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9日,是個星期六。
那天凌晨,天上沒有月亮,陣地上一片漆黑。
0時20分左右,正在夜間潛伏觀察的老蔡發現,陣地前方的草木有響動。
其實,草木發出響動是很平常的事情,風吹過,野生動物經過,草木都會發出聲響,一般人很難辨別。
接受采訪時,老蔡告訴記者,如果是林間的小猴跑過,草木響聲是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的一條線,并且聲音是一過性的。
但那天的響聲明顯不是,響動很輕微,時響時止,一定是人。
老蔡立即組織部隊進入陣地。這時,敵人距一號警戒陣地的第一道戰壕已經很近了。
就在敵人忽然出現在陣地前時,從戰壕里飛出了數十顆手榴彈,在陣地前炸成一片。
爆炸聲中夾雜著人的叫喊聲,不用問,那是敵人的動靜。
與人們想象的激烈的戰斗場面不同,一號警戒陣地上真正的反偷襲作戰,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刺激,這主要是實戰反偷襲中,戰士們使用的武器比較獨特。
一般作戰中,士兵戰斗主要靠步槍和機槍,但在反偷襲作戰中,戰士們主要靠的是手榴彈和定向雷。
夜間作戰,最忌暴露目標,槍在夜間發射時,槍口的火焰會暴露自己的位置。
再者,偷襲的敵人躲在暗處,戰士們也沒法瞄準,只能對著有可能藏敵的地方掃射,擊中敵人的概率不高。
然而實戰中,只要你的槍開火,幾秒鐘內敵人的子彈就會射過來。因此,用槍打風險太大。
手榴彈就不一樣了,手榴彈出手很難被發現,飛到敵人跟前一炸就一片。
特別是戰士們根據老蔡事先制訂好的反偷襲方案,有組織地投彈,殺傷效果更好。
在一個小范圍內,集群手榴彈比炮火支援的效果還好,因為手榴彈效果好,戰士們也特別偏愛這種武器。
在戰壕內,戰士們挖出了一些大小不等的儲物盒,里面塞上幾枚已經擰開蓋的手榴彈。
戰位上,也擺放著一箱箱手榴彈。在當年的一張相片中,記者發現老蔡的胸前居然也別著一顆手榴彈,這顆手榴彈的用途,人們可想而知。
打手榴彈也是很有學問的。
其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防敵反投。以往投彈訓練,按要求是戰士將手榴彈擰開蓋,把拉火環鉤在小拇指上,然后投彈。
由于當時使用的木柄手榴彈沒有碰炸引信,這種投彈方式往往造成手榴彈落地卻還沒有爆炸,容易被敵人反投回來。
于是,前線的戰士們投彈,都是一手持彈,一手拉開拉火環,等上瞬息再出手。
這樣一來,手榴彈不僅不會被反投回來,而且是往往剛飛到敵群上空就凌空爆炸,殺傷力陡增。
但可想而知,這種投彈方法對心理素質和戰斗技能的要示是很高的。木柄手榴彈標稱是拉開拉火環3.7秒后爆炸,不過實際上每顆彈時間相差甚遠,最短的拉燃后2秒就炸了。
戰士們在戰斗中發現,同一批次的手榴彈,引爆時間基本一致。于是,每一箱手榴彈運來后,戰士們投上幾顆,就可以運用自如了。
另一個法寶是定向雷。
定向雷外型是一個綠色的方盒子,里面裝有大量鋼珠,可以絆發,也可以電控引爆。
爆炸時,鋼珠向臨敵的一面噴射,威力巨大。戰前,老蔡親自帶人將定向雷布設在敵方偷襲的必經之路上。
這次反偷襲中,2排的定向雷戰果頗豐,盡管戰后敵人將尸體都搶了回去,但布雷的地方留下了大量軍裝殘片,和浸入泥土的血跡。
9月29日的反偷襲作戰,2排打得干凈利索,斃敵多人,無一傷亡。
當晚,敵軍對我多個陣地發起了偷襲。一號警戒陣地的作戰結束后,相鄰陣地都響起了劇烈的爆炸聲。
特別是左鄰陣地,戰斗尤為激烈。老蔡想組織部隊趕去支援,但根本不趕趟。
一號警戒陣地距離左鄰陣地,直線距離不過1000米,但要靠步兵運動過去,至少要4個小時。
事后,消息傳來,左鄰陣地傷亡了一個班的兵力。
戰后,部隊分析敵人之所以敢大規模偷襲我陣地,在陣地前的洼地密林中一定潛伏著特工,偵察我陣地的地形和部署。
上級命令,副連長和2排長老蔡帶一個分隊從陣地前出,對陣地前的密林進行搜繳。
