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義

關羽向曹操告辭後,護送車仗,行了數日不及三十里,只見山背後擁出百餘人,爲首兩騎馬:前面那人,頭裹黃巾,身穿戰袍;黃巾者說:“我乃天公將軍張角部將!來者快留下赤兔馬,放你過去!”關羽大笑道:“無知狂賊!你既從張角爲盜,亦知劉、關、張兄弟三人名字否?”黃巾者說:“我只聞赤面長髯者名關雲長,卻未識其面。你是何人?”關羽乃停刀立馬,解開須囊,出長髯令視之。其人滾鞍下馬,關羽問其姓名。告道:“某姓裴,名元紹。自張角死後,一向無主,嘯聚山林,權於此處藏伏。不想卻遇將軍。”關羽對裴元紹說:“你不識吾面,何以知我名?”裴元紹說:“離此二十里有一臥牛山。山上有一關西人,姓周,名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原在黃巾張寶部下爲將,張寶死,嘯聚山林。他多曾與某說將軍盛名,恨無門路相見。”關羽說:“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你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裴元紹拜謝。

正說話間,遙望一彪人馬來到。裴元紹說:“此必周倉也。”關公乃立馬待之。果見一人,黑麪長身,持槍乘馬,引衆而至;見了關羽,驚喜道:“此關將軍也!”疾忙下馬,俯伏道傍曰:“周倉參拜。”關羽道:“壯士何處曾識關某來?”周倉說:“舊隨黃巾張寶時,曾識尊顏;恨失身賊黨,不得相隨。今日幸得拜見。願將軍不棄,收爲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關羽見其意甚誠,乃謂說:“你若隨我,你手下人伴怎麼辦?”周倉說:“願從則俱從;不願從者,聽之可也。”於是衆人皆說:“願從。”關羽乃下馬至車前稟問二嫂。甘夫人說:“叔叔自離許都,於路獨行至此,歷過多少艱難,未嘗要軍馬相隨,今何獨容周倉之衆呢?我輩女流淺見,叔自斟酌。”關羽說:“嫂嫂之言是也。”遂謂周倉說:“非關某寡情,奈二夫人不從。汝等且回山中,待我尋見兄長,必來相招。”周倉頓首告說:“周倉乃一粗莽之夫,失身爲盜;今遇將軍,如重見天日,豈忍復錯過!若以衆人相隨爲不便,可令其盡跟裴元紹去。倉隻身步行,跟隨將軍,雖萬里不辭也!”關公再以此言告二嫂。甘夫人說:“一二人相從,無妨於事。”關羽乃令周倉撥人伴隨裴元紹去。裴元紹說:“我亦願隨關將軍。”周倉說:“你若去時,人伴皆散;且當權時統領。我隨關將軍去,但有住紮處,便來取你。”裴元紹怏怏而別。周倉跟著關公,往汝南進發。

行了數日,遙見一座山城。公問土人:“此何處也?”土人說:“此名古城。數月前有一將軍,姓張,名飛,引數十騎到此,將縣官逐去,佔住古城,招軍買馬,積草屯糧。今聚有三五千人馬,四遠無人敢敵。”關羽喜道:“吾弟自徐州失散,一向不知下落,誰想卻在此!”乃令孫乾先入城通報,教來迎接二嫂。

