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張寧緊緊地跟著鄧茂,竟然也夾藏在泰平軍之中,準備混進廣宗郡城中去。鄧茂先派那些武藝較好,身手不錯的親信,保護諸葛亮和張寧二人。
安排好之後,鄧茂就率先跨上雲梯,往上而爬,後面的泰平軍軍兵跟鄧茂也不是第一次配合了,見鄧茂攀上雲梯,皆紛紛效仿,緊隨其後。
廣宗郡城的黃巾守軍被盧植大限度地牽扯在正門之中,差不多原本最開始的全部黃巾守軍都圍在正中城門,進行撲火,又被劉備在左邊驚嚇了一番,黃巾守軍的預備兵也只好繼續往上填。
這回好了,泰平軍又突然從右邊出來,衝擊最爲薄弱的右邊,而且來勢比劉備軍還要快,一人雙馬,十幾個呼吸就已到了城牆下,開始攀登雲梯。
廣宗郡城上的黃巾守軍根本就做不出反應,只好本能地組織起防守,然而這種打擊力度,對泰平軍來說,幾乎等於沒有。除了個別不幸運的泰平軍軍兵被流矢射中而翻身下馬,或者一些攀爬雲梯快到城牆的軍兵,大意之下,猛然跳上城牆,被黃巾守軍一下子給收割了之外。
泰平軍幾乎沒有什麼折損與大量的傷亡。可以說,另外二邊雖然激戰得最熱烈,要說進度,卻是右邊最快,因此攻城的人數不少,且大多爲老兵,守軍又不多。
尤其是鄧茂。鄧茂是先攀爬著雲梯到了頂端,再將修補好的雙頭流星錘往城牆上一甩,一下子就砸中了一大堆黃巾守軍,同時也給有限的城牆擠出一些空間。
連續甩動雙頭流星錘好幾遍,確定黃巾守軍已是不敢隨意靠近,鄧茂才猛然地跳上城牆,然後一步一步地往前擴大安全區,給後面的泰平軍提供支援的安全地帶。
黃巾守軍沒有什麼武藝特別出衆的武將,這點給了鄧茂極大的個人發揮空間,只見鄧茂的雙頭流星錘揮舞如風,來一個砸飛一個。
在鄧茂像劉備一樣,站穩了城牆上的腳根,源源不斷地泰平軍開始就像決堤的水庫,傾泄而出。
很快,廣宗郡城在鄧茂的強勢插入之後,就有了泰平軍的一席之地。泰平軍得到軍師陳宮和統領鄧茂的吩咐,皆只是守住陣地,不趁勢追擊,方便時間一到,後面開始的撤退順利。
諸葛亮和張寧得到軍兵的提醒,知道廣宗郡城城牆之上,已是安全了,可以上去。諸葛亮才讓張寧慢慢地爬上雲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而登,而諸葛亮就跟在張寧的後面,給張寧保駕護航,以免張寧害怕,從而躍落下雲梯。
張寧爲了見自己的父親張角,強忍下內心對血腥的戰場害怕的想法,更是鎮壓住攀登雲梯的恐懼。雖然一開始,張寧的確心驚膽怕,不過在諸葛亮言語的安撫之下,也就慢慢情緒穩定下來了。
張寧是第一次依靠諸葛亮,內心既有些抗拒,卻又沒有其他的選擇。看諸葛亮的表現,張寧也越來越認可諸葛亮,只不過還是不習慣,最害怕,最彆扭的是張寧和諸葛亮分屬二個不同的陣營。
張寧十分不願面對這個話題,卻又繞不開這個事實。
張寧和諸葛亮小心翼翼地攀登上了廣宗郡城的城牆,待二人上了城牆一看,到處都是涌動的人頭,密密麻麻,猶如看不到天日般。
這種感覺,就好像眼前面對的不是人,而是一羣只擁有本能與熱血的動物一樣。每個人的表情,要麼呆滯麻木,要麼猙獰兇惡,十分令人頭皮發麻,一陣乾嘔。
800鄧茂見諸葛亮和張寧也上了城牆,就明白了離軍師陳宮所說的全軍撤退,時間不多了。於是鄧茂也就不再逞個人英雄威風,而是收手,將廝殺的第一線讓給其他的泰平軍,獨自一人回到諸葛亮的身邊,負責保衛諸葛亮和張寧的安全。
諸葛亮見鄧茂回到身邊,內心感覺更是安全,畢竟諸葛亮見過鄧茂的武藝,只要沒有特別變態的名將出現,以鄧茂之武力,頂個一二柱香的時間還是有的。
“鄧將軍,率軍衝去箭垛。”
鄧茂的殺傷力最強,還是得仰仗鄧茂殺敵,於是諸葛亮開始進行指揮了。有了指揮的軍隊,才能最大限度進行配合,減少傷亡,互守互攻。
“護著主公,隨我來。”
鄧茂聞言,也不答話,而是衝著旁邊的泰平軍軍兵大吼,不過人聲吵雜,除了旁邊的幾個軍兵能聽到之外,很快就被淹沒在人聲鼎沸的城牆之上,然後煙消雲散。
鄧茂一動,諸葛亮和張寧就跟著動,他們的舉動本來就牽著城牆上面所有泰平軍的神經,於是整個泰平軍在城牆上面的陣地,開始隨著鄧茂的移動而移動。
400廣宗郡城爲了防止攻城的軍隊用弓箭射殺守城的軍兵,從而建立了非常多的箭垛。鄧茂很快就尋到了離得比較近的箭垛,在斬殺了箭垛附近大量的黃巾守軍之後,鄧茂成功地佔領了第一個箭垛,拿下了一個據點。
不過,很快鄧茂又放棄了,並且率軍離開。原來,鄧茂佔領箭垛之後,就將諸葛亮和張寧迎了進去,而鄧茂則是選擇守在外面。
進入了箭垛的諸葛亮和張寧,快速地將身上大漢官兵的鎧甲和標識給脫了出來,露出裡面穿著的黃巾軍兵打扮樣式。諸葛亮和張寧又從懷裡掏出一條黃色綸巾,綁在頭上。
做完這一切之後,諸葛亮和張寧在泰平軍軍兵的幫忙下,將鄧茂爲了佔領箭垛所斬殺的黃巾守軍搬在附近,然後諸葛亮和張寧也開始躺在地上,抹上一些血漬在身上,假裝是已死的黃巾守軍。
見一切準備妥當,諸葛亮又讓箭垛的全部泰平軍軍兵前去通知鄧茂,命令鄧茂率兵撤離箭垛,以便諸葛亮和張寧混入黃巾守軍,從而潛入廣宗郡城之內。
鄧茂依計行事,得到泰平軍軍兵的傳令之後,就率軍殺回登上雲梯的地方,那裡仍然在源源不斷登上來的泰平軍把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