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一百一十章 殺戮報應

暴雨,像馬岱預料地那樣如期而至。

這年頭戰火連天,想當個能夠統帥部下的將領也非常不容易。除了排兵布陣那些必須清楚的知識之外,自身的性格決定了適不適合做一名將軍,但最終決定勝敗的往往不在于雙方兵力的多少,而在于將領的能力高下。

這個所謂的將領能力,在大多數時候則表現為對天文、地理、人心之類表面上看起來與戰爭沒有多大關系的概念上。

就比如馬岱,隴都書院的數年學習使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天文,馬氏的家學使他去過的地方便像活地圖一般烙印在他的頭腦中。

當天文與地理相和時,便是取之不盡用之無絕的伏擊與進攻,防御與詭詐。

早在昨日的焚燒行動中,馬岱便命令部下自田地中取出那些長成的麥子編制成斗笠,因而在這個天降暴雨的正午,他的士卒分為七股自華山險道中奔出,人人頭上戴著斗笠,殺向戰場。

馬岱不怕士卒的鎧甲被大雨淋濕,他只怕他的部下會因大雨遮擋住眼前的刀光而被殺死。

涼國的大軍出動了!

七路縱隊朝著先前留下暗哨的方向前進。

在廣袤的潼關東平原上,他們昨天留下了上百名士卒,有些地方可能只有一個人留守,有些地方則有三五個人留守,留下人數的多寡與他們各自的使命有關。

有些人是為了在昨天夜晚燃起大火,誤導劉備兵馬的前進方向。而有些人的目的,則僅僅是為了今天,留意劉備軍兵馬的動向,幫助馬岱在最快的時間里摸清劉備兵馬的扎營地,干掉他們!

很快的時間里,兵馬向前行進的路上便收攏了那些暗哨,一條一條劉備兵馬行進的消息。

馬岱的嘴角勾了起來。

昨天夜里,劉備的兵馬疲于奔命,五路兵馬先向潼關之下奔過去,穿過近百里的距離卻尋找無果,而后他們先前走過的路卻燃起濃煙。

劉備派出兩路兵馬向東再探,無果。

深夜里黃河南岸再一次冒起濃煙,夜晚的煙霧看起來像是白色,讓人看不那么透徹。

這一次劉備沒有過去。

可他錯了。

黃河南岸的大火不是馬岱放的,是來自河東郡的張橫羌部的兵馬四處劫掠。

這些劫掠了整個河東收獲頗豐的羌兵可不像馬岱那么有禮貌,一路上沿途村落田地,無論財務還是牛羊雞鴨,甚至就連女人,什么都沒有留下。

凡是敢反抗他的人全部都被殺死了。

等劉備派去的哨騎將慘狀傳回時,劉備簡直要把牙齒咬碎了。

那些哨騎與幸存的農人不會告訴他率領兵馬的將軍不叫馬岱,更不會告訴他這支兵馬全部是羌人……中原的農人許多連羌人是什么東西都不知道,哪里會知道張橫何許人也?

他們只知道,涼國的軍隊越過潼關殺過來啦!

劉備也就想當然地順水推舟以為是馬岱的兵馬遷徙到了北面,也就是潼關附近黃河以南的位置。

因此……劉備做了一系列錯誤的部署。

先是派遣探馬告訴潼關之內的曹丞相,馬岱部兵馬沒在華山方向,而在潼關以北的黃河南岸,應當是打算伺機而動偷襲潼關北段。然后劉備又調整了己方軍隊扎營的范圍,使五路兵馬以從西到東的之字排列,對整個北面嚴防死守。

這個之字形大營的位置,是距離黃河北岸八十里的位置,距離華山腳下卻只有五十里路。

劉備沒有貿然向北面的涼國軍隊發動襲擊,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部下這一天已經太過疲憊了,到了人困馬乏的境地,根本無力支撐與以逸待勞的涼國精兵強將打上一仗。

何況還是涼國在天下具名的名將馬伯瞻率領的兵馬。

他們先休息了一夜,左右劉備已經命人看住了這支人數大概在一萬上下的敵人。

在他看來,這很有可能是馬岱打算走水路從黃河南岸向河東郡撤離,已經走了一部分,剩下的人則在這里起一個疑兵的作用。

根本沒人往兩支涼國軍隊混入潼關以東的方向去想。

這太吃力不討好了,如果有力氣混到潼關以南還劫掠個屁的農田啊,直接兩面夾擊把孟津關搶攻下來才是正理……只有傻子才會來搶奪窮苦百姓那點兒東西,奪下一個關口,為涼國軍隊打下一個攻入洛陽的大門口,那得是多大的功勞?什么榮華富貴沒有?

但是偏偏……張橫是個根正苗紅的羌人,而且自幼就是羌部首領。而羌人的作戰方式是什么?殺戮,搶奪,點燃。

殺死能動的,搶走能拿的,燒掉剩下的。

儀式性極強!

