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羅彥這段時間是真的成長了,不論是做事還是說話都有了長足的長進。誰想到這一問,還真是把這小子的秉性給暴露出來了。
雖說如今大家都在急著建功立業,可是沒見過這等著急地往戰場上湊的文官。
也不是說文官就不愿意建功立業,實在是這戰場上的事情,不是他們一群整天治理內政的人能夠攙和的。一個不好,功沒有建,撈到不少的敗仗。這樣的事情先例太多了,不論是劉文靜還是裴寂,之前都有帶兵大敗的例子。
何況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有時候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大家如今都已經是高官厚祿,何必呢。偏生就出現羅彥這么一個奇葩,簡直就是哪里熱鬧往哪里湊。
李世民一臉黑線對著羅彥說道:“我知道你素有武力,但是突厥人雖然國力不堪,可是那精銳士卒還是很兇猛的。你上了戰場,怕是很容易出事。”
“陛下此言有失。凡將者,自恃勇力,不過百人之敵;善將兵者,不過萬人之敵。為外有勇力以懾敵,內有智謀以破敵,以此為憑,善將將者,滅國可也。臣雖不才,自負胸中亦有韜略。不求率兵一路,但愿人在中軍帳里揮斥方遒。”
聽了羅彥的請求,李世民并沒有直接去反對,而是對羅彥說道:“這件事情,我還要好好考慮一下。不過,畢竟軍中之事和你往常的出謀劃策并不一樣,我還是希望你能夠留在我的身邊,為大唐百姓好生出謀劃策。”
李世民雖然不是反對,但是話里卻透漏出來的是不愿放羅彥離開的意思。
嘆口氣,羅彥不再說什么。但愿通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李世民能夠允許自己去吧。
李世民也確實是個急性子。第二天朝會就向朝臣們宣布了自己要對突厥開戰的打算。說起來這已經是三年來第二次公開討論和突厥打仗了,但是出奇地,這次朝臣反對的聲音并沒有因為時間過的久了便小很多。
雖說朝廷上最緊要的位置都被李世民的心腹給占據了。但是在朝堂上,依舊有一些人能說是大唐的臣子,但是在李世民心中,并不能算鐵桿的大臣。而這些人,往往更加會為了大唐考慮,反對的聲音,也正是從這些人嘴里出來的。
比如最厲害的嘴炮魏征。已經掌管秘書監的他如今地位顯赫,但是依舊不會因為李世民提拔他而給李世民什么面子。
“陛下如此好大喜功,實為人君所不取。國內剛剛安定,這一仗打下來,少不得又要府庫虧空。要是戰勝還則罷了,若要戰敗,那么畢竟引起民怨。想當初煬帝三征高句麗,便是引發天下大亂的根由。前車之鑒不遠,陛下難道要做這后車之覆?!?
一番話讓羅彥暗自佩服魏征,真是牛逼啊,這些話我都不敢說。
什么是偶像,偶像就是做到了你不敢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你很崇敬他。在羅彥嚴重,此刻正在口若懸河苦勸李世民的魏征就是他的偶像。
當然了,這個不是魏征一個人在孤軍奮戰。三省六部一些官員分別向李世民陳情,請求他不要太過沖動。
一開始李世民還虛心地接受批駁,但是自從昨日被羅彥那么一說,早就心頭火熱的李世民哪里能夠聽得進去。到后來聽的煩了,擺擺手,阻止了站出來要繼續勸阻他的大臣,隨后說道:“行了行了,你們一個個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聽聽人家怎么說的?!?
隨后朝著身邊的內侍一點頭。
那內侍上前一步,從袖中掏出一張紙,念道:“大唐久受突厥欺辱,民怨沸騰,于我可用,此一勝也;突厥生性驕縱,妄自尊大,此一敗也……”聽的羅彥霎時就有一萬頭神獸從心中狂奔而過。你要表態,好歹你自己說句話,然后再拉扯我啊。
李二你實在是太不講究了,這么坑人,以后我要是能給你一本正經出謀劃策,我的姓掉兩回個。
心里暗罵著李世民,但還是聽內侍一條一條念完。
“這是誰說的,聽起來倒是很不錯?!?
“陛下既然連其名姓都沒有說,估計是幽云之地的那個將領找了個文人代筆寫的吧?!?
“不可能,這些事情沒有關注民生政事是不可能總結的這么精辟的。幽云的將領們對于突厥的形勢倒是很了解,但是內政他們壓根不懂?!?
“難道是房相杜相他們。這樣的事情,陛下事先肯定會跟他們商議的。剛才就沒有看到他們兩人表達什么態度。不說話就是默認?!?
