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濃。
明月懸空滿天星,碧水清瑩染紅塵。
青山碧水間,河畔竹林邊。
李利和魯肅各持一壇酒,仰望夜空,俯視綠水,交心相談。
“公瑾其人身量魁偉,相貌倜儻,胸襟寬闊如大江,才華橫溢似湖海。”
聽到李利詢問周瑜才能,魯肅開口便是一番盛贊,儼然把周瑜說得是天上少有地上絕艷的當世人杰。
由此足見魯肅對周瑜甚為推崇,此刻確是有意向李利舉薦賢才。
緊接著,但見魯肅繼續說道:“周瑜出身世家大族周家,其祖上雖不如汝陽袁氏一門四世三公,卻也遜色不了多少。周氏一族歷代能人輩出,家學淵源,家境殷實,實乃我揚州為數不多的世家望族。
細說起來,公瑾和兄長還是同齡人,現年二十一歲。他熟讀古今史籍,深諳兵法韜略,六藝嫻熟,文武雙全,尤擅音律;天資卓越,英姿勃發,豪氣干云。而今他屈就居巢長一職已有數年光景,蟄伏待機,坐觀時局變化,心懷凌云壯志、、、、、、”
“子敬啊,聽得出你對周公瑾十分欽佩,你們二人很熟嗎?”李利忽然插話道。
魯肅對李利打斷自己說話絲毫不以為意,聞聲后,欣然點頭說道:“一年前,公瑾時任居巢長,因境內盜匪橫行,他便組織青壯訓練成軍進剿盜匪。途中糧草短缺,他聽聞愚弟家資殷實,便帶人前往愚弟家中借糧。當時愚弟見他相貌魁偉,器宇不凡,于是欣然將家中兩倉糧食借給他一倉,約有三千石。從此以后,我與公瑾常有書信往來,其間也走動過幾次,相談甚歡,引為生平知己。
此番我從袁術治下舉家遷走。正是打算前往居巢暫時棲身,待尋得明主之后再做計較。沒想到剛一脫險便得遇兄長,昨天祖母已經說了,等到抵達步府之后,一切皆由兄長安排。不過,愚弟還想前去探望公瑾一番,不知兄長可否與我同去?”
李利神情微怔,隨之扭頭看向婉約平靜的河面,輕聲問道:“我明白子敬的心意,只是不知周公瑾之才與賢弟相比如何?”
“呵呵呵!”魯肅欣然笑道:“即使兄長不問。愚弟也要說。論兵法韜略。公瑾百倍于我;論領兵征戰臨陣決斷。公瑾百倍于我;論政務治世之能,公瑾亦勝我十倍。故而,周公瑾文韜武略盡皆在我之上,實乃百年難遇的經天緯地之才。兄長若能說服公瑾投效輔佐。遠勝十個魯肅啊!”
“子敬此言差矣!”李利當即搖頭,斬釘截鐵說道:“我有子敬這樣忠肝義膽的兄弟,即便拿十個周公瑾交換,我也不換!”
“兄長!”魯肅聞言極為感動,但臉上的神色卻很焦急,可謂百感交集。
然而,不等魯肅開口說話,李利立即擺手說道:“子敬不必著急,且聽我言。不瞞子敬。在此之前我就聽說過這個周瑜,知道他是當世奇才,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沙場帥才。此次南下揚州,我確實有意拜訪周瑜,如有可能。更想將他收于麾下。
然則,子敬應該知道我在豪強士族之中聲譽不好,甚至被他們看做成敵人。周瑜確有經天緯地之能,我也甚為欣賞其才,但他終究出身名門望族。縱然我帶著十足誠意相邀,可他愿不愿意輔佐我成就大業卻是猶未可知。
不過世間之事總要嘗試一番才能知道結果,因此我不會輕言放棄。待我們回到步府安排好一切之后,我就和子敬一同前往居巢去見周瑜,但愿不虛此行!”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魯肅連連點頭說道。
待他稍稍冷靜后,思量著道:“兄長所言不無道理。實不相瞞,兄長這些年所建立的功績足可留名史冊,但各地豪強士族對兄長卻是頗為微詞,甚至將兄長看做第二個董卓。究其原因,還是兄長在西涼實行削減士族豪強名下的奴仆、婢女和房產土地所致,還有給扈從和奴仆發放酬勞,以及明確限制各大家族所擁有的家丁和扈從數量。這些政令無疑是觸及到了豪強士族的根本利益,猶如從他們嘴里拔牙、剔骨剜肉一般,這是他們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
不瞞兄長,愚弟之前對此也有成見,因為我魯氏一門也算是頗有家資的士族之家。按照兄長頒布的法令,那我魯家也要削減一些扈從和侍女,還要退還數百里田地和幾處宅院。但此番舉家遷離故土,讓我切身體會到兄長施行的法令沒有錯。
值此天下大亂之世,豪強士族縱然被迫遷離故土,卻能依靠手中的錢糧再次購置大量土地和房產,而普通百姓一旦被迫離開故土便一無所有。與此同時,戰亂之中最容易遭受沖擊之人,以及遭難最深最大之人還是這些黎民百姓,因為他們沒有自保能力,更沒有家丁護院保護現有財產。
