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學原來是在昆士蘭大學教書,得到了終身教授的職位后,又辭掉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一次,末學跟恩師路過新加坡,拜訪新加坡的中國大使,張大使就很好奇的問末學,現在工作辭掉了,將來生活、日后經濟來源,有沒有考慮怎么辦?末學回答:“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彼鶑氖碌穆殬I,真正能夠為社會、為大眾帶來最真實的利益,我們就沒什么可憂慮的了?!疤鞎摇?,要有這樣的決心,要有這樣的信心,這是夫子講的,也是君子應該做的。
君子要教孝道,現在媒體很發達不用挨家挨戶的去講,就在攝影棚里面,通過遠程教學的工具,能夠跟有緣的大眾來分享,把自己對于行孝、學習孝道這方面的心得體會,供養給大眾。自己三十多年如何學習孝道,現在學習《孝經》又有什么樣的心得,雖然是很粗淺,但是愿意跟大眾來分享。
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真的是“不亦說乎”的事情。
二、孝心廣被諸父己父
經文:【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
我們從事傳統文化的教學,非常歡喜。教以孝,用孝道來教導大眾,這就是“敬天下之為人父者”。這個“父”,包含父母。天下為人父母的,最希望兒女孝順,我們現在講孝道,演述《孝經》,啟發大眾的孝心,勸勉大眾行孝,這是“敬天下之為人父母者”,這是為人父母最歡喜的事情。所以很多的父母也曾經跟末學提到,很希望末學多做一點孝道方面的教學,甚至還有的父母,要把自己的兒女送過來給末學教,做父母的都希望兒女孝順,向善向德,所以能夠教育好天下的兒女,是最令為人父母感到安慰的事情。
三、教以悌道諸兄己兄
經文:【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
我們能夠教悌道,教人如何恭順兄長,這就是對天下兄長的尊敬。為人兄長,這個兄也包括姐姐,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妹妹能夠恭順他,這是一種和諧之道。所以教悌道,就是對天下為人兄的、為人姐的尊重,讓他們生起喜悅。
唐玄宗注解:“舉孝悌以為教,則天下之為人子弟者,無不敬其父兄也?!彼越逃褪墙o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事業。這個教育,是指教導人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這是舉出孝、悌兩條來講,孝悌是根本,《論語》講得好:“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它是仁之本,這個“仁”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仁愛的仁,即仁愛、仁道;另外一個是做人的人。所以它是仁德之本,也是做人之本。用這個根本來教化大眾,天下為人子弟的人,就能夠尊敬自己的父兄。教他孝道,他就能恭敬父母;教他悌道,他就能夠恭順兄長。所以教以孝悌會給人類帶來福祉。
古人在《禮記·學記》中講得好:“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國家政權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教學,教學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教孝悌,所以“孝”是“教之所由生也”。教孝悌,就使得天下為人子、為人弟的,能夠孝敬自己的父兄。有了孝悌之心,他對一切人,自然厚道存心、仁愛存心,他對國家就有忠誠,社會自然和睦和諧。因此,“教學為先”,教孝悌為先。
四、教臣忠孝以敬人君
經文:【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這是講把為臣之道,教導給大眾,使他們懂得忠君、愛國,尊敬天下之為人君者。君是領導,這個領導可以是國家領導。假如我們教學,把忠誠的道理為大眾說明,大家自然生起那種忠誠國家、忠誠人民、忠誠于領導的心,做領導的也就身心安穩,國家也就安定,人民也就和睦,這豈不是對國家領導的最大恭敬?所以要真正培養忠誠的人民,就需要去教學。從哪里教起?從孝道教起,因為忠以孝為根基。
企業的領導也是君,他們很多人也意識到教忠的重要性。現在企業員工跳槽、換老板很頻繁,好像兩三年就要換一次。老板也很頭痛,因為培養員工很不容易,兩三年把員工培養起來了,剛剛熟悉了技術,能夠正式上軌道了,結果他走了,心血白費了。所以很多的企業領導,他們都開始重視《弟子規》的教育,因為《弟子規》教人孝道,有了孝心就有忠心。不少的企業以《弟子規》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專門請老師們去講課。我們自己認真學習《弟子規》,有機會別人請我們去講課,我們把為臣之道,做員工如何奉事領導的這些禮義分享給大家,這就是對企業領導的尊敬。
我們能夠在攝影棚,通過網絡來講這個道理,也是“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尊敬做領導的。企業愿意把傳統文化引入企業文化當中,愿意接受這方面的教學,員工也會產生思想的改變,領導當然就很歡喜。
唐玄宗注解:“舉臣道以為教,則天下之為人臣者,無不敬其君也?!边@是教忠,為臣之道最重要的是忠,所謂君仁臣忠。能夠教忠,大家懂得對自己領導要有這一份道義、恩義、情義,天下為人臣的,就是下屬,都能夠聽了這個教化,而尊敬領導,這是講到君子教學。一個從事圣賢教育的人,教道德,教孝、教悌、教忠。實際上八德都要教,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做人的根本。
五、君行有德民之父母
引用《詩經》總結:【《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唐玄宗《御注》:“愷,樂也;悌,易也。義取君以樂易之道化人,則為天下蒼生之父母也?!?
“愷”就是樂,君子之樂,因為君子心中有道,所以內心有這份喜悅,不亦說乎!不亦樂乎!“悌”易也,“易”是平易近人的意思。君子即使是很有聲望、地位很高的,甚至做到天子,他有真實的德行,仍然會對每個人都恭敬,做到平易近人,大眾就喜歡、愛戴他,不會覺得他這個人高不可及。所以“義取君以樂易之道化人”,這是講的君,就是天子、領導的“樂、易之道”。樂,是喜悅,以歡歡喜喜的方式、平易近人的方式來教化人、感化人。那么做天子、做領導的“則為天下蒼生之父母也”,“天下蒼生”,就是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因為都愛戴這個領導,就都把他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這是引用《詩經·大雅》的詩文。
“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這是能夠做到以樂易之道化人而樂,他總是那樣歡歡喜喜、快樂無憂,總是那樣平易近人,那樣恭敬人,沒有一點驕慢之心,這種人是至德,有至高無上的品德。如果沒有至高無上的品德,他做不出來。很多處在上位的人,有了名望、富貴,眼睛就長到了頭頂,看不起別人,別人覺得他高不可攀,距離遙遠,朋友愈來愈少,他愈來愈寂寞、孤獨,自己也不快樂。君子的樂是什么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真正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常常跟我們一起交流、交心,這確實是一種樂事,這需要我們有謙卑、恭敬別人的態度。如果目中無人,瞧不起別人,誰敢跟我們做朋友?所以要有謙卑、恭敬這種“至德”,才能夠“順民如此其大”?!按蟆笔菑V大,“順”是和順,“民”是民心,讓民心和順。所以大眾都愛戴這位君子,都能夠聽這個君子的教化。因此君子是“民之父母”,他有這份至德,能夠使天下人和順?!胺侵恋拢涫肽茼樏袢绱似浯笳吆酢边@句話是倒裝,“孰”就是誰,不是有至德的君子,有誰能夠和順民心到如此廣的程度?就是開宗明義章所講的,“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和諧世界,需要有至德的人才能去實現。不僅要自己有至德,而且要推廣圣賢教育,使之順民廣大。圣賢教育講的是性德、是本善,人人本來具有的本善,所以用本善啟發民心,就使得民心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