卻說張飛在芒碭山中,住了月餘,因出外探聽劉備消息,偶過古城。入縣借糧;縣官不肯,張飛怒,因就逐去縣官,奪了縣印,佔住城池,權且安身,近日在境內聽得有迎

親隊伍路過此地,張飛立即率人前來劫財,迎親隊伍見官兵來四處散去,只留一轎子,張飛掀開簾子看時,那新娘也揭開了蓋頭,兩人對視隨後都很吃驚:“夏侯小姐!”“張將軍!”原來夏侯小姐,名夏侯涓,是夏侯淵堂弟之女,張飛與其第一次相見是在許昌,那時劉備還在曹操手下當左將軍,瞭解到此次婚嫁只是政治婚姻,夏侯涓並不願意,說著就哭泣起來,張飛這時開口道:“不知夏侯小姐願意當我的夫人嗎?”夏侯涓先一愣,想到時至於今,如果回家也是不好,便答應了。是當日孫乾領關公命,入城見飛。施禮畢,具言:“劉備離了袁紹處,投汝南去了。今雲長直從許都送二位夫人至此,請將軍出迎。”張飛聽罷,更不回言,隨即披掛持矛上馬,引一千餘人,徑出北門。孫乾驚訝,又不敢問,只得隨出城來。關羽望見張飛到來,喜不自勝,付刀與周倉接了,拍馬來迎。只見張飛圓睜環眼,倒豎虎鬚,吼聲如雷,揮矛向關羽便搠。關羽大驚,連忙閃過,便叫:“賢弟何故如此?豈忘了桃園結義呢?”張飛喝道:“你既無義,有何面目來與我相見!”關羽道:“我如何無義?”張飛說:“你背了兄長,降了曹操,封侯賜爵。今又來賺我!我今與你拼個死活!”關羽說:“你原來不知!我也難說。現放著二位嫂嫂在此,賢弟請自問。”二夫人聽得,揭簾而呼說:“三叔何故如此?”張飛說:“嫂嫂住著。且看我殺了負義的人,然後請嫂嫂入城。”甘夫人說:“二叔因不知你等下落,故暫時棲身曹氏。今知你哥哥在汝南,特不避險阻,送我們到此。三叔休錯見了。”糜夫人說:“二叔向在許都,原出於無奈。”張飛說:“嫂嫂休要被他瞞過了!忠臣寧死而不辱。大丈夫豈有事二主之理!”關羽說:“賢弟休屈了我。”孫乾說:“雲長特來尋將軍。”張飛喝道:“如何你也胡說!他那裡有好心,必是來捉我!”關羽道:“我若捉你,須帶軍馬來。”張飛把手指道:“兀的不是軍馬來也!”關公回顧,果見塵埃起處,一彪人馬來到。風吹旗號,正是曹軍。張飛大怒道:“今還敢支吾麼?”挺丈八蛇矛便搠將來。關公急止之說:“賢弟且住。你看我斬此來將,以表我真心。”張飛說:“你果有真心,我這裡三通鼓罷。便要你斬來將!”關羽應諾。須臾,曹軍至。爲首一將,乃是蔡陽,挺刀縱馬大喝道:“我奉丞相命,特來拿你!”關羽更不打話,舉刀便砍。張飛親自擂鼓。只見一通鼓未盡,關公刀起處,蔡陽頭已落地。衆軍士俱走。張飛也向關羽引見了夏侯涓,夏侯涓也禮行拜關羽及兩位夫人。

正說間,忽城中軍士來報:“城南門外有十數騎來的甚緊,不知是甚人。”張飛心中疑慮,便轉出南門看時,果見十數騎輕弓短箭而來。見了張飛,滾鞍下馬。視之,乃糜竺、糜芳也。飛亦下馬相見。竺曰:“自徐州失散,我兄弟二人逃難回鄉。使人遠近打聽,知雲長降了曹操,主公在於河北;又聞簡雍亦投河北去了。只不知將軍在此。昨於路上遇見一夥客人,說有一姓張的將軍,如此模樣,今據古城。

我兄弟度量必是將軍,故來尋訪。幸得相見!”張飛道:“雲長兄與孫乾送二嫂方到,已知哥哥下落。”二糜大喜,同來見關公,並參見二夫人。飛遂迎請二嫂入城。至衙中坐定,二夫人訴說關公曆過之事,張飛方纔大哭,參拜雲長。二糜亦俱傷感。張飛亦自訴別後之事,一面設宴賀喜。

次日,張飛欲與關公同赴汝南見玄德。關羽說:“賢弟可保護二嫂,暫住此城,待我與孫乾先去探聽兄長消息。”飛允諾。關公與孫乾引數騎奔汝南來。劉闢、龔都接著,關公便問:“皇叔何在?”劉闢曰:“皇叔到此住了數日,爲見軍少,復往河北袁本初處商議去了。”關公怏怏不樂。孫乾曰:“不必憂慮。再苦一番驅馳,仍往河北去報知皇叔,同至古城便了。”關羽依言,回至古城,與張飛說知此事。張飛便欲同至河北。關羽說:“有此一城,便是我等安身之處,未可輕棄。我還與孫乾同往荊州,尋見兄長,來此相會。賢弟可堅守此城。”張飛說:“兄斬他顏良、文丑,如何去得?”

