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日本跟琉球的歷史淵源更早、更深的話,那么在最近五百年中,則是中國跟琉球的關系持續加深,已經跟日本能夠分庭抗禮,而且仗著自身文化上的勢能優勢,對琉球在文化上的影響更大。
琉球的首都首里城,基本上就是一座中國式的城池,有城墻,有皇宮,琉球的政府機構是模仿的中國式,政府公文往來的格式,乃至書寫公文的文字都是漢字,甚至在民間服飾上,琉球也已經漢化了。
在文化上,日本對琉球的影響,完全沒法跟中國相比,這不能怪日本,因為連日本本身都一直在進行唐化,他們都在漢化,又怎么能夠同化琉球呢,這就是文明中心的天然優勢,能過創造文化,并輻射四周。
而對琉球進行文化輸出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當然就是以閩人三十六姓為代表的一批移民。
琉球人因為這些人掌握的知識,對他們進行了很好的安置,讓他們集中居住,他們居住的地方過去被稱作唐營,后來慢慢本地化,稱為久米村。按照后世的習慣,這個久米村應該算是最早的唐人街。
閩人三十六姓的后人就居住在這里,不止他們的后人,在整個明清時期,都陸續有人移居這里,主要是一些商人,因為琉球缺乏讓華人墾殖的土地,所以在琉球的居民區規模也不算大,但卻始終堅持了自己的文化。
標志就是,在久米村中,有兩個大廟,一個大廟是孔廟,另一個大廟是天后、關帝廟。這些華人的后代,依然秉持中國式的禮樂詩書文化,并以此影響琉球國。
當日本派薩摩藩的警察登上琉球國的時候,大明駐琉球公使館,第一時間通告這些經過登記的僑民,希望他們馬上回國避難。
一開始離開的人還少,后來隨著日本人一步步把持了琉球國的政府,很多自認為是琉球王臣民的華人開始回國,最后當薩摩警察試圖在久米村進駐的時候,大多數華人都選擇了回國。
僅僅一年時間,從琉球回到福健的華人就達到了一萬人,包括梁、鄭、金、蔡、毛、陳、林、曾、高、吳、李、阮、沈、魏、田、王、馬、錢、翁、穆、韓、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姓氏。其中金、梁、鄭、林、蔡五大姓氏都在琉球成為了望族,族中人口超過千人。
在琉球他們是望族,是大族,生活水平好,社會地位高,回到大明之后,他們突然就成了難民,他們是大明官府讓他們回來的,生活問題還得找大明官府解決。
一開始地方政府只將他們安置在福州、泉州等口岸城市的郊外,但是生活方式的變化,讓他們根本就沒有生存的能力,他們在琉球的時候,上層人物給琉球王做官,中層人物經商,下層人物從事手工業、捕魚業等。
但到了福健這些領域他們根本就進不去,第一沒有人脈,第二他們的手藝相比大明的工匠,多少有些低下或者不符合當地人的使用習慣。
白養著這些人也不是個事兒,這讓當地官府很頭痛,不過洋務司很快就接手了這些人的問題。他們動員當地的宗族幫助這些僑民,也就是讓這些人認祖歸宗,讓他們融入當地社會關系。
還別說,盡管五百多年過去了,但是大多數人還真的能找到他們在福健的宗族,因為有些宗族之間斷絕往來,只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是在乾隆時期閉關鎖國之后,福健失去了通商口岸之后,民間才失去了往來,可是有些宗族甚至始終都沒有跟本土宗族失去聯系,這些則是琉球上層人物,他們可以通過官方的渠道,跟位于福州的琉球館保持聯系。
于是這一家家的琉球姓氏,很快就找到了他們在福健的本家,對照族譜,編定輩分,重新進入祖宗祠堂,這才真正歸宗了。
甚至很多人還攀上了當地望族,比如梁氏,他們在琉球是一等一的華人大族,族中人口超過千人,他們的本家宗族是福州府長樂縣江田村望族,先祖在明代遷居琉球,距今已經五百年了,但是他們的族譜竟然始終都沒有斷絕,因此很容易就找到了祖籍之地。
梁氏在當地也是望族,祠堂貽燕堂從南宋時期開始就沒斷過香火,而且貽燕堂三個字的匾額,還是宋朝儒道圣人朱熹給他們親筆題的。
大多數人都像梁氏一樣認祖歸宗,洋務司動員這些本土宗族幫助在琉球的宗親,告訴他們這些族人因為亡國之故,被迫歸國,但本屬一家,希望他們互相扶持,這些宗族都十分熱情的接納了這些流落族人,甚至一些比較窮苦的宗族也很樂意幫助他們,原因很簡單,洋務司給補貼啊,收留一個琉球人給銀十兩,而且是每年都給。
