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薊城盤桓幾日之后,王泊滿意地離開了,他要返回太原,在簡雍和牽招的支持下站穩腳跟,一步步獲取王隗的信任,為劉備日后入主并州打好基礎。
十幾輛馬車被塞得滿滿當當,裝滿了幽州特產的貨物,除了用于售賣,還有專為討好王隗而準備的,最后一輛車上更是裝滿了金銀財物,這是供簡雍使用,拿來揮舞長袖,在并州各路世家豪強之間周旋用的。
王泊自然也得到了不少饋贈,用以獎勵他的主動投效和不辭勞苦,但是,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身外之物,而是劉備做出的承諾:
就算事不能成,弄到兵戎相見的地步,王氏族人也會得到公正的對待,不會遭受無妄之災。
---------------
將王泊送離薊城之后,劉備卻依然閑不下來,因為張煥那邊又派了人過來,還是個老相識。
“柳縣令,你怎么來了?”見到出現在自己面前之人,劉備臉上也露出了欣喜之色。
此人正是當年朝鮮城的縣令柳毅,還率領數千鄉勇,跟著劉備一行擊敗穢貊人,給樂浪郡帶來了安寧。
從那一仗之后,樂浪郡迎來了幾年的高速發展,農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口也水漲船高,而當初的那些縣令們也恪守與劉備的約定,兢兢業業地帶領子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如今張煥派了柳毅過來,應該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果不其然,寒暄幾句之后,柳毅就取出一份信件遞給劉備,臉色也變得有些不安了。
“唔……”劉備皺著眉頭,認真地看著這封張煥的親筆信,直到看完最后的落款,他的臉上才浮現出一絲由衷的笑意,抬起頭來對柳毅說道:“恭喜柳太守,還望你再接再厲,繼續造福樂浪百姓。”
柳毅難以置信地瞪著劉備,聲音都有些發顫了,“使君這就應允了?”
劉備笑著點了點頭。
在張煥的親筆信中,詳細列舉了柳毅近些年來的為政舉措,以及他治下地區歷年來的政績,認為此人品行才能均為上等,做一個縣令實在是太過屈才,應該委以重任。
而這個重任,就是樂浪太守的職位。
之前劉備在任命張煥為韓州都督的時候,就曾經授予他自行委任官員的權力,但張煥為人謹慎,寧可讓兩郡太守的職位空缺近兩年,也不愿隨隨便便就將如此重任托付給人。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考驗,張煥終于認定柳毅能夠擔負起郡守的職責,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派了柳毅前來,讓劉備做主定奪。
劉備向來對張煥信任有加,就算沒有這封信也會認可他的任命,更別說柳毅帶著信親自過來了,所以毫不猶豫,就讓柳毅當上了這個樂浪太守。
“柳太守你先等會啊。”劉備扔下一句話,來到書架前打開一個木匣子,在里面翻找片刻,最后出一個方圓逾寸的銀印。
轉身來到桌前,劉備拿著這方嶄新的銀印沾了印泥,在一張白紙上用力按壓下去,再次抬手,紙上就出現了清晰的“樂浪太守”四個篆體小字。
“沒錯了,就是這個。”劉備呵呵一笑,把銀印遞給表情有些呆滯的柳毅,“收好,這是純銀鑄造的,有點軟,一旦磕磕碰碰就不好看了。”
柳毅接過太守銀印,心中只覺得相當的無語。
銀印青綬,這是比兩千石及以上官員的標配,是多少人窮盡一生之力都無法觸及的榮耀象征,但在劉備這里,太守的印鑒就隨隨便便放在木頭盒子里,而且從他剛才翻找的動作來看,盒子里面還有不少。
這種態度也太不正規了吧!
而且按照漢朝官制,官印要佩戴于身,所謂銀印青綬,就是說用青色絲帶把銀質官印系在腰帶上,如今光有印沒有綬帶,這是想讓柳毅把得來不易的銀印別在腰里不成?
“使君,綬帶呢?”柳毅沉默片刻,終于鼓足勇氣,道出了心中的疑問。
“這就有些為難了。”劉備撓著頭,面露難色地答道:“幽州這邊的工匠鑄章刻字很熟練,可是綬帶的織法有講究,我之前那條青綬又早就磨壞了,他們也不知道如何仿制,于是就沒有綬帶,要不然你回去之后隨便買一條青色絲帶?”
柳毅想想也對,這年頭天下大亂,就連皇帝和朝廷百官都被人綁到長安去了,各路諸侯隨便給屬下封官,壓根都不經過朝廷的,可想而知,那些官員的官印都是些什么粗制濫造的貨色。
再看看自己手里這枚造型精美,純銀鑄造的太守之印,再看看白紙上線條優雅的“樂浪太守”四個字,柳毅覺得,劉備已經算是很有誠意了。
話又說回來,柳毅每天都在奔走于轄地各處,有時候還會親自下田看莊稼,讓他在褲腰帶上綁個沉甸甸的玩意,磕著碰著肯定是難免的,搞不好還能把褲子給扥下來,還不如老老實實放在書桌上呢。
“這樣也好,也好。”柳毅想通了之后便也不在糾結,而是拿起銀印,專心致志地欣賞起來。
這方銀印長寬均為寸許,高度也差不多,底下方方正正,上面趴著一個活靈活現的小烏龜,龜背上的紋路清晰可見,顯示出工匠極為精湛的技藝。
這就是兩千石啊。
柳毅翻來覆去地欣賞著,口中嘖嘖有聲。
“柳太守,你這次過來不光是為了拿官印的吧?”劉備在柳毅對面坐了半晌,見他越看越起勁,不由得開口說道。
被劉備開口打斷了遐想,柳毅渾身一震,連忙小心翼翼地收起銀印,然后正色說道:“下官此次前來,乃是有要事相商。”
“說來聽聽。”劉備向后一仰,靠在寬大的椅背上靜聽起來。
只是他這一聽,眉頭就越皺越緊,最后更是面露怒色。
“果真如此?”聽到最后,劉備終于按捺不住怒氣,冷聲問道。
柳毅重重點頭,“下官來時曾經喬裝為平民,親自去彼處探訪,適才所言句句屬實,絕無戲言。”