關公與孫乾只帶二十餘騎投河北來,將至界首,孫乾說:“將軍未可輕入,只在此間暫歇。待我先入見皇叔,別作商議。”關公依言,先打發孫乾去了,遙望前村有一所莊院,便與從人到彼投宿。莊內一老翁攜杖而出,與關公施禮。公具以實告。老翁說:“我亦姓關,名定。久聞大名,幸得瞻謁。”遂命二子出見,款留關公,並從人俱留於莊內。

劉備先命孫乾出城,回報關羽;上馬出城。行至界首,孫乾接著,同往關定莊上。關羽迎門接拜,執手啼哭不止。關羽見趙雲也在,拜道:“原來子龍將軍也在啊,我們終於又可以見面了。”趙雲也拜道:“關將軍一路辛苦了,關將軍斬顏良的威名,子龍十分佩服。”衆人都大笑起來。關定領二子拜於草堂之前。劉備問其姓名。關羽說:“此人與弟同姓,有二子:長子關寧,學文;次子關平,學武。”關定說:“今愚意欲遣次子跟隨關將軍,未識肯容納否?”劉備說:“年幾何矣?”關定說:“十八歲矣。”劉備說:“既蒙長者厚意,我弟尚未有子,今即以賢郎爲子,怎麼樣?”關定大喜,便命關平拜關公爲父,呼劉備爲伯父。劉備恐袁紹追之,急收拾起行。關平隨著關羽,一齊起身。關定送了一程自回。張飛、糜竺、糜芳迎接入城,各相拜訴。二夫人具言云長之事,劉備感嘆不已。於是殺牛宰馬,先拜謝天地,然後遍勞諸軍。劉備見兄弟重聚,將佐無缺,又得了趙雲,關公又得了關平、周倉二人,歡喜無限,連飲數日。

(其實按正史來說袁紹軍營離曹操軍營只有距離不過400華里左右,而且其間地勢平坦,並無高山大關。關羽如從許昌出發,可謂一馬平川。過五關斬六將是杜撰的,關羽正史中就是平淡的投靠身在袁紹軍營當中的劉備,然後跟劉備一起去荊州的,張飛並沒有跟劉備失散,跟劉備、劉闢騷擾過許昌,斬掉了蔡陽,被曹仁擊敗。關平其實就是關羽親生長子,並不是義子,歷史上也沒有周倉這個人)

(本章完)

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三十三集 初戰失利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統外記(一)濮陽之戰外記(三)笮融小傳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三十七)人傑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將爭功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八)皇帝夢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義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將爭功歷史註明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外記(十四)崔琰之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外記(十三)逍遙津之戰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三十七)人傑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
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三十三集 初戰失利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統外記(一)濮陽之戰外記(三)笮融小傳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三十七)人傑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將爭功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八)皇帝夢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四十五章 隆中對策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義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將爭功歷史註明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外記(十四)崔琰之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七十四章 智算華容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十七章 移駕許昌外記(三十九)三國親戚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外記(十三)逍遙津之戰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一百零五章 宮闈鬥爭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間冷暖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三十七)人傑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孟州市| 永平县| 宜兰市| 福贡县| 靖江市| 绥德县| 禹州市| 镇坪县| 盖州市| 什邡市| 都安| 弋阳县| 关岭| 临泉县| 沐川县| 中卫市| 无棣县| 泾阳县| 北宁市| 东安县| 凤庆县| 阿克| 襄汾县| 沙坪坝区| 河间市| 满洲里市| 闻喜县| 洮南市| 吉林省| 大庆市| 西丰县| 大石桥市| 沿河| 沅陵县| 宁都县| 宿州市| 环江| 永川市| 称多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