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章 生存斗爭 (2)

“勝者通吃”已經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在進化論者看來,和生物界的“大者優勝”的規律是相似的。首先,任何一個初級市場就好比是一塊剛剛被廢棄的耕地,廣泛的生長空間為小型企業提供了機會,然后通過競爭,大的企業勝出,直到一片新的空間出現。這其中的內在邏輯也比較清楚,在一片新的領土上,首先不可能存在巨大的實體,就像高大的喬木不會在短時間內長成一樣。另外,在一片新的土地上,以靈活和快速著稱的小生物很容易獲得生存需要的陽光和水分。它們相當于繁殖能力相當強的野草,一夜之間,一個新的市場上就會出現很多新的公司。例如,在一些小的電子產品被發明之后,我們每次都能看到這種景象,從VCD到MP3,從汽車制造在一個區域的崛起到互聯網一項新技術的發明,從美國到中國,無一不呈現這種景象。

接下來市場的演化就到了灌木和喬木的階段,眾多的互聯網搜索公司最后只有Google等少數幾家生存。即便是一些傳統上認為缺乏規模效應的行業如餐飲行業,也被大的連鎖店占據。

小公司階段的游戲規則是搶占,大量的繁衍將會把主導的游戲規則轉化為競爭,自然界的競爭同樣遵循戰爭中的數學法則—即在兩軍對壘的搏殺中,兵力強的一方犧牲數量較小,兵力弱的一方犧牲較大。如果采用完全相同的戰法,不管是拼刺刀還是對射,兵力強的一方占有數學上的優勢。

比如,甲方是100人,乙方是50人,假定兩軍對射,等到乙方消亡時,甲方剩下的不是50人,而是:

第一輪甲方剩余90人,乙方30人;

第二輪甲方剩余84人,乙方12人;

第三輪甲方剩余82人,乙方0人;

在這場戰斗中,甲方只損失18人,就可以全殲乙方的50人。所以在戰斗中,雙方都試圖在局部交火中,占有兵力的優勢。

2007年1月24日,AMD發布了2006年第四季度財報,盡管此前該公司已經發出財務預警,但是虧損額度還是出乎業界意料。報告顯示,由于收購圖形芯片商ATI產生的巨額支出以及處理器價格持續下滑,AMD2006年第四季度凈虧損5.7億美元,平均每股虧損1.08美元。

這一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較大。2005年第四季度,AMD的凈利潤為9600萬美元。另外,該公司在2006年第四季度運營虧損5.3億美元,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2.7億美元。

英特爾雖然在2006年第四季度銷量再創新高,但受與AMD價格戰拖累,利潤卻比一年前下滑了39%。英特爾的最新財報表明,2006年四季度的銷售額為97億美元,超出了此前分析師94.4億美元的平均預期目標。凈利潤為15億美元,每股凈收益26美分,也超出了華爾街分析師此前25美分的預期。

在這一輪的搏殺中,雖然AMD首次從英特爾手中奪走訂單,英特爾損失慘重,但是AMD的損失則更慘重。通常來說,一次次戰爭對大公司更有利。

這個道理很直接,甲乙雙方爭奪市場,甲方原有的利潤是100萬,乙方是20萬,那么,甲方只要拿出20萬利潤來就可以讓乙方無利可圖,這個過程持續下去就是大者消滅小者,最后就是勝者通吃。商業競爭同戰爭一樣,都是在尋求兵力或者實力上相對優勢的游戲。

數據法則總是在提高著行業的集中度,除非競爭受到限制,從而使雙方不能產生對峙的效果。較為古老的限制比較多,比如交通成本的高昂使公司地域的經營成本上升,直至失去優勢或者信息流通,對細分市場缺乏適應性等。

一個行業最終會演化成集中和壟斷,還是比較分散,本質上就像一片土地最終會是草甸還是森林一樣,取決于客觀存在的氣候條件。

小公司在市場上經常有創新之舉,是因為市場規律基本上只選擇創新的小公司,對大公司而言則是另外一碼事。

哺乳動物和恐龍幾乎同時出現在地球上,在長達1.5億年的歷史上,一直被恐龍排斥在一個很小的生存空間內。恐龍的滅絕并非進化上的原因,而是由于外界環境的巨大變化,身體恒溫、食物需求量相對小的哺乳動物挺了過來,在恐龍消失之后才得以興盛。

很多人也曾經預言環境的變化將導致恐龍型大企業不復存在,例如在互聯網開始時期,一個小小的酒廠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把產品銷往全球,因此很多人預言接下來將是一個小企業的時代。若干年后,這種生意消失了,因為實踐證明,企業越大,所有的行業集中度就越高。原因在于互聯網并非僅僅對小企業有利,事實上,利用互聯網從事商業意味著競爭壁壘的進一步消失,競爭強度的增加,因而生存環境的變化對恐龍型企業反而更有利。

吳曉波在最近出版的力作《激蕩三十年》①序言中,感慨道:“為什么偉大的經濟奇跡沒有催生偉大的公司?”

