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獻俘,其實進獻的主要對象還是頡利。
受了突厥這麼多年的氣,此刻李世民沒有一點得意是假的。和羅彥他們簡短的敘話之後,便讓長孫無忌主持獻俘儀式。當然了,這明德門前的獻俘儀式只是做給百姓看的,真正獻俘還是要到太廟前,以三牲之禮祭拜天地祖先,以顯耀功績。
一番祝詞是少不了的:“唯以盛世,武功昭昭。先宗庇佑,子孫竭能。今有李氏子孫世民者,統御四方,殫精竭力。下承兆民之生計,上報天地之重恩。唯恐行有所失,無意損害黎庶。突厥蠻夷,不服王化。屢屢犯邊,年年劫掠。擄我子民,辱我國威。四年蟄伏,積上國之怒焰;一朝征伐,示天朝之威儀。
賴文臣之統御,得武將之效命。捷報頻傳,告兵鋒之銳利;喜訊連至,宣威儀之堂皇。飄絮初來,兵出六路;餘雪未盡,便告全功。今迎獻俘隊伍於明德門外,上祈皇天,下禱后土……”
百姓們哪裡懂這許多的對韻,只是看著在祝詞中被緩緩押解上前的頡利,懷著十二分的好奇,拼命地往前擁擠著,想看看這位禍害了無數同胞的突厥可汗是不是像傳說中一樣長著血盆大口,身高一丈,腰粗八尺。
雖然不能拿東西砸人泄憤,但內心還是相當開心的。很多文人儒士,以及遭受過突厥侵害的百姓,此刻都激動的熱淚盈眶。
“蒼天有眼啊,終於將這殺我同胞的蠻夷捉了回來。”
“殺了他,爲我死去的爺孃報仇。”
“這豬狗不如的禽獸,真恨不得撲上去食其血肉。”
“不服教化的番子終於被我大國威儀懾服,可喜可賀。”
“老夫今夜要大醉一場。”
一場獻俘儀式,此時反而像是訴衷腸大會。站在人前的李世民看著四周的百姓,心裡那個暢快。
長孫無忌的祝詞唸完,但見他輕喝一聲:“帶突厥頡利來見。”便是連可汗二字都省下了,可見人們痛打落水狗的時候,心裡那種快意。
早就等在大軍前頭的衛士將頡利往前一推,被臨來前五花大綁的頡利就踉蹌地到了李世民面前。
“頡利可汗,你我二人在這種情況下相見,沒有想到吧。”樂呵呵地看著頡利,李世民略微感慨地說道。
如今的頡利也是認命了。這回可不是他帶著數十萬大軍圍堵在這裡,而是自己孤身一身,在那些身穿布衣卻眼神兇狠如餓狼的中原百姓的環伺下,被捆縛在這裡。“李世民,這就是你們中原的待客之道?”反正自己將來也討不了好,這會兒頡利說話雖然沒有底氣,可是該有的驕傲還是有一些的。不論這種驕傲是裝出來的,還是深埋在骨子裡的。
“大膽,階下之囚,還敢如此對我皇帝陛下無禮。”見頡利如此,羣臣就像是被激怒的綿羊,一個個雙目怒睜,似是要用目光將頡利千刀萬剮。
“無妨。你的且先退下。”擺擺手,李世民雍容大度,對頡利說道:“可汗不論怎麼來的,對我大唐來說,都是惡客。惡客臨門,便當手持兵刃,驅而逐之。可汗以爲如何?”
