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

自私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和財富規則的基礎,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深入地探討人性自私的生物學基礎。對絕大多數有性生殖的動物而言,自私有利於生存,生存又有利於獲得後代,於是,自私這種品行就世代傳遞了下去,永不停息。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理解人類的自私強度爲何如此之大。

無需諱言,很多人對我們生活的現狀和社會狀況很不滿意,甚至有一些絕望。因爲我們這個社會是一個鷹派橫行的世界,兇殘的競爭,竭澤而漁式的掠奪,無所不用其極的博弈充斥於各個角落。歸根到底,這是人類自私的本性使然,而自私又是進化中萬物的邏輯(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參看《自私的基因》)。戴維·邁爾斯在其《社會心理學》中指出:“當道德與貪婪同處競技場時,通常是貪婪大獲全勝。”

越南市場夢Ⅱ型彎樑摩托,1998年每輛價格高達2100美元,同型號的中國車到岸價僅爲500美元,於是,中國車便勢如破竹般攻下了越南市場。在越南商戰中的物美價廉優勢,迅速壯大了中國摩托企業。由於國內摩托車進入越南市場急功近利,售後服務跟不上,產品質量參次不齊,給越南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中國摩托在越南市場像潮水一樣涌上海灘,又像潮水一樣退下了沙灘,僅僅風光了三年。今日越南市場,日本摩托又奪回了它的頭把交椅,而且售價還能穩定在每輛1200美元。中國摩托從每輛均價500多美元跌到了300多美元。

如今,類似於越南摩托這種問題幾乎是中國企業遇到的普遍問題,人們總是輕而易舉地將這些問題歸咎於態度問題,也很容易給出一個簡單而帶有說教性質的解決方案,無非是講求誠信、優質優價、確保質量等。以前,這些規勸簡單得近乎幼稚,《第五項修煉》裡有一條規則“顯而易見的解往往無效”,但是到底如何做,我並不清楚。在達爾文的啓發下,我慢慢地領悟了市場博弈的進化規則。

現代社會分工極其細化的情況下,企業生產的任何產品幾乎都是爲了銷售,而不是自用。在銷售中,企業必須做出選擇,是誠信還是欺詐,提供質次價低的產品還是優質優價的產品?一種新產品率先佔領市場要緊,還是確保質量推遲上市時間?任何企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說到底,這些問題的確是“態度定位”問題。企業應該如何選擇或者說自然選擇青睞於哪種態度,並不存在一成不變的答案。“適應性”這個詞和環境的關係很大,在市場發展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自然選擇機制,博弈策略永遠處於演化之中。

市場的博弈法則和人們期待的誠信、公正等褒義詞(我懷疑這種期待實質上是一種假象,只是要求他人而不是自己如此這般的一種幻像)正好相反,總是從有利於欺詐、自私、缺乏道德,而誠實、公正只能在這個基礎上進化而來。

每年春季,中國北方都會有許多漫天黃沙的日子,其中部分原因是內蒙古和蒙古草原的過度放牧造成的。經濟學家一定會解釋爲由於草場公用,才導致了過度放牧。過度放牧不僅造成沙塵暴,同時也損害了牧民自身的利益,它的直接後果就是草原上能夠飼養的牲畜數目的減少。如果牧民有所節制,公共的草原上就可以放牧更多的牲畜。現代獸醫學發展起來之前,蒙古和內蒙古大草原之所以能夠維持生態平衡,多半原因是通過傳染病這種方式殘酷地淘汰牲畜的數量。

由於自私造成的悲劇,每天都在上演。每個公共的漁場都在遭受過度捕撈,每一片森林都在遭受過度砍伐,每個油田資源都在被過度開採,每個小區的綠地都在經受無謂的踐踏。原因很簡單,破壞的代價由公衆承擔,但是放牧的收益則歸個人享用。

