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湖州的生絲運到蘇州來,涉及到運輸和交稅等問題,又多了一個環節,本來就要比在湖州本地上浮兩成左右;
其二,蘇州是絲綢織造廠雲集的地方,商人得到生絲後直接生產絲綢賣,就能獲得高得多的利潤,因此更願意自己留著製作絲綢,而不是倒賣出去;
其三,按照這時代的農業技術,春季種桑養蠶的技術還沒有普及,因此上一年的生絲用得差不多了,這一年的生絲還沒到時候,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也都無意中推高了生絲的售價。
湖州絲售價也就一斤生絲一元六角左右,而製成絲綢,一兩絲綢就達到四角五分,一斤絲綢價格七元二角,按照一個織工一天生產五兩絲綢計算,絲綢織造成本不會高到哪兒去,可以估算這中間的利潤多大,也能明白蘇州的商人爲什麼不怎麼願意出售生絲了。
(知了注:一兩絲綢銀元四角五分,其實是英國人在寧波調查的絲綢價格,因爲找不到蘇州絲綢四十年代的價格,直接借用寧波的價格)
趙大貴再跟這裡的商人們談洋布和洋貨的生意,倒有很多人感興趣,既有願意直接買的,也有貨棧願意代理,不過要讓貨棧代理,就要講好價錢,然後按照拿錢的急切程度,給予百分之五、十到十五的代理費。
另外,趙大貴覺得蘇州商人的結算方式很有意思,可供利用,那就是這裡的商人交割貨物費用的時候,如果雙方比較熟悉,就不是現金交割,而是每三四個月結算一次,當然按照中國商人的習慣,年關的時候最好還是結算清楚的。
趙大貴招募的掌櫃中,有幾位對蘇州特別熟悉,這自然是趙大貴當初招募的時候就考慮到這個情況了,趙大貴藉助他們的人脈賣出一批洋布,又在蘇州租了個大院,又僱傭一批本地夥計和掌櫃,算是將蘇州分部正式建立起來了。
蘇州的貨物種類非常豐富,茶葉種類甚至比魔都還要多,就是生絲也有輯裡絲、大蠶絲、圓花絲以及山東的柞蠶絲等,使得趙大貴能經營的商品種類多了不少。
趙大貴便拿著一批茶葉和生絲樣品,回到魔都來,給一些商船船長和有實力的外國商人看。
魔都也纔開埠三四個月而已,這些西方商人之前接觸的商品主要侷限在魔都周圍,看到趙大貴帶來一批蘇州的商品,都好奇地圍過來。
“貴商行果然有實力,商品種類非常齊全。
只是,這茶葉的價格跟以前差不多,這也罷了,但生絲的價格是不是比以前高了許多?
輯裡絲的價格達到每包四百八十元的程度,記得您以前也就賣四百二十元到四百五十元之間。”很快,就有商人指出不尋常的地方來。
“前段時間賣生絲便宜,是因爲剛好是收穫生絲的季節,價格相對便宜。
只是,我到湖州前後去了兩次,賣了數千包輯裡絲,使得整個湖州的絲商手裡都沒有多少庫存,這價格自然要漲起來了。
再說了,現在是冬春交替之際,桑樹還沒抽葉,蠶也沒有長大,剛好是沒貨的時候。
如果到了秋天,生絲收購以後,我保證這價格能降下來。”趙大貴便半真半假地解釋。
“唔,難道這裡養蠶的人家,春季就不能收穫生絲嗎?”商人們奇怪地問道。
“哦,本地還沒有掌握這種技術,只能在秋天收穫生絲。”
“那可真是遺憾了。”
這當然遺憾了,趙大貴心裡也搖頭,歐洲的種桑養蠶技術相對發達,通過給桑樹用豆餅等加肥,讓桑樹在春天也能結出葉子,這樣一來春秋兩季都能養蠶收穫生絲,但中國這邊卻沒學會這一招,只能一年收穫一次。
據趙大貴所知,直到數十年後日本的養蠶業趕上了,掌握了一年收穫兩次生絲的技術,這項技術才慢慢流入到中國,但即使到民國,也不普遍。
這一次趙大貴到蘇州拿生絲,成本比到湖州高多了,便發了狠,將生絲售價定得高高的,輯裡絲每包賣480元,大蠶絲每包賣365元,圓花絲每包賣470元。
按正常來講,輯裡絲的價格應該是每包390元到480元之間,大蠶絲的價格是每包300元到365元之間,圓花絲的價格是每包280元到470元之間,可以看出來趙大貴的報價都是頂著最高價報的,就是要將多支付的成本轉嫁到外國商人身上。
西方商人們對此自然並不滿意,但是知道現在的確不是生絲收穫的季節,而且魔都市面上又幾乎見不到生絲,就有些無可奈何了。
不過,考慮到洋商們的情緒,趙大貴體貼地推出一些靈活的銷售政策,也就是商人們可以用洋布和洋貨,跟大貴商行的貨物以物易物。
在數月前,一船洋布到魔都,數天就能賣完,趙大貴本人就是打造這種神話的人,但如今洋貨進入得多了,賣得就沒那麼快,買辦和洋行都是將洋貨委託給本地有實力的貨棧,請他們代爲銷售,貨物賣完後給予一定的代理費。
趙大貴願意用生絲和茶葉直接換洋貨,能大幅縮短商人們的交易週期,而且還少了一個交易環節,商人們能減少很多成本,如此一來趙大貴喊出的高價,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了。
趙大貴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好一番攛掇,才吸引一位急於買貨回國的商船船長,願意用洋貨換生絲和茶葉。
趙大貴跟船長確定他要購買的絲茶種類和數量後,便派人到蘇州,尋找願意用絲茶獲取洋布的商人,然後讓蘇州商人自己運輸貨物到魔都,存放到蘇州商人信得過的貨棧裡。
接著,趙大貴就安排英國商人和蘇州商人交割貨物,總算完成這筆生意,美中不足的是,交割後趙大貴獲得的不是現金,而是一批價格不菲的洋布,還要自己找貨棧代爲出售。
魔都的絲茶資源也算豐富,只是因爲過來買貨的西方商人過多,才顯得貨物不足,如今有了蘇州作爲貨源基地,這生意自然能做得更大了。
不過,趙大貴本以爲靠這種做法,至少能獨佔蘇州貿易數個月,沒想到這世上就沒有傻子,別的買辦和洋行都很快看出這麼做的好處來,紛紛效仿,派人到蘇州建立關係,趙大貴所謂的壟斷甚至一個月都沒能維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