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大太子登船不久,就又遇到了段正淳派來傳信的人,由此得到了來自京中的最新消息:高丞相,正把那些聚眾叩闕的學子,一個個的按在皇宮前打板子。
這又是一個讓他詫異的消息,沒想到自己這大表哥,竟然能毫不猶豫的做出這樣的事來,他怎么就和自己一樣,不怕得罪這些讀書人?
按理,從他高家的安穩長遠計,他不是應該借機拼命拉攏那些讀書人?
不是應該,他是一定在借機拉攏那些讀書人,那他為什么還會做出這樣的事來?
要知道,就連唐太宗那樣把父兄都不放在心里的千古雄主,也沒有做出這樣的事來,宋朝的歷代皇帝,面對這樣的事,只能好言好語的哄著。
也就窮苦出身,可能自小就對讀書人有看法的朱洪武,在立下赫赫武功之后,才做得出來。
當然,明以后的君主,就不存在這樣的煩惱,明以后的讀書人,沒了骨頭,自然也沒了脊梁,盡心竭力的當奴才,哪敢做出這樣的事來……
總之,這不對!
但他很快就有些明白,高泰明,厲害呀!
現在在皇宮面前打那些家伙的板子,總好過將來在他的丞相府前打那些人的板子。
這股歪風,如果一開始就不剎住,將來一定會成為他的煩惱。
船帶著半道遇上,正是向段譽傳遞最新消息的內侍,飛快的朝京城駛去,還是遲了些啊,段譽有些遺憾。
他和董佳,因為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至少現時都不愿意自己手上沾染人命,但打那些讀書人板子這樣的事,他們還都希望是由他們開頭,沒曾想,竟然被高泰明搶了去。
…………
皇宮前,此時依然熱鬧非凡。
在今天輪值的御林軍興奮的輪番下場后,以陳若等五位在朝官員為首的一共二百三十七人,此時全都打完了板子。
陳若等五位官員,旋即被下獄,等候有司處置,其余二百三十二位士子,在被一一錄名之后,允許家人親朋接回。
但這并不意味著此事就此了結,高明順對他們說得清楚,是讓他們回家等候處置,若有傳召,要隨叫隨到。
罰爽(類刑部)爽長張偉進因此松了一口氣,若是把這兩百多人一股腦下獄,他肩上的擔子自然就重了起來。
相國公果然還是照顧自己人。
但在黃昊看來,這就是不讓段正淳有施恩的機會,宮里的御醫都已經準備妥當,就等著外面結束,就去替士子們治傷。
京中的醫館,因此都有些意外之喜,好些醫館的當家人,都和西門校場外濟世堂醫館的吳春歸一樣,也在現場看熱鬧,此時也都和他一樣,殷勤的拉起客來。
治這樣的傷,并無多大難度,因為這些人都是讀書人,都怕痛,而被打的部位,確實也給他們帶來了諸多不便……診金自然可以適當的高高手,其實可能就是狠一點也沒關系,不看相國公都能下那樣的狠手嗎?
看熱鬧的民眾們,因此依然沒有離去,一個個爭先恐后的近距離去看那些讀書人的窘狀,親眼看到那些平日里趾高氣昂的家伙們那鮮血淋漓,一片狼藉的屁股之后,都覺得舒爽不已。
你們也有今天?你們就該有今天!
用隨身帶的藥箱,在人群中為幾個人先做簡單處置的吳春歸,此時也是感概萬千。
高泰明下令把那兩百多人全綁了打板子的時候,他也是嚇了一跳,怎能如此?
這蠻夷之地,果就是蠻夷之地。
但隨著板子一次次的落下,看著那些讀書人丑態百出斯文掃地,他和大理國京城的民眾一樣,也覺得非常舒爽,打得好啊,早該如此。
母國的那些讀書人,更是該打,朝廷養士百多年,看看到現在,把他們嬌縱成了什么樣?
只是,這樣的事,在汴梁,絕不可能發生,所以他相信,官家看到自己最新的奏章之后,一定也會非常舒爽。
他因此又有些佩服大理國的君臣來,太子敢說那樣的話,丞相敢下這樣的重手,皇帝一邊包庇兒子,一邊默許這樣的事發生……
雖然他們可能是小瞧了讀書人的力量,但這樣的膽氣,這樣的爽快,還是讓他由衷的佩服。
原本在段正淳代表段氏重登皇位之后,他覺得大理國和此前并沒有什么變化,但現在的大理國,卻和幾個月之前,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這個變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好像就是從大理國的太子段譽墜馬之后開始的。
從那時起,大理國就發生很多讓他這樣以不動聲色出名的人,都很難掩飾住驚訝的變化。
這些變化中的很多,看起來都不太符合宋朝的正統觀念,看起來也不太有章法,透著些凌亂,很是粗糙,甚至從上到下,就和剛剛的杖責一樣,稱得上有些野蠻。
但作為大宋皇城司一個資深的細作,他敏銳的從這些哪怕不是野蠻,也是蠻橫的變化中,嗅到了蘊含在其中的勃勃的生命力。
就像是春日里野外的叢林一樣,雖然無序,卻處處欣欣向榮。
這些,他在宋朝從未感受到。
王荊公變法之時,或許有些這樣的氛圍,但那時朝堂之上的主旋律,主要還是新舊兩黨之間的傾軋,相較之下,還是此時的大理國要更為純粹。
因其純粹,所以未來才不可限量。
他搖搖頭,把一些不可思議的想法趕出腦海,哪用得著擔憂這個西南邊陲的小國?
怕是大理國君臣,依然不能忘記昔年狄武襄大軍壓境時的恐懼。
平定儂智高之時,狄武襄只派出先鋒軍馬,便讓大理國上下束手無策,為此馬上就奉上逃入大理的儂智高首級……無論如何,大理國,不足為懼。
“幾位勿要憂心,”他溫言寬慰那幾位學子,“用過我濟世堂的金創藥之后,很快就會恢復如常。”
何況,現在看來,大理國也不是沒有麻煩,今天這事,只是一個開始,這些讀書人,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卻不知道,大理國的君臣,接下來會如何應對,他又有些期待起來。
而交趾李朝的細作,卻在這一天欣喜的向國內傳信:大理,將又再起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