我來試著給出我的進化論答案:從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當一個行業出現了巨大的恐龍統治階段,產業的演化就到了最后的階段,整個行業的發明創造速度降低到較低的水平,行業增長率也趨于平穩。因為通常來說,行業增長率非常高的情況下,競爭強度就會相對下降,小的公司就會有機可乘。這種演替規律也適合較大的宏觀經濟情況,中國具有偉大的經濟奇跡,卻沒有偉大的公司,公司在壽命和規模上都沒有發展到很高級的水平,證實了自然經濟演化的必然規律。假如中國的一些行業都被大公司占領,除非是人為的原因,否則,就可能意味著演化的停止,在自然經濟中,大公司會伴隨著經濟增長而緩慢出現。

許知遠的一篇書評《沒有秘密的崛起》中寫道:

中國的經濟奇跡,是由一群前仆后繼地倒在沙灘上的夭折者構成的,在短期內我們看到了沙灘上的勃勃生機,卻只有極少人成為最后的幸存者。

從情感的角度看,進化是殘酷的,在《物種起源》中,達爾文把它說成是壯麗的。企業的演化也是如此,繁榮背后是殘酷的競爭和大量的死亡,這是一個沒有目的的必然邏輯。

讀者不禁要問,那么韓國模式和日本模式都直接產生了一些著名的大公司,這如何解釋呢?我認為這里面有兩個原因:第一,從經濟發展的實際歷程看,這兩個國家的大公司得到了政府的巨大扶持,它并不是一個自由演化的經濟現象;第二,它們這種模式相當于將高大的喬木樹苗直接種植在了荒地上。日本和韓國的模式并不適合中國,因為它們是比較小的國家,靠一些大的企業可以支撐整個國家,而中國這樣的一個國家自由演化可能才是更好的答案。

我們可以用生物的多樣性非常具象地來比喻世間各種各樣的企業存在。要想不出現“勝者通吃”的演化規律,除了上文中稍微提及的競爭限制條件以外,這些企業之間,要么不存在競爭關系,就像哺乳動物和魚類并存一樣,要么就有食物鏈的關系或者互補的生存關系—高大的喬木雖然限制了陽光,可是它的落葉腐蝕之后又為蕈類的生長創造了條件。兇猛的大白鯊之所以不吃身旁的向導魚,是因為它們之間各有所圖。

不管哪一種生物“統治”地球,都不可能是一種單一的物種存在,因為沒有一種生物能夠占據所有的生存資源。自養的綠色植物不需要食物鏈,對其他生物的依賴最少,但是它的繁衍也必然伴隨著死亡。從最低的限度來看,綠色植物死亡也會給其他生物的繁殖創造條件。只要條件適宜,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都會擠滿生物。

由于人們逐利的特性,商業也像生物一樣頑強,只要有可能產生利益,不久就會充滿各種各樣的商業,在恐龍時代,也會有很多新物種進化的機會。

食物匹配

自然界斗爭的法則當然不只是“大者統治”一條,否則,世界也不會有多樣化和各種體形的生物。

如果實力代表一切,人類的戰爭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用代數計算一下,就可以達成媾和協議了,顯然事實并非如此。如果大的總是取勝,小的總是失敗,那么小的早就沒有了,誰還會去做注定要虧本的買賣?

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由不同的生物適應和占領不同的生態資源,其中,最典型、最重要的就是“食物匹配法則”(這是我發明的名詞,不一定科學)。

俗話說:“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意思是不該你管的,就多余管。我們回到它的原始意義上,為什么狗就不該拿耗子呢?起初人類馴化各種動物有各種目的,狗可能是看家或者放牧用的,為了對付老鼠,人類則馴化了貓。再鉆一點牛角尖,貓吃鼠,狗不吃鼠可是天經地義的,并不是我們人類馴化的結果。