第三十二章 朕之甲胄第七十七章 賢師大限第九十章 閨房何在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年路遙第九十章 閨房何在第九十四章 黃天破陣第八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八十五章 信守承諾第九十二章 鑿船送艦第十三章 留名于史第一章 馬入司州第七十章 北宮劫人第二章 資質愚鈍第十五章 金城風波第四十章 鴉雀無聲第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第二十一章 涼王駕到第七十五章 降者不殺第一百一十一章 萬箭穿心第二十三章 道聽途說第四十三章 徐州之路第一百一十章 殺戮報應第八十二章 白馬為鑒第二十九章 夜拔八寨第四十九章 紙包住火第十一章 馬騰贈刀第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第四章 條侯董重第一百三十章 慈不掌兵第七十二章 禮崩樂壞第四十七章 先發制人第五十九章 馬某何辜第四十二章 兩面鏡子第三十七章 兵卒攔路第二十九章 出人頭地第七十八章 君臣決裂第八十二章 白馬為鑒第七十三章 兵戈在手第六十二章 生死袍澤第八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五十九章 馬某何辜第九十七章 卻月陣法第四十二章 劉備玄德第七十章 一臂之力第四十二章 兩面鏡子第八十一章 徐晃認主第四十章 荒野求生第九十章 閨房何在第五十二章 漢陽四姓第五十七章 西羌演武第二十五章 伯圭師兄第九十一章 一個不留第六十三章 兩害相較第六十三章 倒了血霉第三十八章 入宮覲見第一百零三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八十一章 厲兵秣馬第九十章 難以啟齒第四十五章 開疆擴土第六十九章 請隨我來第三十二章 懦弱勇敢第四十章 鴉雀無聲第七章 漢帝劉宏第十三章 強闖者斬第六十二章 大族之力第二章 欲圖益州第五十五章 拳打腳踢第五十六章 董卓宏愿第四十章 荒野求生第九十五章 八百義士第七十六章 山窮水盡第十四章 其言也哀第九十九章 羌人反叛第五十二章 豪杰嚴虎第三十六章 牧領三州第四十六章 家有三寶第三十四章 董仲之心第四十章 英杰馬玩第五十八章 不能放心第三十五章 前狼后虎第五十八章 成宜閻行第十二章 羌笛楊柳第九十二章 和連之死第三十二章 水能覆舟第六十四章 水漲船高第八十九章 君子報仇第五十九章 程立算數第三十四章 群雄匯集第九十五章 八百義士第七十三章 兵戈在手第七十九章 常侍相邀第三十八章 歇斯底里第六十六章 百斤長刀第十八章 馬匪覆滅第四十一章 蜀地錦帆第七十四章 將心比心第五十一章 黃雀在后第七章 國之良將第四十六章 刺史梁鵠第六十九章 請隨我來
第三十二章 朕之甲胄第七十七章 賢師大限第九十章 閨房何在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年路遙第九十章 閨房何在第九十四章 黃天破陣第八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八十五章 信守承諾第九十二章 鑿船送艦第十三章 留名于史第一章 馬入司州第七十章 北宮劫人第二章 資質愚鈍第十五章 金城風波第四十章 鴉雀無聲第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第二十一章 涼王駕到第七十五章 降者不殺第一百一十一章 萬箭穿心第二十三章 道聽途說第四十三章 徐州之路第一百一十章 殺戮報應第八十二章 白馬為鑒第二十九章 夜拔八寨第四十九章 紙包住火第十一章 馬騰贈刀第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第四章 條侯董重第一百三十章 慈不掌兵第七十二章 禮崩樂壞第四十七章 先發制人第五十九章 馬某何辜第四十二章 兩面鏡子第三十七章 兵卒攔路第二十九章 出人頭地第七十八章 君臣決裂第八十二章 白馬為鑒第七十三章 兵戈在手第六十二章 生死袍澤第八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五十九章 馬某何辜第九十七章 卻月陣法第四十二章 劉備玄德第七十章 一臂之力第四十二章 兩面鏡子第八十一章 徐晃認主第四十章 荒野求生第九十章 閨房何在第五十二章 漢陽四姓第五十七章 西羌演武第二十五章 伯圭師兄第九十一章 一個不留第六十三章 兩害相較第六十三章 倒了血霉第三十八章 入宮覲見第一百零三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八十一章 厲兵秣馬第九十章 難以啟齒第四十五章 開疆擴土第六十九章 請隨我來第三十二章 懦弱勇敢第四十章 鴉雀無聲第七章 漢帝劉宏第十三章 強闖者斬第六十二章 大族之力第二章 欲圖益州第五十五章 拳打腳踢第五十六章 董卓宏愿第四十章 荒野求生第九十五章 八百義士第七十六章 山窮水盡第十四章 其言也哀第九十九章 羌人反叛第五十二章 豪杰嚴虎第三十六章 牧領三州第四十六章 家有三寶第三十四章 董仲之心第四十章 英杰馬玩第五十八章 不能放心第三十五章 前狼后虎第五十八章 成宜閻行第十二章 羌笛楊柳第九十二章 和連之死第三十二章 水能覆舟第六十四章 水漲船高第八十九章 君子報仇第五十九章 程立算數第三十四章 群雄匯集第九十五章 八百義士第七十三章 兵戈在手第七十九章 常侍相邀第三十八章 歇斯底里第六十六章 百斤長刀第十八章 馬匪覆滅第四十一章 蜀地錦帆第七十四章 將心比心第五十一章 黃雀在后第七章 國之良將第四十六章 刺史梁鵠第六十九章 請隨我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桂林市| 开平市| 惠州市| 姜堰市| 兰考县| 敖汉旗| 桂阳县| 甘孜县| 文登市| 南皮县| 诸暨市| 旺苍县| 耿马| 台江县| 丰台区| 天镇县| 星座| 阳高县| 西贡区| 合水县| 遂川县| 南安市| 长汀县| 和龙市| 太仓市| 新巴尔虎左旗| 桦南县| 县级市| 海阳市| 泽州县| 宁阳县| 元氏县| 罗甸县| 濮阳市| 安国市| 玉树县| 汝城县| 沙河市| 顺昌县|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