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您怎麼能眼看著蘇家人被殺,您怎麼能見死不救呢?”
巍峨壯麗的良親王府,雕樑畫棟的主寢正樓,王妃蘇氏伏於金絲鋪就的軟榻之上,淚溼瘦靨,向坐在外室面沉如水的男人發(fā)出一聲悲苦質(zhì)問。女兒遠嫁他國,飽受折磨。老父突兀失蹤,生死不明。如今連恁多的孃家人也盡遭厄難,還要她如何不堪才成?
“救?”後者兩眉深蹙,攏起不耐。“那些人犯得是謀逆大罪,九族之內(nèi)皆該被斬。皇上能看在我的面子上饒過你,已是天恩浩蕩,你還敢奢望其他?”
蘇氏奮起抗辯,“蘇家對皇上忠心耿耿,怎可能謀反?這擺明是有人居中陷害……”
“鐵證如山,況且那些人未經(jīng)動刑便自己泄了口風,皇上親在現(xiàn)場,豈容置疑?”
“這……”
“這些天你待在府內(nèi)少出門,縱是宮裡及官婦之間有邀請發(fā)來,也一概給推了。如果你不想讓持悌受你連累得話,依我的話去做。”
“持悌?你還記得恃悌?還記得你的兒女麼?蘇家你不保,詩琴你保不住,王爺,蘇婉心當真讓你厭惡到這般田地麼?”
“你說些什麼?”柳遠州怫然立起身來。“你安心靜養(yǎng)罷,無事少到前面走動!”
他拂袖而去。
身後女人壓抑哭聲一路追行。
——————————————————————————
“子禎是怎麼回事?怎麼可能一堂都挺不過去?”
“是,一堂都沒有挺過去……”
“你既然在堂上,爲何沒有照應著些?”
“您沒在堂上,不知那堂上氣氛。誰也想不到那個看起來相貌無奇的書生能把人逼到那種境地。有他一步步引著,子禎是在不知不覺中走到懸崖邊上的,等到發(fā)覺了,一隻腳已經(jīng)踏了下去,來不及了。”
“何、默、然,是麼?”
“對,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窮酸書生!蘇年百年的基業(yè)竟然會毀在這麼一個人手裡,這可真是陰溝裡翻船,被老鼠打了老虎……”
“這個書生,當真只是一個窮酸書生麼?”
“您的意思是……?”
“一個沒有見面世面的窮酸書生,敢在天子面前侃侃而言?”
“他倒是一身的畏懼……”
“一身的畏懼猶能把子禎引進死境,不更讓人覺其可怕麼?”
“經(jīng)您一說,倒真想起來了,雖然那書生從頭至尾畏畏縮縮,卻不曾說錯一句話……混賬東西,我這就派死士把他給了結(jié)了!若沒有他那些話激著,皇上未必會判斬立決,我一定要人把他碎屍萬段,挫骨揚灰!”
“這件事的確要做,這書生的底細也要查。我懷疑他不應該只是一個趕考書生那麼簡單。”
“他是受兆郡王的指使行事!且良親王也參與了此事!這兩個人也一定要殺,殺了他們纔算給我們蘇家那麼多口子人報仇……”
“不行,沒有我的命令,這兩個人你不許動。”
“咱們那麼多人已經(jīng)死了,您還護著這兩個人……”
“我再說一次,沒我的命令,不許動他們!”
——————————————————————————————
蘇氏一族中,除了暗處的領(lǐng)頭人,居然還有另一個……這人是誰呢?
回到居住之所,樊隱嶽窗前凝眉,心頭輾轉(zhuǎn),百思不解。
那日在堂上,除兆郡王與皇帝父子,尚有刑部、大理寺、監(jiān)察院三部尚書在。這個人既然在堂上,必是三尚書中的一個罷?她忖。
但她與三尚書皆不熟稔,很難根據(jù)其聲色給出判定。那人與蘇家領(lǐng)頭人辭離之後,身邊死士環(huán)圍,她不想驚動,不能跟隨太近。判不出聲音,看不到相貌,要如何獲知這條漏網(wǎng)之魚到底姓甚名誰?
“你在麼?”門前被敲響三聲。
“進來。”
柳持謙閃身入門,頭頂青帽,頜下粘須,分明喬裝而來。
“今日在太子府如何?”
“還算平靜。”她望著他,胸臆間思潮起伏,千迴百轉(zhuǎn)。“你來得正好,爲我查三個人,刑部、大理寺、監(jiān)察院三部的尚書。”
“他們?刑部尚書王子諤是前東方相爺?shù)拈T生,爲人稱不上剛正不阿,不過處事中立,未曾依附於任何派系。大理寺尚書胡衛(wèi)半年前才從江南調(diào)任上來,在地方有‘鐵面青天’之譽。監(jiān)察院尚書郝長全是太子一系,與吏部尚書有姻親之聯(lián),而吏部尚書嚴刻是太子的親孃舅。”
“聽起來,都沒有可能與蘇家扯上關(guān)係。”
柳持謙挑眉,“你怎麼會懷疑到他們?”
“查一下他們罷。我在太子府看了一些材料,這三人中似乎有人與蘇家頗有淵源。”在她適才瞬間打消將蘇家真正領(lǐng)頭人告知兆郡王的打算之後,這會兒自不能坦言托出原由。
“什麼樣的材料?”
“我只掃一眼,不敢斷定。”
“不敢斷定?”她既能過目不忘,又何須說得如此模糊閃爍?理由不外一個,她對他沒有完全信任,刻意隱瞞了什麼。柳持謙不喜歡這個認定。“倘蘇家還有漏網(wǎng)人,此時最該小心的人是你。”
樊隱嶽勾脣,“若我當真遭遇了行刺,你便相信蘇家有人落網(wǎng)了不是?”
“你——”柳持謙氣結(jié)。“好好說話,不行麼?”
“有一天,你我會不會成爲對立兩方?”她問他,亦問自己。
眼下不將蘇家領(lǐng)頭人知會於他,除了不想因他的急於迴護打草驚蛇,還有一份不想和他在這樣短促的時間內(nèi)成爲敵人的心理作祟罷?
“我從不曾希望有那一日。”柳持謙道。
“彼此彼此。”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