“不對啊,這件事情陛下說的這么突然,你看房相和杜相他們也正發懵呢。到底是誰呢?”
文臣們自然悄悄討論是誰寫的這段話,但是武將這會兒就站不住了。
“陛下,這是哪位能人寫的,真想見一見。說的真他娘痛快。我心里憋了好幾年的話,被這人短短十來句就說完了。我看啊,這突厥必須要打。有這么多有利因素,不打贏都對不起說這些話的人?!闭f這話的就是程知節。這位在武將中可以說是李世民絕對的心腹。
你可不要看李世民對于尉遲敬德頗為倚重。但那只是一種尉遲敬德武力,要論起信任來,程知節反而要排的靠前一點。
程知節看著念那段文字的內侍微微一笑,還刻意說了一句:“我不是說那個內侍,我是說真正寫這段東西的人。陛下還是讓他出來吧。”
見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被這段話給壓服,而且也逐漸沒有了反對的聲音,李世民心里放松起來,也和程知節開起了玩笑?!罢f這段話的人,要求我讓他隨軍出征。知節啊,你說,我要不要答應他的請求。”
“那必須答應了,就憑這段話,給他個錄事參軍做做壓根沒有什么問題。要是他還有點武力,便是給他一府的兵力統帥,也沒有什么問題?!?
“哦,你對他評價這么高?”
“嗨。也不是高,誰讓他能夠把這些家伙一個個說的閉上嘴了。能讓我出征,自然是好事。這樣的人我不巴結他,那我就傻了。”
程知節也是有心插科打諢,將原本氣氛有些緊張的朝堂調和一番。因此才有了這樣一番對話。
“那我要說,這個人就是羅彥呢?”
“什么?”不僅是程知節,其他的文臣武將統統驚問一聲,隨后緩過神來,向李世民躬身告罪。
苦笑著,完全沒有想到這么快李世民就將他給賣了。此刻他也只能出班說道:“當日渭水橋畔,是我陪著陛下見的頡利。當初突厥內亂,也是我上疏阻攔諸公的請戰。這般隱忍退讓,諸公當真以為我羅彥便是那沒有血性的懦夫么?!?
一番話讓大殿中為之一靜。
“主辱臣死,千古不易。當日渭水之畔隔津相望,我便恨不能駕長車踏破陰山缺。但國事未穩,一切的沖動只能導致大唐社稷動蕩。后突厥內亂,然內耗不大,當時國內天災不斷人心不穩,強起戰爭只能造成內部更大的動亂,我再一次上疏阻攔?!?
“而今,府庫俱豐,民間藏富,足夠一場戰爭消耗而不傷元氣,故有方才八勝八敗之論。忍辱負重三年矣,若我不能親赴戰場一雪前恥,豈非今生之憾事。”
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原本以為能夠讓李世民同意自己的請求。誰想到李世民還沒有表態,尉遲恭便率先出來阻攔道:“羅舍人還是安安心心侍候陛下,順帶好好教教我家那兔崽子。我雖然知道你有些勇力,但是與突厥打仗,更多的要小心他們的亂箭,這一點上你還差的太遠。”
“是啊,就算是你略懂軍略,但是畢竟沒有參加過正式的戰爭,難免會出現意外?!?
“別說略懂軍略了,我等能夠領軍的將領,那個不是熟讀兵書的。到時候就算是參軍都沒有你的分,羅小子,你還是好好呆在長安吧?!?
“是啊,軍略不行,武力不行,帶上你絕對是累贅。到了戰場上,我親手殺幾個突厥人替你解氣。最后一定將那頡利擒來,讓你吐幾口吐沫撒氣?!?
“不錯,打仗是我們這些武夫的事情。你一個白面書生就不要跟著攙和了。好好將我家孩子教好了,我回來以后請你喝最好的酒睡最好的姑娘?!?
太極殿瞬間成了武將們寒磣羅彥的地方。很明顯,這些家伙都是不看好羅彥的。
雖然對于這些家伙能夠關心自己的安危很感動,但是也因為這些家伙,李世民越發堅定了不放自己出長安的決心。
難道,真的要讓自己的環任務注定沒法完成?這不行,這絕對不行。記憶中對于突厥的另一次大戰是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兩者間隔這么遠,和注定孤獨一生有什么區別。
咬咬牙,羅彥退回來不再多說什么。李世民和眾臣還以為他這是知難而退,殊不知羅彥此刻心中想的卻是,你們不看好我是吧。行啊,老虎不發威你真當我是病貓啊,要是不證明一下我的本事,還真是要讓你們這些人小看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