李世民一番話,倒是堵得頡利沒有了話說。自知多說無益,頡利冷哼一聲,把頭一扭,不再理會李世民。
心裡那點憋屈悉數發泄完,李世民這會兒見頡利,也覺得無甚樂趣。搖搖頭,轉身對手下的一種大臣說道:“好了,今日便到此爲止吧。來前我已經吩咐了御廚準備好了,咱們今日要痛痛快快喝一場。”
之後也不理會頡利,自己轉身就離開了。
得勝歸來大宴羣臣,本來就是圖開心的一件事情。
宴會中李世民不停地誇讚這幾位功臣,作爲直接擒獲頡利的羅彥周虎這幾人,更是受到他的特殊對待。以至於羅彥桌前前來敬酒的人壓根就沒有斷過,讓羅彥這種酒量相當不錯的人差點就在殿前失儀。羅彥可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耍酒瘋的習慣。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二天的朝會。
賺了這麼大的功勞,要是不封賞,怎麼能夠調動文臣武將的工作積極性。早在李靖的塘報送來的時候,朝臣就將所有人的封賞按照報上來的功勞進行了詳盡的商討。而就牽扯到這種滅國之戰,規格更甚從前,所以羅彥他們從朔方趕回來的這些日子,朝中基本上沒幹別的事情,就討論這個了。
當初陽的光輝灑滿皇宮的時候,一場歡慶的早朝開始了。
顯然羣臣還沒有從昨日的快意中擺脫出來,李世民未曾到來之前,一個個向高彩烈地說著昨天明德門外的見聞,或者是在太極殿中歡飲間的樂事。即便是蘭臺的御史們再三提醒,也沒能阻止這種熱烈的討論氛圍。
與殿中這些朝臣不同的是,李靖及羅彥幾人,今日纔是正式向李世民交旨的時間,一個個都在殿外候著,等待聽宣。還好有個偏房是專門用來讓這類人暫時休憩的,不然殿外那冷冷的晨風,還不把人給凍死。
與殿中的熱鬧不同,偏房此刻是一片寂靜。
一場大軍出征,這些人當衆相互都產生了不大不小的隔閡。說白了,就是交情還沒有那麼好。這相互攀談自然就說不上了。而另外一個,則是因爲此時大家心裡都忐忑著呢,到底自己會被弄個什麼封賞,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胡亂揣測中,終於聽到山呼萬歲之後,經歷了不長時間的瑣碎事宜的討論,羅彥他們終於聽到了內侍扯著尖銳的嗓音宣他們進殿交旨的聲音。
滿懷著期待的心情,數人在李靖的帶領下,成兩列整齊的走進太極殿。
“臣李靖,自去年十一月率軍出征後,前後經歷數月,經歷大小征戰數十場,不負陛下重託,終得全功,特來交旨。”
“卿之所能,爲世所罕見,自然是不會讓我失望的。尤其是能夠徹底打散突厥的政權,生擒頡利,更是讓我欣喜。此戰已經出乎了戰前我等定下的目標,實乃大功一件。”李世民暢快地笑著,誇讚幾句,這才示意讓內侍宣佈早就準備好的旨意。
“衛國公李靖,功高卓著,素有韜略,此次出征爲六路大軍主帥,不負所托。賜珠玉十斛,金百斤,錢千貫,實封食邑五百戶。”
一上來就是大手筆。
前面也說過,這所謂的實封食邑和食邑是兩碼事。實封那是有封地的,不像食邑那樣只是個名號。到現在位置,實封達到五百戶的大唐用一隻手都能夠數得過來。李靖原本實封四百戶,在這個基礎上長了一百戶,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事了。所以相比下來,前邊那些金錢珠玉反而成了配角。
“臣惶恐,謝陛下天恩。”李靖謝恩之後,站立一旁。
“莒國公唐儉,通曉外交,數度出使突厥,爲大唐建功無算。此次更是不畏生死,乃爲臣子之表率。賜金百斤,錢千貫,錦帛百匹。”
……
“校尉周虎,楊豹,頗有勇武,思慮忠純,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此番出征逢戰不怯,勇猛精進。助左威衛將軍羅彥擒獲蠻首,功在社稷,特拔你二人入北衙禁軍,賜一等侍衛職,隨侍君王左右。”
周虎和楊豹兩人可以說得上是一步登天。
皇帝身邊的侍衛分爲三等,數年前和羅彥比試過武藝的李世民親衛,這麼多年也纔是一等侍衛。而一等侍衛可是實打實的正三品官,周虎楊豹兩人先前那個校尉纔是個六品官。看著相距不過是三品的距離,但是朝中三品的文武纔多少人,滿打滿算不到四十,這還是算上那些虛銜的。
而一等侍衛的權利和那諸衛的大將軍也差不太多了,到了地方更是能夠調動一個折衝府的兵力。
在許多武將有些嫉妒的眼神中,兩人領旨謝恩。
最後一個,也是大家翹首以盼的一個,便是羅彥了。
對於羅彥的封賞,朝中許多重臣持著不同的意見。很多倚老賣老和羅彥得罪過的人,自然見不得羅彥的好了。對於封賞的規格是一降再將。可是真正秉承著公正的心態論這件事情的人,給出的封賞又高的嚇人。
數天的爭論,在羅彥身上就耗費了不止一天。
到最後,當然還是李世民拍板了。
“開國郡公羅彥,允文允武。爲文者一心爲國不求虛名,爲武者矢志報國不懼艱險。其有功於國不爲世所知者,上輔君王,下濟黎庶。輔君王者以其智,濟黎庶者以其慮。爲官日短,報國日長。而今更是不負朕之所託,生擒突厥頡利可汗。累功得進誠國公,取修其身而誠其意也,望爾不驕不躁更建新功。賜錦帛百匹,金百斤,奴婢二十人。”
爲數不多知道這個封賞的高官們,臉色如常。而那些官職低微的,此刻早就張大了嘴巴,扭頭看著這個大唐現存年齡最輕的國公,腦子裡則是想著李世民的那番封賞詞中說的大功到底是什麼。
而羅彥,腦海中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