自私有理

我們設想有一種羣體的食肉動物叫做“麟”,它們沒有任何智商,只是憑藉基因的指揮無意識地行事。起初的一個羣體都是非常誠信的,任何一次捕獵活動中的每個個體都奮勇當先,捕獵之後,大家分配食物也是各取所需,從不爭執,它們就是我們設想的那種毫不利己的完美的羣體。由這種純利他主義組成的誠實羣體因爲大家的齊心協力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麟的例子,在現實的動物中也有原型,《物種起源》有一個精彩的關於養奴蟻的例子,就完全分化出兩個種類的螞蟻,作爲奴隸的螞蟻勤勤懇懇,從無抱怨,而作爲奴隸主的螞蟻,甚至不會自己吃東西。

此時,由於基因突變,產生了一個騙子麟,它的特點是好吃懶做。它從不參加任何捕獵行動,在享受勞動果實時卻奮勇爭先。由於大家都是沒有意識的,其他的麟也不反對這個個體。騙子麟由於不必承擔捕獵的風險,坐享其成,而誠實麟則在捕獵中做出犧牲,長此以往,騙子麟在種羣繁殖中就顯示出其優越性。當騙子麟數目增加之後,由於分食者的增加,誠實麟的負擔越來越重,必須要增加捕獵的次數,生活才能得以繼續。但不管騙子麟數目多寡,在一個羣體中,它的生存策略總是優於誠實麟。

有一天最後一隻誠實麟死去了,就都是騙子麟的天下了。它們會很好地生存嗎?也不會,因爲每個個體都不去捕獵,當然就會全部餓死。從這個寓言故事我們可以得出三條結論:第一,極端誠實的羣體可以讓大家的利益最大化;第二,從個體利益上著想,在一個羣體中,極端自私的策略優於極端無私的策略;第三,極端自私的個體無法維持一個羣體的長期生存和穩定,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

因爲能夠生存,現實中的種羣動物都進化出在上述三個條件中取得平衡,惡人策略總是優於好人策略,但又會受到束縛。利他雖好,但是缺乏遺傳基礎,它必須通過特定的機制才能形成。

比如智力就是一個束縛因素,當麟有了記憶力和分辨力,誠實的麟可以打擊騙子麟,以取得平衡。但是,智力並不能改變騙子有機可乘的邏輯,智力不會全爲維護誠實而生,騙子麟就會想辦法進行僞裝以達到欺騙誠實麟的目的。也就是說,帶有一定程度欺騙能力的智商,在一個完全是誠實智力的羣體中仍然具有進化優勢。

但是,智力的進步會讓麟對它的行爲做出調整,在最後一隻誠實麟死掉之後,或者是食物非常緊缺,面臨飢餓的情況下,它們也會變得不那麼自私,適當進行捕獵,這樣它就不那麼極端自私。

於是,進化的結果就穩定在自私大背景下,帶有一定程度的誠信,衝突中有一定程度的合作。這與人類活動非常相似,人也是在自私情況下,稍有一點誠信,衝突中會產生合作。誠信和合作通常是面對外部壓力所做出的妥協,一旦外部壓力約束放鬆,自私的本性就會暴露出來,用道金斯的話說就是“你爲我搔癢,我就騎在你的頭上”。不管是哪種動物,也不管它們的智力發育水平如何,這種策略適合所有羣體生物的進化需要。

自私不僅僅是人的本性,而是萬物在競爭中得以存在的必然邏輯。由於自私是一種無機可乘的邏輯,在一個利他的羣體中,則存在自私的漏洞,自私者可以獲利從而淘汰了利他者,而這個行爲本身又會遺傳下去。

比如大量的事實顯示,假如你相信哪一類人,最後就被這種人欺騙,這是因爲“相信”二字是有漏洞的,有機可乘的。我記得有一本書名字叫做《總統是不能相信的》,意思就是說盡量通過規則約束總統必須做一個“好人”,如果“相信”他是好人的話,萬一他不是好人就會釀成大錯。

