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諸葛亮能在張角面前侃侃而談,毫不露怯,竟然是有這麼一層原因。張角聽了諸葛亮的話,又一次感到不可思議。不過,諸葛亮這回說的,比之前的更加難以驗證,這世上生而知之,已是神童。從未來走回現在的人,那僅僅只能一個字說明:妖!
“既然你說能看到我黃巾大軍舉事的結果,那你就說說,我黃巾大軍最終結局如何?這大漢是否在我黃巾大軍的衝擊之下,仍然屹立不倒,綿長百世?”
張角總覺得聽信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來預測黃巾大軍的將來運程,顯得十分迷信,比張角以前修道還玄之又玄。不過諸葛亮的來歷與離奇,又逼得張角不得不嘗試一番,畢竟諸葛亮說的話,張角似乎沒有辦法判定其中含有任何一句謊言。
張角只好試探一下諸葛亮是否真的能說說將來大勢發展之後的結果。哪怕張角暫時無法做到百分百的相信,那多一個參考,也是好的。張角認爲已經足夠地重視諸葛亮這個人了,但張角都是希望能從諸葛亮的嘴裡聽到不一樣的結果,或者是內心所期待的結果。
“大賢良師,黃巾大軍舉事本意是好的,然而卻最終沒有成功,也不會成功。所有的黃巾大軍到最後全都被消滅,沒有哪一支黃巾軍隊,哪一個地方的黃巾軍隊可以倖免。雖然現在看來黃巾大軍甚至還有些優勢,打得大漢官兵節節敗退,然而最終黃巾大軍是不會勝利的。相信以大賢良師的眼光和智慧,也大概能看得出這一點,又何必自欺欺人呢。”
諸葛亮還是直截了當地一舉擊破了張角內心所僅存的一絲希望,直接給黃巾反賊蓋棺定論,將黃巾大軍的結局給說了出來。雖然諸葛亮是知道張角的期待,是想讓諸葛亮說起黃巾大軍最終能夠成功,並引領黃巾大軍建立新的國朝。不過諸葛亮卻不願違心地騙這個即將行將就木的老者。
不僅僅是因爲張角是張寧的父親,也不僅僅是因爲張角是所有黃巾大軍的領袖,要攻破張角的心志,從而影響黃巾大軍的鬥志與士氣。諸葛亮就像沒摻和個人的情感一般,就像在平白地述說一件很正常,常見得不能再常見的事兒。
不過,諸葛亮還是不忍心,又補充了一下,重新點燃張角灰暗的內心,給了張角將來會發生的一些好消息。於是,諸葛亮說道:
“但大漢王朝最終也沒有贏。黃巾大軍輸了,大漢朝廷也輸了。在大賢良師領導之下,燃起的這些星星之火,慢慢強烈,就如烈日當空的火炎,一點一點地燒遍了整個大漢王朝,並且成功地將大漢燒成一片焦土,四分五裂。”
諸葛亮沒有將黃巾之亂後面的諸候林立,戰亂四起的事情,給張角說得太多,說得清楚明白。畢竟,諸葛亮知道張角不久於人世,人死如燈滅,這些事情都不再與張角有關,也就不要讓張角再操心和擔憂太多了。
原本聽諸葛亮說黃巾大軍最終會失敗,張角已是心灰意冷,一臉土色,後面諸葛亮竟然又說大漢沒有贏。如此一來,那不是說黃巾大軍和大漢最終都是輸家,或者都是贏家。張角聽到大漢沒有贏,也就鬆了一口氣,那樣證明張角率領的黃巾大軍舉事並沒有輸得一塌糊塗。
而是人力有時盡,在沒有張角的帶領之下,黃巾大軍竟然最終仍能與大漢鬥到最後,並且互有輸贏,不分勝負。這就夠了,說明張角並沒有成爲歷史的罪人,不會使千千萬萬跟隨他一起造反的平民百姓,老弱婦孺都葬身於這場戰亂之中,死得不明不白,分文不值。這就足夠了。
“那最後的贏家是?大漢之後何人執牛耳?國號稱爲何?那時候的百姓平民的生活又是怎麼樣的?是否有所改善?”
諸葛亮有意避開太多的內容,害怕張角知道之後,刻意扭轉。不過張角卻沒有放過這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影響到現在很多人的努力方向,以及最終的結果。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張角還是希望以後的人們可以不用那麼苦,日子能好過一些,這也是張角舉事之後,一直對跟隨的黃巾大軍所提倡的。雖然一開始舉事的時候,張角的目的不是那麼純粹。而是想推翻大漢王朝,然後自己登基爲帝,然而在號召天下之人跟隨一起舉事之時,張角卻沒敢這樣直白的說,而是說要帶領大夥嚮往更好的日子。
沒有太多的戰爭,沒有餓餓,沒有不公,沒有一切的苛捐雜役,有的只是和平,快樂,幸福和富裕。雖然張角最終並沒有做到,不過張角還是希望那些正直而樸實的百姓,能得到心中要求不高的將來。
“大賢良師,這些都不重要了。只要知道大漢的支柱,最終倒下了,而天子不再姓劉,真正影響這片大漢土地的人物,此起彼伏,各有定數。相信知道了這些,大賢良師的心願應是已了,不再有遺憾了吧。”
“至於平民百姓嘛,人的要求素來不高,只要能吃飽,晚上能好好睡一覺,家裡能有一個婆娘,些許小孩子,也就滿足了。當然,這些看來很平常的事,最終也要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順利得到。有的人等到了,有的人等不到了。”
“可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歇,時間會一直往前流淌,前人的犧牲,正是因爲後人能得到改變,才變得更加有意義,有價值。難道大賢良師現在所做的,不正是這樣麼?”
諸葛亮原本是想告訴張角,黃巾大軍被鎮壓之後,會有董卓亂政,直接替張角將大漢天子劉辯給廢了,再後來就出現了一個諸候四起的大漢,以及被曹阿瞞混水摸魚,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南征北戰,西討東伐,統一了三國的亂世。
不過,曹操也沒能撈到最終勝利的果實,而是三國歸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