食肉的狗為什么不把老鼠作為食物,卻唯有貓、貓頭鷹、蛇才熱衷于吃老鼠?原則上說,狗也是可以吃老鼠的,因為老鼠肉也是高蛋白的。但是,任何獲得都有代價,為了吃一只老鼠要跑上200米遠,或者在老鼠出沒的地方耐心等待三個小時。狗的體形較為龐大,無論跑上200米還是等待三個小時,它消耗的能量都比從一只老鼠身上獲得的能量多。狗盡管不會算計這些,自然選擇的法則卻從概率上淘汰了這種不經濟的行為方式,久而久之就保留了狗不吃老鼠這種有利于生存的特性。

自然法則非常奇妙而精確,食物匹配法則不僅適用于貓和狗,也適用于所有的動物,如果一個動物為了獲得某種食物平均付出的代價超過了這種食物提供的能量,它們之間就不會構成食物鏈的關系。我猜想,這正是在我們看來無比惡心的大青蟲,對于鳥類卻是美味佳肴、大快朵頤的原因。

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4章 人性與財富 (2)第41章 三種自然選擇 (1)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1)第1章 前言 (1)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35章 生存斗爭 (2)第22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第43章 分化 (1)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35章 生存斗爭 (2)第15章 試錯 (1)第8章 達爾文的學說 (2)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38章 競爭與協作 (2)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章 前言 (1)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1)第49章 預知未來 (1)第2章 前言 (2)第39章 進化壓力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8章 達爾文的學說 (2)第11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2)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48章 同化 (3)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3章 人性與財富 (1)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43章 分化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2)第48章 同化 (3)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2)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6章 人性與財富 (4)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第34章 生存斗爭 (1)第25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2)第2章 前言 (2)第22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第49章 預知未來 (1)第46章 同化 (1)第47章 同化 (2)第36章 生存斗爭 (3)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15章 試錯 (1)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41章 三種自然選擇 (1)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39章 進化壓力 (1)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第16章 試錯 (2)第34章 生存斗爭 (1)第16章 試錯 (2)第15章 試錯 (1)第35章 生存斗爭 (2)第25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2)第45章 分化 (3)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4)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39章 進化壓力 (1)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44章 分化 (2)第22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第40章 進化壓力 (2)第40章 進化壓力 (2)第16章 試錯 (2)第21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2)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48章 同化 (3)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5章 人性與財富 (3)第2章 前言 (2)
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28章 自私的由來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4章 人性與財富 (2)第41章 三種自然選擇 (1)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1)第1章 前言 (1)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35章 生存斗爭 (2)第22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第43章 分化 (1)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35章 生存斗爭 (2)第15章 試錯 (1)第8章 達爾文的學說 (2)第10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 (1)第38章 競爭與協作 (2)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3)第1章 前言 (1)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1)第49章 預知未來 (1)第2章 前言 (2)第39章 進化壓力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8章 達爾文的學說 (2)第11章 越生物的進化原理(2)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31章 鷹派的終結 (2)第48章 同化 (3)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第37章 競爭與協作 (1)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3章 人性與財富 (1)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43章 分化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2)第48章 同化 (3)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2)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6章 人性與財富 (4)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第34章 生存斗爭 (1)第25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2)第2章 前言 (2)第22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第49章 預知未來 (1)第46章 同化 (1)第47章 同化 (2)第36章 生存斗爭 (3)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15章 試錯 (1)第7章 達爾文的學說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41章 三種自然選擇 (1)第42章 三種自然選擇 (2)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39章 進化壓力 (1)第18章 企業是進化的生物 (2)第29章 自私的由來 (2)第16章 試錯 (2)第34章 生存斗爭 (1)第16章 試錯 (2)第15章 試錯 (1)第35章 生存斗爭 (2)第25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2)第45章 分化 (3)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遺癥 (4)第33章 鷹派的終結 (4)第20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軟件處理方式 (1)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39章 進化壓力 (1)第32章 鷹派的終結 (3)第44章 分化 (2)第22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第40章 進化壓力 (2)第40章 進化壓力 (2)第16章 試錯 (2)第21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2)第9章 達爾文的學說 (3)第23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第48章 同化 (3)第30章 鷹派的終結 (1)第5章 人性與財富 (3)第2章 前言 (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北区| 西丰县| 安陆市| 岗巴县| 达州市| 德兴市| 句容市| 册亨县| 江陵县| 通榆县| 牡丹江市| 睢宁县| 兴仁县| 博客| 娄底市| 宜君县| 漳州市| 大方县| 视频| 桂阳县| 东城区| 汝州市| 吉安县| 龙川县| 靖边县| 昌平区| 杭锦旗| 宁化县| 霞浦县| 丹东市| 玉环县| 房产| 泸水县| 萨嘎县| 东阿县| 荆州市| 南丰县| 浮梁县| 芮城县| 库尔勒市|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