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諸葛亮竟然也有這麼多將領,且個個不俗。於是高順率領著呂布獨有的本部兵馬:陷陣軍上前了,不是鬥將,乃是鬥陣。高順想憑著陷陣軍先殺潰諸葛亮的青州大軍,再去解圍鬥將之中熬戰的將領。
一直待在諸葛亮身邊的陳宮本來就負責觀察呂布軍的異動,一看到高順率軍前進了,就知道該青州大軍出手了。畢竟鬥將不輸人,鬥陣不輸兵,青州大軍這邊還放著善攻的猛虎軍和善守的泰平軍呢。
就怕高順不出兵,出兵正好讓猛虎軍和泰平軍也出去練練,別打到最後只是撿了個順風戰,那就達不到練兵的效果。陳宮剛想請示諸葛亮,讓諸葛亮下令嚴政率領猛虎軍和泰平軍出擊。
結果諸葛亮卻是擡擡手,示意陳宮不用輕舉妄動,而後說道:
“不必心急,之所以讓各將領前去鬥將,乃是替他們揚名,不然武藝再高,戰力再強,沒有人知道也是酒香怕巷子深。到時猛虎軍和泰平軍卻是我青州的左右兩臂,不可輕用,我等視之如寶貝,豈能用在對戰荊州軍的身上。”
“況且我與董卓早已約定三章,我軍只需擋住呂布等各將即可,無需直面荊州大軍的兵鋒,故而接下來不用我青州大軍出手,該是董卓的西涼鐵騎出來擋刀了。我曾聽聞呂布手下有一人才,名喚高順,其訓練出來的陷陣軍戰力極猛,皆是悍不畏死的軍士,正好讓董卓替我等驗證一番,以免貿然出擊,吃了大虧,在這裡栽了根頭。”
諸葛亮不驕不躁,渾然沒有鬥將得到上風的洋洋自得,反而顯得十分冷靜,不爲所動,好像眼前的鬥將早就司空見慣了。諸葛亮的淡定也給旁邊的陳宮和嚴政帶來自信,也就靜下心來,繼續觀察戰場上的變化,只是暗暗地準備著,隨時傳達軍令。
不出諸葛亮所料,董卓率領著西涼軍一直在旁邊觀看青州大軍和荊州大軍雙方鬥將,尤其是看到諸葛亮和呂布戰將如雲,層出不窮,董卓再環掃了一下西涼大軍之中的將領,都是一些歪瓜裂棗就氣不打一處來。
好在呂布軍在諸葛亮的打擊之下,總算是支撐不住了,不得已全部出擊了,董卓內心一喜,哼!論鬥將,西涼大軍的將領除了一股狠性,武藝實在是稀鬆,但要論鬥陣,那西涼鐵騎清一色的騎兵衝鋒,那可不是吃素的。
別說是之前和諸葛亮已是做了約定,爲了出一口氣,董卓也會率領西涼大軍上去和高順的陷陣軍硬碰硬,絕不讓青州大軍和荊州大軍兩方專美於前。
被呂布鎮壓了這麼多天的西涼大軍終於得到機會舒緩了,打不過呂布,難道二十萬西涼鐵騎還打不過高順的區區陷陣軍麼?況且高順的兵馬看起來無非就一萬左右,要是二十萬西涼大軍還吞不下,那董卓也就無顏再在京師洛陽立足了。
由於高順的陷陣軍大多都是心存死志的軍士,哪怕面對著董卓二十萬西涼鐵騎大軍的衝鋒,依然面不改色,只是穩重地一步又一步地上前、上前、再上前。
西涼軍和陷陣軍一接觸上,雙方就出現了大量的傷亡。陷陣軍畢竟只是步兵,雖然軍兵的裝備偏向於重裝步兵,但始終是抵擋不了騎兵的,靠的無非就是視死如歸的軍心和士氣。
只是一息的對陣,陷陣軍就大概折損了近一成,死傷人數高達一千以上,縱是如此,陷陣軍依然沒有出現任何潰逃或是炸營的跡象,可見高順此人的練兵能力實在是高超。
陷陣軍有傷亡,但防線還在,董卓軍的西涼鐵騎也好受不到哪裡去,竟然也出現了大量的戰損。西涼鐵騎的衝鋒是強,但還是沒能衝破高順的陷陣軍防線,於是就出現前面的騎兵被擋在原地,不得動彈。
想想,整整達二十萬的西涼大軍。後面的騎兵一時之間又沒法將戰馬從衝鋒的狀態給瞬間停下來,只能繼續催馬前行,前面的騎兵就變相地成爲了一座固定的盾牌,接受後面騎兵的衝刺。僅僅只是瞬間,就有大量的鐵騎被撞得馬仰人翻,下馬落地。
在戰場中間,失去了戰馬,且前無去路,後有縱兵,等於被直接宣佈了死期。很快,這些西涼勇士沒有死在高順的陷陣軍手裡,反而死在友軍的衝鋒之中。一個又一個平時在西涼大草原之上縱橫的勇士,想不到有朝一日會死在友軍的戰馬踐踏和長槍冷鋒。
陷陣軍死傷可觀,但西涼鐵騎更是翻了十倍,二十萬西涼鐵騎沒一會兒就或死或傷,失去了戰力,遠遠初步估計怕是有上萬兵馬之多。
董卓看到西涼鐵騎的衝鋒受挫,更是心急靈焚,區區上萬步兵,居然能想成爲西涼鐵騎的攔路石,真是不自量力。董卓不明敵軍的實力,還以爲高順的陷陣軍肯定已被西涼鐵騎的衝鋒嚇破了膽,還在負隅抵抗,無非就是強弩之末罷了。
董卓征戰多年,這種局面早就見多了,只要西涼鐵騎繼續衝刺,肯定不用多久就會刺穿高順的整個陷陣軍防線,到時就是一面倒的大屠殺了。董卓頗爲自信地下令西涼鐵騎不計傷亡地消滅陷陣軍。
董卓軍高歌猛進,高順的陷陣軍向來都是只有前進,從沒有過後退,更加不會作任何退步了。不過高順也知道兵力的懸殊實在太大,對方有二十來萬的兵馬,而陷陣軍只有上萬兵馬,哪怕陷陣軍悍不畏死,這一場戰鬥的結果已是呼之欲出。
除非…除非荊州的真正主人丁原丁建陽願意將全部荊州大軍壓上去助陣,尚還有一絲生機,不然呂布軍肯定會在這一場戰爭之中全軍覆沒。
“陷陣之志,有死無生。”
高順瞇起了眼,下了最後的軍令,陷陣軍的軍號一出,證明全軍進入了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了,也就是代表著全軍上下都可以做好赴死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