁有各種船只52000艘,總噸位達900萬噸,穿梭于世界各國的港口之間。

到1909年,船只增加到65000艘,載重總噸位達到1300萬噸。在此期間,德國貿易的70%都依靠海運完成。

對貿易條件的控制,對于德國的經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英國金融業與航運業人士對此并不歡迎。

與此同時,德國的鋼鐵和工程技術迅速發展,其成果也直接被應用到現代商船的建設中。

蒸汽動力替代了過去的帆船,鋼質船體替代了過去的鐵質與木質船體,這些設備的改善增大了商船的規模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德國航運的效率。

1891年,德國已經擁有三艘7000噸以上載重噸位的蒸汽動力船。

到1914年,德國已經擁有載重噸位超過兩萬噸的蒸汽動力船五艘。

15000~20000噸之間的九艘,7000~10000噸之間的66艘。

在這段時間,德國海運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到1914年,漢堡-美洲公司與北德勞埃德公司兩大公司擁有全部德國商船的40%。

組織有序、規模經濟和重點建設最有效率和最現代化的輪船,是這一時期德國海運取得驚人增長的秘訣。

當時,一位法國觀察家就德國海運業取得的非凡成功作出評論,他寫道--正是這種集中使得加快資本攤銷、拆毀已經變得陳舊的貨船、不斷革新運輸機械成為可能。

在德國的商船中,你找不到用了30年或40年的舊船。

通過標準化生產——準確地說是冶金術、電子技術等德國工業保證了德國商號所需的運輸,航海運輸變得頻繁而有規律。

對于德國人來說,航行線路的創立并不是跟隨貿易,它領先于貿易,并在領先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逐漸形成。

隨著1888年漢堡最終并入德意志帝國,漢堡以及后來的不來梅-不來梅哈芬港成為歐洲建設最現代和最高效的港口設施中心,帶動了通向世界市場的整個中歐運往北部的鐵路貨運。

通過制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鼓勵發展了最有價格競爭力的交通運輸通信體系。

在1914年之前的15年內,德國將其航運業務發展到全世界,包括英國壟斷的傳統殖民地市場以及其他勢力范圍,如埃及甚至南北美洲。

1897年,在德意志帝國國會通過法律限制金融投機差不多一年時間之后,海軍上將馮-特皮茲宣布了第一個德國艦艇建造項目,該項目于1898年由德意志帝國國會批準,緊接著在1900年再次立法宣布建造兩倍的海軍艦船。

1906年,英國推出了一種全新設計的全重型火炮戰艦--無畏號,比當時任何一種戰艦都速度更快,火力更強。

作為回應,德國于1906年通過法律,規定德國海軍艦隊每20年需更新一次,知道這一法律的人被限定在很小范圍內。

令英國震驚的是,到1909年,德國推出了四艘戰艦組成的拿騷級戰列艦,比無畏號戰列艦更先進。

這些戰列艦很快就被英國和德國造船專家以更先進的超級無畏號戰列艦所取代,英國壓根就沒想到,德國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展一支如此現代化的海軍艦隊。

1951年在牛津大學的一場演講中回顧1914年世界大戰的背景時,盧埃林-伍德沃爵士精練地闡述道:“德國,如同其他強國一樣,能輕松自如地為自己造出想要的大艦隊。問題在于:一出于權宜之計,二出于現實考慮。德國艦隊對于英國作為海洋強國的主導地位絕對是一大挑戰。”

大約在1910年,英國人越來越清楚,英國需要采取斷然措施對付德國令人生畏的經濟崛起,正如我們即將看到的,石油第一次作為戰爭中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因素出現在國際舞臺上。

