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韜和李心蘭認識的西學圈讀書人很多,都苦于能接觸到的西方書籍太少,魔都這里接觸西方人方便,獲得書籍也容易不少,單是麥都思手里的科技書籍,就有很高的價值,愿意過來就職的學者應該很多;
而且,按照趙大貴提出的標準,給學者們的報酬極為豐厚,很有吸引力。
至于麥都思這邊也有很多教師人選,大不了叫一些傳教士過來教授英語好了,歐洲國家一般人的收入水平也就每月七八元而已,趙大貴開出的工資還是很不錯的。
接下來,幾個人就分頭行事,各自寫信給親朋好友,說明情況,讓人至少到魔都來看看,就差說這里人傻錢多速來了。
李心蘭數學能力極強,在西學圈里名望很高,是當代西學圈里的第一學霸,他寫信能找來很多出色的數學家和西學家,單是將他在嘉興所辦學館的幾名學生找過來,就會對學校有很大幫助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趙大貴負責在洋涇浜這邊圈地建學校建筑,李心蘭等三人到處去拉人,不斷有學者受到號召,從四周聚攏過來。
不過,趙大貴心里有數,這西學圈畢竟比較狹窄,又跟科舉無關,短期內能聚攏十名以上教授和三十名以上研究生,就要燒高香了。
有了學校做后盾,趙大貴的心里莫名安定了下來,很多以前不能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可以開始運行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趙大貴到處做土木工程,到處花錢,讓魔都的洋行和買辦們看得眼花繚亂。
趙大貴手中原先有八十多萬元銀元,因為錢賺得容易,沒怎么在乎,直到這時候才明白這些錢到底有多值錢。
大貴商行的掌柜們四處出擊,很快就買了未來三國租界內近三千畝的土地,其中原定八百三十畝的第一批英國租界的土地就達六百畝以上。
買這些土地,趙大貴原先以為至少要花三萬到五萬元,結果因為當中的荒灘地比較多,最后只花兩萬元左右,就把所有土地拿下---話說以后越是荒灘地越值錢啊。
1843年的時候在魔都經商的外國洋行數量只有七家,到了此時早就有三四十家了,其中還有怡和等五六家,在租界區域租農民土地,建倉庫和碼頭的。
趙大貴邊與這些洋行合作,各自出人組建一個叫“道路與碼頭委員會”的機構,協調和管理租界區域道路、碼頭、住宅、商鋪等的建造。
按照原先的機會,這個機構本來是在租界成立后的45年年底才會出現,管理租界內的所有市政建設,相當于后世的市政府,在租界建設方面的發言權還在各國領事之上;
在五十年代太平天國爆發不久,趁著小刀會占領上海縣城的當口,這個委員會不顧三國領事的反對,組建為“工部局”,正式將魔都租界的所有市政全力抓在手中,將領事們都排除在外,一直到四九年前都是魔都的真正掌權者。
趙大貴手握大量土地,在這個委員會的影響力極大。
接著,趙大貴還自己掏錢做各種公共建設,如修建道路,整飭碼頭,清理淤泥;
自己掏錢在黃浦江和長江交匯的吳淞口放置躉船,作為燈塔使用;
在租界區道路邊建造供人休息和避雨的木亭子,就是在道路兩側也有很多與道路平行,上面有擋雨屋檐的木板亭子。
當然,這些公共建筑上都印著“大貴商行監制”和“Made?in?Great?Noble(GN)”等字樣,字體碩大,很有視覺沖擊力。
另外,趙大貴還向洋行訂購多臺印刷機,準備自己也學著麥都思辦印刷廠,資助和擴建麥都思的仁濟醫院,還計劃建立圖書館等公共設施。
這番作為,對外國商船和洋行的經營都是很有好處的,使得洋人們對趙大貴都贊不絕口;中國買辦們就有些莫名其妙,趙大貴這是要改行吃草嗎。
接著,大貴商行的生意也做得越發細膩起來。
以前外國商船到魔都做生意,回去的時候要準備糧食和水果等補給品,洋行和買辦們嫌這行利潤薄,都是船上的人自行辦理,如今大貴商行涉足補給品生意,專門以非常公道的價格向商船出售米面、蔬菜和水果等。
同時,專門面向洋人的西餐廳和旅館,也開始經營起來。
魔都這地方以前只燒木柴和木炭,沒有煤炭的,趙大貴這段時間派掌柜們到外地,從長江流域的煤窯和大員雞籠山等地拉來一船一船的煤炭,既可供洋人的火輪船使用,也可以供本地人煮鹽。
在慕名到“東方理學院”的學者多了起來后,趙大貴還開始辦第一份中文報紙。
“他這是賠本賺吆喝。”林阿欽聽到洋人們不斷贊揚趙大貴,看著不爽,私下詆毀。
趙大貴本人倒覺得這一切花錢不多,實惠很多。
買地、建學校到做其他公共建設,花費不過七八萬元,但效果很好,大貴商行的影響力和軟實力在不斷提升,原先出讓蘇州業務后直線下降的洋貨貿易,也在一點點往上漲。
考慮到大貴商行如今只做現金交割業務,這很是難能可貴。
“趙買辦,什么時候開始做鐵路?”洋商們每次看到趙大貴,都要急不可待地問道。
原先出讓蘇州生意后,大貴商行和趙大貴本人沉寂了一段時間,使得洋人們覺得當初修建鐵路的提議只是說說而已。
只是,現在看到大貴商行購買大量土地,儲備煤炭,又不斷在基礎建設上投資,洋商們就覺得趙大貴肯定不是玩虛的,這是要把項目認真做起來的征兆。
“快了,快了。”趙大貴總是敷衍地說道,就是不給準信。
到了十月份的時候,魔都的洋布貿易到了幾乎巔峰的時候,大量洋布被商船運進來,然后又一船船往蘇州運過去,所有人都覺得賺錢很容易,身家十幾萬甚至數十萬的買辦在不斷出現。
不少人就可惜趙大貴過早退出,享受不了如今的繁茂盛景。
“趙大貴好人哪,可惜了...”
“鐵路再賺錢,也是幾年后的事情...”
“開旅館,做補給品,能賺多少錢。”
跟趙大貴親近的商人們,都在搖頭嘆息,倒是趙大貴本人似乎一點感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