洋務司這么做,顯然是有政治目的的。
在北亰的尚德宏明顯拒絕了李鴻章的暗示之后,不久福州城的琉球館再次開門,一群琉球流亡政客在這里掛上了琉球王府的牌子,并且向北亰發報,邀請琉球王族尚德宏南下,就任監國。
琉球王府在福健重新開張,他們既沒有向其他國家遞交照會,也沒有得到大明的承認,但他們卻得到了相當多的援助,至于這些援助是哪里來的,琉球人說是流落的琉球百姓募捐的,明白人都清楚這是大明在背后支持。
尚德宏在北亰磕夠了頭,一直到年底也沒找到能幫他的人,他終于死心了,此時他沒有任何選擇,他只能南下福州,想在這里碰碰運氣,倒不是他打算歸順大明,他是一個死心眼的親清派,腦子里裝的都是忠君那一套思想,否則琉球王也不會臨危授命讓他做這個密使。
尚德宏南下,是打算看看琉球館能不能起到點作用,在這里的一些流亡琉球官員,在信中告訴他,要在大明重新打出琉球國的旗幟,只要有一個琉球人在,琉球國就沒有亡,他們希望尚德宏能夠以王族和皇帝近親的身份,來福健監國。
尚德宏來到福州后,立馬就進了琉球館,看到這個掛著琉球王行在招牌的館舍中,只擺了一些琉球王有關的物件,一些是當年琉球王賞賜給這些官員的飾品,比如玉佩、腰牌之類的物件,主位上供奉的是一副琉球王尚泰的畫像。
看到那畫像的時候,尚德宏不由得潸然淚下。
然后才有琉球行在的官員勸說尚德宏,讓他宣布就任琉球監國,在大明進行救亡活動,大家都愿意擁護他。各種大道理都擺了出來,什么蛇無頭不行之類的道理,最終說服了尚德宏。
過年之后,尚德宏在琉球館祭祀過琉球歷代國王之后,馬上就開始了外交活動。
分別給各國領事遞交國書,告訴他們琉球流亡政府成立,尚德宏自任臨時監國,目的是為了推動琉球復國,解救被囚禁在東京的琉球王父子,并不是謀朝篡位。
別的國家都沒什么答復,滿清是第一個回復的,他們宣布承認了琉球國流亡政府,不是他們積極,而是尚德宏堅持第一個給清廷遞交國書,用他的話說是向宗主國陳情,他堅持只有在宗主國支持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下一步行動。
清廷承認了尚德宏的監國之位后,他們才向大明、朝鮮、越南等東亞國家遞交了國書,大明第一個就承認了尚德宏的監國之位,聲明不承認日本非法滅亡琉球國,承認在福州的琉球臨時政府為所有琉球人的合法代表機構。
越南這段時間活在明法兩國的陰影之下,國內已經出現了希望越南國王改任大明為宗主國的諫言,雖然還沒成行,但他們顯然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跟大明過不去,大明擺明了在挺琉球國,他們自然想要助助興,越南第二個承認了。
朝鮮國這段時間被日本欺負的夠嗆,因為天皇國書的問題,他們跟日本關系很僵硬,日本國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征韓運動,直到1875年,料理完了臺灣問題的手尾之后,日本才有精力解決朝鮮問題,日本軍艦強行闖入江華島海域,江華島守軍開炮還擊,日本人登陸,并摧毀炮臺,這就是江華島事件,第二年日本以江華島事件為由,跟朝鮮簽訂了江華島條約,徹底打開了朝鮮的國門,完成了法國人、美國人和德國人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因為被日本揍了一頓,加上對日強硬派大院君勢力,被兒媳閔妃勢力排擠,因為大院君是親清派,閔妃就主張親日,加上剛剛被日本軍艦轟開國門,根本就不想也不敢招惹日本,他們對琉球的國書不聞不問,裝作沒看見,不做任何回復。
西洋各國也都沒有回復琉球人的國書,但他們也沒有明確拒絕,在這件事上暫時沉默,這意味著,在東亞地區,日本在琉球問題上,已經被孤立了。
當然,越南這樣的國家,他們在對日本問題上,完全無法起到實質性作用,甚至清政府都起不到什么實質作用,但是他們的態度,是能夠有一些政治和外交上的作用的,大明可以利用這種態度,在西方世界營造出一種東亞各國都反對日本的景象,讓大家更相信是日本無端入侵了琉球。
只要在西方形成日本的非法形象,西方國家就是再想支持日本都難了,至于打擊日本,大明一個國家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