如此以來,就需要府衙重新給他們發放救命的錢糧和相應的土地,以及發放相配套的耕牛和農具,若是條件允許還要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惟有如此,才能逐漸恢復秩序,戡平亂世。但要實現這些就必須從豪強士族嘴里把他們大肆吞并的土地和房屋掏出來,否則百姓們只能從無到有地重新開始,依舊是衣不裹體食不果腹,世道還是無法徹底安定下來。”
魯肅這番話算是說到了李利的心坎上,當初他實施休養生息時就是這么考慮的。
然而,世間之事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政令對普通百姓有利,就必然會損及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自身利益。這是永遠也無法調和的矛盾,自古至今都是如此,除非、、、人人都是無欲無求的圣人。
————————————————————————
結束夜談之后,李利和魯肅一起返回帳篷歇息,但他卻翻來覆去久久不能成眠,于是悄然起身走出帳篷。
其實不用魯肅舉薦周瑜,李利也忘不了這位耳熟能詳的美周郎。
盡管此時的周瑜還未發跡,還是個籍籍無名之輩,但身為后世之人的李利又豈能忘記這個亂世之中最耀眼的幾個智者呢!但是,忘不了又能如何,置身亂世之中,不能為我所用,那早晚都會成為敵人,此外沒有第三種選擇。
信步走在竹林中,李利腦海里想著很多事情,還有很多毫無頭緒的煩惱。
步府遇刺之事讓他再一次從鬼門關門前掙扎回來,絕處逃生,慶幸之余也讓他再次反省自己。
人不可能永遠都這么幸運,凡事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這一點李利此時已然深有體會。
三年前東山口一役,李利被馬騰麾下五百弓箭手絕殺,逼得他翻身落馬,既而從馬蹄之下連滾帶爬的逃得性命。那一次是他重生漢末之后第一次和死亡近距離接觸,險之又險地擦身而過,差點英年早逝。
冀州之行,眼見自己謀劃得逞之際卻被袁熙所困,無遮無攔地置身亂箭之中,最終憑借李摯早年送給他的金龍軟甲堪堪保全性命。這是李利第二次絕處逢生,幸運地躲過一劫,差點樂極生悲。
此番步府遇刺是李利第三次身陷絕境,而且是真正的絕殺一擊,近乎完全沒有生還的可能,無論是誰落入此劫當中都很難活命。
但他李利卻僥幸活了下來,稱之為僥幸,絲毫不為過。而他之所以能夠死里逃生,全賴他前世身為海軍習得潛息術之功。正是因為他前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潛水本領,又常年在大風大浪中漂蕩,使得他此次落入洪流之后沒有手足無措,也沒有心存畏懼,更沒有喪失求生的勇氣和信念。
身陷驚濤駭浪的洪流中,死死抱住他右腿的夏侯惇被幾個大浪打得不知所蹤。而他李利卻能借助長靴夾層中的兩把短匕護住身體,一次次避開河道轉彎中的巖石峭壁,隨波逐流,最終精疲力竭昏厥過去。
結果,李利是幸運的。他頑強的斗志以及對生命的永不放棄,促使他沒有被洪流吞噬淹沒,直到被魯肅手下扈從救起,他又一次從鬼門關逃了回來。
這三天來,李利一直沉浸在死里逃生的慶幸當中,慶幸自己還活著,慶幸自己再一次大難不死。而這種慶幸實際上卻是他重生以來最深刻地一次反省,也是他這些年來第一次全面回顧自己此前經歷過的點點滴滴,以及自己為什么會屢次遭遇生死大劫。
而今三天時間過去了,李利也從自我反省中悟出一些心得和教訓,實現自身思想的一次升華,讓他曾經夾雜著很多感性的一面漸漸消失,轉變一個真正理性看待任何事情的鐵血霸主。
曾經他心里一直對自己熟識的同時代的謀士和霸主,或多或少都有些敬畏,盡管他自己也不愿意承認,但腦海里始終有這樣一種潛在意識。因此他很少對這些留名史冊的所謂名將和名士狠下殺手,每次都會想方設法收服他們為己所用,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就是溫侯呂布。他之所以放任呂布離去,不僅僅是想借助呂布之手攪亂中原局勢,因為他潛意識當中根本不想看到這樣一個當世強者死在自己手里。
然而,此次夏侯惇和夏侯淵兄弟聯手刺殺之事,讓李利終于覺醒了,深度剖析自己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也正是從這一刻起,來自后世的靈魂徹底和這具肉體徹底融合,從此沒有來生后世,更沒有“李正鋒”其人,只有亂世爭霸的李利李文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