搜繳,是當時最危險的行動。
搜繳意味著脫離陣地的防護,也意味著極有可能與敵方作戰能力最強的特工短兵相接。
一旦遭遇,人家在暗處,我們在明處,傷亡很難避免。
行動前,老蔡和副連長把十幾人的搜繳分隊分成若干個3人小組,并且再三強調:搜繳時,組與組之間不能拉得太遠,保持目視距離。一旦遭遇敵情,方便相互增援。
在講述搜繳這一段往事時,老蔡還透露了一個關于武器選擇的細節。搜繳行動,槍一定得順手。
在槍的選擇上,老蔡更偏愛國產沖鋒槍,這一點多少讓記者有些意外。
國產二式沖鋒槍因為輕便,是當時華夏聯邦軍隊獨立偵察排首選的一款沖鋒槍,發射9mm手槍彈。
不過老蔡看中的,是其超過1000發/分的超高射速。
然而,長期以來高射速一直被人們視為是二式沖鋒槍的缺陷。高射速下,30發的彈夾轉眼就打光了。
老蔡解釋,在熱帶叢林中作戰,一旦遇敵人近距離遭遇,首先要用猛烈的火力壓制住敵人,這一點,沖鋒槍比突擊步槍猛。
由于是分隊作戰,當尖兵的沖鋒槍打光子彈后,可以得到其他士兵的火力支援。
看來,二式被冠以--叢林沖鋒槍的綽號,并非浪得虛名。
進入密林后,戰士們果然發現了敵特工留下的痕跡。敵人真的來過!為了保障陣地安全,副連長和老蔡決定繼續前進,搜繳分隊在密林中艱難地行進。
沒進過熱帶山岳叢林的人想象不出那里地形的艱險,其間藤蘿纏繞,林密草深,地圖上標示幾百米的距離,真走起來,得用上幾個小時。
由于缺乏參照物,不知不覺中,搜繳分隊迷失了方向。
行進間,尖兵組發現前方不遠處是一個陣地,但陣地上士兵的軍服卻不是我軍的。
大家馬上意識到,這是敵軍陣地前沿了,敵哨兵看到這一隊人馬,也嚇傻了,愣在原地。副連長馬上下令:“向相反的方向撤!快!快??!”
那是真正的千鈞一發,在敵人陣地前,一旦交火,這十幾人的小分隊根本沒有招架之功。
此時,戰士們已經在密林中跋涉了幾個小時,體力消耗極大,而敵人在山岳叢林中的行進速度又極快,如果被追上,犧牲是幸運的,一旦被俘就萬劫不復了。
那一刻,所有戰士都擰開了胸前手雷--綽號光榮彈的蓋子。
能不能擺脫敵人,副連長和老蔡心里也沒底。根本找不到回去的路,搜繳分隊只能按照敵陣地的相反方向疾進。
副連長在前開路,老蔡斷后。
突然,一道幾十米深的地裂攔住了去路,這道溝有六七米寬,人躍不過去。
如果繞,那肯定被追兵堵個正著,官兵們隱約聽到了叢林中有響動,真急得眼里冒火。
搜繳分隊沿著溝邊走了一段,發現一棵倒下的大樹正好搭在溝的兩岸。
那棵樹的樹干已經朽了,用手一戳就碎一個洞,但副連長半秒鐘都沒有猶豫:“過!”隨即第一個爬了過去。
誰都知道,第一個過和最后一個過,是最危險的。老蔡依然斷后,握著沖鋒槍警戒。
戰友們一個個爬了過去,就在老蔡通過的時候,被十幾人踩過的樹干承受不住了,一下子折斷,老蔡手疾眼快,抓住了崖壁的一根藤蘿。
戰士們揪著子彈袋,把老蔡拉了上來,搜繳分隊繼續拼命地回撤。
終于,前方出現了我軍的防御陣地,但沒想到的是,又一波險情開始了。
搜繳分隊前方,不是他們出發的一號警戒陣地,是營部偵察排的防御陣地。
偵察排發現這一小隊人,以為是敵軍偷襲,陣地上的輕重武器一起瞄準搜繳分隊。
危急時刻,老蔡帶著大家高喊:“我們是2排的!”聽到漢語喊聲,陣地沒有開火。
但敵特工也會用漢語使詐,偵察排陣地毫無動靜,老蔡趕緊讓戰士喊各自在偵察排的老鄉的名字。
這招現在看來稀疏平常,但在當時情境下,腦子不靈活還真就一下子想不到。
在陣地前僵持久了,難免造成誤傷。老蔡的果斷處置,把剛從敵前逃回來的搜繳分隊,最終送回了自己的陣地。
時光飛逝,25年光陰如白駒過隙。
采訪老蔡時,正值1990年的春節,窗外,時有鞭炮聲響起。
記者問:“這爆竹聲和當年的槍聲像嗎?”
老蔡答:“戰場上,沒聽到槍聲前,先聽到子彈從耳邊飛過的呼嘯?!?
記者無語。
臨別,老蔡對記者說:“我的一位同學,就留在華夏聯邦交趾省八里河東山了。如果你采訪時經過,一定替我去看看那位同學,給他灑些酒。他叫王偉,在麻栗坡烈士陵園,第574號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