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之前諸葛誕和諸葛瑾的年紀已到弱冠,諸葛玄和諸葛珪兩人商議著替他們表了字,兩個大的表完了字,諸葛玄和諸葛珪也就順便商議了一下即便分娩的兩位夫人肚子里的孩子名字。
由于不知男女,費了諸葛玄和諸葛珪好些腦力,直到最后,兄弟倆總算是定下了兩個男名、兩個女名備用。眼前孩子已然降世,那么取名自然刻不容緩,正好將之前定好的名字拿來一用。
長兄如父,諸葛珪自然是不會太過忤逆兄長諸葛玄的意思,況且這二個名字也是他們商議達成共識而來,當下諸葛珪趕緊說道:
“大兄,如此甚好。均兒和直兒又是同一天出生,希望他們長大之后,能一直以均、直兩字作為互鑒。做人,力求正直,做事,務必公均。古有圣人曾云:以直報德,不積過恩;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
“均兒和直兒正好以古人為鏡,一路順利成長,但愿他們的品質如兄長所愿,人如其名。弟并無異議,就以此兩名為定。”
諸葛珪和諸葛玄將兩個新生兒的名字搞定之后,又各自各院,安慰勉勵了各自的夫子,以示辛苦。不過,諸葛玄和諸葛珪內心都有些擔心,畢竟剛才諸葛亮說過了,又要舉族將諸葛氏全族遷往青州,眼下夫人位都剛剛生產,身子恐多有不便。這可如何是好?
諸葛玄和諸葛珪待諸葛亮和諸葛誕都見過自家的弟弟們,就將兩人私自叫到書房,想看看接下來的計劃是不是應該推遲一段時間再說。
四人在書房坐定,諸葛玄和諸葛珪互視了一眼,最終還是諸葛玄當出頭鳥,畢竟是兄長嘛,不過諸葛玄卻不敢小看眼前這兩個后輩。一個是出生之后不久,就有靈智、急智的諸葛亮,又是完美地帶領著諸葛氏成功避過了黃巾之亂,保全了家財和基業。
另一個是小小年紀就為政一方,官任縣令,雖說時日不久,卻也多少培養成了一些官威,顯得不怒自威。最為重要的是經過這些日子的歷練,諸葛誕成熟了許多,完全脫去了稚嫩的外表,換成了剛毅的臉龐。
經歷過了黃巾之亂的諸葛亮和諸葛誕,諸葛玄和諸葛珪還是覺得得多多重視兩人的意見,就他們來說,內心是希望繼續在泰山郡住下去,至少目前不能動,保證兩位夫人的身子要緊,而兩位孩子的身子也尚弱,不宜奔波。
可諸葛玄和諸葛珪也知道,每次諸葛亮提議出來的,只要最終去做了,都會一一驗證,并得到好處與利益,避免損失。因此他們也不敢大意,甚至是執意不將家族遷往青州,若是拍板子不同意,萬一泰山郡又出了什么事,那時就后悔莫及了。這才有了私底下的家族小會議,算是對之前那場軍務會議進行一下高層碰會,互相補充,查漏補缺。
諸葛玄面對后輩,卻是毫無架子,和氣地說道:
“亮兒和誕兒,之前提到的將諸葛氏再從泰山郡搬到青州,我和珪弟也仔細地分析過了,并不是覺得此事不可行,只不過如今你們的弟弟剛出生,而你們的娘親身子也尚未恢復,皆不宜遠行。”
“故而我倆商量之后,感覺青州之行是否應該先推遲一段時日,待過幾個月,你們娘親和弟弟身子好些了,再出發如何?”
諸葛玄的意思也很明了,反正要去青州的話,雖說高官厚祿等著,但早去晚去還不是一樣,不急于一時。然而現在諸葛玄和諸葛珪的夫人身子虛弱,孩子年幼,去青州那不毛之地,還是有些不妥,也就想試著打消諸葛亮的想法,讓舉族去青州一事,過一段時間再提。
諸葛誕倒是無所謂,反正去哪都行,當縣令那段時間以來,諸葛誕也就學會了妥協,學會了隨遇而安。況且現在諸葛玄所說的也不無道理,一切還是得以家人為重。諸葛誕相信諸葛亮也能體會和理解諸葛玄的苦心和用意。
然而諸葛亮卻并不愿改變初衷,仍然一意孤行,甚至還打算勸說諸葛玄等人,諸葛亮十分有禮貌地說道:
“大伯、父親,亮兒知道你們所想所說的,都是為了家里好,為了娘親和嬸嬸好,也為了弟弟們好。亮兒自然也是支持和理解的。不過,推遲將諸葛氏全族遷往青州一事,我卻并不認同。”
“眼前青州千里曠野,無人入主,正是我等趁虛而入,名正言順地以青州州牧而自居的時候。若是遲了,則恐怕節外生枝,甚至是以使青州有變。然而娘親和嬸嬸、弟弟們也的確不利于遠行,舟車勞頓,長期奔波,依我看來,我們可以采取螞蟻搬家的方式進駐青州。”
“青州百廢待興,若是一時將全族一次地遷往青州,恐怕青州難以供養如此多的軍隊與人員,不如就像螞蟻一樣,定期每次遷往一批,慢慢在青州安置。”
“如此,先去青州的人數量不多,也容易在青州站住腳跟,也好為后去的人提前準備一些住所和其他幫助,以便后面更快更順利安置下來。”
“此外,既能等待娘親和嬸嬸、弟弟身體好轉,這些時間泰山郡還能作為一個據點,替青州打探消息,采辦物資,運往青州,倒也是不失為一個支持青州發展的撐點。不過,亮兒覺得泰山郡此地的人不宜留下太多。”
“泰平軍出身泰山郡,對于地形等等皆較為熟悉,就將泰平軍留守泰山,以便護衛;猛虎軍新立,正好帶去青州提前建立據點。此外,亮兒覺得諸葛氏以大伯為主,大伯還是得率先表個態,帶領族人遷往青州,并居住下來。”
“等到以后娘親和嬸嬸、弟弟方便了,就將她們一齊帶往青州。至于父親嘛,身為泰山郡丞,在還沒全部人搬往青州之前,還是得堅守在泰山郡,以穩人心與軍心。”
此時的青州,就只剩下臨淄那點小兵小將了,兼之趙琰和龔景也不是什么大才,雖說被黃巾之亂一鬧,青州沒多少價值,但諸葛亮還是想早早入駐,才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