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焉年輕時因爲漢室宗親身份,得以擔任郎中一職。後因老師祝恬去世而離職,在陽城山講學教授。又因“賢良方正”,被推舉到朝廷做官,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眼下,劉焉官任幽州太守,也是因爲劉焉聽從了鄒靖的提議,纔有了劉備的報效投軍之舉。
衆(zhòng)人跟隨著太守府的下人指引,一路前行,來到了會客的大廳。只見一男子身著官服,面如白玉,一股官勢不怒自威。
那人應是劉焉無疑了。
“拜見太守大人。”校尉鄒靖一進房門,便率先行起了軍禮。
“拜見太守大人。”
諸葛亮和劉備等人也只好有樣學樣,也向劉焉行了一禮,然後再靜待引薦,卻不敢隨意開口提前插話。
“哦,鄒校尉來了,快快免禮,如今賊勢難擋,鄒校尉不去準備軍備好迎敵,今日前來,可是已有破賊之計?”
劉焉身爲漢室親宗,論輩份可比漢靈帝差不多,自然對鄒靖這一個校尉居高臨下,不過也是因爲黃巾反賊作亂,不得不依靠鄒靖這些武將。
劉焉還是比較喜歡和文人士子坐而論道,茗茶笑談,只可惜被派到這幽州荒涼之地,遠離洛陽京城。不過,劉焉也是比較能夠隱忍,哪怕坐過的官職一個換一個,手下與上司一茬換一茬,劉焉都能夠左右逢源,扶搖而上。
明哲保身,就是劉焉出仕爲任的座右銘。
“回報太守大人,今日有涿縣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和蔡伯喈門下、泰山郡郡丞之子諸葛亮,率兵前來投軍,助我涿縣禦敵,討伐黃巾反賊,誅殺叛逆,卑職不敢自專,遂將此二人引薦給太守大人一見。”
鄒靖聽到劉焉話裡隱隱有些責備,不由馬上爲自己澄清,表示不是不去準備防守黃巾作亂,而是有諸葛亮和劉備二人前來投軍,二人背景過於強大,搞不定纔將二人拉到太守府來的。
鄒靖話音剛落,便看向旁邊的諸葛亮和劉備,眼神裡透露著:二位快救我,拉兄弟一把。
諸葛亮和劉備會意,互相對望,一時不知該如何開口,諸葛亮看劉焉自恃身份,好像也等著二人率先自薦。論背景和實力,劉備除了漢室宗親,別的什麼都沒有,可說拍馬也趕不及諸葛亮。
諸葛亮也覺得此時應該由自己當這個出頭鳥,先將官府明面上的事情給辦了再說,也好給泰山軍弄好手續(xù),將泰山平帶領進涿縣的官府兵營駐紮,纔是正事。
長期盤桓在涿縣城外,諸葛亮也怕事外生枝。
於是,諸葛亮上前一步,朝劉焉行了個後輩士子禮。
“師從蔡伯喈公,末學後進諸葛亮拜見太守大人,奉泰山郡守張奉大人之命,爲討伐黃巾反賊,誅殺叛逆,在下代家父泰山郡丞諸葛珪領兵出征,前來涿縣助戰(zhàn),還請?zhí)刂苤狻!?
諸葛亮恭敬地將泰山郡的官引與名帖遞給太守劉焉,希望劉焉能將諸葛亮所率領的泰平軍引爲友軍,不然諸葛亮這出師無名,成爲野軍,就算有功,也難上表。
“賢侄年紀輕輕,一表人才,竟是伯喈公的得意門生,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代才人出。伯喈公近來可好?賢侄能率兵前來涿縣相助,可見忠心報國,心存大漢,不知賢侄此次前來,帶了多少兵馬?”