不成熟的我們常常給從事某一項工作的人貼上了不適當的標籤,事實上總是人類的本性和外界的約束條件決定著人的反應,一旦放鬆約束,本性就將得到展示的機會。比如,我們說老師好,於是用不了多久,出問題的肯定是教育系統。我們說醫生救死扶傷,道德品質高,那麼醫院肯定會產生嚴重的問題。

伯頓·範德蘭(BurtonF.VanderLaan)的話一針見血:“對於我認識的醫生來說,他們進入這個行業的內在動機—幫助別人,獻身科學—很快就被優厚的薪酬所淹沒。他們從事這個行業的快樂不久便消失了。外在的獎勵成了工作的理由,醫生失去了爲他人服務的動機,只爲獲得‘成功’而努力,薪水的高低是評判的標準。”

性和遺傳策略決定了人非常自私

爲了講清楚自私的由來,我們還要把螞蟻、蜜蜂這樣的社會性昆蟲拿來討論一下。對昆蟲而言,幾乎一切行爲方式均來自於本能,也就是說它們的一切行爲方式都是由基因決定的。

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25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2)第41章 三種自然選擇 (1)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5章 人性與財富 (3)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第26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3)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2章 前言 (2)第8章 達爾文的學說 (2)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51章 預知未來 (3)第36章 生存鬥爭 (3)第25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27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4)第26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3)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4章 人性與財富 (2)第16章 試錯 (2)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15章 試錯 (1)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2)第16章 試錯 (2)第35章 生存鬥爭 (2)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40章 進化壓力 (2)第27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4)第16章 試錯 (2)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第45章 分化 (3)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15章 試錯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17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1)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43章 分化 (1)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34章 生存鬥爭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2)第45章 分化 (3)第16章 試錯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45章 分化 (3)第1章 前言 (1)第39章 進化壓力 (1)第11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2)第27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4)第16章 試錯 (2)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2章 前言 (2)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47章 同化 (2)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6章 試錯 (2)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35章 生存鬥爭 (2)第24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1)第15章 試錯 (1)第15章 試錯 (1)第36章 生存鬥爭 (3)第38章 競爭與協作 (2)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46章 同化 (1)第50章 預知未來 (2)第2章 前言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41章 三種自然選擇 (1)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2章 前言 (2)第1章 前言 (1)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34章 生存鬥爭 (1)第16章 試錯 (2)第46章 同化 (1)第43章 分化 (1)第21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2)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
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25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2)第41章 三種自然選擇 (1)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5章 人性與財富 (3)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第26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3)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2章 前言 (2)第8章 達爾文的學說 (2)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51章 預知未來 (3)第36章 生存鬥爭 (3)第25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27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4)第26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3)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4章 人性與財富 (2)第16章 試錯 (2)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15章 試錯 (1)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2)第16章 試錯 (2)第35章 生存鬥爭 (2)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40章 進化壓力 (2)第27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4)第16章 試錯 (2)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第45章 分化 (3)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15章 試錯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17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1)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43章 分化 (1)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34章 生存鬥爭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2)第45章 分化 (3)第16章 試錯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45章 分化 (3)第1章 前言 (1)第39章 進化壓力 (1)第11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2)第27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4)第16章 試錯 (2)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2章 前言 (2)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47章 同化 (2)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6章 試錯 (2)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35章 生存鬥爭 (2)第24章 羣居生活的後遺癥 (1)第15章 試錯 (1)第15章 試錯 (1)第36章 生存鬥爭 (3)第38章 競爭與協作 (2)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46章 同化 (1)第50章 預知未來 (2)第2章 前言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41章 三種自然選擇 (1)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2章 前言 (2)第1章 前言 (1)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34章 生存鬥爭 (1)第16章 試錯 (2)第46章 同化 (1)第43章 分化 (1)第21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2)第19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3)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