第322章 撤僑行動第563章 不是單打獨斗一第106章 條件二第448章 老撾問題第526章 第一架第196章 國家戰略二第143章 南華聯邦國家報告二第335章 有了借口第453章 金融資本第95章 東南亞記憶一第490章 陸戰爭論二第460章 什么都要第47章 賭局開始第517章 先下手為強第402章 折中方案第25章 原因一第622章 戰斗的記憶九第79章 使人思考的書八第241章 作戰裝備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370章 大隊長日記二第50章 服罪 愛情第77章 使人思考的書六第378章 災難一第486章 以史為鑒第40章 你的處境一第444章 有了借口第349章 全球追殺二第65章 選擇的原因第587章 士兵之歌第607章 走馬上任第469章 早已埋下一第200章 政變的影響第515章 開始第67章 物資供應地第338章 債務危機一第395章 菲律賓第330章 礦產政策第5章 刺殺一第599章 預警機日機八第30章 也門第38章 阿根廷第258章 沒想到第361章 軍情分析第2章 最后一戰一第312章 事件第168章 該來的總要來五第453章 金融資本第454章 善后第60章 索馬里二第291章 什么原因第132章 最后的清除二第164章 該來的總要來一第616章 戰斗的記憶三第87章 馬六甲獨立二第66章 非洲西海岸第65章 選擇的原因第263章 小意思第460章 什么都要第46章 牌技說明第597章 預警機日機六第313章 割地一第619章 戰斗的記憶六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2章 最后一戰一第131章 最后清除一第314章 不一樣第544章 無法取勝第621章 戰斗的記憶八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370章 大隊長日記二第240章 護航感受第7章 刺殺三第122章 遠洋捕撈一第337章 立足點第85章 不可想象第134章 海盜問題一第512章 更激烈才好第266章 交通一第10章 加里曼丹二第604章 預警機日記十三第153章 新經濟政策三第241章 作戰裝備第94章 蘇丹內戰二第97章 東南亞記憶三第293章 瘋哈利第296章 接上關系第299章 準備交貨第246章 炸沉一第241章 作戰裝備第32章 馬達加斯加一第5章 刺殺一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553章 相信自己第572章 話題很長五第306章 蓄水池三第286章 討債三第298章 開始第630章 司令部日志二第588章 狙擊手日記一
第322章 撤僑行動第563章 不是單打獨斗一第106章 條件二第448章 老撾問題第526章 第一架第196章 國家戰略二第143章 南華聯邦國家報告二第335章 有了借口第453章 金融資本第95章 東南亞記憶一第490章 陸戰爭論二第460章 什么都要第47章 賭局開始第517章 先下手為強第402章 折中方案第25章 原因一第622章 戰斗的記憶九第79章 使人思考的書八第241章 作戰裝備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370章 大隊長日記二第50章 服罪 愛情第77章 使人思考的書六第378章 災難一第486章 以史為鑒第40章 你的處境一第444章 有了借口第349章 全球追殺二第65章 選擇的原因第587章 士兵之歌第607章 走馬上任第469章 早已埋下一第200章 政變的影響第515章 開始第67章 物資供應地第338章 債務危機一第395章 菲律賓第330章 礦產政策第5章 刺殺一第599章 預警機日機八第30章 也門第38章 阿根廷第258章 沒想到第361章 軍情分析第2章 最后一戰一第312章 事件第168章 該來的總要來五第453章 金融資本第454章 善后第60章 索馬里二第291章 什么原因第132章 最后的清除二第164章 該來的總要來一第616章 戰斗的記憶三第87章 馬六甲獨立二第66章 非洲西海岸第65章 選擇的原因第263章 小意思第460章 什么都要第46章 牌技說明第597章 預警機日機六第313章 割地一第619章 戰斗的記憶六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2章 最后一戰一第131章 最后清除一第314章 不一樣第544章 無法取勝第621章 戰斗的記憶八第158章 華夏民族的海第370章 大隊長日記二第240章 護航感受第7章 刺殺三第122章 遠洋捕撈一第337章 立足點第85章 不可想象第134章 海盜問題一第512章 更激烈才好第266章 交通一第10章 加里曼丹二第604章 預警機日記十三第153章 新經濟政策三第241章 作戰裝備第94章 蘇丹內戰二第97章 東南亞記憶三第293章 瘋哈利第296章 接上關系第299章 準備交貨第246章 炸沉一第241章 作戰裝備第32章 馬達加斯加一第5章 刺殺一第63章 立足點幾內亞第553章 相信自己第572章 話題很長五第306章 蓄水池三第286章 討債三第298章 開始第630章 司令部日志二第588章 狙擊手日記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公主岭市| 临夏县| 西乌| 达日县| 台东县| 故城县| 乌审旗| 定西市| 衡阳县| 榆树市| 龙陵县| 建平县| 延安市| 广东省| 巴马| 泰安市| 新竹市| 疏勒县| 界首市| 静海县| 峡江县| 沧源| 阜新市| 仙桃市| 原阳县| 元谋县| 墨脱县| 平凉市| 广平县| 石楼县| 湟源县| 庆阳市| 固阳县| 中阳县| 盐源县| 太白县| 普安县| 格尔木市| 隆安县|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