劉焉接過諸葛亮遞過來的名帖和官引,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不假,想不到眼前的諸葛亮年紀如此地小,卻是蔡邕的學生。加上領兵前來相戰(zhàn),劉焉更是心花怒放。
這樣的諸葛亮,不管帶兵多少前來,都是等於白白增加劉焉的兵力,畢竟,沒人會相信諸葛亮能真正地統(tǒng)領兵馬,指揮作戰(zhàn)。劉焉希望諸葛亮帶來的人,多多益善。
“恩師日食三鬥,身體康健,一切皆好,多謝太守大人掛念。在下此次共率領泰山郡二千人,皆清一色輕騎兵,目前正駐紮在涿縣城外三十里處,懇請?zhí)卮笕朔砰_城門,讓我泰平軍進駐涿縣,也好加強操練,略籌補給。”
諸葛亮知道要把泰平軍在劉焉和鄒靖眼前亮亮相,以免他日立下戰(zhàn)功,卻口說無憑。於是,請求劉焉將泰平軍放進涿縣,也好減少在野外,糧草的消耗。
“這是自然。賢侄遠道前來相助,豈有讓友軍駐紮在城外,露宿荒野的道理。賢侄待會兒即可領兵進城,一切所需皆由鄒校尉操辦供給,不得有誤。”
涿縣又不缺少糧草,現(xiàn)在只愁賊軍勢大,難以抵擋。所以放諸葛亮進城,還能幫忙守軍,何樂而不爲。劉焉不止同意諸葛亮的請求,還要求鄒靖要將諸葛亮軍隊的消耗也給安排妥當了。
諸葛亮連連答謝,鄒靖也忙出列領命應諾。諸葛亮見已無他事,便行了一禮後,退步站立,眼觀鼻,鼻觀心。
“拜見太守大人,在下姓劉,名備,字玄德,幽州涿郡涿縣人,原是漢室宗親,曾師從盧植、鄭玄,見涿縣放榜招募軍兵應敵,故而聚集鄉(xiāng)勇五百餘人,皆持軍器,人手一馬,前來報名投軍,討逆誅叛,以效國恩,還望太守大人能收爲帳下,留待軍用。”
劉備也將家底亮給劉焉看,論出身,劉備說實話,比很多人都高了,溯源可到漢室宗親,又師從大儒盧植、鄭玄,可見劉備的簡歷,令人眼前一亮。
劉焉見劉備長相異於常人,眉目之間有一股英氣,不由來了興趣。劉焉素來喜歡保持實力,又有心蓄養(yǎng)勢力,對於諸葛亮率軍前來,雖然高興,卻知道只是暫時的,無法引爲己用,友軍待戰(zhàn)事一了,還是會離去。
但劉備帶來的兵馬不同,這是土生土長的涿縣兵馬,劉焉覺得容易吸收成爲自己的羽翼。聽到劉備自稱是漢室宗親,劉焉更是笑了,論漢室宗親,難道還比得過身爲幽州太守的劉焉麼。
“竟是劉氏同宗,不知玄德出自哪一支哪一脈?”劉焉見劉備的年歲大概二三十歲,也就好奇,問劉備的祖先是誰,既是漢室宗親,那自然是大有來頭的。
“回太守,備乃是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先祖因緣際會,曾留下一脈於涿郡涿縣。”
劉備說得頭頭道道,生怕劉焉去翻老黃曆,揭劉備的老底。畢竟,劉氏自漢高祖劉邦奠定大漢朝之後,子孫何其千萬也。
“哈哈,那理應稱玄德一聲侄子。幽州得玄德侄子相助,如虎添翼,我心無憂也,如魚得水,破賊可期也。”
劉焉十分高興,直接認劉備爲侄子,反正劉焉對於表揚人,這種不需要掏錢,不需要損兵的行爲,向來是樂見其成,得心應手。
劉焉直接將諸葛亮和劉備都認爲侄輩,一個賢侄,一個親侄。這一認,涿縣的安危穩(wěn)穩(wěn)了,算是超值。
劉備,字玄德。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
劉焉,字君郎。漢景帝第四子、魯恭王劉餘的後裔。
劉備和劉焉互認爲叔侄,大爲親暱。
自此,劉備算是在亂世之中,謀得了第一個名份。
落葉歸根,認祖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